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放棹江湖

新解唐音:王之涣之凉州词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8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3-24 06: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第一句是黄河远上,可以确定作者的目光是从东往西看,即在黄河中游洛阳一代比较合理。是站在黄河边遥望西部边关,替那里的战士发声。孤城可以指兰州,但吹笛之处是更西的玉门关。东来的春风能吹倒兰州,但吹不到玉门关。

点评

林先生和如先生两位说的一样了,诗的起承转合、逻辑关系没搞明白,这是理解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4 1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591

帖子

228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682
金钱
803
发表于 2018-3-24 10: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3-24 07:17
我看见黄河远上白云间,有一个聚焦者、叙述者及其行为,主观性强,你说出来别人不一定相信。
黄河远上白云 ...

黄河,故乡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4
贡献
2281
金钱
3452
 楼主| 发表于 2018-3-24 11: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3-24 06:44
从第一句是黄河远上,可以确定作者的目光是从东往西看,即在黄河中游洛阳一代比较合理。是站在黄河边遥望西 ...

林先生和如先生两位说的一样了,诗的起承转合、逻辑关系没搞明白,这是理解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4
贡献
2281
金钱
3452
 楼主| 发表于 2018-3-24 11: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4 11:22 编辑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3-24 06:53
就算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意思是沿着黄河走去直达凉州,然后看见一片孤城万仞山,这跟春风度不度玉门关有什么关 ...

格老说的对,诗的起、承、转、合关系,表现诗的艺术,是诗歌本身向外的一种呈现,是言外的艺术感受,同时诗的起承转合,也表现人的情感,曲折回复,一唱三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8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3-24 11: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3-24 07:17
我看见黄河远上白云间,有一个聚焦者、叙述者及其行为,主观性强,你说出来别人不一定相信。
黄河远上白云 ...

玩弄概念和名词,颠三倒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4
贡献
2281
金钱
3452
 楼主| 发表于 2018-3-27 00:13: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7 11:42 编辑

《后汉书·耿弇列传》里的故事,可以旁证唐代王之涣《凉州词》里一片孤城万仞山,这里的万仞山就是天山。

《后汉书·耿弇列传》记载了东汉军队一次跨越数千里、冒雪翻越天山拯救孤军守孤城的行动。

公元74年,耿恭来到西域与匈奴作战。众所周知,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大汉王朝将此作为自己的核心利益来经营维护,屡屡与西域前霸主匈奴发生战争。汉军神勇,匈奴不敌,尤其是著名的猛男陈汤斩杀北匈奴郅支单于并发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后,汉匈战争告一段落。但西汉覆亡后,匈奴卷土重来,西域各国也生出二心,蠢蠢欲动。东汉国力恢复后,重新经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这是耿恭出场的历史背景。

他在西域打了一年仗,立下赫赫战功,被任命为戊己校尉——这个跟《盗墓笔记》中的“摸金校尉”不一样,是汉朝在西域专设的一个中高级军官职位,仅次于将军。翌年春天,东汉大军班师,耿恭率数百人驻守车师后国之金蒲城,此地经考证在今天新疆吉木萨尔县北护堡子,牢牢卡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咽喉,与驻扎在车师前国之柳中城的同僚关宠互为奥援,防备匈奴侵入西域北道。但大军一退,匈奴又开始大举进攻了,两万人把金蒲城围得水泄不通。

耿恭临危不惧,他站在城头对匈奴大军喊道:“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这是一种心理战,告诉对方,咱们大汉的箭可不一般,射中你了,让你生不如死。匈奴悍勇,哪听这一套,加紧攻城,到了射程内,城墙上黑压压一片箭射下来,匈奴人果然鬼哭狼嚎——耿恭让部下在箭头上涂了毒药,一被射中,剧痛无比,继而伤口溃烂,史书记载说是“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那伤口血流不止,血水像沸腾一般往外喷,这景象确实吓人。到了夜晚,伤口愈发地疼,整个军营都是哀嚎声,可见那年头化学武器的恐怖。匈奴人郁闷坏了,没想到,更大的郁闷接踵而来:数百人的守军,居然胆敢趁着暴风雨来劫营!毫无防备之下,被耿恭组织的敢死队一个冲锋,砍瓜切菜般蹂躏了一番,“杀伤甚众”。匈奴头领撑不住了,“震怖”,哀叹说“汉兵神,真可畏也!”溃败而去。

