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8-2-7 15:42 编辑
“是”字在诗中的用法用“是”划等号。(格那丁《许传刚和马莹莹的谬误》) -----在格那丁的词典里,“是”字只有一种解释:划等号。 “是”字主要用法有三类,一为动词性,作谓语;一为名词性,作代词;一为虚词性,作助词或介词。
1,动词,作谓语,表示解释、判断或分类,表示前后密切相关、互相解释。
他是工人。 性质属于
他满身是汗。 有
2,代词。合理的事物。
“是非。”
“他说的是。”
“实事求是。”
3,助词,介词,语气词。
“是。”
“是吗?”
“唯你是问。”
“诗是(虽然)好诗,就是太长。”
“兴是清秋发。”(介词,因)
其中在古诗中用的最多的第一类:是动词性,表示密切相关的两件事。含义可用:有,似,像,到,在,能等词解释和连接。
例如:
咫尺是乡关。 到
咫尺是乡山。 到
叶叶是乡愁。 含
大抵心安即是家。属于
隔江如黛是家山。属于家山的颜色特点
万岳千峰皆是亲。像
同是斯文即是亲。像
玉狸黄雀是乡人。像,
卢橘是乡人。 似
丝丝红萼是乡人。像
旧游触目是乡关。最是,特别
好怀佳节是乡园 在
虚静是吾师。 成为
诗书满架是生涯。陪伴
人口是丰碑。 成为
日上冈峦半是云。半是,有很多
蔡州自是李将军。有
青山尽是狐狸穴 ,多有
一剑是平生。 陪伴
千古是吾师。 作为
今日是江南。 到
盏酒是青春。 显示(活力)
寸寸是相思。 含
片片是春光。 有,显示
今日是相逢,明日是离别 虽然…却将…
明日是行人。 变成
清风是故人。 似
两耳是知音。 能
可见:
吴语是乡亲 表明后者的特点
咔喇是故园 同上。
再例如:
“格那丁是一根筋”------一根筋是俗语,意思是思维方式简单而执拗,比如格那丁只知“是”是个等价的判断词,不知还有其他用法,所以认为“吴语是乡亲”主宾性质不同,搭配不当,是病句。其实古诗中这种“主宾性质不同、搭配不当”司空见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