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6|回复: 51

撷腰解镫摞眼漫谈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8-8-10 14: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8-8-11 08:58 编辑

撷腰解镫摞眼漫谈2018.08.10
.长撷腰与长解镫病
长撷腰与长解镫病收在【文镜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之十九与二十,特引全文如下:(以下简称二病)
第十九:长撷腰病者,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故曰撷腰,若无解镫相间,则是长撷腰病也。如上官仪诗曰:“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旗文萦桂叶,骑影拂桃华。碧潭写春照,青山笼雪花。”上句“随”,次句“入”,次句“萦’,次句“拂”,次句“写”,次句“笼”,皆单字,撷其腰于中,无有解镫者,故曰长撷腰也。(此病或名束。)
第二十:长解镫病者,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第五单一字成其意,是解镫;不与撷腰相间,是长解镫病也。
如上官仪诗曰:“池牖风月清,閒居游客情,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池牖”二字意相连,“风月”二字意相连,“清”一字成四字之意,以下三句,皆无有撷腰相间,故曰长解镫之病也。
元兢曰:“撷腰、解镫并非病,文中自宜有之,不间则为病。然解镫须与撷腰相间,则屡迁其体。不可得句相间,但时然之,近文人篇中有然,相间者偶然耳。然悟之而为诗者,不亦尽善者乎。”(此病亦名散。)
雨梦按:
1.【文镜秘府论】二病均指五言诗
2.撷腰:“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故曰撷腰”。即212句式。
3.解镫:“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第五单一字成其意,是解镫”。即221句式
4.二病仅言相连句(十字为一句)句式相同而不相间。
5.所引诗例为古风,故不关平仄,句数多寡等。如: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非律构也。据全唐诗,此为断句。一病引前六句,一病引后四句,前后转韵。
6.二病定义仅指句式相同,不涉及词性及对仗否。如:池牖风月清,閒居游客情。与相邻联为221句式也。
7.二病引入律诗后,适用于五言及七言,七言从五言发展起来,析病时应去第一音节,当五言来分析。
。。。
重题郑氏东亭(唐·杜甫)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此诗前四句均为212句式,属长撷腰病。其中每句第三字(入乱欹曳冲护寻傍均)均为动词,是摞眼大汇合也,且近八平头。杜公此诗,真是不可说。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十(唐·杜甫)  
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
出门流水注,回首白云多。
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
祗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
此诗二三联均为221句式,属长解镫病。

严中丞枉驾见过(唐·杜甫)
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
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
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
寂寞江天云雾里,何人道有少微星。
此七律,若去第一音节当五律看,则第一二三四五六句为212句式(七言为2212),犯长撷腰病。
另此六句第三字(即七言第五字)为“出到瞻任如似”六字为动词。是摞眼也。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唐·杜甫)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徵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此七律二三联均为(2)221句式,犯长解镫也。
。。。
雨梦按:
1.二病只忌句式相同,是不管对仗及词性,于上诗例可证。若以词性不同来否认二病,有何典可以为证?
2.由于首尾联不要求出句与对句句式相同,所以二病多发生在颔联和颈联,因为此二联多要求对仗,而对仗必须句式相同。
3.诗人多爱212句式,故犯撷腰病诗远多于解镫病。
4.元兢曰:“撷腰、解镫并非病,文中自宜有之,不间则为病。然解镫须与撷腰相间,则屡迁其体。不可得句相间,但时然之,近文人篇中有然,相间者偶然耳。然悟之而为诗者,不亦尽善者乎。”律诗以撷腰、解镫两种句式为主,犯二病者,属句式合掌,合掌肯定不好,但决非大忌。当懂得此道理而为诗避开二病,则是美之极至也。
。。。
.摞眼病:
摞眼一词不知最早何人提出,网上解释繁多,莫衷一是,雨梦将读后感发此,难免谬误,望识者指正。

1.说法一:
律诗一般要求颔联、颈联的句式结构不一样,否则称为“摞眼”,是作诗大忌。
雨梦按:此说法称摞眼仅限颔联、颈联。其大忌说法欠妥。举的诗例为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中的颔联、颈联。大谈词性重复,是画蛇添足。

