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77|回复: 55

拗得很有个性,但仍是五律也

[复制链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发表于 2018-7-5 17: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绝谷野樵 于 2018-7-6 01:51 编辑

李白狂放不羁,五律也狂放不羁也!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出句孤平(按启功观点)且三仄尾,对句三平调。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不对仗,且出句“仄仄仄平仄”,对句不拗救。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出句“仄平仄平仄”,拗极。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出句“仄仄仄平仄”,对句不拗救。

李白此诗说明两点:
1)唐人格律诗是不避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
2)唐人格律诗也不避大拗。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7-5 18:1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诗放现在一定被批为不会写诗,可见观念比格律更重要。

点评

对高手 就可以说妙 对新手 就可以说不懂格律 很多人就是这样看人下菜碟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5 18: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1334

帖子

51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
贡献
1443
金钱
1832
发表于 2018-7-5 18: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7-5 18:18
这诗放现在一定被批为不会写诗,可见观念比格律更重要。

对高手 就可以说妙
对新手 就可以说不懂格律
很多人就是这样看人下菜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7-5 19: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7-5 18:18
这诗放现在一定被批为不会写诗,可见观念比格律更重要。

北山,你的什么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9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80
贡献
22229
金钱
2917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7-5 20: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好 发表于 2018-7-5 18:31
对高手 就可以说妙
对新手 就可以说不懂格律
很多人就是这样看人下菜碟的 ...


北山和你的看法都不对,随着时代发展看问题。李白这首,今天肯定违规。不是高手低手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楼主| 发表于 2018-7-6 01: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野樵 于 2018-7-6 01:21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8-7-5 20:45
北山和你的看法都不对,随着时代发展看问题。李白这首,今天肯定违规。不是高手低手问题 ...

李白此诗说明两点:
1)唐人格律诗是不避孤平、三平、三仄的。
2)唐人格律诗也不避大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7-6 02: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7-6 03:01 编辑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7-6 01:20
李白此诗说明两点:
1)唐人格律诗是不避孤平、三平、三仄的。
2)唐人格律诗也不避大拗。 ...

沈佺期的大拗不救和特特拗

知贡举人狂妄傲,不听王力那一套。


卷96_39 【送陆侍御馀庆北使】沈佺期
古人贵将命,之子出輶轩。受委当不辱,随时敢赠言。
朔途际辽海,春思绕轘辕。安得回白日,留欢尽绿樽。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上平仄入?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入平仄去?平平仄仄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9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80
贡献
22229
金钱
2917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7-6 05: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    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8-7-6 06:0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8-7-6 08:35 编辑

太白,谪仙也,其诗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如故人西辞之失替,凤凰台诗支失粘,牛渚诗之全不对,故以其诗论诗律,实为不妥。

点评

查了一下《听蜀僧浚弹琴》在唐诗三百首中归入五律,并非归入五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6 07: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7-6 06: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7-6 06:02
水平如此也!此诗唐诗三百首收在五言古风里。

《唐诗三百首》的分类,能够保证准确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7-6 06:40: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诗不对仗,又不合平仄,按说应归入古风,不知百度为何标为五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7-6 06: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7-6 07:02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7-6 06:02
水平如此也!此诗唐诗三百首收在五言古风里。

《唐诗三百首》卷六 七言律诗(第一首)

○170.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十分可惜,你不能解读为【七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7-6 07: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7-6 06:02
水平如此也!此诗唐诗三百首收在五言古风里。

《唐诗三百首》五律

○123.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可惜十分,你也不能解读为【五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7-6 07:37: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7-6 06:02
水平如此也!此诗唐诗三百首收在五言古风里。

查了一下《听蜀僧浚弹琴》在唐诗三百首中归入五律,并非归入五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7-6 07:46: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按平仄来查,合于粘缀,虽不对仗,也是五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7-6 07: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7-6 06:40
此诗不对仗,又不合平仄,按说应归入古风,不知百度为何标为五律?

是否律诗,与对仗没有一点关系!

点评

律诗的形成首先是对仗,其次才逐渐发展起平仄调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6 07: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7-6 07: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7-6 06:40
此诗不对仗,又不合平仄,按说应归入古风,不知百度为何标为五律?

  王力等九人编著的《古代汉语》说:总的来说,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一般是中间两联用对仗。颔联不用对仗,尾联用对仗,都算特殊情况,不构成一般规律。首联是否用对仗,往往决定於诗的内容和诗人的艺术技巧。律诗极少完全不用对仗的(注: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这是完全不用对仗的律诗,但也有人以为这是以律句写古体诗。),也极少全首都用对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7-6 07:55: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7-6 07:46
是否律诗,与对仗没有一点关系!

律诗的形成首先是对仗,其次才逐渐发展起平仄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7-6 07: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7-6 07:59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7-6 07:55
律诗的形成首先是对仗,其次才逐渐发展起平仄调声。

看看18楼,以王力为首的九大名家说!

