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兒 于 2018-5-8 09:26 编辑
“莽、苍”读音辨
“莽” ([ 广韵:莫补切,上10姥,mǔ,遇开一上模明;[ 平水韵: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二养·上声二十五有) 、“苍” ([ 广韵:七冈切,下平11唐,cāng,宕开一平唐清;[ 平水韵:下平七阳·上声二十二养) 二字各自与其它词汇的组合词,楼主雨梦先生早己罗列。
“莽、苍” 二字的组合词,计有 苍苍莽莽、莽莽苍苍、莽苍苍、莽苍。前两个的读音分别作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大家一定别无异议。
查“莽苍”(国语作 Máng cǎng) 一词始见于 (1)《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反。(庄子生于 约前369-前286年)。又见于
(2)《白居易诗》寒销春苍茫。(白生于772年-846年) (3)《唐书·韦述传》苍卒犇逼。(此书编于五代后晋至北宋时期) (4) 《远意联句》(唐·皎然)(生于730-799)
楂客三千路未央,烛龙之地日无光。将游莽苍穷大荒,车辙马足逐周王… (5) 《送迁客二首 其一》(唐·于鹄)(约唐代宗大历年间至唐德宗贞元年间前后在世)
…莽苍凌江水,黄昏见塞花。如今贾谊赋,不漫说长沙。
同一词语的别声Mǎng cáng 最初见于何人呢? 依"搜韵" 的资料提供是:
(A)《六月不雨至七月中自宽一首》(宋·苏籀)(大约生于1091至1164年) … 荷烝兰藉肴溪涧,藕脆萍馨饭莽苍。龙火西颓已辰浃,何时得见雨浪浪。 (B)《哀郢二首其一》(宋·陆游) (生于1125年—1210年)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次韵杨枢视圩游隐静》(宋·陈造) (生于1133年~1203年) …政外辍闲知有味,区中得醉浪名乡。铜丸好句长哦罢,坐听惊猿堕莽苍。
(D)《光福塘上》(宋·范成大)(生于1126—1193年) 指点炊烟隔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鸡声人语小家乐,木叶草花深巷香…
资料显示:庄子使用 Máng cǎng一词比苏籀使用Mǎng cáng早了1460年,谁是 “正读”已一目了然!!
统计数字
有关莽苍一词,依“搜韵”所提供诗词共412首,减去两首只得诗题的或一些偏义的如“莽莽苍龙、莽莽苍苔、莽莽苍烟、莽莽苍苍”等诗作,实为402首。
那幺,读 “Mángcǎng” 正音的数字及百份比是多少呢?答案是137首,百份比是34.07%。 
读Mǎng cáng的数字及百份比是多少呢?从潭州雨梦先生所得数字
(1)搜韵莾苍一词七律共收98首(其中两首在标题,两首非莾苍一词,实94),其中首明确读作仄平的有39首(近现代作品7首); (2)搜韵莾苍一词五律共收50首,其中首明确读作仄平的有20首(近现代作品6首)
统计后所得之百份比为14.32%,若减去近现代作品,百份比是11.16%。只能勉勉强强徘徊于“错读”与“俗读”之间。
同一词汇在同一语言可两读吗?
这个时见!但必分“正读”与“俗读”,二者之外就是 “错读”。那么,有没有同时作 “正读”的? 恕我愚昧,未有发现。
哪个百份比才能分辨“正读”“俗读”与“错读”?
“正读”是最先的读音,不管现今比例有多少。“俗读”是有一定比例人数 (没有硬性规定的百份比);至于“错读”,本人认为少于15%吧! 
现在整个中国,可能有99.9% 读作Mǎng cáng (先仄后平),但撇去港、台、澳以及其它城市的华人,数字定会略为减少。但无论如何,一日有华人读成Máng cǎng (先平后仄),等如一日东宫娘娘在位,妃嫔就只能充作小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