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苑版主
精华143
注册时间2016-6-23
威望6127
金钱48936
贡献40312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威望- 6127 点
贡献- 40312 次
金钱- 48936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8-11-14 21:46: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卉 发表于 2018-11-14 11:31
诗兄你写我肯定具体。
你好好活着,活得比我长久些,医生寿命都长。我算卦了,能活75岁。到那时候你给 ...
姐姐可以试试写自挽联,我分享一下这类资料:
自挽联,是生前为自己写下的挽联。清代的许多文人学者,都撰写了自挽联,今日读来,颇让人感慨。自挽联多属文人游戏之作,或叹身世之悲凉,或叹世态之苦寒,或情痴今世,或神往来生,不一而足,多突出一个“戏”字。从此可见作者旷达、风趣、从容不迫,表现了其人视死如归的乐观心态。梁同书,清代著名书法家,“名满天下,求书者纸日数束”,与翁方纲、刘墉、王文治并称“乾隆四家”。他做官多年,但生活极其简朴,性格耿介而不媚俗,他曾作自挽联:“读书十年,作官十年,归田十年,生有涯如斯而已; 儒林无传,循吏无传,隐逸无传,死之日尚何言哉。”上联概述平生经历,下联简评自身业绩,豁达自谦,工切可诵,有味可嚼。国学大师俞樾给自己写的挽联是:“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这副自挽联,是他给世人交出的一份精彩的自我鉴定。把死看作是一次远游,这样的人是不多的。晚清文人杨绍基在临终前写过这样一副自挽联:枉读十年书,叹今朝黄土埋文,当日悔抽人似茧;休灰千里志,待再世青云得路,那时豪吐气如虹。上联叹人生短促,读书枉费。下联笔锋一转,寄予再世,其中饱含酸甜苦辣之情。个中之味,读者从字里行间定会咀嚼一二。请看下联:我愧无能,册载功夫,可谓谣焉,终难活贫者病根,富家钱癖;人死何知,五尺棺木,亦云足矣,更毋须经忏损产,苫块伤身。联语带一腔正气,为不能治好世间贫富之病而成为憾事。下联嘱其家人丧世从简,莫劳命伤财,颇有进步思想,仁者之心,跃然纸上。再看下联:倘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萎残荒草,满腔血洒向空林,为谁来歌骚歌曲,鼓琵琶井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枯木秋魂魄,情激千秋,纵令黄土埋予,应呼雄鬼;喜今朝化鹤东还,一瓣香祝完本性,三身月显出金身,愿以此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销磨锦绣热心肠,逍遥半世,只怕苍天厄我,又作劳人。这副楹联的作者左宗棠,是清代名臣、名将,一生战功赫赫。在其27岁之时,因重病不起,乃作此联自挽,从联语可以看出,左宗棠自年轻之时就满怀壮志、一身豁达。在革命队伍中,也有许多同志题联自挽。红花岗四烈士之一的钟光明,早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1915年7月17日,他在暗杀袁世凯鹰犬、刽子手龙济光时不幸被捕,就义前撰写自挽联一副;联曰:国破家亡,千古英雄千古恨,身歼名在,万年史记万年春。自挽联表达了烈士对封建反动统治者的仇恨,对革命的热爱以及对正义事业无限忠诚的精神,堪称是“自挽联”的佳作。清末民初的政治活动家杨度,1932年,他在上海病逝前,也为自己撰过一比自挽联。联曰:帝道真如,而今却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此联说明他对革命充满着坚强的信心。1929年,共产党员熊亨瀚,被国民党反动派禁于狱中,临刑前,也写过一比自挽联。联曰:十余载劳苦奔波,秉春秋笔,执教士鞭,仗剑从军,矢忠于党,有志未能伸,此生空热心中血,一家人悲伤哭泣,求父母恕,劝兄弟忍,温语慰妻,负荷嘱子,含冤终可白,再世当为天下雄!此联道出烈士的忍辱负重,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的坚贞不渝的情操。还有革命烈士俞作豫,在被叛徒出卖临刑前,也挥笔写下一比自挽联。联曰:十载英名宜自慰,一腔热血岂叛徒!此联彪炳出革命先烈的浩然正气,也是革命一定胜利的预言。还有抗日名将谭天觉,黄埔六期毕业,抗战负伤被俘,日军将其押送南京,汪精卫汉奸政府逼诱其投降,谭严辞拒绝,殉难狱中。死前,他自撰挽联一副:联曰:有四亿炎黄子孙,誓洒血抛头,何难杀敌挥戈,踏平瀛岛;集万千中华雄鬼,仗英魂烈魄,正好随征助战,收复神州。此联写出作者惊天地,动神鬼,热血报国的赤子胸怀。完看了他们写自挽联都是知道自己命不久已咱们看下了解下就好让我写我也不干我再拿点小资料知秋老师说风景名胜联写风景胜地也不外乎几个套路,一个是写两面,一个是咏叹,一个是今昔,一个是双衬,一个是双冠。双面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就选两个代表性的面来合围突破主题:比如写名胜风景,可以以某个角度为立足点,写四围景色,远的、近的、动的、静的、春夏秋冬、白天黑夜等等景色……对立的两个面嘛,远近可以成为一对;动静可以成为一对。举个例子:日知阁???境静趣无穷,鱼跃鸢飞同活泼;水流机不息,瀑淙雪净总新鲜。以一个特定空间中的自然景观为主题背景,从中选取两组景象:一组为动态景象,一组为静态景象;作为两个面来分别引发立意,形成上下比。望河楼???升允陇云秦树穷千里;岳色河声共一楼。以一个特定立足点的视野范围为主题背景,选取两组景象:一组为远景,一组为近景;作为两个面来分别引发立意,形成上下比。这是从景色角度选取的两个面。当然还有其它的面:比如一面写地理位置,一面写历史渊源。一般名胜联都采用这个套路:比如用双衬,其实也是从双面入手,然后拉两个垫背的。比如这个丹霞山:我说他雄伟,但我不直接说丹霞山雄伟;我说泰山也不过如此,说他奇秀但不直接说它奇秀;我说与黄山比肩如何?通过拉泰山和黄山来垫背,踩着这两座山的肩膀,太高自己,这就是双衬,也叫双叶。就是找两片绿叶来衬托主题。咏叹是怎么回事?就是上联实写,下联虚写;上联是正面描写主题,下联引起感叹,下联的虚是可以虚实结合的。我们写名胜联,也有很多这样的手法:举个例子:陶然亭??蔡锦泉客醉共陶然,四面凉风吹酒醒;人生行乐耳,百年几日得身闲。上联描述陶然亭实景,扣住主题;下比借“陶然”二字发挥延伸,表达自己的人生主张。咏叹要注意几点:第一,上比要紧扣主题,脚踏实地。第二,下比因行文需要,笔触偶尔涉及实景属于合理,但整体行文必须以虚为主,立意层面要明显高于主题。第三,升华主题绝不是脱离主题,下比所引发的议论感慨既要高于实体又必须源于实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