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廉赋(新韵)
历艰劬兮养正,经淡寂兮飘馨。茶能净性,茶可怡神。慕其德多雅宦,谈厥道广骚人。守俭萧赜,遗诏而除牲祭;彰洁陆纳,供茗以替山珍(1)。茶清恰似官清,苏轼爱茗而悟理;叶苦即如众苦,板桥痴艺且忧民(2)。廉美犹仍和敬,慎清况复公勤。严节己欲,笃刻官箴。色刀无入,糖弹不侵。断违科之末路,怀警示之初心。噫!雍雍西坪岫,郁郁铁观音。著《礼》荣升之士让,积慈善报者魏荫(3)。效清廉之范,思母树之恩。日省以修身也!
一、说明: (1)正文共159字(不计标点和注释符)。此赋挂于闽安溪县西坪镇政府“以茶养廉”文化展馆——茶廉居的中堂之上。 二、注释: (1)遗诏而除牲祭:南齐世祖武皇帝萧赜为表俭朴,下遗诏曰:“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供茗以替山珍:东晋陆纳,官至尚书令,责罚其侄四十大板以教训他用丰筵款待谢安,并换上茶水果品。 (2)茶清恰似官清:苏轼的七律《新城道中》第二首中有两句:“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他把清茶与清官联系,耐人寻味。叶苦即如众苦:郑板桥情系百姓,与民同忧。他还精通茶道,擅写茶诗,诗有“物与民胞“之纯。 (3)士让:“王说”铁观音发源之鼻祖王士让(西坪镇南岩村人),潜心著作《礼》经。乾隆赏识而钦命“博学鸿儒“,询问其峣阳茶史,因茶发现于南山岩石下,赐名为“南岩铁观音”。魏荫: “魏说”铁观音发源之鼻祖魏荫(西坪镇松岩村人),勤于种茶,每日晨暮必在观音像前敬奉清茶一杯,数十年不辍。因观音托梦赐他一株好茶,便取名“铁观音”。 三、赏析: 本赋以茶的种植(历艰劬)、生长(经淡寂)、制作(飘馨)三者之过程和文化内涵(养正)结合之骚句起兴,并进一步写其文化内涵(净性)和植物作用(怡神),继而例举古代君(萧赜)臣(陆纳)、官员兼文人墨客(苏轼、郑板桥)以茶养廉,因茶而廉的四个典故作为有力的论据,再总结茶德(廉、美、和、敬)和官箴(慎、清、公、勤),然后指出守官箴与茶德可达到的效果(色刀无入,糖弹不侵),又点明建馆和作赋的目的、意义(断违科之末路,怀警示之初心),接着描写西坪的环境和景色(雍雍、郁郁),还写出“王说”、“魏说”的典故,最后又以建馆和作赋的目的、意义(效清廉之范,思母树之恩。日省以修身也!)作结。 本赋采用正反对比的手法,以正面引导(六个典故,茶德官箴)为主,反面教育(色刀、糖弹)为辅,充分体现了品茶与养廉的关系,主题明确而深刻。古(典故)今(西坪环境和景色)结合,论证有力。“雍雍”体现出西坪镇祥和、快乐的环境,“郁郁”体现以铁观音为代表的茶的盛产和香味(质量好)。这些是赋(描写)的手法。色刀与糖弹是比(比喻)的手法。开头两句是兴(托物联想)。“茶清恰似官清”、“叶苦即如众苦”和“断违科之末路,怀警示之初心”可谓点睛之笔。 本赋押《中华新韵》中的“九文”韵【en ,in (ien),un (uen),ün (üen)】。紧句(四字骈对)、长句(五到九字骈对)、隔句(含分句的骈对)相互交替,过渡自然。骈散结合,发(语)送(语)配合。
2018年4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