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2|回复: 7

新韵臆造伪平仄

[复制链接]

107

主题

1334

帖子

51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
贡献
1443
金钱
1832
发表于 2018-1-18 13: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韵臆造伪平仄

神华历劫古音更,衰至拼音有四声。
新韵胡抄平水韵,哪来格律仄和平?

107

主题

1334

帖子

51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
贡献
1443
金钱
183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13: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话新韵的平仄是伪平仄 其实根本就没有平仄

我提出新韵连平仄都没有后 吟者提出疑议 也是很多诗友的疑问:
“平仄是就音效而言的,普通话平声虽然分了阴阳,还是平声效果,仄声呢,不过是少了个入声,怎能说新声韵连平仄都没有呢?”

吟者把平仄看得太简单了 缺乏了解 也误以为拼音的四声就可以划分平仄了 其实不然
有关专家从民间方言遗留的一点口传唐诗吟咏中发现真正的平仄不是这样
比如吟咏时,平长而低,仄高而短。平用长音突显,低音抵消;仄用高音突显,短音抵消。
除此之外还有入声的特点,急而促。
就是这种变化,赋予古人吟诵的腔调之美。
现代人的朗诵来源于西方的话剧,朗诵是非常不适合近体诗的格律的,看电视里的朗诵表演就知道了,假惺惺的。

格格转的一篇文章 说明现代科学也认识到了新韵的平仄是伪平仄 引文如下:
引文:

长期以来,当代诗论家对于古典诗歌格律的认识存在着误区,特别表现在平仄理论与节奏的关系上。这一误区最容易对新诗格律产生误导,有必要澄清。
    
  第一节 平仄与节奏无关
  
  受西方轻重律和长短律的影响,很多学者猜想:古代平声重、长、高且平衍,仄声轻、短、低且不平,平仄递换能产生长短、轻重、高低、平与不平的对比,从而产生节奏美。这一猜想是错误的。当代语言学家已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证实:

  一、平仄之间并无长短对比。1934年,白涤洲使用浪纹计首次测量了北京话四个声调时长:阴平为436σ,阳平为455σ,上声为483σ,去声为425σ〔1σ=1/1000秒〕。其中上声最长,阳平次之,阴平又次,去声最短。当代学者的测量也相近:“冯隆〔1985〕研究了北京话声调的时长,发现句中阳平最长,其他三声基本相同;句末则上声最长,阳平次之,阴平较短,去声最短。”〔注⑧〕不仅仅北京话是这样,各地方言里,除了保留了塞擦音收尾的入声较短之外,其它的声调长度差别均很小,决不可能相差两倍之多,这是每个人都有亲身体验的。由此可知,平仄决不可能形成长短律。

  二、平仄声根本无明显的音强差异。据冯隆的测试:“研究表明,普通话四声的音强曲线并没有显著差异:阴平、阳平和去声都以‘前强型’和‘中强型’为主,上声以‘双峰型’为多。”〔注⑨〕现代普通话里,除了轻声较轻之外,其余四声差异甚微;而轻声字太少,又不足以与其它声调抗衡而形成轻重律。各地方言的声调也根本不存在如英语、俄语一般鲜明的轻重音对比,每个人对此都应当有切身感受。因此,平仄也决不可能形成轻重律。

  三,平仄无明显的高低对比。虽然音高是汉语声调的第一要素,但汉语的声调不是单纯的高音或低音,绝大多数都是滑音,如普通话的阳平由中音部3滑至高音部的5度,去声由高音部的5度滑至低音部的1度。其余大抵如此。因此无法把它们定性为高音或低音。特别是保留了入声的南方方言里,平声大都是中平调33,仄声或升到最高音5或降到最低音1,平仄之间的高低对比彻底不存在了。因此平仄也不可能形成高低律。

