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楼诗词学院赋一期版主
精华0
注册时间2015-6-3
威望134
金钱437
贡献298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赋一期版主
  
威望- 134 点
贡献- 298 次
金钱- 437 枚
|
发表于 2015-8-11 22: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外线 于 2015-8-13 23:20 编辑
琴-03红外线 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体裁,起源于桃符,对联的基本要求就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对品、平仄对立、结构对应、节奏对拍。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411/10/7007487_277524309.shtml
3、晋祠云陶洞 傅 山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12、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17、赠陈维崧联 叶方蔼
浣花旧事谁能继
仄平仄仄平平仄
桃叶新诗手自题。
平仄平平仄仄平
260、无隐精舍 莫友芝
入座有情千古月;
仄仄仄平平仄仄
当窗无恙六朝山。
平平平仄仄平平
299、斗笠店 钟云舫
为爱烟霞,共尔远寻方药;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能耽风雨,与君出钓寒江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已读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发展: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 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 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 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 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 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 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 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