虽然此役大胜,但耿恭知道,匈奴人迟早要回来,金蒲城无法固守。他旋即把部队带到了疏勒城,位于今天新疆奇台县,当年是汉军修建的一个要塞,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宜于久守。果然,匈奴人又来了,几万人打不过几百人?匈奴人咽不下这口恶气,非得把疏勒城踏平不可!

残酷的攻城战开始了,匈奴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死伤无数,就是攻不下城来。他们于是变强攻为久围,把河流上游给截断了。这一招很毒辣,守军开始缺水,一度“笮马粪汁而饮之”。耿恭下令打井取水,打到十五丈深,仍不见水。耿恭下拜祈祷,奇迹出现,“飞泉奔出,众皆称万岁”。在姜文主演的电影《天地英雄》中,就有这么一幕,如有神助。其实完全可以用科学理论来解释——匈奴人把河流上游截住后,水渗到地下。耿恭继续他的心理战:站在城头,朝匈奴泼水玩。用今天的话来,匈奴人肯定郁闷坏了,嘴中喃喃道:真是活久见!

漫长的围城仍在继续,这时又传来汉朝皇帝驾崩的消息,而车师人也叛变了,与匈奴一起攻城。几个月过去了,城中“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把弓弩上用动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统统煮了吃了,战士们一个个死去,但要塞仍然没有陷落,幸存者宁死不降,汉军大旗高高飘扬。匈奴人也精疲力竭了,使出招降一招,许诺让耿恭当他们的白屋王,给他找美女当老婆。耿恭说:好啊,叫你们的使者来。匈奴使者来了,耿恭把他抓到城头,一刀杀了,然后用火烤其肉。匈奴人见了,跪倒在地,一片哭声。一千年之后,岳飞写下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即典出于此。

耿恭此举,断掉了匈奴人最后一个幻想,他们疯狂地攻城,想杀光这些汉人。城里活着的人越来越少,但他们仍在坚持,杀掉每一个靠近的敌人。激战间隙,耿恭遥望家园方向,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此前派遣到敦煌寻求援军的部下范羌身上。

范羌,你在哪里?二

就在耿恭在西域激战的时候,万里之外的东汉首都洛阳,皇帝与大臣,也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要不要派救兵?

那个时候,通讯极其不便,反对派救兵的一帮人说,咱们接到消息的时候,他们已被匈奴重重围困,等到咱们援兵赶到的时候,他们估计早已尸骨无存了。反对派以司空第五伦为首,“司空”为重臣,“第五”为姓。此时另一高官司徒鲍昱站出来,竭力请求派援兵,他面对皇帝和文武百官,说出了在历史上有名的一段话,至今读起来,仍荡气回肠:

“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

这是古代版的“不抛弃、不放弃”——咱们大汉,做人做事要厚道,将士远征,危难之际,不管他们了,对外是纵容了残暴的蛮夷,对内是伤了那些忠臣良将的心。现在要是不救他们,以后匈奴再卷土重来,谁还为大汉效命?所以,一定要拯救自己的英雄!

汉朝不是宋朝,汉章帝虽然刚登基,但仍有着大汉满满的血性,下令:启动救援计划!公元75年冬天,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国军队共计七千人,出发了。援军中,就有耿恭部将范羌在内。接下来的故事将说明:范羌是这部大片的男二号。

公元76年正月,七千人的援军赶到柳中城,大败匈奴与车师联军,“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虏惊走,车师复降。”虽然柳中城守将关宠此前已经在艰苦卓绝的守城中战死了,但救援关宠一部的战役已大获全胜。要不要救天山以北的耿恭,大家又吵起来了。反对的意见称:柳中城距离耿恭部还有数百里路,而且中间横亘着天山,又是大雪封山季节,救援成本太大,再说,耿恭被围困这么长时间了,说不定早就全军覆没了……大伙儿还是撤吧。但范羌站出来,坚决说:不!

