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8|回复: 3

转,宇辉评尤路七绝,秋瑾

[复制链接]

601

主题

420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80
贡献
5538
金钱
10134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3-25 16:57: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玫瑰]【百诗百联大赛】宇辉评尤璐《七绝·秋瑾》
作者:刘宇辉
 
《秋瑾》
秋风秋雨愁煞人,桃花落尽祭香魂。
归雁犹衔旧时恨,已是人间四月春。
地区:安徽省-芜湖市    作者:尤璐(女士)    作品编号:40005582
 
初读此诗,感觉有点突兀。首句为秋天的意象,后一句又是春天的意象,跳跃性强了点。那关联性呢?引发读者的好奇及思考。再读此诗,品味出来了:在桃花落尽的时候,诗人尤璐读到 “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眼触美丽桃花的凋谢及可惜,铺垫出祭奠并愐怀女革命家秋瑾的感情。
首句引用前人诗句作起,从侧面涉入主题。“秋风秋雨愁煞人”,是秋瑾“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中借用清代诗人陶宗亮的诗句,也是广为传诵的、她被捕讯问时让人费猜的一句遗言。这个悲秋不是悲观,其后有无所畏惧的故事和促人奋发的精神。在文学上,“秋”一直带有悲凉肃杀的色彩,秋瑾对封建黑暗统治的不满,对吃人礼教的反抗,革命家忧国忧民、壮志未酬、面对死亡的悲愤心情,一起倾注诗中。
当时的秋瑾因徐锡麟安庆起义牺牲、徐弟叛变的消息,组织其他同志安全撤离。面对众人的劝离,她独自留下,她说:“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她的实际行动兑现加入“同盟会”时许下的诺言:“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她(生于1875年)比谭嗣同(生于1865年)小十岁,却在同样的青春花季,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血染风采,唤醒更多革命志士及群众的觉悟。而比秋瑾小六岁的鲁迅(生于1881年),“我以我血荐轩辕”,则用文笔作匕首战斗一生,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我们岂能忘记这些为老百姓舍生入死的先人呢?多情的桃花纷纷落下,仿佛在祭奠最可爱的秋瑾远去的香魂。“桃花落尽祭香魂”,承首句,交代时间——桃花落尽的时候、地点——桃林中、事情——祭香魂、人物——没有直接出现却在喑喻中。此句的“桃花落尽祭香魂”,也可以理解为暗喻诗人祭奠秋瑾,也是以景物描写烘托人物思念之情,有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烘托离愁别恨之妙。桃花落尽之凄美,加上首句之忧愁,两句诗给全诗奠定忧而美的感情基调。过去的故事和人物虽然悲感,但他们所激发的乐观向上让人念念难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对英雄的爱生生不息,就在大自然年复一年的花开花谢之中。
“归雁犹衔旧时恨”,第三句由陆地调落的桃花及感想,转向空中飞过的大雁,视觉由平视转向仰视,想象的张力向空中发散,强烈的感情再上一个高度。宋朝陆叡《瑞鹤仙·梅》曾有类似的“雁影”与“翻惹得,旧时恨”营造凄迷、悲凉的意境,此时归来的大雁岂不与诗人共鸣?大雁在诗词里多是传书的信使,他们传递的感情遍布天南地北,人们对那些迫害秋瑾的恶势力恨之入骨是无疑的。爱恨分明是最基础而普通的大众情感,“归雁”、“衔”句,是拟人、也是象征,表达出“鞭鞑假恶丑,弘扬真善美”的正能量。而这正能量之下,集体情感产生的集体智慧、集体力量最伟大,人民得以成为创造社会文明、书写社会历史的主人。
在寓思念之外,大雁还有更深的传统寓意,它为“五常俱全”的灵物,拥有“仁、义、礼、智、信”。一队雁阵有老弱病残,它们不能自己打食,其他壮年大雁,不抛弃不放弃,养其终老,是为仁。雌雁雄雁相配从一而终,不论雌雄谁先死,落单的孤雁至终不再找伴侣,是为义。雁阵,飞行时或为“一”字、“人”字,从头到尾依长幼有序,老雁领阵,壮雁飞得再快,也不赶到老雁前边,是为礼。大雁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有孤雁放哨警戒,为最难猎获之物,是为智。大雁为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迁动,至秋而南翔,从不爽期,是为信。从另一角度理解,诗中以此灵物的传播功能,突出英雄影响之下革命民众的觉醒与抗争。
我们再看尾句“已是人间四月春”,初看似与题目无关,但是大雁秋去春回,并照应前面的“桃花”境,仍与起承转的主线相合,前面愐怀秋瑾、痛恶势力的强烈情感在春天的寓意中收合。“已是”句,强调了时空的变化及结果,给人意犹未尽的想像空间,如“万物复苏”、“万象更新”——春的觉醒与活力,“气象万千”、“生机勃勃”——春的丰富及生机等。恶势力控制的秋杀冬寒已去,人民作主的温暖春天来临,前人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一切在秋杀冬寒中抗争而萌发,迎来春夏的蓬勃与茂盛,不管现在的我们将面临何种困难,奋发的动力无穷。尾句借春的寓意,将希望种植,让人在春的实惠中感恩,对革命前辈的敬佩及感激之情在题外作结中升华,如春水滔滔不绝。诗人尤璐的《秋瑾》,无疑取得了创作感人的成功。
2018年3月25日

