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10-22
威望132
金钱966
贡献800
高级会员

威望- 132 点
贡献- 800 次
金钱- 966 枚
|
本帖最后由 唐人已活 于 2018-2-10 19:35 编辑
焚诗炉原作:
独上天桥看二环,百无聊赖数楼盘。欲得片瓦遮风雨,算罢人生一万年。
求砖并特问第三句有没有逻辑硬伤。
江南雪修改:
一点工资不够玩,独身闲逛数楼盘。欲得片瓦遮风雨,算罢人活万载难。
认为原作不该用成语。
吾闽修改:
独在天桥看二环,百无聊赖数楼盘。欲得片瓦遮风雨,须借人生一万年。
认为原作第三句真。
唐人已活修改:
独上天桥看二环,百无聊赖数楼盘。若求片瓦遮风雨,须用人生一万年。
认为原作第三句有些虚。
折笔沉沙认为:
“独上”硬,第三句假在“片瓦”,“算罢”不错。
文思淡淡修改:
独逛天桥看二环,于无聊处点楼盘。欲求片瓦遮风雨,梦幻人生多少年。
焚诗炉认为:
成语用得有点随便。在字改得好,须借也行,算罢也应没什么问题。
唐人已活总评:
“独”可以理解为己方是一个人,没有同行伙伴。“独上”和“独在”本质没有区别,只是镜头开始的切入点有些区别,就如一部电影一开始就是对话,省略了外景切到人物,再由人物开始对话。“一点工资不够玩”油了。
成语用得好,难得用用也无妨,不必条条框框在脑子里。
既然百无聊赖,自然无买心,这就和“欲得”发生语感冲突了。
用“片瓦”还是用其他写法由原作选择,现在有些地方平改坡,不知不擅改。总之改诗不能轻易变动意象,一幅画如果把红高粱改为青纱帐,色彩基调就完全不同了,所以这是体现原作风格的地方。
从全局格调看“算罢”很局促,显得较真,也和“数..”接近重复,其实计算是得出一万年感叹的应有之意,不必写出来,这样诗面上就会爽利很多。“算罢人活万载难”写岔散了。“借”也不好,正值发慨之际,忽然弄出个向谁借的问题,这一转移注意力,真是太影响效果了。
现在回头看看各个改作,会有不少认识,特别是对语感的认识。其实个人认为,一首诗能否写好95%要靠语感,懂数学的可以计算一下,如果每字都没有敏锐的感觉发现好坏,那么用到好字的概率有多少?二十八字下来,概率相乘还有多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