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0|回复: 26

平水分韵的盲目性(转载)

[复制链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4-26 08:4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8-4-26 08:50 编辑

原文来源于《唐诗用韵与平水韵之间不等同的关系》节选
作者 王守国

由于两个平水韵的编撰者本人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学家,他们都还不具备全面把握整个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能力素质、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他们没有一个俯瞰整个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立足于语言本身的设韵视角,致命要害就在于仍然不知宏观设韵,对于大量未曾使用于同一首诗的同韵字,平水韵便以为是异韵,因此盲目重复设韵的情况比比皆是。
仅如上平的一东韵与二冬韵,同发“dong”音,“东”入一东韵,“冬、咚”却入二冬韵;同发“tong”音,“同、铜、桐、峒、童、僮、瞳、通”入一东韵,“彤”却入二冬韵;同发“long”音,“笼、胧、栊、聋、垅、砻、泷、隆、窿”入一东韵,“龙、茏”却入二冬韵;同发“zhong”音,“中、衷、忠、盅、终”入一东韵,“钟、锺”却入二冬韵;同发“feng”音,“风、枫、疯”入一东韵,“逢、缝、峰、锋、蜂、烽、封、葑”却入二冬韵;同发“gong”音,“公、工、功、攻、弓、宫”入一东韵,“供、蚣”却入二冬韵;同发“rong”音,“戎、绒、融”入一东韵,“容、榕、溶、茸”却入二冬韵;同发“song”音,“菘、嵩”入一东韵,“松、淞”却入二冬韵。以上所举都是从上古汉语、经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全未发生音变的字,近九百年来,有谁说过这些被人为分属两个韵部的字在读音上究竟有什么区别?既然它们在上古时代读音都相同,在现代汉语中仍然相同,难不成非是在中古时代读音反倒不同了?反之,它们在唐代根本就没有读音区别,而平水韵把它们分属两个韵部,也并不管它们读音有否区别,仅仅是取之于诗例来源不同,便把它们人为地分属两个韵部了。把大量的同音字拆开盲目重复设韵,让我们怎么能漠视它的不科学性?
最让人不能原谅的莫过于平水韵对于自古以来从未发生过音变的一些声旁与形声字完全同声的字,也仍然依据反切的不同而盲目纷纭的现象。如下平中的“青”入九青部,而从远古直至今天完全同声的形声字“清、蜻、情、晴”为什么非要入八庚部?十三元中既然收了形旁字“仑”和用它作声旁的“论”,同样用它做声旁并且并无音变的“伦、沦、轮、纶”为什么要入十一真?为什么“公” 入一东,而“蚣”却入二冬?二冬中的“龙”与用它做声旁的“珑、栊、咙、昽、胧、笼”同音也不能同部,非要列入一东里去?“名”是八庚,为什么用它做声旁的同音形声字“铭”要归九青韵?“令”入八庚,“伶、泠、铃、聆、瓴、鸰、翎、舲、龄、零、苓”却偏偏要入九青等等,难道这些形声字的声旁在造字时竟然会不同音?既然同音,而且至今仍然还同音,有什么理由会认为它们在唐诗用韵中会是不同音的呢?同音竟然不同韵,不是明摆着平水韵所依赖的反切法的欠科学吗!
这种盲目重复设韵的韵部在平水韵中覆盖面太大了,上平的三江韵与下平的七阳韵如此,上平的四支、五微、八齐和十灰韵如此,上平的六鱼和七虞韵如此,上平的十一真、十二文和下平的十二侵如此,下平的二萧、三肴和四豪韵如此,下平的八庚、九青和十蒸韵莫不如此。最严重的,上平的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和下平的一先、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在平水韵,竟然分成多达七个韵部之多。整体来看,在平水韵的基本韵部上平和下平三十韵中,涉及盲目重复设韵的韵部的就占二十六韵之多。

第三、单音字兼韵。
单音字兼韵现象,如十四盐中的“黔”字,同时又兼属于十二侵韵;十五咸韵中的“掺”字,同时也又属于十二侵;十三覃中的“包函”之“函”与十五咸中的“书函”的“函”,虽词性不同,读音并无差别,本应属于一韵却人为列为兼属两韵;九青中的“宁”字,又兼属八庚韵;十蒸韵中的“冯”字,又兼属于一东韵;一东韵中的“丰”字,又兼属于二冬韵;二冬韵中的“蛩”字,又兼属于三江韵;十四寒韵中的“般”字,又兼属于十五删韵等等。以上这些单音字兼属于两韵的例子已明显显示了平水韵设韵的破绽百出,不能自圆其说。我们并不反对一切同字兼韵,关键要实事求是,比如“参”字,“人参”之“参”读“shen”,“参差”之“参”读“cen”,在平水韵中属十二侵韵;而“参加”之“参”读“can”,平水韵把它列属于十三覃便是必要的。因为这个“参”字是一字三音三义,按分兼两韵处理当然是正确的。可是“函”虽二义,却只有一音,“黔、掺、宁、冯、丰、蛩”二义也罢,一义也罢,既然都是单音,分兼两韵就无必要。既然是单音字可以出现于不同组合的诗例,就不应再视为兼韵;仅仅是前人这么说过,平水韵就不敢超越,不亦可悲乎?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26 08:5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8-4-26 11:11 编辑

有些东西确实过于神奇了。比如那些同偏旁却不同韵部的,实在是坑。其他倒是都还好。一定程度来说,用平水韵有点举办宗教仪式的感觉。有些东西不明白,才愈加的有敬畏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1

