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44|回复: 4

诗人赵缺与他的“诗词畅销书”

[复制链接]

601

主题

420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79
贡献
5537
金钱
10132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1-24 14: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人赵缺与他的“诗词畅销书”

[url=]扫描到手机[/url]


2016-06-08 17:57:31
来源:综合 作者:南方周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杜甫曾以“很忙”的一系列形象走红网络,但诗人赵缺仍然在意诗圣的原本。诗友对赵缺说,他的作品多涉时事,将来也许会被称为“诗史”。赵缺说,称为“诗圣”也不一定。图为动漫展上扮演很忙杜甫的工作人员。(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赵缺认为,当代诗坛只有两个流派,“一个是不会写诗派,一个是会写诗派。”在他眼中,能归入后者的,只有他自己。
  “让诗词挣人民大众的钱。”诗人赵缺靠在书房的沙发上,捧着茶杯,谈起自己的新诗集。
  39岁的赵缺写了二十多年格律诗词,自称创作超过3万首。2010年,他筹划出版第一部诗词集,请到张贤亮和汪国真等文化界名人用毛笔写推荐语。拖到2015年,张和汪先后去世。“我说再拖几年,是不是上面(推荐人的名字)有一大半得打框框了。”2016年3月,他的诗集《无咎诗三百》出版。
  “网上有些教人自费出书的人,打的旗号是‘为诗人圆梦’。”赵缺说,“书号一般几千块,然后出点印刷费,印个一千本,自己出了安慰一下。”赵缺不出这种东西,他要出真正的畅销书。
  他找到中信出版社,问总编辑潘岳:“您知道中国的第一本畅销书是什么吗?”赵缺的答案是《诗经》。他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无咎诗三百》,“无咎”是赵缺的字,“诗三百”是《诗经》的别称。
  “现在正是诗词复兴的大好时代。”赵缺列举交友软件“陌陌”上的话题关注度,“散文”只有几千,而“诗词”有92万,仅次于“小清新”和“女神”。“一些上过陌陌的诗友说,陌陌是‘约炮神器’,诗词是‘把妹神器’,两者可以很好的结合。我说这是不客观的,因为在一些非‘约炮神器’上,诗词的关注度依然高于散文。”赵缺说,“很长的文章人家没耐心看,一首七律56个字,一首五绝20个字,十六字令才16个字,点赞、转发都会比较方便。我一直认为诗词就是快餐文化,但快餐分营养快餐和垃圾食品,你要写好了,就是营养快餐。”
  “我也是有粉丝的,还有一群铁杆粉,基本销量肯定不会亏空。”赵缺告诉潘岳,自己此前出版过关于《孝经》和《诗经》的两本普及类读物,都卖出了数千册。最终,《无咎诗三百》成功出版,并在各大购书网站和一些实体书店销售。
  “苦挣三餐费, 闲谈百万薪”
  赵缺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工人家庭。初中开始对诗词感兴趣。他找来古人的词,标出其中的平仄、韵脚,然后对着写。初三时,赵缺追求的一个女生喜欢诗词,写情书时,他总在信的末尾附上两首。他读王力的《诗词格律》,基本弄懂了平仄。写了一年情书,赵缺诗词水平精进,也因为早恋耽误学业而留级。
  上高中时,有几个同学跟着他写诗词。“写诗词的都是‘差生’,写完大家会互相看,互相吹捧一下。”他渐渐觉出《诗词格律》的不足,“上面说对仗要讲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名词,后来我发现满不是这么回事儿,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词性的。”
  高中肄业,赵缺做了保险推销员。他在诗里写到当时的情境:“领带西装正,摩丝短发匀。喜忧皆是笑,过往尽为宾。苦挣三餐费,闲谈百万薪。深宵思故里,不许此身贫。”为了“不许此身贫”,他还卖过香烟,开过书店,做过商场楼管,搞过声讯台,写过文案,还做过传销。
