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郇如启 于 2018-3-2 13:45 编辑
春节赋 文/郇如启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山呼梦草,水唤游鳞。浩浩乎仙界降瑞,欣欣哉凡间迎春。置闲赋以恬娱,蒸香韵而醉云。展鲲翅以遥聚,腾龙吟而归根。丹沐韶华,闻百里之擂鼓;醪驱空寂,溢九州之金樽。且夫年节临,旧痕隐;乡土恋,中华魂。千载传统佳节,无须约定;万民俗成飨贺,本该丰馨。 且夫怀眷恋于曾经,惬意淳淡;寄期冀于新日,激情鼓帆。馈资释爱,长幼闹轩。翁膝孙绕,儿守妪边。贺垂髫之增岁,祝耄耋以福添。恭靓女之俊俏,赞帅男之诚虔。吉利话萦耳,祝福语贴肝。送温推馨,洒笑语于尊辈;走亲访友,絮温情于心田。秉礼传,跪父母之养育;祷降瑞,祈诸神而佑安。窗花簇新,桃符更换;佳肴丰盛,御觞尽酣。嚼汤圆之透甜,品饺子之鲜美;啮糖瓜之甘爽,嗑瓜子之逸闲。炉火纯,杯盏碰;晚会闹,惬倚栏。侃忆漂泊之历程,掺杂五味;畅想未来之征路,岂惧万难?满腹怅然,斯时已踩屐底;一腔豪壮,此刻正翘峰巅。得失哪重一时,日月长久;新旧只顾交替,情注始端。 洎乎日丽风和,早春之鹅黄初绽;景明气清,延冬之梅香依然。雾锁已开,尽享正阳暖韵;云封待解,力扫昏霾痷婪。饭饱酒足,街衢添欢。携妇将子,笑逐芳颜。感惠风之拂面,飏柔姿而飘逸;迸激情以狂舞,揽层云于胸间。鸣鞭炮以敬祖先,敲锣鼓而开新元。凤鸣吉祥,狮添喜悦;戏诱目眩,霓映红颜。乃或玉树琼花,洁娇嗔之佳丽;银装素裹,醉顽劣之少年。萦细语于馨堂,蛾眉话锦;绕爽朗于巷陌,倜傥颟顸。青春牵手宵夕,逍遥度日;花甲盘点于播备,势趁年关。是以漾甜蜜于休暇,摘寒星以饰梦;珍春节之团聚,欣金鼓之喧阗。 究起源,寻其根。祈丰盈,虞舜率祭天地,立岁首为元;图霸业,汉武叩谢祖恩,订历初为节。唐宗飞贴以朝拜,宋祖盛祝而布荫。延清帝之福赐,至兹日而恪遵。小年灶辞,灶爷上天言好事;除夕接灶,灶神下界佑黎民。采仙林之紫微,桃枝避秽;掬瑶池之琼露,盥洗香薰。大年贺恭,开新元之乾转;正月福祷,祝新岁以闹春。故得施真意以谦厚,行除旧而迎新。囊多彩以喣愉,续元宵而善臻。 华夏清风,迎新春而芬郁;神州传统,逢大年以续缘。融时代之炫异,本色纵释;启文明之内敛,习俗蕴涵。欣看四海举杯,豪情万丈;悦悉五洲同庆,傲透九天!是以踏新程之昂首,跋长途而觅泉。怀尧舜以慧智,念宗祖之丰镌。正月之春,琴瑟合奏;嘉华之岁,共舞翩跹。 题释: 赋依《中华新韵》。 在不同时代,春节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辛亥革命后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袁世凯将元旦定义为西历一月一日,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