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绝谷野樵 于 2018-7-6 10:50 编辑
你记错了,王力和吴丈蜀才认为仄脚句无孤平,而启功和林正三是认为仄脚句也有孤平的。
附百度资料:
浅说“孤平”(云天雾地) 网络的普及,为对联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天南海北的网友在一起交流探讨,其乐融融。但时常会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各执一端,往往是无果而终。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孤平”问题。 孤平,作为近体诗的一个专用术语,在网络上出现的机率很高,但并没人能给出确切的、让大家都信服的定义。古人根本没有“孤平”这一说法,在近体诗集中也很少有犯“孤平”的例子。王力先生曾经根据自己的定义发动学者搜寻,结果只逮到两条“漏网之鱼”,还是在诗律未细的时候出现的。“孤平”这一名词,是后代学者的发明。正是由于从前人的典籍中找不到相关的定义和例证,学者们便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唯一的理由是影响音节和韵律。其实古人的诗和词都是可以用来吟唱的,拖起长腔来摇头晃脑的别有一番酸味,否则就不会有“旗亭画壁”的佳话。在当时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唱法基本失传的今天,这个理由确实让人难以信服。尤其是像笔者一样受《平水韵部》流毒较深的人,在悦耳动听的普通话日益推广的今天,哪里还能体会到什么鬼音节上的美感! 牢骚归牢骚,言还得归正传是不?关于“孤平”,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下列四种观点。 一 王力说 王力先生认为,五七言平脚句中,除尾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孤平。按照这种说法,七言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为仄,五言句式“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为仄时,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都是孤平,且无法拗救。而“平仄仄平仄仄平”就不能算是孤平。 二 林正三、启功说 林正三和启功两位先生认为:无论是平脚句还是仄脚句,只要其中有两仄夹一平(仄平仄)出现,不管平声字有多少,都犯孤平。以此而论,“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这三种句式中都有“仄平仄”,是典型的孤平。应尽量避免在句中出现这种“两边夹”现象。 这种说法对主张“平仄竿”理论的“单竿”派,是一种灾难性的打击,因为无论怎么做,都摆脱不了孤平的阴影。 三 吴丈蜀说 吴丈蜀在其《词学概说》中提到的“孤平”,是特指“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这两种句式,因其除了句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认为只有单平脚的句子才会犯孤平(这样就好理解律句“仄仄仄平平”为什么不能算孤平,因其句尾是双平),仄脚句子则比较自由:即使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孤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