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答:
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讲,它指的是杂剧。我们平常所说的,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的,一般是指散曲。当然,曲界对此定义还有诸多争议。
元曲的特点
答:
元曲是我国格律诗和词的继承和新发展,是汉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新结晶。它有六大特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族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往往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
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就是经典小令。
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
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
南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给予元曲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元杂剧源自宋杂剧、金院本,剧作者,对社会人生颇多感悟,写出了深刻思考人生处境与命运的剧本,通过“情”来透视社会;而散曲创作则内容广泛,当中以叹世归隐的主题最为突出。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guǎng)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hào]烂,痛快淋漓;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马致远则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作者们的独特追求。如在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情”本身,因为渴望寻找一个避世的地方,他们在文人事迹剧中歌咏自己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人化、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元朝晚期,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主题以对封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但是作品数量大减、内容风格因循,成了衰落主因。杂剧创作中心南移,重要剧作家多活动于今天浙江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南的地区,加强了与南戏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说出他们的戏曲作品n个。
答: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在齐威韵的上声里。
六、在尤侯韵的去声里。
七、在齐威韵的上声里。
八、在家麻韵的上声里。
十、在齐威韵的阳平声里。
笔、在齐威韵的上声里。
日、在齐威韵的去声里。
直、在齐威韵的阳平声里。
月、在车遮韵的去声里。
鹤、在萧豪韵的阳平声里。
雪、在车遮韵的上声里。
约、在萧豪韵的去声里。
出、在鱼模韵的上声里。
夕。在齐威韵的阳平声里。
三、查《中原音韵》,在下面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 的词语。
〔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平上去〕
枯藤老树昏鸦,
(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上平平上平平 )
古道西风瘦马。
(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
(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
(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词语:断肠
去平平词语:断肠人、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答:疏篱小径平沙,好风幽草新鸭,远岸清波碧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