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是乡亲”是“判断句”吗? 格老也发表于 昨天 11:02发帖说: “吴语是乡亲”这个判断句属于主宾搭配不当。“吴语是乡亲”这个判断句一般人之所以觉得它不错,是因为他们水平低,并且在理解时产生了错觉,以为他可以理解的就不是病句。 “吴语是乡亲”没有受到第七句的语境限制,是一个病句 [跟评] 梅花山人说: 会讲吴语的人,中心词是人,某人是乡亲,说吴语的人是乡亲,说粤语的人是乡亲,怎么着都文理通顺。3(吴语是乡亲)作者自己都解释不了,文理不通的东西,任何诡辩都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首先想问格那丁:什么是判断句?在古汉语中判断句有几种型式?请看后面的诗句,都有“是”,都是判断句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是判断句,显然主语与宾语不能对等,即所谓“主宾搭配不当”。错误的原因是不懂古汉语中判断句并非用是否有“是”未标记。即使按现代汉语,也是对“是”的用法的多样性不了解造成的。如下面所列者,叙述句也!“是”作为系词,前面的部分,是解释或说明后面的名词,前后有逻辑上的联系,前后不是等价的关系。“是”的含义若翻译为现代汉语也是不同的。 未至茶原梅水横发块坐三日(明•程敏政) 人生亦堪笑,咫尺是乡关。到
水东夜雨作 其一(明末清初•屈大均) 将归偏未得,咫尺是乡山。到
东园秋怀 其二(明•谢榛) 天寒闻落木,叶叶是乡愁。 含
种桃杏(唐•白居易)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到
渡江寄吴氏伯仲(明•王稚登) 沾袖成斑皆客泪,隔江如黛是家山。见
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任
偈颂四十一首 其三(宋•释慧晖) 西来本祖再来也,万岳千峰皆是亲。可
舒筠澳春日见过(明•郑文康) 重来不用重相约,同是斯文即是亲。可
戏题(宋•杨万里) 鲎酱子鱼总佳客,玉狸黄雀是乡人。似
与刘景文同往赏枇杷(宋•苏轼) 魏花非老伴,卢橘是乡人。似
三月二十日开园三首 其三(宋•苏轼)郁郁苍髯真道友,丝丝红萼是乡人。像
忆前年今日(九月初七)(明•吴与弼)夜傍石头城系缆,旧游触目是乡关。见
甲辰元宵后二夜观市灯(效白乐天)(明•陆深) 好怀佳节是乡园 在
澹然无他念,虚静是吾师。学会
朝退归来只在家,诗书满架是生涯。伴
不须看石碣,人口是丰碑。立
泉飞窗牖长为雨,日上冈峦半是云。 有
阙下惟闻温御史,蔡州自是李将军。有
青山尽是狐狸穴 ,多有
百年殊梦幻,一剑是平生。 (清•奎林)伴
微波分太液,咫尺是长安。 到
周公如复见,千古是吾师。 作为
送人杨柳色,今日是江南。 似
静轩无世味,盏酒是青春。 显示(活力)
可怜阶下草,寸寸是相思。含
沾苔君莫扫,片片是春光。有
今日是相逢,明日是离别 虽然…却将…
隔篱呼共醉,明日是行人。变成
若问平生伴,清风是故人。似
若问平生伴,清风是故人。像。
隔篱呼共醉,明日是行人。成为,变成
今日是相逢,明日是离别 虽然,将 在秦朝以前,古汉语判断句不用“是”,多用“者,也”结构。格那丁说“吴语是乡亲这个判断句一般人之所以觉得它不错,是因为他们水平低,并且在理解时产生了错觉,以为他可以理解的就不是病句”是说反了:正是由于格那丁的无知,才认为都是“主宾搭配不当”的病句。格那丁这一错不要紧,把千万首古诗划成了病诗。其实有病的不是这些诗,而是格那丁等几个人自己有病而不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