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7|回复: 8

以绝对音乐美的角度观之,任何狭义韵书都有缺陷

[复制链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8-4-28 13: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绝对音乐美的角度观之,任何狭义韵书都有缺陷
在“诗词理论研讨也应适当讲求一下定义域下,瑞丰堂先生临帖交流说:
先生总说别人的韵表不好,叫你拿一张出来,又拿不出来,未免无聊了。”
二〇一九五四答曰:
怎见得?我说谁的韵表不好了?什么叫好,什么又叫不好?评判标准是什么?”
在此,笔者想说的是,狭义韵书好与不好都是相对的,只有最合适,没有最好。窃以为,以绝对音乐美的角度观之,任何狭义韵书或多或少都有缺陷。从这个意义上说,唯有广义韵书才是最好的,亦即历史上的《切韵》、《唐韵》、《广韵》等中古读书音正音系统,以及时下的汉语拼音方案、正音字典、审音表等现代读书音正音系统,这些从分不从合、条分缕析、包罗万象的广义韵书才是最好的。
稍具乐理常识的朋友都知道,一组韵脚字押韵与否,实际上就是其音色或音效是否相同或相近。像eng、ing、ong,en、in、un、ün以及a、ia、ua之类音色相近的韵母,在汉语拼音方案中本来就是分列的不同韵母。这些音效各不相同的韵母若都能自成韵部,其音色无疑最纯正、回环效果无疑最整齐、音乐美无疑也是最顶级的。相应地,按广义韵书从分不从合的原则组织押韵,其押韵效果自然也是最好的。
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而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或大或小的距离。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乐感是千差万别的,当一般人难以分辨一些细微的差别时,或当音色相近到一般人可以忽略其间的差别时,相应的韵字相互通押时,包括乐感较好者在内的多数人也是可以接受的,他们认为那样也已经很美了,没有必要非得按从分不从合原则强求音乐美之极致,何况诗之重心毕竟在彼而不在此。于是,便有了对广义韵书适当进行归并简化的需求,也便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狭义韵书。同一声韵系统下,不同狭义韵书韵部的多寡及其具体韵部构成,则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       编撰者乐感之高下。乐感越强,则归并简化越少,韵部则越多。
2)       受众群体乐感之高下。比如,若是主要面向中老年人,则归并简化的幅度势必较大,划成的韵部势必相对较少。所谓新十四韵大抵就是这样。反之,如果主要面向青少年,划成的韵部又会相对较多。
3)       编撰者与受众群体的文化程度。文化程度高,则韵部相对较多,文化程度低,则韵部相对较少。比如北方戏曲界普遍采用的大十三辙,因其最接地气,甚至可以直面基层大众,韵部自然也就最少了。
4)       官方干预。这一点也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历史上的平水韵如此,正在酝酿中的所谓狭义新韵韵书之国家标准亦然。在官方强力干预下,有时甚至没什么道理好讲——比如该死十三元,韵部则想多就多,想少就少,几个故弄玄虚者说了算而已。那叫规定,如果你参与相应游戏,就得遵守其游戏规则,认可也得执行,不认可也得执行,否则只能选择出局。
5)       群众呼声。比如历史上因该死十三元等原因而要求修编平水韵的呼声,当下因i、ü、er同属一部等原因而要求改组狭义新十四韵韵部的呼声,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变革。而中古正音的大面积失声,则产生了编撰《东南韵》的强烈需求,以适应现实语音业已发生较大变化的语音实际。
当然,若退而求其次,就相对的音乐美而言,狭义韵书韵部的多寡及其具体韵部构成实属见仁见智,在上述主要影响因素作用下,韵部多些少些实属正常,三十平声韵部的《平水韵》在历史上自有其道理在,十四平声韵部的新十四韵在现实中也有其道理在。故此,奉劝新声旧韵朋友们务必摆正心态,切莫相互攻讦,焉知你自己不是在以五十步笑百步呢?须知,相较于广义韵书,任何狭义韵书皆等而下之,只是缺陷轻重多寡罢了。

22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5
贡献
10521
金钱
11237
发表于 2018-8-12 20: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清吟,椽笔古绮,摛文跌宕有致; 遣词多姿巧成。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 1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