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2|回复: 3

古诗词从未在教材中“缺席”

[复制链接]

601

主题

420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80
贡献
5538
金钱
10134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3-28 17: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年间古诗词从未在教材中“缺席”[2014-09-18]2014-09-18 01:57:55 来源: 东方今报(郑州)举报

0
分享到:
  • [url=]易信[/url]
  • [url=]微信[/url]
  • [url=]QQ空间[/url]
  • [url=]微博[/url]
    • [url=][/url]
    • [url=][/url]
    • [url=][/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每一个课本,都见证着一个时代,它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时代发展的烙印。古诗词又是语文课本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小学课本中选择的古诗词也随之增增减减,而有些经典古诗词和散文则代代流传,亘古不变。

东方今报记者 高冬丽 张静/文
沈翔/图



【清代课本】
从《三字经》《百家姓》到四书五经
在周天泽收藏的课本中,最早的要数清代的私塾课本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古文观止》、《三字经》等,这些纸张已经有些发黄的课本,里面的内容都是繁体竖排,由于年代久远,个别地方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每本书都是线装而成。
其中有一本《四书》,周天泽翻阅后发现,是乾隆丙寅年(1746年)出版的,算下来距今已经268年。而另外一本由清代吴楚材、吴调候叔侄编选,光绪三十三年出版、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翻印的《古文观止》,距今也已经104年了。
周天泽介绍,科举时期只有启蒙教育和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私塾和书院,课本一般都在内页印有某学堂某学府的字样,这些课本如今已经很难找了。他收藏的这些清代课本,大多是他当年做私塾先生的爷爷留下来的,几经磨难,才得以保存下来。 “清代的孩童学习和现在一样,都是由易到难,初学《三字经》、《百家姓》、《古文观止》,逐渐开始读 四书五经 等。”
【民国课本】
废“读经讲经” 内容浅显图文并茂
民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课本,也体现了当时的特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这一时期就编著了不少课本。他编写的《开明国语课本》、《开明国文讲义》、《国文百八课》等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紧跟时代,注意儿童心理接受能力,深受欢迎。
周天泽收藏的民国时期的课本,包括国文、修身、历史、地理、理科、新手工、图画、音乐、体育等。“这个时期的课本根据儿童特性因材施教”,他说,民国时期的课本虽然是繁体字印刷,但有故事、有插画,插图和教材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周天泽介绍说,这一时期课本收录的课文,涉及天文地理、法律、礼仪、经济、军事、园艺。这一时期的语文教材废除了“读经讲经”,“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成为时尚,白话文教科书畅销一时”。
“这本书很有特点,其他书全是黑白印刷,但是这本出现了彩印”,他打开一本叫《修身》的课本,翻开第一页《第一课入学》,插图是彩色的,“那时候能有彩色的插图,这很让人吃惊,而且颜色到现在还很鲜艳。”他说,这一时期的教材图文并茂,让学生从中学到礼仪和知识。
【20世纪50年代】
语文教材还有强烈的政治气息
1958年考上大学的周天泽,提起自己20世纪50年代的中小学教材,很有感触。“当时的教材是全国统一,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他说,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早期的语文教材还有强烈的政治气息。
“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这是周天泽收藏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小学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他介绍说,当时的语文课本中涉及党史、革命史和革命领袖等方面的内容非常突出,《八角楼上》、《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学习白求恩》、《(朱德)母亲的回忆》《任弼时同志二三事》、《老山界》等都是当时主要内容。而选入语文教材的外国文学作品中,主要是苏联作品。
【20世纪80年代】
教材相对稳定 古诗文逐渐增加
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小学使用的教材也相对比较稳定。尤其是1980年,国家对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第一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必须在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的要求。这之后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国古典诗文数量急剧增加,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文中,大多是像《小燕子》这样的课文,从大自然的景象开始,引导学生们进入知识的殿堂。
在周天泽收藏的这一时期的课本中,许多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孩子耳熟能详的“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我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冈上。我们找到了春天……”正是当年的小学语文第一课《春天》。当时,教材里也收集了不少古诗词,如《鹅》、《画》、《锄禾》、《村居》等,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课本里的古诗词也逐渐增多。
【21世纪】
教材百花齐放 所选古诗脍炙人口
周天泽说,进入新世纪后,国家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本更多融入人性美、环境美等内容。在新教材中,环境意识、生态观念得到了更多的体现,内容更贴近生活。
拿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在小学一年级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中,共有6首古诗,如《一去二三里》、《静夜思》等。整个小学阶段,至少有52篇古诗词和文言文。而且在2003年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首次出现了初中课本上才会有的文言文,如《两小儿辩日》、《杨氏之子》等文章。
“课本每年虽然都会有微调,甚至有时候是将某些诗词移至低年级或高年级,但整体来说,古诗词的数量变化并不大。”郑州市中原区帝湖小学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董蕾表示。
而不管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都是家喻户晓、朗朗上口的。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出现在小学课本中。

(原标题:百年间古诗词从未在教材中“缺席




601

主题

420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80
贡献
5538
金钱
10134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09: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戴河 于 2018-3-29 14:26 编辑

      失恋者
脱掉金钩生路开,明天无计又归来。
拼将十万人民币,不信金鱼唤不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

主题

119

帖子

397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11
贡献
120
金钱
136
发表于 2018-3-29 10: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1

主题

420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80
贡献
5538
金钱
10134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7: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哪些被篡改的古诗文反而流传甚广的?
显示全部
关注者
18
被浏览
1,688
关注问题写回答
​添加评论
​分享
​邀请回答

16 个回答

默认排序​
蒹葭白露
蒹葭白露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1.《静夜思》现行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原诗是这样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这个版本出现于宋代的载于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此版本在学术界一般被认作是最接近李白原作的,或者可以说就是李白的原作。


《静夜思》从宋版到现行版的演变过程

明代的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同时顺手将李白的《静夜思》的第三句由“举头望山月”改成了“举头望明月”。而第一句“床前看月光”,侥幸漏网,未被改动。

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唐诗别裁》,将《静夜思》诗的第一句由“床前看月光”顺手改为“床前明月光”,而这次漏网的是第三句“举头望山月”,没有改动。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蘅塘退士,也就是前面说到的学者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他把前面两版的《静夜思》兼收并蓄,存异求同,合二为一,于是《静夜思》便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满江红》原作可能是这样:

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现行版本是这样的: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狱中题壁》原作是这样的:

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经梁启超改动后,成为通行版本:

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编辑于 2018-02-04
3​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感谢收起
聊哼
聊哼
我爱洗澡
习惯了有句俚语:“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
实际上原诗出自苏轼蝶恋花,但是大家总爱接上面这句。原诗如下:

蝶恋花·春景
宋 ·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发布于 2018-02-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2 00: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