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
注册时间2013-11-28
威望2879
金钱10132
贡献5537
金牌会员
 
威望- 2879 点
贡献- 5537 次
金钱- 10132 枚

|
本帖最后由 北戴河 于 2018-4-8 08:54 编辑
为什么大量父母强迫孩子背诵唐诗宋词?因为廉价!
15414 次点击
143 个回复
黄帝战蚩尤 于 2018/4/7 13:41:09 发布在
在愈演愈烈的儿童教育的大潮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背诵唐诗宋词。其实大家都知道,唐诗宋词是成年人的诗,并不是写给儿童的。而且这些诗大部分都是悲苦、绝望、痛苦等消极内容,是非常不适合孩子来背诵的。为什么却有这么多父母强迫孩子背诵它,很简单:因为它便宜廉价。
买一本唐诗宋词,彩绘本也只要十块钱,够孩子背诵两年的。再加上一个退休在家的爷爷奶奶,就构成了一个成本几乎为零的幼儿教育内容。而如果购买国外优秀的儿童绘本,一本可能就要十几块,孩子一天可以看好几本。把主流的优秀绘本看一遍,起码上万。而且绘本的阅读需要家长陪伴着念,内容问问不少,读起来很辛苦。而唐诗宋词字数很少,劳动强度低,主要是孩子背诵的时间多。家长是一个“监督者”,劳动强度小得多。
再相对于动辄成百上千的体育运动、英文、舞蹈等儿童教育科目,背诵唐诗宋词成本优势就更大了。这使得很多家境比较差的家庭玩命的加大唐诗宋词的训练,想以这种无成本的廉价教育来遮掩自己在教育投入的不足。特别是那些三四线城市的父母,基本上都把背诵唐诗宋词作为首选。但恰恰就是这种由自卑、贪小便宜心态造成的“唐诗宋词热”,对孩子们造成了深重的、不可逆转的心理伤害。
艺术心理学在中国还没有起步,中国人很少有人艺术作品是分级的,特别是诗歌。那些宣扬人生痛苦、无助、绝望的诗歌是不适合给孩子读的,属于“成人”级诗歌。唐诗宋词中大量的作品都是 “成人级”的,这样的诗诗歌被孩子们背诵,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看看那些唐诗宋词的作者,大部分是消极失意的中年男人写的“限制级”作品,抒发的是悲苦绝望的情绪,并伴有大量的潜意识描写,比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泣下”等等,这种描写混淆了现实与潜意识,宣扬悲苦绝望,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孩子与成年人的不同在于,他们还处于懵懂期,潜意识非常活跃。很多时候,他们分不清现实和梦境。孩子们把梦境动作是真实的,把故事当作是真实的。所以在这个时期不能强烈刺激他们,特别是不能用这些心理疾病患者的“抒情”诗句来刺激他们,否则他们的潜意识会过于活跃。有些人让孩子三岁起就大量背诵唐诗宋词,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在美国,很可能会被起诉。因为心理学在美国是基础学科,大部分人都了解心理学常识,这种行为肯定是违法的。
在美国的人可以做一个实验,把“凄凄惨惨戚戚”“独怅然而泣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路上行人欲断魂”等诗句翻译成英文,然后让幼儿背诵,你看会不会被美国人送进监狱。
对孩子来说,童年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创造一个平和美好、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这将构成他一生的性格底色。现在中国的孩子物质成长环境好了很多,但抑郁烦躁的比例却越来越高,与唐诗宋词的背诵大量普及和提早有很大关系。童年的背诵会直接的“刻”在孩子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一生摆脱不掉的包袱,一定要慎之又慎!
对孩子来说,仔细的观察能力是最重要的,这是一切推理和创造的基础。当一个孩子的感知能力出了问题,离废物也就是不远了。但唐诗宋词都不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比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这句对名句,就是与经验矛盾的描写。只要你看过晚霞,就会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这种场景是不可能出现的。落霞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而“孤鹜”的飞行速度是很快的,视觉中不可能出现“齐飞”的景象。诗人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绝对不是来自于观察,而是来自于“内视角”!这是一个艺术心理学的问题。
艺术心理学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内视角”,就是艺术家内心的一个视角,与普通人真实的视觉是不一样的。那是一种潜意识的视觉,相当于人的梦境。对于普通人来说,梦醒了,梦境就消失了,而对艺术家来说,这种“内视角”会在他醒着的时候闪现。所以艺术家大都是潜意识非常活跃的人。这种活跃如果比较适度,就会造就伟大的艺术家;如果过于活跃,超过了意识的承受力,就会导致艺术家出现幻觉,甚至自杀。
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说过一句名言,“我与疯子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不是疯子”。很显然,他已经在疯子的边缘了。另外还有人问过印象派大师梵高,“你为什么能想象出这么奇妙的画面?”,梵高回答说“我从不画我想象的画面,我只画我看到的”。大家都知道,梵高后来自杀了。这些伟大的艺术家给世人贡献了奇妙的作品,但自己本人却承受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再回到刚才那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作者王勃,就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疾病患者。年仅26岁就跳河自杀了,教训惨痛!你想让你的孩子象他一样吗?现代的诗人也有例子,比如著名的诗人海子,他写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很有名!但他加有冲击力的诗句是“我听见,那风声之上的风声”,懂一点艺术心理学的人看到这句诗就会知道,这位诗人离自杀不远了,因为风声之上哪里还有什么风声呢?很显然是潜意识爆发了,冲过了边界。果不其然,海子写完这句诗不久就自杀了。
背诵唐诗宋词,看起来很廉价、很便宜,其后果却是你承担不了的。这相当于家长觉得孩子看正版儿童影视剧太贵,就拿三五块钱的“成人片”给孩子看,虽然看起来省了钱,却给孩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所以,广大的中国父母们,要建立起诗歌分级的观念,悲苦绝望意象的诗歌千万别给孩子读。另外,把唐诗宋词的阅读时间推迟到十岁之后,也是有效降低其伤害后果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