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明辨著新说,蔚为大观炼新谱。 张友茂(下府岸人) 回文诗词曲赋是中国传统诗词苑中的一朵奇葩。中辞特邀评论员、著名杂体诗家刚刚先生所著《回文词谱》编印发行,特别的好。擅习胜会,具领风骚,乃其大成。逸出潜滋,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而致中国杂体诗词的搜集、整理、研究、创作乃至著述推广,终成蔚为之大观矣。此书可一书三用,一词谱二回文谱三回文词选。趣诗雅韵,具文字审美价值。可研可习可学,亦用亦鉴亦藏。
回文词为杂体诗类。自西晋以降,历代多有回文诗词传世。经历代诗家的潜心钻研与追新,回文诗词呈现出千姿百态。杂体诗属古典诗歌正式体类以外的相对的各类诗词体式的统称。这些诗体多把字形、句法、声律和押韵加以特殊变化,成为独出心裁的奇异之作。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说:“按诗有杂体:一曰拗体,二曰蜂腰体,三曰断弦体,四曰隔句体,五曰偷春体,六曰首尾吟体,七曰盘中体,八曰回文体,九曰仄句体,十曰叠字体,十一曰句用字体,十二曰藁砧体,十三曰两头纤纤体,十四曰三妇艳体,十五曰五杂俎体,十六曰五仄体,十七曰四声体,十八曰双声叠韵体,十九曰问答体,皆诗之变体也。”回文诗词相对藏头、对偶、嵌字、拆字等诗作,却很难为,在于技巧上少有规律可循,须得高超的文字把握力,难度甚大,彰显才情,着现中国的诗词文学艺术的博大精深。
回文,亦称回环,也写作“回纹”,是正读反读都能读通的句子,亦有将文字排列成圆圈者,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回文诗词则有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双篇回文”、“环复回文”、“交错回文”、“图案回文”等等。体裁较为独特。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释义曰:“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回环运用得当,可以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关系。
近年来,刚刚写的杂体诗数量堪为历史第一,回文数量也史来居冠,于中国杂体诗文学的传承发展贡献巨大。在杂体诗中,回文是颇负盛名的一类。此次许传刚著《回文词谱》印行.为不少喜欢读与写回文词且又苦于无词谱的诗人,提供了一册好著好谱。回文之趣,杂体之辩,创作之巨,谱释之正,此四之肇含,乃为史来集回文词之大成,皆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饶州下府岸人写于滕王阁辞赋研究所,南昌。
(2010.1.16) 作者为中国辞赋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