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0|回复: 102

沧浪书院曲三期第一讲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9

主题

20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949
贡献
203410
金钱
2103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说出他们的戏曲作品n个。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六、七、八、十、笔、日、直、月、鹤、雪、约、出、夕。

三、查《中原音韵》,在下面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 的词语。
〔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平上去〕

枯藤老树昏鸦,
(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           )
古道西风瘦马。
(           )
夕阳西下,
(          )
断肠人在天涯。
(            )

上去词语:
去上词语:
平上词语:
平去词语:
去平词语:
去平平词语: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作业截止时间,2025.8月8日晚七点半。

5765

主题

23万

帖子

7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1559
贡献
233357
金钱
25218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吾波 于 2025-8-6 07:53 编辑

沧浪书院元曲三班第一讲作业
10吾波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散曲杂剧两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重要文学体裁。元曲的特点是语言贴近民间口语,题材广泛,既可以抒情写景,也能揭露社会矛盾,展现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思想,即具有民间性、广泛性、深刻性、典型性、曲折性、艺术性6大特点。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就是经典小令。    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元曲产生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写出他们的的戏曲作品n个。
答:元曲四大家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关汉卿戏曲作品最著名的是《窦娥冤》,还有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马致远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所作杂剧今知有30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1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郑光祖所作杂剧可考者18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8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白朴作杂剧16种,今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3种,而以《梧桐雨》为代表作。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六、七、八、十、笔、日、直、月、鹤、雪、约、出、夕。

答:经查,“一”入齐微韵去声,“六”入尤侯韵去声,“七”入齐微韵上声,“八”入家麻韵上声,“十”入齐微韵阳平,“笔”入齐微韵上声,“日”入齐微韵去声,“直”入齐微韵阳平,“月”入车遮韵去声,“鹤”入萧豪韵阳平,“雪”入车遮韵上声,“约”入萧豪韵去声,“出”入鱼模韵上声,“夕”入齐微韵阳平。


三、查《中原音韵》,在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平等的词语。〔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藤老、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人在
去平平词语:树昏鸦、道西风、断肠人、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答:蓝天古树幽莺,曲桥澄水浮萍,小径香花倩影。


点评

多谢馨香落凡老师点评,已经按照您的意见修改好,再表谢忱!  发表于 前天 07:54
本次作业完成得不错,点赞!  发表于 3 天前
第四题三句列景鼎足对符合作业要求,“小道”改成“小径”效果会更好些。  发表于 3 天前
问好,第一、二、三大题回答详细认真,另第二大题《中原音韵》“齐威韵”,正确应是“齐微韵”,请细酌。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538
贡献
35072
金钱
3696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曲三期47正午阳光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
1)元曲
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讲,它指的是杂剧。
2)其特点是语言贴近民间口语,题材广泛,既可以抒情写景,也能揭露社会矛盾,展现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思想。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

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
元曲的产生: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
答: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上网搜索,说出他们的戏曲作品n个。

‌关汉卿‌:
元代杂剧奠基人,代表作包括《窦娥冤》《单刀会》等。

‌马致远‌。
以《汉宫秋》闻名,号“东篱”,作品兼具豪放与沉郁风格,语言清丽抒情,被后人称为“曲状元”。‌‌

‌郑光祖‌。
代表作《倩女离魂》,以爱情剧和历史剧见长,语言技巧独特,被誉为“声振闺阁”的杂剧大家。‌‌‌

白朴‌。
代表作《梧桐雨》《墙头马上》,擅长历史传说题材,剧作文辞优美,终身未仕,艺术成就与关汉卿齐名。‌‌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齐微上声;六、尤候去声;
七、齐微上声;八、家麻上声;
十、齐微平声;笔、齐微上声;
日、齐微去声;直、齐微平声;
月、车遮去声;鹤、萧豪平声;
雪、车遮上声;约、萧豪去声;
出、鱼模上声;夕、齐微平声。

三、查《中原音韵》,在下面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 的词语。
〔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平上去〕

枯藤老树昏鸦,
(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上平平上平平 )
古道西风瘦马。
( 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
( 平平平去  )
断肠人在天涯。
(   去平平去平 平 )

