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7|回复: 4

[七律] 中国传统诗词自白书

[复制链接]

148

主题

1604

帖子

553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578
金钱
1937
发表于 2018-2-7 13: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代中国传统诗词讨几句公道,
切莫作诗看,向来不敢称诗。

中国传统诗词自白书
素面由来比纸薄,那堪尔等尽情挠。
大唐抹粉随风落,小宋涂脂逐水漂。
不见新童撩秀发,只缘老叟搂蛮腰。
者般光景何时已,底事凭谁问尧舜。



571

主题

379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552
贡献
4221
金钱
6542
发表于 2018-2-7 13: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轮回之际可见风骚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3

主题

2305

帖子

957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37
贡献
1656
金钱
3540
发表于 2018-2-7 19: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1604

帖子

553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578
金钱
1937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19: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1604

帖子

553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578
金钱
1937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23: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弘雪 发表于 2018-2-7 13:27
轮回之际可见风骚再起

被删原帖内容为:

本帖最后由 吟者归来 于 2018-2-7 19:05 编辑


烦请热心诗友抄报中宣部、教育部以及各大诗词中央!
警惕民族分裂势力借诗韵之争兴风作浪

小中华诗词论坛前百家论坛某期“声韵争鸣专帖 ”曾有一段对话,是在吟者挚友诗起五代之衰先生与学者型诗者塞外山人|张相国先生之间展开的。内中谈及语言分裂导致民族争端乃至族群分裂事宜,颇耐玩味。兹摘要如下,提供中宣部、教育部、各大诗词中央、大中华诗词论坛、诗词理论版块和各位热心诗友参考,希望能够引起有关方面、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必要的警觉。

【背景】
塞外山人先生正陆续贴发“中西语言学发展源流比较刍议”文稿时,诗起五代之衰先生插话交流。以下为交流实录片段。


【诗起五代之衰】
本帖最后由 诗起五代之衰! 于 2013-9-24 23:29 编辑

塞外山人 发表于 2013-9-23 13:53
关于平水韵:
     1. “平水韵”是宋末平水人刘渊刊行的。很多人说它是唐韵,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可 ...



其他未及细看,待慢自品赏。这段话值得玩味:
援引楼主帖:
“平水韵定“平上去入”也是简化,说白了它就是宋末的一个语言规范标准,不要附加给它太多的东西,它本身也承载不了!”

1)理当如此。但是,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确强加给了平水韵太多的东西,平水韵居然也奇迹般地承载了太多的东西。
2)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宋小朝廷偏安临安时期,尤其在有元一代,坚持平水韵、抵制中原音韵,曾被视为大汉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在当时的南方士子看来,彼时的广义北方语音或支撑元曲异军突起的具有官话背景的中原音韵,毕竟在一定程度上流淌着异族的血液。像抗战时抵制日货被视为具有民族气节一样,当时人们坚持平水韵、抵制中原音韵,事实上也被上升到了弘扬民族精神的高度。至于近体诗自此式微、元曲开创一代辉煌,则另当别论。孰不知现如今的56个民族,早就成为一个大家庭了,56个民族早就一家亲了。
3)现实中平水韵承载的东西就更多了:一些诗者的名誉、地位、金钱等等都是靠着平水韵一手托起的。更有甚者,平水韵竟然被神话成了阳春白雪,成了高雅、博学、有学问、有身份的代名词。如果你不懂平水韵,哪怕你是将军、部长乃至中央领导、两院院士、博士导、央视当家主持人、电台著名播音员,同样会被一些穿着皇帝新衣的平水韵专制者视为下里巴人。
4)文化上的事最好还是靠文化人自己解决。当年的白话、古文之争不就是这样吗?没有百家争鸣,何来百花齐放?世纪轮回,时隔近百年之后,至少在诗韵(含词韵)改革这个问题上,请德、赛两位先生再度出山理事,已经到了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了。
5)真正的诗者为诗,绝非仅仅是他/她个人的事,而是关乎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事。五四文学革命之二次革命的星星之火已经点燃。要不了多久,即可形成燎原之势。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任谁也是阻挡不了的!