点评

18楼不是反对你的说法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6 08: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7-6 08:34: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7-6 07:57
看看18楼,以王力为首的九大名家说!

18楼不是反对你的说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7-6 08: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7-6 08:34
18楼不是反对你的说法吗?

【完全不用对仗的】和【全首都用对仗的】,都是极少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9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80
贡献
22229
金钱
2917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7-6 10: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7-6 06:40
此诗不对仗,又不合平仄,按说应归入古风,不知百度为何标为五律?

应该是五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8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7-6 10: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出句孤平(按启功观点)

-----在对待律诗之大忌孤平问题上启功和王力观点是一致的,启功也说是平声结尾句,并说忌孤平原因是“不好听”。仄声结尾句无孤平之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9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80
贡献
22229
金钱
2917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7-6 10: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7-6 07:37
查了一下《听蜀僧浚弹琴》在唐诗三百首中归入五律,并非归入五古。

平仄来查,合于粘缀,规矩在逐步健全中,所以虽不对仗也是五律,只是拿到今天来说,这是首不规范的五律(杂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7-6 10: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7-6 06:40
此诗不对仗,又不合平仄,按说应归入古风,不知百度为何标为五律?

颔联不对仗,颈联对仗!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颈联对仗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楼主| 发表于 2018-7-6 10: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野樵 于 2018-7-6 10:38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7-6 06:40
此诗不对仗,又不合平仄,按说应归入古风,不知百度为何标为五律?

律诗的颔联是可以放宽对仗要求的,如孟浩然五律《与诸子登岘山》颔联“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就不对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楼主| 发表于 2018-7-6 10: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野樵 于 2018-7-6 10:50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7-6 10:08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出句孤平(按启功观点)

-----在对待律诗之大忌孤平问题上启功和王力观 ...

你记错了,王力和吴丈蜀才认为仄脚句无孤平,而启功和林正三是认为仄脚句也有孤平的。
附百度资料:

浅说“孤平”(云天雾地)
    网络的普及,为对联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天南海北的网友在一起交流探讨,其乐融融。但时常会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各执一端,往往是无果而终。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孤平”问题。
    孤平,作为近体诗的一个专用术语,在网络上出现的机率很高,但并没人能给出确切的、让大家都信服的定义。古人根本没有“孤平”这一说法,在近体诗集中也很少有犯“孤平”的例子。王力先生曾经根据自己的定义发动学者搜寻,结果只逮到两条“漏网之鱼”,还是在诗律未细的时候出现的。“孤平”这一名词,是后代学者的发明。正是由于从前人的典籍中找不到相关的定义和例证,学者们便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唯一的理由是影响音节和韵律。其实古人的诗和词都是可以用来吟唱的,拖起长腔来摇头晃脑的别有一番酸味,否则就不会有“旗亭画壁”的佳话。在当时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唱法基本失传的今天,这个理由确实让人难以信服。尤其是像笔者一样受《平水韵部》流毒较深的人,在悦耳动听的普通话日益推广的今天,哪里还能体会到什么鬼音节上的美感!
    牢骚归牢骚,言还得归正传是不?关于“孤平”,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下列四种观点。
    一 王力说
    王力先生认为,五七言平脚句中,除尾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孤平。按照这种说法,七言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为仄,五言句式“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为仄时,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都是孤平,且无法拗救。而“平仄仄平仄仄平”就不能算是孤平。
    二 林正三、启功说
    林正三和启功两位先生认为:无论是平脚句还是仄脚句,只要其中有两仄夹一平(仄平仄)出现,不管平声字有多少,都犯孤平。以此而论,“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这三种句式中都有“仄平仄”,是典型的孤平。应尽量避免在句中出现这种“两边夹”现象。
    这种说法对主张“平仄竿”理论的“单竿”派,是一种灾难性的打击,因为无论怎么做,都摆脱不了孤平的阴影。
    三 吴丈蜀说
    吴丈蜀在其《词学概说》中提到的“孤平”,是特指“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这两种句式,因其除了句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认为只有单平脚的句子才会犯孤平(这样就好理解律句“仄仄仄平平”为什么不能算孤平,因其句尾是双平),仄脚句子则比较自由:即使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孤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7-6 11:16: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摘古人论述供参考:

常建《题破山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方回:“欧公喜此诗。三、四不必偶,乃自是一体。盖亦古诗、律诗之间。全篇自然。”冯舒:“古、律之分在声病,且不论平仄,何有于对与不对?万里全然不晓。”纪昀:“通体谐律,何得云古诗、律诗之间?然前八句不对之律诗,皆谓之古诗矣。”许印芳:“此五律中拗体。‘空’字平声。前半不用对偶,乃五律中散行格。又有通首不对者,孟襄阳、李青莲集中皆有之,李集尤多,五律格调之最高者也。虚谷不知五律原有此格,故凡八句不对之律诗皆不选取,学问之陋如此!”纪昀:“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候。‘自然’二字尚不足以尽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6 01: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