几个将领都不愿意继续往北走了,见范羌这态度,便分了二千士兵给他。史书没有记载范羌率这两千勇士翻越天山的艰难,只记载他们在疏勒城胜利会师的一幕,“开门,共相持涕泣”,这帮经历了炼狱般的战争的幸存者,九死一生,堪称铁打的汉子,此刻也不禁流下英雄泪来。

回家!回家!

疏勒城的守军,能够踏上回家路的,只有区区26人了。他们与援军一起南返,但是匈奴人怎肯放过他们?匈奴人要用这群汉人的血,来洗清自己失败的耻辱。回家的路同样充满杀机,有满怀仇恨的追兵,有大雪肆虐的天险,他们且战且退,不断有人倒下,三月,他们进了玉门关,安全了,26人,只剩下了13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但他们是伟大的胜利者。

在今天,回顾这次汉军的守城与救援,不由感叹当年汉朝军队的强悍。数万匈奴铁骑,加上西域叛军,也未能将这几百人击败。这并非史书的夸大,无论是组织制度、将帅能力,还是武器装备、士兵素质,汉军堪称当时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史载,当时驻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见到这13名勇士归来,感动不已,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并给皇帝上疏为13勇士请功:“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不为大汉耻!五个大字,至今令人动容。

两汉400年,精神强健,以英雄为荣,以爱国为荣,那种争当英雄、自觉为国效力的精神,写就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令今人感佩不已。

汉朝名将辈出,从卫青、霍去病到窦宪、马援,最终将侵扰中原千年之久的匈奴彻底打垮,迫其远遁欧洲,进而改变了世界历史。除了这些职业军人,汉朝文官到边塞立功的意愿也十分强烈,主动请缨的故事,遍布史书,例如张骞,就志愿去走一条没有人走过的道路,去完成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务。

汉朝还有一个神人,名叫傅介子,任骏马监,类似《西游记》齐天大圣的“弼马温”角色,是个小官。当时汉武帝去世,昭帝继位。西域一些国王一看,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可怕的?他们误判汉朝大势已去,龟兹、楼兰还投靠了匈奴,并在匈奴的支持下抢掠汉朝商队,杀害汉朝使者,这可动了汉朝的核心利益。

但汉朝没有派出大军兴师问罪,傅介子主动出马了,他只带了11个人,拿着汉昭帝的诏书去谴责楼兰、龟兹国,这两个国家的国王都表示服罪,并透露了匈奴使者的行踪,傅介子毫不犹豫地把匈奴使者给杀了,但更厉害的还在后面,他感觉楼兰国王阳奉阴违,便找个机会与他喝酒,喝得正高兴,傅介子手下两个壮士扑上前去,当场杀死了楼兰王,楼兰大臣一看,吓得屁滚尿流,作鸟兽散,而后楼兰军队要来报复,傅介子拎着楼兰国王的脑袋,大吼一声:汉军将到,谁敢动?灭国!果然,没人敢动。于是,傅介子改立楼兰国王儿子为王,带着楼兰王的脑袋回到长安,悬挂在城楼上。傅介子后来被封为义阳侯。

钱穆先生曾评价说,汉代文人性格质朴,拿起笔可撰文,放下笔可耕田。其实,他们拿起剑,还可杀敌。汉代人尚武,包括文人在内,能写一手好文章,也练得一身好武艺。比如那个诱拐卓文君私奔的司马相如,就是一个击剑高手。还有个叫辕固的大儒,因为在一次文艺讨论中触怒了太后,太后吩咐将他扔入兽圈跟野猪打一架,皇帝不敢得罪太后,又不愿意辕固被野猪咬死,于是偷偷塞了把利刃给他。辕固进了兽圈,野猪扑来,他抬手一刀,正中野猪心脏。野猪死,人无恙。