  四、现代汉语所有方言里,大都是平声中夹有不平声调,而仄声里夹有平直调。如普通话里,平声中的阳平35就不平,仄声里的上声在句中大部分变调为211,其升降的幅度比阳平还要小。然而用普通话朗诵近体诗,只要平仄不错,其抑扬顿挫的声律美一点也不输其它方言。因此,汉语诗歌的节奏与“平与不平的对比”也没有任何关系。

  以上理由,均雄辩地证明了平仄根本不具备形成节奏美的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1-18 21: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8-1-18 21:48 编辑

这篇文章很好,值得重视。

这话说起来又长了,用发音的声调来区分字义是一种语言充分进化的结果。自从发现汉语的四声后,中国人意识到这个发现有助于规范和统一汉语的发音,有助于汉语的进一步进化。入声字被淘汰也是这个原因,他的发音太短促,不利于规范。

现在的一些地方方言还依靠发音的长短来区分语义,为什么四川人普遍说话的嗓门大?因为有些音不大声说会产生压抑感,会使嗓子感觉不舒服。

北京音不存在这个问题,他的特点是四声发音长短变化并不大,利于规范,所以才把它推为普通话的标准音。

但是诗词用韵与普通话的价值取向完全不同,创立格律诗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长短促的变化来体现音乐美感。这就是宋代以后官韵曾被改变而律诗始终坚守平水韵的根本原因。辛辛苦苦按照格律创作出来它是要吟诵的,要体会它的音乐美感。否则进行律诗创作还有什么意义?

现在的普通话虽然在有利于规范发音上是进化了,但是从律诗用韵的角度来衡量它是在弱化律诗的“音乐功能”。所以用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所谓新韵创作出来的所谓律诗已经意义不太大。

所以如观一向主张,要挽救律诗就要挽救平水韵,挽救平水韵必须发掘与规范古音或是拟古音。就象仿唐乐舞和仿古建筑一样,只要神韵在就可以,没有必要每个细微之处都要高度一致。

所以如观认为用新韵去写格律诗已经意义不大,那都是糊弄初学者和一些外行,给他们一点心里安慰而已。那样做传承就断了,还谈什么复兴啊?

”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如观一向主张,如果真正有诚意去复兴,就要去“立体挖掘”,诗词才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国家要牵头搞这项工程。

乐府诗落选后流落到了民间传颂才成了歌行。只有官宦人家才有那个经济实力欣赏全套的文艺表演。那些落魄的文人没有那个财力,只能是写出来伴着小酒吟诵一下而已,如果连吟诵的”乐趣“都没有了那还剩下什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1-18 21: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看看,这样有价值的文章没有人去重视,都是本末倒置,理论界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1-18 22: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是哑巴韵”,“用自由体完全替代近体诗”,“新宋词新曲牌”等等,这些谬论总要有人站出来去反对。

这个诗坛的“恶人”总要有人去当。在反对这些谬论的过程中总会引发一些争论甚至争吵。可是有的论坛不分青红皂白把他们一律禁言,驱离。针叶林、知味堡人就在港坛维护正知正见时被禁言了,希望类似的悲剧不要再重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1334

帖子

51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
贡献
1443
金钱
183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22: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如观认为用新韵去写格律诗已经意义不大,那都是糊弄初学者和一些外行,给他们一点心里安慰而已。那样做传承就断了,还谈什么复兴啊?”

说得好!

点评

来诗坛总能遇到几个头脑清醒的人。此乃诗坛之兴也,国之兴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8 22: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1-18 22: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好 发表于 2018-1-18 22:19
“所以如观认为用新韵去写格律诗已经意义不大,那都是糊弄初学者和一些外行,给他们一点心里安慰而已。那样 ...

来诗坛总能遇到几个头脑清醒的人。此乃诗坛之兴也,国之兴也。

点评

兼听则明 多听听各种声音也不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8 2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1334

帖子

51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
贡献
1443
金钱
183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22: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8-1-18 22:29
来诗坛总能遇到几个头脑清醒的人。此乃诗坛之兴也,国之兴也。

兼听则明 多听听各种声音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1 07: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