601

主题

420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80
贡献
5538
金钱
10134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16: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恩塔下亲泥壁,滑腻光滑玉不如。何事博陵崔四十,金陵腿上逞欧书。

    千百年来,唐诗宋词一直被后人引以为自豪和骄傲。而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和“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清丽委婉,让人们拍案叫绝的同时,也不得不为那个时代诗人们的天才与灵感所折服。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唐诗宋词的华彩乐章,大都是诗人们在青楼妓女的胸脯上和大腿上写就的。
    历史上,流传最多的无疑是唐代大诗人杜牧与扬州妓女的风流韵事。杜牧妙笔生花,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妓院,夜醉不归。杜牧不但逛青楼,玩妓女,还经常在家里呼朋唤友,日宴夜饮,招妓作陪。唐文宗太和末年,杜牧在江西宣州府屈就幕僚时,曾前往风光景物秀丽美好的湖州旅游。湖州刺史是杜牧平素的好友,便热情地为他安排宴会和游览项目,并找来美貌妓女,陪宴侍寝。每当酒宴结束,酩酊大醉的杜牧大都要拿出笔墨纸砚来,铺展在妓女温润香酥的胸脯之上,恣意挥洒激情,即兴赋诗。
    晚唐以后,有的诗人更加变态了。在胸脯上铺纸写诗已属平常,有的诗人甚至直接将诗写在青楼妓女的大腿上。据唐代文人孙棨在《北里志》中记载:王团儿,前曲自西第一家也。已为假母,有女数人,长曰小润,字子美,少时颇藉藉者。小天崔垂休变化年溺惑之,所费甚广,尝题记于小润髀上,为山所见,赠诗曰:“慈恩塔下亲泥壁,滑腻光滑玉不如。何事博陵崔四十,金陵腿上逞欧书。”
    到了宋代,有的文人更是“堕落”,把青楼妓院当书房,把妓女胸脯当案几,把翻云覆雨当灵感的源泉,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纸醉金迷,醉生梦死。不但文人泡妓院、玩妓女,就连皇帝、宰相都耐不住寂寞,跑到妓院“肯爱千金博一笑”。文人雅士不但热衷于逛青楼,游妓院,而且还相互攀比,相互卖弄。如:“香囊暗解,罗带轻分”就是表达自己逛到后的喜悦和激动。“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就是北宋词人贺铸诉说自己屡逛而不得的郁闷之情,由此而成为了千古名篇。而他后来词作“便翡翠屏开,芙蓉帐掩,与把香罗偷解”,则把自己与妓女同床共枕的香艳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
    翻阅宋代文人的词集,描写青楼之作俯拾皆是,譬如,柳永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多么潇洒随意;再如,秦观的“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多么地一往情深;又如,周邦彦的“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多么地温香醉人。较之唐诗,许多人更爱宋词,原因恐怕就在于宋词更好地抒发词人们的内心情感。宋词把青楼诗写得温馨可人,酣畅淋漓,当真宛如花季少女,执红牙板,高唱低吟“杨柳岸晓风残月”,我见犹怜,一时醉倒多少白衣卿相,一时迷晕多少青楼词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1

