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古典诗词

也说一说“雅”和“俗”

[复制链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17: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20-11-11 17:18
饶宗颐老先生说【文学即字学】。古典诗词里的“雅”和“俗”,还是从【字学】方面先入手的好些。直接触及【 ...

没有文字,哪来的文学?!

俺觉得老先生的论断是正确的。不诉诸于文字,那只能称为语言(口语)。先生举例,刘三姐的山歌,就是口语,世代口耳相传的,总要有歌词的,离不开文字的(虽然只是口头形式)这也是文学。

点评

不是“没有文字,就没有文学”,这个定义不成立。一,上古没有文字,也有文学,是口头文学;一些少数民族,没有文字,也有本民族的文学。女娲补天,就是古文学;阿诗玛就是萨尼文学。 再,你想一下,字典就是文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4 09:19
先有语言,后有文字。语言文字(口头、书面),是为表情达意所用,所以只称为载体或工具。我们在网上交流,借助打字,字是工具,表达的是“意。” 文字,在春秋时期或之前,由于那时的还很科技落后,书这个工具就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4 08: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17: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20-11-11 17:27
顶你的贴,是重视你的发言,文中不少观点,我是赞同的。别误会了。我是挤时间发言的,谢谢。我要下了。
...

多谢交流。言语多有得罪,望您见谅。

祝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92
贡献
13508
金钱
16009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1-11 20: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作高下,不取决于俗雅。俗语也可以出佳作,但写的精妙,难度很大。

点评

八股很雅,八卦很俗,时代不同,因人而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1 2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7

主题

342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05
贡献
3067
金钱
4459
发表于 2020-11-11 20: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20-11-11 20:17
诗作高下,不取决于俗雅。俗语也可以出佳作,但写的精妙,难度很大。

八股很雅,八卦很俗,时代不同,因人而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23: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11-11 23:45
你所说得是文学作品中的雅与俗,雅,高雅也;俗,粗俗也。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雅文化与俗文化,是指中国传 ...

即便是将“雅”“俗”置于文化或传统文化层面解读,【雅】【俗】二字的字义总是要搞清楚的。俺这贴文出发点,首先是【字义】,然后,想侧重到古典诗词这块儿。

因为文化这个层面牵涉的太多,“雅”文化,“俗”文化,这样的说法,俺觉得本来就是很模糊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23: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11-11 23:45
你所说得是文学作品中的雅与俗,雅,高雅也;俗,粗俗也。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雅文化与俗文化,是指中国传 ...

【雅文化】【俗文化】,并没有作为诸如《漢語大詞典》里其他词条注解一样的明确的词条。

也就是说,这样的说法不是大众大多数(相对的)认可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23: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0-11-11 23:51
中国传统文化有雅文化与俗文化之分,有庙堂文化与山林文化之分,有隐显之分;这些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来说 ...

不大认同。

先不聊了,时间不早。休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主题

883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10
贡献
9215
金钱
137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1-14 0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诗词 发表于 2020-11-11 17:29
没有文字,哪来的文学?!

俺觉得老先生的论断是正确的。不诉诸于文字,那只能称为语言(口语)。先生举 ...

先有语言,后有文字。语言文字(口头、书面),是为表情达意所用,所以只称为载体或工具。我们在网上交流,借助打字,字是工具,表达的是“意。”

文字,在春秋时期或之前,由于那时的还很科技落后,书这个工具就很原始:用刀刻在小木板、小竹板上,线穿成册。这就是“册”的象形。“书写”很难,所以“语言”需尽力简练,于是“雅言”(一字能表达较多内容、含义)应运而生。雅言,就成了读书人的“专利”。但是,雅言要让人清楚,得“解释”,也要很多口语来讲解。“省”了字,多了“解”。读书人借雅言傲视普通人,则是“奇葩”表现。

点评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民歌,有雅言有俗语。雅言无法替代俗语,而俗语的表达,比雅言要更富感染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4 08: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主题

883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10
贡献
9215
金钱
137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1-14 08: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20-11-14 08:17
先有语言,后有文字。语言文字(口头、书面),是为表情达意所用,所以只称为载体或工具。我们在网上交流 ...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民歌,有雅言有俗语。雅言无法替代俗语,而俗语的表达,比雅言要更富感染力。

点评

白居易诗成,念给老妪听,力求通俗易懂,传为佳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4 08: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主题

883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10
贡献
9215
金钱
137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1-14 08: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20-11-14 08:25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白居易诗成,念给老妪听,力求通俗易懂,传为佳话。

点评

刘禹锡下放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区,于是柳枝词、杨柳枝风光于唐诗之坛。这支花,无可替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4 08: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主题

883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10
贡献
9215
金钱
137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1-14 08: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20-11-14 08:27
白居易诗成,念给老妪听,力求通俗易懂,传为佳话。

刘禹锡下放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区,于是柳枝词、杨柳枝风光于唐诗之坛。这支花,无可替代。

点评

《漢語大詞典》:文学(文學)  拼音:wén xué (1).文章博学。 孔 门四科之一。《论语·先进》:“德行: 颜渊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言语: 宰我 、 子贡 。政事: 冉有 、 季路 。文学: 子游 、 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4 19: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主题

883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10
贡献
9215
金钱
137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11-14 09: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诗词 发表于 2020-11-11 17:29
没有文字,哪来的文学?!

俺觉得老先生的论断是正确的。不诉诸于文字,那只能称为语言(口语)。先生举 ...