  至今,赵缺仍然在诗里写到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他乘车时看到有人散发楼盘宣传页,设想对方的境遇:“寥落家千里,繁华纸一张。也知忙半世,不得此间房。”
  “我在他们身上都看到了自己的某些影子,谈不上是怜悯,更不会是俯视。”赵缺比喻自己和诗里这些人都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惺惺相惜。
  只有初中文凭的赵缺作诗全靠自学,他用字通俗,自称不超过2500个常用汉字范围。有人联想到唐代诗人白居易。赵缺反对这种类比:“白居易是我极不欣赏的诗人,我对杜甫有一定的认可。”诗人黑眼睛曾经对赵缺说,他的作品多涉时事,将来也许会被称为“诗史”。赵缺说,称为“诗圣”也不一定。
  创新拟古都是心魔
  赵缺2001年接触网络,无意中发现一个聊天室叫“诗风词韵”。“我进了看见他们都写诗,写得都不合律。他们当时觉得我很厉害,谁写一首诗,不管合律不合律,只要你押韵押得没什么错,马上三五分钟(我)给你步韵和一首出来。”步韵,是按照他人诗作韵脚的原字及先后次序来作诗应和,是网络诗友之间常玩的游戏。
  赵缺渐渐成了聊天室的名人。ID是“书生霸王”,取自他写诸葛亮的一句诗“书生得意何能武,且与霸王同怨天”。“表示什么事都得看命,并不是在书生之中可以称王称霸的意思。”赵缺解释。2003年,赵缺自立门户,创办彼岸诗社。此后,越来越多的人指责书生霸王狂妄自大。
  赵缺2006年发帖“清点网络诗坛七大毒草”,历数了莼鲈归客等诗人的“遗老体”、嘘堂等诗人的“实验体”、李子的“旧体新诗”、老干体等诗人诗作,逐个贬损。“其实是搞笑。”赵缺解释,“创新和拟古在我看来都是心魔,真正的诗人心里是没有拟古和革新这两个概念的。因为我是把古人的技术学好,写自己真实的生活、见闻,不可能和古人一样。我认为不存在拟古和革新这两个流派。”他认为,当代诗坛只有两个流派,“一个是不会写诗派,一个是会写诗派。”在他眼中能归入后者的,只有他自己。
  2007年,赵缺宣布封笔,去北京找工作。几位诗人劝赵缺:再过十年看,你会觉得自己今天很狂,过了30岁你不会这么狂了。“可我是年纪越大,瞧不起的人就越多。”如今赵缺旅居北京近十年,“我现在就是否认他们了。不叫唯我独尊。他们都不行,但是我很行,应该是这么说。”
  教老干部写诗
  初来北京,经过女诗人空林子安排,赵缺与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见面。“空林子拿着她的诗稿给他看,把我的诗附注上去。高占祥看了,说这个诗我挺喜欢的,要不要我去拜访一下这个人。”
  高占祥当时准备出一本自己的诗集,正在征询意见。“他毕竟是文化部副部长,大家可能都是说,部长你这诗写得太好了。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诗有出律的地方或者说不好的地方。”空林子说,“赵缺一看完全不合格。”赵缺现场帮高占祥改诗,“我说我知道你要表达的意思,但没表达清楚。当场给他一改,他看了之后特别兴奋,说这就是我想说的。”
  赵缺时常替诗友改诗。易学研究者韩元茗创作了一首《临江仙》,其中下阕是“日记翻来可笑,生涯算去谁知。春风一夜闹桑枝,停杯尤驻马,回到少年时”。赵缺看后,逐句指出问题,诸如与上阕接应不够,或突兀出现的物品,最后把下阕改作:“大梦醒而未醒,前程知也难知。春风一夜闹桑枝,此心如野马,奔向少年时。”韩元茗感叹:“服死了!”
  高占祥给了赵缺房门钥匙,让他在自己北京通州的房子里长住。时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的高占祥还让赵缺做自己的办公室主任,赵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不做。”2007年和2011年,赵缺先后为高占祥的两本诗词集作序。他还曾与高占祥合著《新千字文》。
  赵缺也教一些老干部写诗。少将诗人祖书勤现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平时向赵缺求教。“我认为网络诗词总体是比老干体更低的。老干体至少人家在学习格律,争取去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
