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精华45
注册时间2017-4-29
威望3383
金钱29179
贡献22232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威望- 3383 点
贡献- 22232 次
金钱- 29179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8-8-16 16: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人存在于各地的入声都是不纯正的入声。我们常说入声短、促、重,却几乎都忘记了入声的韵尾与平上去都不同,所以在古风时期与唐朝近体时期虽然分出平仄,但入声很少与上去通用。就是因为韵是由韵头韵腹韵尾构成的,韵头可忽略不计,因此韵腹韵尾便是韵的主要构成部分。当入声保留它的韵尾时,它与上去声就不会是同韵母。只有当它韵尾丢失后,才与上去同流合污的。今天大部分地区的入声都丢失了韵尾,只保留了短促重的特点,我赣东方言(临川语系)便是如此。所以说今时的入声不是纯正的入声,也许梅花山人的梅县还保存着纯正的入声,因为没有听过,只能说“也许”。
入声首先是丢失韵尾,这样它的独立性就丢失了,没有了独立性就容易被平上去同化。同样平上去当然也是相互穿插排队的。在元朝时入声便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丢失了韵尾的入声,一种是派入平上去,相当于多音字了。但中原音韵则把北方仍然存在入声不列为类。这种做法虽然为元曲创作提供了方便,却也留下了后遗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