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8-3-21
威望837
金钱2992
贡献2018
金牌会员
 
威望- 837 点
贡献- 2018 次
金钱- 2992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9-9-11 14: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审美,其次是诗词批评中建立文本与审美标准对照的路径,大体有三,即共性、特性与环境。
其一是艺术审美的共性,即在于构筑作品元素的创新且其构筑作品环境的真实体验能够引起共鸣和交流。重点有三个,即元素的创新(美的要求)、真实的体验(真的要求)、共鸣和交流(善的要求,即看得懂、读得下、记得住)。
其二是汉语文特性在修辞中的极致应用,即齐言中的对称美(对)、声韵反复(对)和变化(粘)、极简而能明的文法(文言、成语、典故、省略等)。由文法特性建立个人特性,然后有风格。
其三是人文环境,是千年中国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后的沉淀,是释道儒合一的矛盾体,是豪放、内敛、中庸,是唐的大千、宋的理趣、元的世俗、明的迷乱、清的性情。人文环境还会发展,也会有新的沉淀。
总之,从形式看,诗词即格律,能对而不死对、合律偶尔出律、押韵可以宽韵、能明达于最简,美于句新句通句简;从内容看,其作品构筑环境元素是符合逻辑(即真实体验)的,能够引起共鸣的,其体验是可以交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