2.说法二:
“摞眼”病。结构合掌也,不是指一联中上下句的合掌,而是指律诗的相邻两联尤其是颔联、颈联这两个对仗之间的句法结构(语法成份)完全相同。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显然,两联的结构是相同的,这就是律诗中结构的合掌。
在此诗中,中二联四个句子的第三字,都可以看作是“诗眼”,相应的也犯了“摞眼”的诗病。
雨梦按:此说法称摞眼仅限颔联、颈联。举例属212句式。

3.说法三:
上下联动词都在句中间同一个地方叫“摞眼病”,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
相邻的上下联动词处在句尾叫“重位病”。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雨梦按:此论“摞眼病仅指“长撷腰病”而将“长解镫病”归入“重位病”。

4.说法四:
摞眼解释
摞.汉典的解释是“把东西重叠地往上放。”
.诗眼也。“诗眼”一词条目下的解释则是:1)诗人的观察力。2)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后来也指全诗中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
汉典对“诗眼”的解释是:“詩句音節的扼要處或詩意的關鍵處。一般指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
保暹.宋初人,“诗有眼”一说,首开宋人“诗眼”说之先声。
他在《处囊诀》一书中谓:诗有眼。贾生《逢僧诗》:“天上中秋月,人间半世灯。”“灯”字乃是眼也。又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乃是眼也。又诗:“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分”字乃是眼也。杜甫诗:“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移”字乃是眼也。

雨梦按:
.指重迭。
.指诗眼。据保暹所举五言律绝诗例,
诗眼可在最后一字,如“人间半世灯。”“灯”字乃是眼也。
诗眼可在第二字,如“僧敲月下门。”“敲”字乃是眼也。
诗眼可在第三字,如“过桥分野色,”“分”字乃是眼也。
诗眼可在第四字,如“江动月移石,”“移”字乃是眼也。

汉典对“诗眼”的解释是:“一般指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
。。。。。。
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摞眼
长解镫病并全等摞眼
上官诗:
池牖风月清,闲居游客情,
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
虽同是221句型,但谓语动词“居”泛”“吟”或形容词“清”位置并不处在同一位置,虽属长解镫病,但并非摞眼。
长撷腰并非全等摞眼病。
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谓语动词位置不同
七言如杜甫《阁夜》的中二联: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音节皆是2212,但谓语动词位置不同,所以尽管是长撷腰,但并不是摞眼病。
所以,不能简单地从音节看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就说犯摞眼病。即
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摞眼
4,反之,句法结构不同的(不是长撷腰病和长解镫),仍然可能犯摞眼病。
例如: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诗眼位置是四个动词,同样存在摞眼的问题。   
结论:
摞眼不违反律诗格律,所以不算大病,只是使律诗少了点变化而已,这点其实和挤韵撞韵一样,能避最佳,稍加注意即可。
---以上摘自【青松的博客】
雨梦按:
1.摞眼指诗眼处在同一位置
2.诗眼的词性限定在动词和形容词
3.摞眼并非全等于长撷腰或长解镫,而是二病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4.句式不同也可能犯摞眼病
5.摞眼因不考虑词性,故非对仗句亦可犯摞眼
6.诗眼可能出现在五七言句任何位置;
7.句中除诗眼外,其它词汇不讲究词性相同。
8.摞眼不违反律诗格律,实非大病,避为佳。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10 16: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问楼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属于元兢的所谓【长解镫】吗?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9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80
贡献
22229
金钱
2917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10 18: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1.【文镜秘府论】主要记录永明时期和唐初的上官仪一伙的诗歌活动
2.【文镜秘府论】以声律为主,主要记录的是古风的不同时期的声律研究,与格律诗几乎没什么关系。(对那些坚持永明体是格律诗的人不必与我讨论)
3.【文镜秘府论】记录的唐朝诗歌是上官仪等继承与发展永明体的活动。上官仪等的作品以古风为主,即使有合于格律的也是或偶然或跟风形成的,不要主次颠倒。
4.【文镜秘府论】对撷腰解镫的记录是上官仪等对八病说的深化,把注意力放到23节奏的3上,进行细化的研究。在格律诗中节奏固定为221(不承认这条的人可以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必与我争论)因此撷腰解镫在格律诗中作用不大,但为了句式灵活多变,它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明白了【文镜秘府论】的核心,对撷腰解镫的研究就可势如破竹,那些食古不化的研究一百年也是个0