上去词语:老树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词语:断肠
去平平词语: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答:
升曦斩浪飞舟,
晚霞投影沙鸥,
远岸深村细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06

帖子

41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94
贡献
941
金钱
1639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文/12和铭

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传统戏曲形式;而散曲则是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通常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讲,它指的是杂剧。我们平常所说的,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的,一般是指散曲。
元曲的特点: 1)民间性。 2)广泛性。3)深刻性。 4)典型性。5)曲折性。6)艺术性。元曲的特点是语言贴近民间口语,题材广泛,既可以抒情写景,也能揭露社会矛盾,展现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思想。
一、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就是经典小令。

    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元曲产生的几个时期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它的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guǎng)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作者们的独特追求。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人化、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写出他们的的戏曲作品n个。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单刀会》、《救风尘》、《蝴蝶梦》、《拜月亭》、《望江亭》、《调风月》。
马致远的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与他的小令《秋思》和套曲《秋思》构成了马致远艺术创作的三座高峰。
郑光祖的代表作:《倩女离魂》。
白朴的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上)、六(去)、七(上)、八(上)、十(阳平)、笔(上)、日(去)、直(阳平)、月(去)、鹤(阳平)、雪(上)、约(去)、出(去)、夕(杨萍)。

三、查《中原音韵》,在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平,等的词语。〔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上平平仄平平         )
古道西风瘦马。(上仄平平去上           )
夕阳西下,( 平平平去         )
断肠人在天涯。(  去平平去平平          )

上去词语:老树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平词语:在天涯、道西风  断肠人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天净沙·北水村景色》
朝霞水岸波光,青苔老树村庄,阡陌田畦断港。渔歌晚唱,夕阳棹影轻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053

帖子

8379

积分

版主

沧浪诗话华南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70
贡献
1817
金钱
340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东江渔夫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重要文学体裁。元曲的特点是语言贴近民间口语,题材广泛,既可以抒情写景,也能揭露社会矛盾,展现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思想。其特点具有民间性、广泛性、深刻性、典型性、曲折性、艺术性等。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就是经典小令。   
杂剧:结合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元曲分前期(蒙古灭金至元统一)与后期(元统一至元末)。前期代表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创作出《窦娥冤》《汉宫秋》等;后期以郑光祖、乔吉为代表,作品如《倩女离魂》。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说出他们的戏曲作品n个。
答:元曲四大家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揭露吏治黑暗的悲剧)和《救风尘》(展现女性智慧的喜剧);马致远有《汉宫秋》(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悲剧)与《青衫泪》(白居易与歌妓的爱情故事);郑光祖以《倩女离魂》(灵魂挣脱礼教束缚的奇幻爱情)和《王粲登楼》(文人怀才不遇的抒情剧)著称;白朴的《墙头马上》(贵族女子私奔的喜剧)与《梧桐雨》(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史诗)为经典。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六、七、八、十、笔、日、直、月、鹤、雪、约、出、夕。
答:经查,“一”入齐威作去声,“六”入尤侯作去声,“七”入齐威作上声,“八”入家麻作上声,“十”入齐威作阳平,“笔”入齐威作上声,“日”入齐威作去声,“直”入齐威作阳平,“月”入车遮作去声,“鹤”入萧豪作阳平,“雪”入车遮作上声,“约”入萧豪作去声,“出”入鱼模作上声,“夕”入齐威作阳平。
三、查《中原音韵》,在下面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 的词语。
〔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平上去〕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上平平平上平 )
古道西风瘦马。(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 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上去词语:老树、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藤老、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人在
去平平词语:树昏鸦、道西风、断肠人、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答:
青秧田野寒塘,
石桥古井老墙,
胡同槐荫小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4
贡献
7
金钱
11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沧浪曲三05~月亮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元曲?1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六大特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族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往往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曲和杂剧。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说出他们的戏曲作品n个。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六、七、八、十、笔、日、直、月、鹤、雪、约、出、夕。

答:经查,“一”入齐威韵去声,“六”入尤侯韵去声,“七”入齐威韵上声,“八”入家麻韵上声,“十”入齐威韵阳平,“笔”入齐威韵上声,“日”入齐威韵去声,“直”入齐威韵阳平,“月”入车遮韵去声,“鹤”入萧豪韵阳平,“雪”入车遮韵上声,“约”入萧豪韵去声,“出”入鱼模韵上声,“夕”入齐威韵阳平。

