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6-16
威望1016
金钱3495
贡献2251
金牌会员
 
威望- 1016 点
贡献- 2251 次
金钱- 3495 枚
|
红楼梦里黛玉教香菱学诗一段,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我以前喜欢近体诗的铿锵有力,很早时候家里诗书不多,喜欢买历代诗选,以求对中国诗歌有个全面了解,买了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但是里面元明清近体诗不多,当时很是遗憾,觉得该书选诗不够全面,后来买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历代诗歌选》也是这个样子,还有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诗词选》,元明清诗更是寥寥无几,这些历代诗选的特点是,先秦汉魏六朝占四分之一,唐诗占四分之一,宋词元曲占四分之一,元明清诗词占四分之一,很不能满足我的要求,后来还得了一本历代诗词集成,全是诗词,无繁琐的注释,无拖沓的赏析,古诗部分选入沈德潜《古诗源》,唐宋诗词也很有分量,元曲也很多,遗憾的是元明清诗词选仅仅数十首,好像为了凑数。我喜欢读明清诗,因为明清离我们近,个人又偏好诗。
从现代人的这些历代诗歌选本,我们看到,元明清诗词是没有地位的,唐诗和唐以前古诗地位最高。倒是后来得了一个选本,就是民国王文儒的《历代诗读本》,用四分之一选清代诗,此外唐诗占一卷,古诗占一卷(较薄),宋元明诗占一卷(也较薄),这大概是应了当时大众阅读需求。
现在家里专选近体诗的选本有几种,有《历代律诗选》,《注声近体诗古今七百家》,《古今七律选》,《唐五七律集评》,但是拿来手里读却觉得无味,现在体会到林黛玉说的那句话------------“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
袁牧在《随园诗话》说“今人动轻近体”,可见清代的风气是重古风轻近体的,清代编的几种诗选如唐诗三百首,唐诗别裁集,都是五七古居首,但是今天风气正好相反,近体被推到首位。记得那个人说过,诗道衰落时候,形式主义之风气必定甚嚣尘上,看来是有道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