  2009年,人民日报编辑李辉写文章质疑文怀沙的年龄、入狱真相和学术贡献。空林子是文怀沙的关门弟子,她妹妹打电话请赵缺写篇反驳文章。赵缺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李辉的文章存在一些疑点。“其实我一点都不了解文老,很缺乏资料。”赵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文怀沙当时说,自己的朋友从此要重新排序了。“其实我的文学理念和文老并不完全符合,交流不是太多。但是他很认可我的文学的技术性。”
  文怀沙任社长的燕堂诗社2011年筹备,请赵缺担任学术总监。当时赵缺正在筹备出版自己的诗集。张贤亮、汪国真、庞中华、赵忠祥都是诗社理事,他们同另外十余位文化名人为诗集写了推荐语。赵缺自称经常闭门写作,与名人交往的机会并不多。
  “孔庆东是被我们给忽悠了,我们说可以把你的字PS得很漂亮,”赵缺大笑,“当时他一高兴就写了。”孔庆东把赵缺评价为四十年未见的“通才”,作诗称赞:“诗含菩萨心,论似狂狷貌。大雅藐烟尘,远芳侵古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诗人赵缺(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感叹号还是句号?
  赵缺有两个原则:诗人不能被官商包养,也不能开教学班挣诗人的钱。出版诗集挣稿费是他眼中的正道。在这本诗集出版前,赵缺做过好几年全职诗人。“我生活很节俭,我本身是吃素的。就我这件衣服2007年穿到现在。”赵缺身上是朋友送的一件宽大的米色户外运动外套。他经常穿着它去参加一些诗集发布会,挣些红包钱。他更主要的收入是为企业家写赋,“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我主动要求不署名,那些赋都是我的黑历史。”
  终于出版了自己的诗集,赵缺希望能从此翻身,通过市场挣钱:“如果今年不能在我的文学生涯之中打一个感叹号,那我就会打上一个句号。”
  赵缺又字“孟尼”,有人解读他自比孔孟,他笑称“孟尼”其实是“money(钱)”的谐音。从此网络诗人们谑称他“钱钱”。赵缺从不标榜自己淡泊名利,但又把自己的追求比作玩游戏,“我现在玩的就是一场振兴国学、功成名就的游戏。也有可能中途Game over,但我必须在有能力玩、没有断电的时候玩好。”
  赵缺曾经提出“诗词四化”——时代化、精品化、大众化、市场化。“传统诗词的门槛是很高,这个门槛不是阅读门槛,而是创作门槛。”赵缺说,当代中国小学生多半能背诵唐人的《登鹳雀楼》,“这正是一首平仄和谐、对仗工整的格律诗。至于海子、北岛的文字,未必能打动更多读者。诗词大众化,我说的是‘作品大众化’,而非‘作者大众化’。假设中国有十万诗人,十亿读者,则诗词堪称兴盛。假设中国有千万诗人,一万读者,则诗词或将灭亡。”



601

主题

420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79
贡献
5537
金钱
10132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7: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理论家惺惺相惜
金星隐去月朦胧,筑起高台看网红。
子见南山多采菊,针砭经络更成功。
叶中富含常绿素,林下自有谪仙风。
大雾诗曾十年辩,惺惺相惜乐融融。

点评

无律  发表于 2018-1-24 1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410

帖子

4974

积分

高级会员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4

威望
171
贡献
1495
金钱
1717
发表于 2018-1-24 18: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赵缺---钱,正好是歇后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4 20:11: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霸王诗话极佳,旧体功力颇强,然其新国风作品个人并不见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1 07: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