三、查《中原音韵》,在下面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 的词语。
〔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平上去〕

枯藤老树昏鸦,
(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上平平上平平       )
古道西风瘦马。
( 上去平平去上       )
夕阳西下,
(   平平平去       )
断肠人在天涯。
(  去平平去平平      )

上去词语:老树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词语:断肠
去平平词语:断肠人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越调•天净沙】秋思
风香芦羽菱花,小桥碧水红霞,野渡渔歌逸飒。鸿飞月下,远方人正思家。



点评

逸飒,状中,好像与前面定中的菱花/红霞,对不上啊,望修改之。  发表于 3 天前
第四题前三句鼎足对很棒,大赞一个。期待下一次的精彩!  发表于 3 天前
问好学友,第一/二/三题回答无误,很认真。为你点赞。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1

帖子

1331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联五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3
贡献
274
金钱
630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曲51-山湖居士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元曲的特点:它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同时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它的语言通俗易懂,形式活泼多样,描绘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  
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  
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
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代表人物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说出他们的戏曲作品n个。
关汉卿→《窦娥冤》《西蜀梦》等。

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等。

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郑光祖→《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等。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齐微韵做上声。
六、尤侯韵做去声。
七、齐微韵做上声。
八、家麻韵做上声。
十、齐微韵做阳平。
笔、齐微韵做上声。
日、齐微韵做去声。
直、齐微韵做上声。
月、车遮韵做去声。
鹤、萧豪韵做阳平。
雪、车遮韵做上声。
约、萧豪韵做去声。
出、鱼模韵做上声。
夕。齐微韵做阳平。

三、查《中原音韵》,在下面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 的词语。
〔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平上去〕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词语:断肠。
去平平词语: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答:

长江万里流东,翠螺千仞听松,落日孤帆啸风。

(翠螺,指采石矶翠螺山)

点评

第四题的鼎足对很棒,为你点赞。加油!  发表于 3 天前
问好学友,前三题回答正确,排版精当好看。赞一个。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

帖子

35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76
贡献
839
金钱
1350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41-力辛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讲,它指的是杂剧。我们平常所说的,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的,一般是指散曲。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元曲的产生: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写出他们的的戏曲作品n个。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关汉卿‌的代表作有《窦娥冤》《单刀会》。
‌马致远‌有《汉宫秋》
‌郑光祖‌有《倩女离魂》。
白朴‌的代表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齐微上声 )六(尤侯去声)、七(齐微上声)、八(家麻上声)、十(齐微阳平)、笔(齐微上声)、日(齐微去声)、直(齐微阳平)、月(车遮去声)、鹤(萧豪阳平)、雪(车遮上声)、约(萧豪去声)、出、夕(齐微阳平)。

三、查《中原音韵》,在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平,等的词语。〔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平词语:断肠人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平江树岸炊烟,矶头渔艇漪涟,古寺红墙阆苑。夕阳流绚,棹舟人似神仙。

点评

第四题鼎足对总体尚可,唯漪涟是并列,与定中的炊烟阆苑不合。望修改之。  发表于 3 天前
问好学友,前三题回答正确无误,排版好看。赞一个。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21

帖子

2104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赋三期版主赋版块版主兼曲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81
贡献
500
金钱
821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01-开元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
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
广义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讲,它指的是杂剧。
简而言之,曲就是乐曲,也就是歌唱的词,曲起源很早,其句式长短不齐,歌唱起来曲折荡漾,所以叫曲。在战国时代就有“曲”这个名称了。
特点:民间性,广泛性,深刻性,典型性,曲折性,艺术性。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
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就是经典小令。
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
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说出他们的戏曲作品n个。
答:
1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
2白朴、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3郑光祖、代表作《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等
4马致远、代表作《天净沙•秋思》、《汉宫秋》等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六、七、八、十、笔、日、直、月、鹤、雪、约、出、夕。
平、入、平、平、平、上、去、平、去、去、上、平、平、平。

三、查《中原音韵》,在下面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 的词语。
〔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平上去〕