主题

420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79
贡献
5537
金钱
10132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4-26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平水韵坐上正宗的宝座是一种偶然的原因,明朝灭亡了,清朝不愿意承认明朝的规定,明朝的规定本身也没形成事实,清朝又一时拿不出合适的韵书来,于是找了个平水人编的韵书似乎大家都能接受,不是最好的,但是能用的,是多方立场平衡的结果。改革以后,一些文人把平水韵捧为正宗,也是出于这样的心理,他们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又拿不出更新的更好的东西,于是回到清朝,利用清朝认可的平水韵抗衡新华字典和汉语拼音方案,他们的前方是英语和国际音标,是美国的制度,而所长的专业却是国学,国学和民主是不相融和的东西,遇到了天大的难题,只好久拖不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4-26 11: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今音去簒改古音,不乱七八糟才是怪事
平水韵可不盲目,主帖盲目,不足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4-26 11: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东西大体都是新韵鼓吹者恶整出来的,他们自己不愿回到音韵学中去学习也罢了,还恶意簒改古音为自己的主张服务,真TMD恶劣

点评

时人根本就不懂中古音,又何谈篡改?无稽之谈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6 13: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4-26 11: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8-4-26 11:45 编辑

在新旧韵问题上无休无止地纠缠,版面将会很快失去活力,试图以韵争争取帖量的做法是不明智的甚至是愚蠢的,听与不听,随便【非针对瑞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8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9
贡献
22228
金钱
2916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26 13: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我对平水韵的分类也是一头雾水,感到它毫无道理。当了梅花山人的几天学生,终于脑洞大开,平水韵分类科学得很呢。然后我自己专门分析了三江韵部(请大家细看我的三江帖子),证明三江七阳确实韵尾不一样,二部不能通押,唐以后才出现三江部整个一部倒戈的事。证明唐时三江七阳是独立的两部,三江放在东冬后面是正确的,因为三江与一东二冬才是邻部。举一反三,上平下平中an的韵部很多,那时它们韵腹虽然相同,但韵尾都不同,因此都不是相同的韵母,所以分列,到中古音时它们才纷纷韵尾消失了部分只留下n,于是便都成了an。
平水韵的时代,已经是中古音时代,按说的确应该把它们分别合并,但大家都知道,它的精髓是《切韵》,所以编者不大动干戈,也不敢大动干戈,所以出现不伦不类的情况。今天我们用现代音来衡量平水韵,当然更感到不可理解了。
在这方面梅花山人是权威,希望大家多听听他的,不要听信那些音韵都不懂的人的胡说八道。这个主题帖是个不懂音韵、胡说八道的帖子,希望大家不要被误导。

点评

三江帖子在哪里?没想到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6 14: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8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9
贡献
22228
金钱
2916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26 13: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东二冬分的正确不正确,只要大家翻开《汉典》对照古音韵的读法,就一清二楚,二部的韵尾不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8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9
贡献
22228
金钱
2916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26 13: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戴河 发表于 2018-4-26 09:38
看来平水韵坐上正宗的宝座是一种偶然的原因,明朝灭亡了,清朝不愿意承认明朝的规定,明朝的规定本 ...

是这么回事儿。
平水韵在清朝时已病入膏肓,原因不是主贴分析的,简单的原因就是离现实太远了,与读音脱节,成为可看不可读的怪胎。但是如果能在正韵基础上修改,可能会出现曙光,可是清朝统治者从正朔观念,不愿接受明朝的韵书,于是就生出这么一个怪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8-4-26 13: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8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9
贡献
22228
金钱
2916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26 13: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帖作者如果只从宋以后的中古音出发去谈这个问题,可能还能谈一些道道来,但他偏偏要把唐朝的与宋朝以后的混在一起谈,不成混混才怪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8-4-26 13: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8-4-26 11:09
这些东西大体都是新韵鼓吹者恶整出来的,他们自己不愿回到音韵学中去学习也罢了,还恶意簒改古音为自己的主 ...

时人根本就不懂中古音,又何谈篡改?无稽之谈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8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9
贡献
22228
金钱
2916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26 13: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8-4-26 13:35
时人根本就不懂中古音,又何谈篡改?无稽之谈嘛!

既然不懂中古音,何必硬着头皮充内行呢。不如不谈。
我是坚决主张新韵的,但不为了主张新韵便去否认平水韵的韵书本身,我只对它的不合时宜的使用进行否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26 14:00: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4-26 13:19
原来我对平水韵的分类也是一头雾水,感到它毫无道理。当了梅花山人的几天学生,终于脑洞大开,平水韵分类科 ...

三江帖子在哪里?没想到啊。

点评

哈哈,我的帖子是考据派,大家不大会关心的。我提上来给你看吧  发表于 2018-4-26 14: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8-4-26 14: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8-4-26 14: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4-26 14: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8-4-26 14:27
新旧韵问题似小实大,乍看上去不过平仄押韵而已,实际上关系到一个诗者的基本诚信,更关系到现代民族诗词 ...

自己慢慢玩,乖

点评

一触及问题的实质,尔等便没话可说了。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6 14: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8-4-26 14: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触及问题的实质,尔等便没话可说了。呵呵~

点评

这话题扯球了N年,再扯也就是个球玩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6 14: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4-26 14: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8-4-26 14:38
一触及问题的实质,尔等便没话可说了。呵呵~

这话题扯球了N年,再扯也就是个球玩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4-26 15: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8-4-26 15:04
名誉、金钱和地位,当今诗界哪句假话不是围绕这些说的?假人、假货、假话打而未倒,当然还得继续打、继续 ...

不介意继续扯球,扯球也是有好处的,为版面增加帖量,扯吧,你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26 15: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简直叫胡闹!平水韵分韵是在《广韵》的分部同用独用基础上完成的,有他严格的归并,并非本文说的毫无根据的乱来!好比“彤”,《广韵》里就在二冬,它的反切上下字就与一东的“通”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 04: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