【塞外山人】

       本来,我打算说“语言分离主义倾向”,这个问题,被楼上这哥们说了!我补充几点:世界范围内各种争端除了民族、宗教、生产生活方式,语言也是很大一个因素,而且与前面的因素纠缠不清!举个例子:东西罗马帝国之争有学者分析,其中很大因素是古希腊语与拉丁语之争,我们知道《圣经》《旧约》是用希伯来语写的,《新约》是用古希腊语写的,而说拉丁语的罗马人是征服者;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很大程度上阿拉伯语与波斯语之争;佛教的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争,很大程度是悉昙文字与笈多文字之争。
       平水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它可能是中国诸多韵书其中一个,还会有“元韵”、“明韵”、“清韵”等等。但历史不能如果,元朝以一种磅礴的气势横亘在世界历史上,谁也逃不过。当时的抗元文化工具,在文化大一统、大融合的时代还有必要吗?明朝起家在江淮流域,与平水韵的老巢比较接近,清朝又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们看到,在统一多民族国家里,以平水韵为代表的“亚文化区域”确实起到文化分离主义的影子。从元朝开始,南方的诸多次“农民起义”都具有“语言分离主义的影子”而以“平水韵”为正统的知识分子,无疑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郑成功、“太平天国”、包括“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一开始的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但革命成功后马上改口“促进五族共和”,也就是说,革命党人也清醒认识到从大一统的国家中分离出去,对国家、族群、人民,都是危险的!
     还有一个“语言分离主义”的影子,台独分子。台独分子有很大一部分是客家人。那可是正宗由中原地区,南迁的中国人,比平水韵的南宋可早多了,正宗多了。也许是台湾当局没有处理好49年以后,岛内与“外省”的族群关系,导致一部分人利用语言搞“民族分裂”。此外,在香港回归前也有人闹分裂,他们也提出打倒“北佬”的口号!这些不能不令我们深思啊!
      “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近代,列强也是这么做的。原中华文化圈的“卫星国”一个一个被改造了!“蒙古”使用了俄文字母标音,好像如今内蒙外蒙人要交流现代的东西都很困难;朝鲜是在日本殖民时期才彻底废除了汉字,改学日语,宗日语;越南的文字也变成法文字母,这就是要先亡其语言(文化、历史),再亡其国;台湾也受到很长时间的日本殖民教育。
       有一个现象,无论是蒙古、朝鲜、越南,都与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其语言中大部分名词构成是汉语。一旦改成拼音发音,就会产生很多问题,这是他们文化绕不开,而且越往下走越麻烦的问题。但越是这样他们好像反而越恨中国,这是为什么?值得我们深思啊!
      荡开一笔,看看世界范围内,“亡其国,灭其史”的例子,印度。二战后,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空前高涨,当英国知道在印度实在支持不下去的时候(国力不行了),来了一个用心险恶,而且影响深远的“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这是世界历史上最经典的分而治之。结果印、巴都尊英语,印度留在英联邦,继续买英国武器,供给英国原料!试想印巴统一,连中国都面临一个强劲的对手!这种外交手腕、智慧,在中国很难见到。但我们却不能不知道,否则历史还会重演!好了,例子举到这里!
     这不是耸人听闻,国情语言学有这一派,分析语言与民族整合的关系。在中国各个民族区分的这么清楚,在国外尤其是在分析古代族群上,很大程度上得用“语言族群”的概念!因为无论是“斯基泰人”、“金麦里人”、“阿尔加人”,体质人类学、基因学研究都不支持是单一民族,可能某一民族比例会大一些。臭名昭著的希特勒所谓的雅利安人,其中在斯拉夫人找到雅利安人的血统比例最高,超过20%,而日耳曼人只有6%——7%,说日耳曼人是雅利安人后裔,斯拉夫人是野蛮人,可笑吧!      
           所以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要警惕以平水韵为代表的语言分离主义的影子!因为中国的宗教差异、习俗差异一般不会有大的冲突。有人说,这是危言耸听!其实,在国力强盛的时候,你什么也看不出来,一旦衰落,这些所谓“精英”,就会鼓动闹事。比如说:清末、比如说利用外族鼓动独立!
       当然不是所有坚持平水韵的诗友都有分离主义倾向,我只是说要警惕这种思潮!
       好了!批驳“平水韵”派的理论,还有好多方面,下面我们将重回语言学的领域,来探讨语言“普世化”、“通用化”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31 12: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