枯藤老树昏鸦,
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
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
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
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词语:断肠
去平平词语:断肠人,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答:
春风柳浪啼莺,古堤花港亲朋,永日清眸丽景。

点评

谢谢东方书剑老师鼓励。  发表于 前天 10:25
第四题的鼎足对完成得很好,写出了春和景明的风光。为你点赞。  发表于 3 天前
问好学友,前三题回答正确很好,排版好看。赞一个。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301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绝句五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38
贡献
499
金钱
9483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京门无忧 于 2025-8-4 05:36 编辑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曲37-京门无忧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重要文学体裁。   
特点:
元曲的特点是语言贴近民间口语,题材广泛,既可以抒情写景,也能揭露社会矛盾,展现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思想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
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就是经典小令。
杂剧:
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元曲的特点是语言贴近民间口语,题材广泛,既可以抒情写景,也能揭露社会矛盾,展现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思想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说出他们的戏曲作品n个。
答:- 关汉卿:代表作有《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讲述窦娥含冤而死、天地为之动容的故事,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还有《救风尘》《望江亭》等,多以社会底层女性为主角,反映现实问题。

- 马致远:以神仙道化剧著称,代表作《汉宫秋》,讲述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悲剧,借历史抒发兴亡之感;其散曲《天净沙·秋思》也广为流传,杂剧方面还有《青衫泪》等。

- 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改编自唐代传奇,描写张倩女魂魄追随爱人的奇幻爱情故事,情节曲折,文辞优美;另有《王粲登楼》等作品。

- 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讲述李千金与裴少俊冲破礼教束缚的爱情故事,风格明快;还有《梧桐雨》,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演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欢离合,充满悲剧色彩。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齐微,入
六、尤侯,去
七、齐微,上
八、家麻,上
十、齐微,平
笔、齐微,上
日、齐微,去
直、齐微,平
月、车遮,去
鹤、萧豪,平
雪、车遮,上
约、萧豪,去
出、鱼摸,上
夕。齐微,平

三、查《中原音韵》,在下面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 的词语。
〔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平上去〕

枯藤老树昏鸦,
(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上平平上平平 )
古道西风瘦马。
(上去平平去上           )
夕阳西下,
(   平平平去       )
断肠人在天涯。
(  去平平去平平          )

上去词语:老树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词语:断肠
去平平词语: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天净沙    婚礼
曲37-京门无忧

彩灯花束长廊,
红袍新郎新娘。
阿母擎杯鬓上,
交杯意畅,
灯前共诉情长。

点评

其余答得不错。  发表于 4 天前
二题中,一、齐微上去,入声在中原音韵中已不存在了。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9

帖子

12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9
贡献
318
金钱
488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答题人;曲三07水芙蓉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元曲两大部分。
特点;句式长短不齐,歌唱起来曲折荡漾。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散曲;属于诗歌范畴。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易懂,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
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配,(如末,旦,净),通过舞台表演呈现。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初期;从元朝立国到南宋灭。
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王实浦,白朴,张养语等。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代表人物;郑光祖,㫿景巨,乔吉,张可久。
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代表人物;张养浩,徐再恩。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说出他们的戏曲作品n个。
答;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秋思》,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六、七、八、十、笔、日、直、月、鹤、雪、约、出、夕。
答;
一,十,夕,七,笔,日分派在齐微韵里。
六分派尢候韵里。
八分派家麻韵里。
雪,月分派车遮韵里。
约,鹤分派萧豪韵里。
出分派鱼模韵里。


三、查《中原音韵》,在下面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 的词语。
〔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平上去〕


枯藤老树昏鸦,
(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  上平平上平平         )
古道西风瘦马。
(  上去平平去上         )
夕阳西下,
(   仄平平去       )
断肠人在天涯。
( 去平平去平平           )


上去词语:老树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词语:断肠
去平平词语: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越调·天净沙]山居
制曲;水芙蓉
青山绿水人家,轻风小院篱笆,落日疏窗碧瓦。燕栖檐下,看云儿去天涯。

点评

其余答得不错。  发表于 4 天前
二题还应进一步指导是那一声。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1

帖子

25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5
贡献
626
金钱
950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纳百川巢湖 于 2025-8-3 18:04 编辑