文武双全,是汉代读书人的追求。傅介子有个粉丝,名叫班超,他效仿傅介子前往西域建功立业,最终功勋超过了偶像。班超给后世贡献了好几个成语,比如“投笔从戎”,又如“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班超纵横西域31年,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国,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巨大贡献。

在《十三将士归玉门》油画中,勇士们胡须虬结,这一形象跟汉朝人的审美观是契合的:汉朝男人喜欢蓄须,将其视为男子尊严的象征。可以想象,当年汉朝的读书人,不会是后代的白面书生形象。汉代对女人的审美跟宋明清时也大不一样,欣赏高大丰腴的女性——这就是汉代范儿。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奠定了汉人的名字,树立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尊严。在汉代,中国人第一次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有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责任感。正因为如此,为国效力,成为当时人们愿为之赴汤蹈火的生命价值取向。


(故事情节讲述摘于网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56
贡献
14014
金钱
17100
发表于 2018-3-27 07:41: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山——黄河   十三将士——油画

广州第十人民医院——芳村

点评

你心里有问题,才会这么想,你是去过,不然这么熟悉,第十人民医院没把你治好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7 08:22
你心里有问题,才会这么想,你是去过,不然这么熟悉,第十人民医院没把你治好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7 08: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4
贡献
2281
金钱
3452
 楼主| 发表于 2018-3-27 08:22: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7 08:26 编辑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18-3-27 07:41
天山——黄河   十三将士——油画

广州第十人民医院——芳村


你心里有问题,才会这么想,你肯定是去过,不然这么熟悉,第十人民医院没把你治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4
贡献
2281
金钱
3452
 楼主| 发表于 2018-3-27 08:22: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7 08:26 编辑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18-3-27 07:41
天山——黄河   十三将士——油画

广州第十人民医院——芳村


你心里有问题,才会这么想,你肯定是去过,不然这么熟悉,第十人民医院没把你治好吗?







点评

嗐,打个招呼:天天向期期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7 16: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56
贡献
14014
金钱
17100
发表于 2018-3-27 16:03: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3-27 08:22
你心里有问题,才会这么想,你肯定是去过,不然这么熟悉,第十人民医院没把你治好吗?



嗐,打个招呼:天天向期期问好。

点评

下午好,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7 17: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4
贡献
2281
金钱
3452
 楼主| 发表于 2018-3-27 17:10: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7 17:50 编辑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18-3-27 16:03
嗐,打个招呼:天天向期期问好。


下午好,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4
贡献
2281
金钱
3452
 楼主| 发表于 2018-3-27 17:48: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7 18:52 编辑

根据《后汉书·耿弇列传》里的故事,东汉军队一次从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发兵,跨越数千里、冒雪翻越天山拯救孤军守孤城的行动。十三将士归玉门,故事里说他们到了玉门关就安全了,说明唐代王之涣《凉州词》里的春风不度玉门关,就是春风只吹到玉门关,吹不到玉门关外的西域,就是明代诗人杨慎《升庵诗话》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所以,我现在对第四句春风不度玉门关重新解读,在主楼帖做了修改。第四句可以理解为春风只能吹到玉门关,而吹不到玉门关以外的西域边疆、安西都护府。也就是说安西都护府离首都长安太遥远,朝廷鞭长莫及,皇上的恩泽到得了玉门关,但是一般顾及不到西域,需要西域边疆将士们各自保重,扬我汉家精神,以大局为重,明确军人责任和使命,保我大唐疆土。










点评

这种解读是积极的,正能量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7 19: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8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3-27 19: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3-27 17:48
根据《后汉书·耿弇列传》里的故事,东汉军队一次从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发兵,跨越数千里、冒雪翻越天山拯 ...