点评

你也找不到人讨论,你就顾影自怜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0 19:14
哦,历朝人用此来指导写永明体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0 19: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9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80
贡献
22229
金钱
2917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10 18: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拿格律诗来分析撷腰解镫,本身就是个笑话

点评

不懂的当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0 19: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19: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8-10 18:55
拿格律诗来分析撷腰解镫,本身就是个笑话

不懂的当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19: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8-10 18:54
1.【文镜秘府论】主要记录永明时期和唐初的上官仪一伙的诗歌活动
2.【文镜秘府论】以声律为主,主要记录的 ...

哦,历朝人用此来指导写永明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9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80
贡献
22229
金钱
2917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10 19: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题郑氏东亭(唐·杜甫)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此诗八句均为212句式,属极端的长撷腰病。其中每句第三字(入乱欹曳冲护寻傍均)均为动词,是摞眼大汇合也,且近八平头。杜公此诗,真是不可说。
-----------------------------------------------------------------------------------------
点评  梦兄非常认真,研究分析很细致,这种精神总使我佩服。文章前面的分析是很不错的,从中其实已经可以看出撷腰解镫是针对古风的,可是用杜甫的例子却不合时宜,一是时代不对,二是诗体不对,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杜甫这首是标准的格律诗。节奏一律221,不必管它的语法结构的。两副对联的词性不一样、结构不一样,根本不是“极端的长撷腰病。”即使按古风的23细分,也是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供梦兄参考,希望不要意气用事,不必与大家纷争不止,凭你的功力,完全可以破壁。
只供你参考,我对讨论已厌倦,不要与我争论了。但如果有疑惑处倒是欢迎提出的。


点评

老眼昏花,匆匆草就。已作修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0 19: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19: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8-10 18:54
1.【文镜秘府论】主要记录永明时期和唐初的上官仪一伙的诗歌活动
2.【文镜秘府论】以声律为主,主要记录的 ...

你也找不到人讨论,你就顾影自怜吧。

点评

我根本就没打算与你讨论的。你的性格我已了然于胸。但我的帖子对另外一些人自然有作用,这是你代替不了的。  发表于 2018-8-10 19:22
我的发言到此为止,知道你们是油盐不进的,我尽心而已  发表于 2018-8-10 19:19
梦兄所以没有朋友,就是因为这个德行。哈哈  发表于 2018-8-10 1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19: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的朋友遍天下,这大概是你想不到的。不摆也罢。

点评

我们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还看不化?  发表于 2018-8-10 20:20
心态不好,哪有朋友?总想赢别人的人,人家都退避三舍啦,好好想想吧  发表于 2018-8-10 20:16
看看这里吧,孤家寡人  发表于 2018-8-10 20:15
哈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8-8-10 2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19: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把你的帖子发到吾爱网上,自有那些不懂又写不来近体的人来吹捧,可飘飘然直至珠峰顶。

点评

我有我的圈子,要到那种地方去吗?你认为好的别人可能当狗屎呢  发表于 2018-8-10 2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19: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8-10 19:12
重题郑氏东亭(唐·杜甫)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向 ...

老眼昏花,匆匆草就。已作修改。

点评

修改不修改不在乎,供你参考而已  发表于 2018-8-10 2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10 19: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8-10 18:54
1.【文镜秘府论】主要记录永明时期和唐初的上官仪一伙的诗歌活动
2.【文镜秘府论】以声律为主,主要记录的 ...

你是皇上老儿!你是金口玉牙!天爷爷老大,许刚刚老二!