沧浪书院元曲三班第一讲作业
曲三班 27 海纳百川巢湖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重要文学体裁。元曲的特点是语言贴近民间口语,题材广泛,既可以抒情写景,也能揭露社会矛盾,展现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思想,即具有民间性、广泛性、深刻性、典型性、曲折性、艺术性6大特点。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就是经典小令。
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元曲产生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写出他们的的戏曲作品n个。
答:元曲四大家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关汉卿戏曲作品最著名的是《窦娥冤》,还有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
马致远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所作杂剧今知有30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1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郑光祖所作杂剧可考者18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8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
白朴作杂剧16种,今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3种,而以《梧桐雨》为代表作。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六、七、八、十、笔、日、直、月、鹤、雪、约、出、夕。
答:
“一”入齐威韵上、去声,
“六”入尤侯韵去声,
“七”入齐威韵上声,
“八”入家麻韵上声,
“十”入齐威韵阳平,
“笔”入齐威韵上声,
“日”入齐威韵去声,
“直”入齐威韵阳平,
“月”入车遮韵去声,
“鹤”入萧豪韵阳平,
“雪”入车遮韵上声,
“约”入萧豪韵去声,
“出”入鱼模韵上声,
“夕”入齐威韵阳平。
三、查《中原音韵》,在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平等的词语。〔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人在
去平平词语:树昏鸦、道西风、断肠人、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答:
【越调•天净沙】乡村夏晓
曲三班 27 海纳百川巢湖
蓝天碧柳荷花,熏风青稻田蛙,竹径溪桥院笆。
晨光染夏,鹭鸥共舞云霞。

点评

答题正确。很认真。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2

帖子

2196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四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70
贡献
552
金钱
822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曲三班第一讲作业
主讲:莫雨钟云

答题:曲三23-秋润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传统戏曲形式;而散曲则是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通常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元曲的特点:
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同时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它的语言通俗易懂,形式活泼多样,描绘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很多元曲作品都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喜怒哀乐,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
①散曲则是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通常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②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传统戏曲形式。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
①首先,元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了元曲的形成。
②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guǎng)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说出他们的戏曲作品n个:
答: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①关汉卿:如《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②马致远:《汉宫秋》《任风子》《黄粱梦》《江州司马青衫泪》《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③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并称“元代四大爱情剧”。
④白朴:《墙头马上》‌和‌《梧桐雨》‌。 ‌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六、七、八、十、笔、日、直、月、鹤、雪、约、出、夕。
一 齐微韵 入声作去声
六 尤侯韵 入声作去声
七 齐微韵 入声作上声
八 家麻韵 入声作上声
十 齐微韵 入声作阳平声
日 齐微韵 入声作去声
月 车遮韵 入声作去声
笔 齐微韵 入声作上声
直 齐微韵 入声作阳平声
鹤 萧豪韵 入声作阳平声
雪 车遮韵 入声作上声
约 萧豪韵 入声作去声
出 鱼摸韵 入声作上声
夕 齐微韵 入声作阳平声

三、查《中原音韵》,在下面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 的词语。
〔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平上去〕
【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中平中仄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
( 中仄平平去平上)
夕阳西下,
( 平平中去 )
断肠人在天涯。
(中平中仄平平 )
上去词语:老树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词语:断肠
去平平词语: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答:
【越调·天净沙·盛京】
曲三23-秋润
春秋草木繁花,
昭陵松柏丹霞。
故迹文明韶华。
天桥云下,
五千年有人家。
(中原音韵 押家麻韵)

