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精华45
注册时间2017-4-29
威望3383
金钱29179
贡献22232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威望- 3383 点
贡献- 22232 次
金钱- 29179 枚
 
|
发表于 2018-8-22 08: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8-22 08:17 编辑
后代通押放松,于是有辘轳韵等。我看不必在通押上争论啦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八:“邻韵而协者,诗家闲用之,谓之辘轤格,又谓之出入格。或以为 宋 人始,非也。此自有诗以来有之,盖古人文体宽简,不专以声病为工拙也。”
辘轳格,一种律诗用韵的方法。律诗中第二、第四句如果用甲韵,则第六、第八两句须用与甲韵相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韵,则后可用六鱼韵。因其用韵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为「辘轳格」。
孤雁入群格,格律诗的最后一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的,称为“孤雁入群格”。在格律诗的创作中,“孤雁入群格”不常用;但是,诗人因为激情澎湃,为了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需要,一时在本韵部里又找不到准确的字眼,不得已之下,借用邻韵部的字眼作为全诗结句的韵脚。所以说,“孤雁入群格”是一种不常用的“格”,但又是某些诗人在某些场合不得不用的一种“格”。例
无题(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支韵)
挈妇将雏鬓有丝。(支韵)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支韵)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支韵)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微韵)
进退格(进退韵),例如:七律八句四联,首联押“一先”韵,次联换“十一真韵”,第三联复用“一先韵”,末联更用“十一真”韵。
一进一退,然亦须在古韵本相通之范围内,非可任意也。黄朝英【缃素杂记】云: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者一进一退,失此则谬矣!
葫芦格(葫芦韵),亦称“葫芦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一般用在首句押韵的律诗中,前二后三。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三韵“冬”。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
还有极端之格——另有一种极端之格如:
永王东巡歌
李 白
祖龙浮海不成桥,(萧韵)汉武湾阳空射蛟;(肴韵)
我王楼舰轻秦汉, 却似文皇欲渡辽。(萧韵)
本诗押“二萧”韵,却于次句押“三肴”韵中之字。
次韵答宝觉
苏 轼
芒鞋竹杖布行缠,(先韵)遮莫千山又万山;(删韵)
从来无脚不解滑, 谁信石头行路难。(寒韵)
首句押“一先”韵,次句押“十五删”韵,而末句押“十四寒”韵。
闻 莺
杨万里
晓寒顾影惜金衣,(微韵)著意听时不肯啼;(齐韵)
飞入柳阴深处去, 数声只有落花知。(支韵)
首句押“五微”韵,次句押“八齐”韵,而末句押“四支”韵。如以上三例,乃是通韵之极端例子。
我辈知识浅陋,纠缠于这种押韵,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停战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