点评

不要喧哗 哈  发表于 2018-8-10 2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10 20: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近体的格律,历经千年,到许刚刚提出五律的节奏是【221】、七律的节奏是【2221】,唐近体的节奏理论,时至完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8-11 06:57: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律诗是对永明以来文病研究的简化,而不是继承,如四声八病简化为平仄律,遍查古书,没有见将文二十八种病用于律诗,律诗创作自有可用功的地方,绝不是将文法复杂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8-11 07:44: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先生提倡旧声新韵,是一种进步,如同穿西装而留长辫,虽不伦不类,总是半只脚踏入新社会,今又见其津津乐道于撷腰摞眼之病,衿然自得,而不知退化,一进一退,皆出己利,所以不能服人。

点评

北山总是说外行话,有失身份是不是?从永明体到《文镜秘府论》、再到明《洪武正韵》时代,对诗的研究都止限于句子结构。北山见过有哪个资料谈诗的柙韵是非了。只有清朝才有出韵一说,北山为什么同针叶林如此对大清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1 08: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11 08: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8-11 08:07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8-11 06:57
格律诗是对永明以来文病研究的简化,而不是继承,如四声八病简化为平仄律,遍查古书,没有见将文二十八种病用于律诗,律诗创作自有可用功的地方,绝不是将文法复杂化。

老是拿【八病】来说事,史书记载的是【平头、上尾、蜂腰、鹤膝】!
唐近体是永明体的继承与发展,何来【不是继承】。唐近体的【上尾】和【蜂腰】,难道不是永明体照本宣科的全面继承吗?
你北山引用过的司马光奏折,科举取士的诗赋声律,难道不是还在念念不忘永明体的【蜂腰鹤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11 08: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8-8-11 08:24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8-11 07:44
金筑子先生提倡旧声新韵,是一种进步,如同穿西装而留长辫,虽不伦不类,总是半只脚踏入新社会,今又见其津 ...

北山总是说外行话,有失身份是不是?从永明体到《文镜秘府论》、再到明《洪武正韵》时代,对诗的研究都止限于句子结构。北山见过有哪个资料谈诗的押韵是非了。只有清朝才有出韵一说,北山为什么同针叶林对大清如此忠诚?!近体诗一直对中两联句式合掌都是尽量回避的,而句式合掌就是《文镜秘府论》的“长撷腰”、“长解镫”病。

点评

押韵是诗经以来的古诗就有的要求,就好比写诗必须用汉字,这都是不须研究的,所以你看的书里没有格律诗必须押韵的研究,同样也不会有格律诗必须用汉字的研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1 08:50
只有清朝才有出韵一说?你研究了十几年的切韵一书是作什么用的?看看宋朝司马光怎么说: 及其末流,专用律赋 格诗,取舍过落,摘其落韵,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膝,以进退天下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1 0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8-11 08:42: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8-11 08:16
北山总是说外行话,有失身份是不是?从永明体到《文镜秘府论》、再到明《洪武正韵》时代,对诗的研究都止 ...

只有清朝才有出韵一说?你研究了十几年的切韵一书是作什么用的?看看宋朝司马光怎么说:

及其末流,专用律赋 格诗,取舍过落,摘其落韵,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膝,以进退天下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8-11 08:50: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8-11 08:16
北山总是说外行话,有失身份是不是?从永明体到《文镜秘府论》、再到明《洪武正韵》时代,对诗的研究都止 ...

押韵是诗经以来的古诗就有的要求,就好比写诗必须用汉字,这都是不须研究的,所以你看的书里没有格律诗必须押韵的研究,同样也不会有格律诗必须用汉字的研究。

点评

押韵是诗经以来的古诗就有的要求,就好比写诗必须用汉字,这都是不须研究的,所以你看的书里没有格律诗必须押韵的研究,同样也不会有格律诗必须用汉字的研究。 ----------- 写诗当然要押韵。押韵的要求,任何时候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1 15: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11 09: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8-11 08:42
只有清朝才有出韵一说?你研究了十几年的切韵一书是作什么用的?看看宋朝司马光怎么说:

及其末流,专用 ...

北山;你怎么不说司马光的【蜂腰、鹤膝】呢?你这是为吾所用的断章取义啊!

点评

司马光说的是律赋,格诗,不是八句的五律,七律。格诗,是在科举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诗。《旧五代史·晋书·李怿传》:“时常侍 张文宝 知贡举,中书奏落进士数人,仍请诏翰林学士院作一诗一赋,下礼部,为举人格样。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1 10:22
这个可以再探讨,民国格律书也谈蜂腰鹤膝,但不是律,是病,不必遵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1 09: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8-11 09:16: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8-11 09:01
北山;你怎么不说司马光的【蜂腰、鹤膝】呢?你这是为吾所用的断章取义啊!
...