点评

答题准确。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8

帖子

8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1
贡献
209
金钱
320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1)什么是元曲?
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讲,它指的是杂剧。我们平常所说的,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的,一般是指散曲。
2)元曲的特点
它有六大特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族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往往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元曲的组成  有两类文体。
散曲:包括小令、带过曲、套数。散曲套数有称散套,又叫大令。散曲,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杂剧: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用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
杂剧和散曲的关系:
杂剧和散曲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区别在于戏剧除唱腔之外,还有“科”“白”。如果去掉科、白,剩下的唱腔部分就和曲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它的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
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写出他们的的戏曲作品n个。
1)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2)他们的的戏曲作品
关汉卿的代表作包括《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是其最著名的悲剧作品。
马致远的代表作包括元杂剧《汉宫秋》和散曲《天净沙·秋思》等,其中《天净沙·秋思》被尊为“秋思之祖”,《汉宫秋》则是元杂剧的典范之作。
郑光祖的代表作《倩女离魂》《醉思乡王粲登楼》‌‌《刍梅香骗翰林风月》《辅成王周公摄政》。其中《倩女离魂》被誉为元杂剧中最具艺术成就的爱情剧之一。
‌白朴的代表作主要包括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其中《梧桐雨》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齐微韵,上声。
六:尤侯韵,去声。
七:齐微韵,上声。
八:家麻韵,上声。
十:齐微韵,平声。
笔:齐微韵,上声。
日:齐微韵,平声。
直:齐微韵,平声。
月:车遮韵,平声。
鹤:萧豪韵,平声。
雪:车遮韵,平声。
约:萧豪韵,平声。
出:鱼模韵,平声。
夕:齐微韵,平声。
三、查《中原音韵》,在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平,等的词语。〔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平词语:断肠人,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平田早稻青蛙,
小湖幽草荷花,
老树白墙黛瓦。

点评

第三题,上去词语:古道。第四题,很好。  发表于 昨天 12:14
第一题正确。第二题,日、月、雪、约、出不正确。  发表于 昨天 1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6
贡献
10
金钱
16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汐 于 2025-8-3 22:18 编辑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重要文学体裁。元曲的特点是语言贴近民间口语,题材广泛,既可以抒情写景,也能揭露社会矛盾,展现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思想,即具有民间性、广泛性、深刻性、典型性、曲折性、艺术性6大特点。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就是经典小令。    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元曲产生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写出他们的的戏曲作品n个。
答:元曲四大家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关汉卿戏曲作品最著名的是《窦娥冤》,还有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马致远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所作杂剧今知有30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1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郑光祖所作杂剧可考者18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8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白朴作杂剧16种,今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3种,而以《梧桐雨》为代表作。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六、七、八、十、笔、日、直、月、鹤、雪、约、出、夕。 答:经查,“一”入齐威韵去声,“六”入尤侯韵去声,“七”入齐威韵上声,“八”入家麻韵上声,“十”入齐威韵阳平,“笔”入齐威韵上声,“日”入齐威韵去声,“直”入齐威韵阳平,“月”入车遮韵去声,“鹤”入萧豪韵阳平,“雪”入车遮韵上声,“约”入萧豪韵去声,“出”入鱼模韵上声,“夕”入齐威韵阳平。
  三、查《中原音韵》,在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平等的词语。〔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藤老、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人在 去平平词语:树昏鸦、道西风、断肠人、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答:
天净沙•秋思
雨汐
长天远雁清秋,渔歌归棹沙洲。阵阵西风乱柳,夕阳时候,独凭人在高楼。

点评

第四题,要填名词性意象。  发表于 昨天 12:30
第三是,藤老不是,需要划分节奏。树昏鸦、道西风同理。  发表于 昨天 12:27
第一题正确。第二题,一是上声。  发表于 昨天 12: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5

帖子

23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46
贡献
541
金钱
892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元曲三班第一讲作业
30.翰墨舞霓裳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元曲:
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广义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讲,它指的是杂剧。
元曲的特点:
语言贴近民间口语,题材广泛,既可以抒情写景,也能揭露社会矛盾,展现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思想。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就是经典小令。   
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元曲产生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写出他们的的戏曲作品n个。
答:元曲四大家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戏曲作品最著名的代表作《窦娥冤》,还有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
‌马致远‌: 以《汉宫秋》闻名,号“东篱”,作品兼具豪放与沉郁风格,语言清丽抒情,被后人称为“曲状元”。‌‌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所作杂剧今知有30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1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郑光祖‌: 代表作《倩女离魂》,以爱情剧和历史剧见长,语言技巧独特,被誉为“声振闺阁”的杂剧大家。‌‌‌杂剧可考者18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8种,白朴作杂剧16种,今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3种,而以《梧桐雨》为代表作。
白朴‌。
代表作《梧桐雨》《墙头马上》,擅长历史传说题材,剧作文辞优美,终身未仕,艺术成就与关汉卿齐名。‌‌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六、七、八、十、笔、日、直、月、鹤、雪、约、出、夕。
一、齐微韵上声;六、尤候韵去声;
七、齐微韵上声;八、家麻韵上声;
十、齐微韵平声;笔、齐微韵上声;
日、齐微韵去声;直、齐微韵平声;
月、车遮韵去声;鹤、萧豪韵平声;
雪、车遮韵上声;约、萧豪韵去声;
出、鱼模韵上声;夕、齐微韵平声。