不是“没有文字,就没有文学”,这个定义不成立。一,上古没有文字,也有文学,是口头文学;一些少数民族,没有文字,也有本民族的文学。女娲补天,就是古文学;阿诗玛就是萨尼文学。


再,你想一下,字典就是文字集成,也不算文学作品。

点评

《漢語大詞典》:文学(文學)  拼音:wén xué (1).文章博学。 孔 门四科之一。《论语·先进》:“德行: 颜渊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言语: 宰我 、 子贡 。政事: 冉有 、 季路 。文学: 子游 、 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1-14 19: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1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20-11-14 09:19
不是“没有文字,就没有文学”,这个定义不成立。一,上古没有文字,也有文学,是口头文学;一些少数民族 ...

《漢語大詞典》:文学(文學)  拼音:wén xué
(1).文章博学。 孔 门四科之一。《论语·先进》:“德行: 颜渊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言语: 宰我 、 子贡 。政事: 冉有 、 季路 。文学: 子游 、 子夏 。” 刑昺 疏:“若文章博学,则有 子游 、 子夏 二人也。” 朱熹 集注:“弟子因 孔子 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 孔子 教人各因其材,於此可见。”参见“ 四科 ”。
(2).指儒家学说。《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史记·李斯列传》:“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3).泛指文章经籍。《吕氏春秋·荡兵》:“今世之以偃兵疾説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説虽彊,谈虽辨,文学虽博,犹不见听。”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性本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於经传史记百家之説。” 清 刘大櫆 《赠张絅儒序》:“余贫且贱,既一意专攻文学,而又以其餘旁及 秦 汉 以来大小之篆章。”
(4).儒生。亦泛指有学问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自 献帝 播迁,文学蓬转。”《明史·隐逸传序》:“ 明太祖 兴礼儒士,聘文学,搜求巖穴。”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既壮,絀 不韦 ;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
(5).学校,习儒之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南岸道东,有文学。始 文翁 为 蜀 守,立讲堂作石室于南城……后州夺郡,学移 夷星桥 南岸道东。”
(6).文才;才学。《北史·魏收传》:“ 收 从叔 季景 有文学,歷官著名,并在 收 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德裕 虽丞相子,文学过人。”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据此人文学,还在小官之上。”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姚峴 有文学,而好滑稽,遇机即发。”
(7).特指有关狱讼的文书、文件。《史记·蒙恬列传》:“ 恬 尝书狱典文学。” 司马贞 索隐:“谓 恬 尝学狱法,遂作狱官文学。”
(8). 南朝 宋 东观 设置的四门学科之一。《宋书·隐逸传·雷次宗》:“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蓺术,使 丹阳 尹 何尚之 立玄学,太子率更令 何承天 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元 立文学,凡四学并建。”参见“ 四科 ”。
(9).官名。 汉 代于州郡及王国置文学,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 三国 魏武帝 置太子文学, 魏 晋 以后有文学从事。 唐 初于州县置经学博士, 德宗 时改称文学, 宋 以后废之。 晋 及 隋 唐 时,太子与诸王下亦置文学。 明 清 废。
(10).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的艺术。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 郭沫若 《谈文学翻译工作》:“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19: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20-11-14 08:30
刘禹锡下放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区,于是柳枝词、杨柳枝风光于唐诗之坛。这支花,无可替代。
...

《漢語大詞典》:文学(文學)  拼音:wén xué
(1).文章博学。 孔 门四科之一。《论语·先进》:“德行: 颜渊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言语: 宰我 、 子贡 。政事: 冉有 、 季路 。文学: 子游 、 子夏 。” 刑昺 疏:“若文章博学,则有 子游 、 子夏 二人也。” 朱熹 集注:“弟子因 孔子 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 孔子 教人各因其材,於此可见。”参见“ 四科 ”。
(2).指儒家学说。《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史记·李斯列传》:“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3).泛指文章经籍。《吕氏春秋·荡兵》:“今世之以偃兵疾説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説虽彊,谈虽辨,文学虽博,犹不见听。”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性本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於经传史记百家之説。” 清 刘大櫆 《赠张絅儒序》:“余贫且贱,既一意专攻文学,而又以其餘旁及 秦 汉 以来大小之篆章。”
(4).儒生。亦泛指有学问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自 献帝 播迁,文学蓬转。”《明史·隐逸传序》:“ 明太祖 兴礼儒士,聘文学,搜求巖穴。”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既壮,絀 不韦 ;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
(5).学校,习儒之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南岸道东,有文学。始 文翁 为 蜀 守,立讲堂作石室于南城……后州夺郡,学移 夷星桥 南岸道东。”
(6).文才;才学。《北史·魏收传》:“ 收 从叔 季景 有文学,歷官著名,并在 收 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德裕 虽丞相子,文学过人。”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据此人文学,还在小官之上。”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姚峴 有文学,而好滑稽,遇机即发。”
(7).特指有关狱讼的文书、文件。《史记·蒙恬列传》:“ 恬 尝书狱典文学。” 司马贞 索隐:“谓 恬 尝学狱法,遂作狱官文学。”
(8). 南朝 宋 东观 设置的四门学科之一。《宋书·隐逸传·雷次宗》:“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蓺术,使 丹阳 尹 何尚之 立玄学,太子率更令 何承天 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元 立文学,凡四学并建。”参见“ 四科 ”。
(9).官名。 汉 代于州郡及王国置文学,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 三国 魏武帝 置太子文学, 魏 晋 以后有文学从事。 唐 初于州县置经学博士, 德宗 时改称文学, 宋 以后废之。 晋 及 隋 唐 时,太子与诸王下亦置文学。 明 清 废。
(10).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的艺术。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 郭沫若 《谈文学翻译工作》:“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01: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