这个可以再探讨,民国格律书也谈蜂腰鹤膝,但不是律,是病,不必遵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11 09: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8-11 09:27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8-11 09:16
这个可以再探讨,民国格律书也谈蜂腰鹤膝,但不是律,是病,不必遵守。 ...

声病与声律,都是声调问题。只是一正一反的说法不同而已!
古人的无病,即是后人的合律;古人的犯病,即是后人的失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11 09: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8-11 09:16
这个可以再探讨,民国格律书也谈蜂腰鹤膝,但不是律,是病,不必遵守。 ...

唐朝的声律,还要等到王力来确定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9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80
贡献
22229
金钱
2917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11 09: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8-11 09:54 编辑

犯病未必失律,失律肯定是病。北山对。不读书的只会强词夺理,辩论没意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11 10: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8-11 10:08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8-8-11 09:53
犯病未必失律,失律肯定是病。北山对。不读书的只会强词夺理,辩论没意思的 ...

不懂装懂耍嘴皮子的,就会歪理!

点评

不与不懂装懂者交谈  发表于 2018-8-11 1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8-11 10:22: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8-11 09:01
北山;你怎么不说司马光的【蜂腰、鹤膝】呢?你这是为吾所用的断章取义啊!
...

司马光说的是律赋,格诗,不是八句的五律,七律。格诗,是在科举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诗。《旧五代史·晋书·李怿传》:“时常侍 张文宝 知贡举,中书奏落进士数人,仍请诏翰林学士院作一诗一赋,下礼部,为举人格样。学士 窦梦徵 、 张砺 辈撰格诗格赋各一,送中书,宰相未以为允。”

所以科举中的蜂腰,鹤膝不用于日常近体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11 10: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8-11 10:48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8-11 10:22
司马光说的是律赋,格诗,不是八句的五律,七律。格诗,是在科举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诗。《旧五代史·晋书·李怿传》:“时常侍 张文宝 知贡举,中书奏落进士数人,仍请诏翰林学士院作一诗一赋,下礼部,为举人格样。学士 窦梦徵 、 张砺 辈撰格诗格赋各一,送中书,宰相未以为允。”
所以科举中的蜂腰,鹤膝不用于日常近体律诗。
司马光所说的【蜂腰鹤膝】,是诗赋声律的笼统说法。分别开来就是:律诗,只讲【蜂腰】,不讲【鹤膝】;律诗,既讲【蜂腰】,又讲【鹤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11 10: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8-11 10:22
司马光说的是律赋,格诗,不是八句的五律,七律。格诗,是在科举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诗。《旧五代史·晋书· ...

【所以科举中的蜂腰,鹤膝不用于日常近体律诗】,这就是你的猜测而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11 10: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8-11 10:22
司马光说的是律赋,格诗,不是八句的五律,七律。格诗,是在科举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诗。《旧五代史·晋书· ...

唐朝科举的唐近体格律诗,有四韵的,有六韵的,也有八韵的!【六韵,八韵】的,难道不是唐近体格律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11 15: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8-11 08:50
押韵是诗经以来的古诗就有的要求,就好比写诗必须用汉字,这都是不须研究的,所以你看的书里没有格律诗必 ...

押韵是诗经以来的古诗就有的要求,就好比写诗必须用汉字,这都是不须研究的,所以你看的书里没有格律诗必须押韵的研究,同样也不会有格律诗必须用汉字的研究。
-----------
写诗当然要押韵。押韵的要求,任何时候都是以语音为标准的。诗经时代以大清的佩文诗韵为准?

点评

为何《切韵》能在唐代近体诗出现后固定下来,并且切韵音系能一直沿用到今天?切韵与近体诗的关系是什么?为何宋词又能摆脱《平水韵》而用《词林正韵》,而元曲又可用《中原音韵》,这可以简单的以一句“语音为准”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1 17:05
金先生读了半辈子鲁迅,也知道革命是个好东西,凡事把拥护大清的帽子来压人,以济文艺批评之穷。 那金先生研究了十几年《切韵》,知道《切韵》是作什么用的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1 1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5 04: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