三、查《中原音韵》,在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平等的词语。〔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藤老、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人在
去平平词语:树昏鸦、道西风、断肠人、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稻浪金波晨光,
蟹田玉藕飘香,
鹤影渔舟夕阳。

作业截止时间,2025.8月8日晚七点半。

点评

第四题,对偶基本做到了,押韵。只是没按曲谱(平上去)制曲要求。  发表于 昨天 12:41
第一题正确。第二题正确。第三题,藤老、树昏鸦、道西风不对(先划分节奏)。  发表于 昨天 12: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3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1
贡献
78
金钱
119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元曲三班第一讲作业
11.东边日出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重要文学体裁。元曲的特点是语言贴近民间口语,题材广泛,既可以抒情写景,也能揭露社会矛盾,展现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思想,即具有民间性、广泛性、深刻性、典型性、曲折性、艺术性6大特点。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就是经典小令。    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元曲产生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写出他们的的戏曲作品n个。
答:元曲四大家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关汉卿戏曲作品最著名的是《窦娥冤》,还有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马致远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所作杂剧今知有30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1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郑光祖所作杂剧可考者18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8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白朴作杂剧16种,今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3种,而以《梧桐雨》为代表作。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六、七、八、十、笔、日、直、月、鹤、雪、约、出、夕。
答:经查,“一”入齐威韵去声,“六”入尤侯韵去声,“七”入齐威韵上声,“八”入家麻韵上声,“十”入齐威韵阳平,“笔”入齐威韵上声,“日”入齐威韵去声,“直”入齐威韵阳平,“月”入车遮韵去声,“鹤”入萧豪韵阳平,“雪”入车遮韵上声,“约”入萧豪韵去声,“出”入鱼模韵上声,“夕”入齐威韵阳平。


三、查《中原音韵》,在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平等的词语。〔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藤老、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人在
去平平词语:树昏鸦、道西风、断肠人、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答:《天净沙》 踏青
东边日出
村头老树新花,嫋娜柳丝飞霞,土道春风快马。
核桃树下,采风人在天涯        。

点评

第四题,嫋娜不是名词牲意象。  发表于 昨天 12:51
第一题正确。第二题正确。第三题,藤老、树昏鸦、道西风,节奏划分不对。  发表于 昨天 12: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9

主题

20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949
贡献
203410
金钱
2103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水年华 于 2025-8-6 15:57 编辑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18似水年华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元曲的特点是;
元曲是我国格律诗词的继承和新发展,是汉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新结晶。故此它有六大特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往往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散曲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体制分类
小令:又称“叶儿”,单片只曲,调短字少,基本特征是短小精悍。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或“大令”,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定制一般有三个特征:一是全套必须押韵相同;二是有【尾声】;三是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连缀而成。套曲以其较长的篇幅表达相对复杂之内容,或抒情,或叙事,或抒情叙事兼而有之。
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超过三首,属于小型曲组,与套数比,容量小得多,且没有【尾声】,是小令与套数之间的特殊形式。
艺术特点
语言方面:既需要注意一定的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
艺术表现方面:比近体诗和词更多地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押韵方面: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还可以衬字。北曲衬字可多可少,南曲有“衬不过三”的说法。
杂剧是:
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
结构特点
一本四折:一般为一本四折,有时为了剧情的需要,在开头或者折与折之间加入一个“楔子”,起序幕或者过场的作用。如果内容长大,则采用多本制,可分为二本、三本乃至五本连续表演。
曲、宾白、科三部分:由曲、宾白、科三部分组成。曲是歌唱部分,在表现剧情、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宾白是说话部分,一人独说称“白”,两人对话称“宾”;科又称“科泛”或“科范”,是元杂剧中的做工部分,即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等。
角色分工:元杂剧的角色分工非常严格,不同性别、年龄、身份和性格的人,均由不同角色担任,如外旦、副旦、小旦、搽旦、外末、冲末、小末等。
音乐特点:元杂剧的音乐一般每折使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每套曲子由三四支甚至二三十支曲牌组成。折与折之间,使用不同的宫调。其音乐素材大多来自唐宋大曲、说唱音乐及民间歌曲等,在音阶形式上,元杂剧用七声音阶,旋律常用四度以上的大跳音程进行,节奏明快,具有典型的北方风格。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说出他们的戏曲作品n个。
答‘;元曲四大家指 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一、关汉卿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被誉为“曲圣”。