主题

420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80
贡献
5538
金钱
10134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7: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凝神终日练真功,
积案公文一扫空。
无敌擂台睁眼亮,
古风诗组正飘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1

主题

420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80
贡献
5538
金钱
10134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06:3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玫瑰]【诗评】宇辉评廖万平《七绝  残荷吟》 作者:刘宇辉   《残荷吟》 纵逝芳华莫自哀,凡身终究化尘埃。 秋临我不先枯去,玉藕如何出水来? 地区:四川省-南充市     作者:廖万平(男)     作品编号:40000897   先人写“荷”,多寓以君子形象、美人形象等,而“残荷”作品,多为忆旧怀人、离愁苦怨等意象。诗人廖万平此诗却是触及灵魂,展示另一种让人难忘的意象。此诗主要通过三大特点感染着读者。 一、此诗文理清晰,章法上起承转合自然流畅,“高楼”登上,余味悠长、叹无所止。  “纵逝芳华莫自哀”,首句以劝勉见残荷而感叹芳华逝去的人无须自哀作起,展示在逆境中乐观的人生态度,起势不低,毫无郁结。“凡身终究化尘埃”,承首句交代乐观态度的缘由,明白世间万物生生息息的发展规律,让人进一步舒畅。第三句转而独创性地假设“秋临我不先枯去”,第四句反问“玉藕如何出水来”,两句一气呵成,却是再拓开一步,揭示旧事物与新生命的转换或交替关系,更在反问中达到诗词最高潮,为与不为,如何为,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此诗以第一人称语言及拟人手法相结合,充满亲切感,表达了荷的香、趣、情、志等。 一般地,诗具备鲜明的个性便有艺术价值。一个“我”已把残荷人格化,让人身临其境,更有兴趣将自己和主角进行角色交换。我们可以尽情地代入式地想象,荷茂盛时的鲜艳与芳香,落败时的枯黄与气氛,玉藕到时的成熟与美丽,我是这诗中的残荷有么什心理或什么心情,平常的我如这残荷一样乐观吗,与这敢于接受牺牲或毁灭的残荷一样无畏吗? 这是一首简易直率的托物言志诗,表面上写残荷,实际残荷只为喻体,目的在写人的志趣情操。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以残荷自喻,委婉表达诗人为国为民、不患得失的情操。残荷歌咏无私磊落的襟怀和乐观向前的人。此诗好在:它能写出他人诗中所有——以荷拟人的高风亮节的不患得失的君子形象(莫自哀,化尘埃),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具有现代民主特性的灵魂革命精神(我不……如何……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三、此诗不直接写景写情,却从议论中生发,以哲理喻人,语出自然而深沉浑厚。 从残荷落败之景象至美丽白嫩的玉藕出水来,不只是自然客观的反映,不可否认此诗已达到没有直接写景,却是景象无限,没有直接写情,却烘托出事物间关联不可少的至善至美的牺牲情怀。 毛主席曾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德国论理学家包尔生曾说,“每一种真正的牺牲同时也是自我保存,即保存理想的自我”。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此消彼长各有自己的存在。正是这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才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乐观的人生态度、生生息息的必然规律、新旧事物的密切关系、牺牲自我的人文情怀,在残荷的生长发展中进行提炼,有欣赏的态度,就能发现美丽,并享受生命的奋斗乐趣,有牺牲的精神,才有社会的和谐发展,方有对理想追求不灭的永恒。这是一首不错的首哲理诗。 “诗言志”,此诗通过心灵的冲突揭示生命的情趣与活力。而灵魂深处的秘密在认识世界的深层结构之中,包括认识自己,认知过程从无到有,有时清楚,有时模糊,有人知之,有人不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发现并解决心灵的秘密或问题,这也是诗化的探索与追求。 “诗无达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说来,哲理诗的理性认识较精确,而艺术感情多想象,宇辉对于此诗所评,评得对或不对,各位自有不同感觉,唯有求同存异矣。 2018年4月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2 00: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