这种解读是积极的,正能量的。

点评

晚上好,针叶先生,谢谢临帖赏读。 还有,我说几句,这首诗里的春风不度玉门关,并不是诗人王之涣在诗里暗含说朝廷皇上不顾及西域边疆将士,不是的,而是客观环境、距离,就是这样,条件艰苦,环境危险,需要我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7 2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4
贡献
2281
金钱
3452
 楼主| 发表于 2018-3-27 21:1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7 21:20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3-27 19:44
这种解读是积极的,正能量的。


晚上好,针叶先生,谢谢临帖赏读。


还有,我说几句,这首诗里的春风不度玉门关,并不是诗人王之涣在诗里暗含说朝廷皇上不顾及西域边疆将士,不是的,而是客观环境、距离,就是这样,条件艰苦,环境危险,需要我们保重,遇到敌人,英勇杀敌,不然,即使朝廷发兵,也不是一时半会能从玉门关赶来,需要有一往无前、大无畏的、铁血的汉家精神。

说到此,我又想到了晚清左宗棠,抬棺材出征,收复新疆,文武双全,有勇有谋,一代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发表于 2018-3-27 21: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 贴文 很好。王之涣 呃 这首 凉州词,关键 落在“春风不度玉门关”。如果 诗人 不是 瞎写,那么 诗人 所写的  应该 玉门关 以西 或者 更 西北,玉门关 阳关 都在 附近,也就是 敦煌 更西北 的 地方 去了。另,我赞成 黄河远上,这是 诗 的 写法。

点评

谢谢削足先生临贴赏读,诗中写的一片孤城万仞山,我认为就指的是西域天山,黄河远上白云间,是人沿着黄河远到西北边塞,第一句照应第四句,黄河照应春风,都指玉门关内,远上就出了玉门关以外,到往白云间,西域天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8 11:16
“黄河更西白云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8 0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56
贡献
14014
金钱
17100
发表于 2018-3-28 08:5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削足翁翁 发表于 2018-3-27 21:41
这篇 贴文 很好。王之涣 呃 这首 凉州词,关键 落在“春风不度玉门关”。如果 诗人 不是 瞎写,那么 诗人  ...

“黄河更西白云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4
贡献
2281
金钱
3452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11: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8 11:25 编辑
削足翁翁 发表于 2018-3-27 21:41
这篇 贴文 很好。王之涣 呃 这首 凉州词,关键 落在“春风不度玉门关”。如果 诗人 不是 瞎写,那么 诗人  ...

谢谢削足先生临贴赏读,诗中写的一片孤城万仞山,我认为就指的是西域天山,黄河远上白云间,是人沿着黄河远到西北边塞,第一句照应第四句,黄河照应春风,都指玉门关内,远上就出了玉门关以外,到往白云间,西域天山,然后就是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

杨慎对这首诗的评语,我认为只说了一半意思,也还客观,君门远于万里,所以恩泽不及,另一半没说,另一半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终极意思,也是通过全诗来看诗人王之涣的着眼点,我以为,就是表达将士们不远千里、万里,来到西域边疆,在客观艰苦、危险的环境下,体现出来的英勇、悲壮、慷慨,大无畏的、铁血的汉家精神。


不光王之涣,盛唐的边塞诗,都是这样慷慨、雄壮、悲凉、浪漫、大气、骄傲。





点评

先生 所言 甚 是,边塞诗 就是如此。另外,我在敦煌 曾见到 一本 敦煌 诗集,专门 收集 汉唐 诗人 写 敦煌 边塞 的 诗 的 总集,非常好,很厚 的 一大本 精装 册子,可惜 见到的 是 人家 的 旧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8 1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发表于 2018-3-28 1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3-28 11:16
谢谢削足先生临贴赏读,诗中写的一片孤城万仞山,我认为就指的是西域天山,黄河远上白云间,是人沿着黄河 ...

先生 所言 甚 是,边塞诗 就是如此。另外,我在敦煌 曾见到 一本 敦煌 诗集,专门 收集 汉唐 诗人 写 敦煌 边塞 的 诗 的 总集,非常好,很厚 的 一大本 精装 册子,可惜 见到的  是 人家 的 旧书。

点评

恩,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8 11: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4
贡献
2281
金钱
3452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11: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削足翁翁 发表于 2018-3-28 11:20
先生 所言 甚 是,边塞诗 就是如此。另外,我在敦煌 曾见到 一本 敦煌 诗集,专门 收集 汉唐 诗人 写 敦 ...

恩,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5 19: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