二、白朴
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现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写得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鸳鸯间墙头马上》,描写的是一个“志量过人”的女性李千金冲破名教,自择配偶的故事。

三、马致远
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讲述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的故事,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宿命的人生观。

四、郑光祖
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代表作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六、七、八、十、笔、日、直、月、鹤、雪、约、出、夕。
答;一 齐微韵 入声作去声
六 尤侯韵 入声作去声
七 齐微韵 入声作上声
八 家麻韵 入声作上声
十 齐微韵 入声作阳平声
日 齐微韵 入声作去声
月 车遮韵 入声作去声
笔 齐微韵 入声作上声
直 齐微韵 入声作阳平声
鹤 萧豪韵 入声作阳平声
雪 车遮韵 入声作上声
约 萧豪韵 入声作去声
出 鱼摸韵 入声作上声
夕 齐微韵 入声作阳平声

三、查《中原音韵》,在下面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 的词语。
〔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平上去〕

枯藤老树昏鸦,
(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上平平上平平 )
古道西风瘦马。
(上去平平去平上)
夕阳西下,
(平平平去 )
断肠人在天涯。
(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词语:断肠
去平平词语:断肠、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作品;
《越调·天净沙·》怀吟滨城
18似水年华
滨城景色芳芬。荷池枝影摇裙,柳丝堤岸荡尽。回眸兴奋,眼前落笔随跟。






点评

老师下午好 已经修改 谢谢!  发表于 前天 15:29
老师早上好 嗯 谢谢 斧正 待修改一下 哈 谢谢!  发表于 前天 08:56
还需继续加油哦!  发表于 3 天前
第四大题列景鼎足对:第一句符合:平平上去平平,第二句应是:上平平上平平,第三句应是:上平平去平上。请对照一下平仄。  发表于 3 天前
第三大题:上去词语、去上词语………尚未完成。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8
贡献
12
金钱
20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元曲特点:元曲是我国格律诗和词的继承和新发展,是汉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新结晶。
它有六大特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族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往往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传统戏曲形式。
散曲是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通常有小令和套数两种。散曲,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元曲的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 南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给予元曲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元杂剧源自宋杂剧、金院本,剧作者,对社会人生颇多感悟,写出了深刻思考人生处境与命运的剧本,通过“情”来透视社会;而散曲创作则内容广泛,当中以叹世归隐的主题最为突出。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guǎng)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hào]烂,痛快淋漓;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马致远则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作者们的独特追求。如在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情”本身,因为渴望寻找一个避世的地方,他们在文人事迹剧中歌咏自己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人化、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元朝晚期,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主题以对封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但是作品数量大减、内容风格因循,成了衰落主因。杂剧创作中心南移,重要剧作家多活动于今天浙江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南的地区,加强了与南戏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说出他们的戏曲作品n个。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志远,郑光祖,白朴
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
马致远代表作:代表作《汉宫秋》《天净沙·秋思》
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
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和《梧桐雨》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六,七,八,十,笔,直、月、鹤、雪、约、出、夕。

一(入上)七(入上)十(入平)笔(入上)日(入去)直(入平)夕(入平)都在韵部齐微韵
六(入去)韵部尤侯韵
八(入上)韵部家麻韵
月(入去)雪(入上)韵部车遮韵
鹤(入平)约(入去)韵部萧豪韵
出(入上)韵部鱼模韵

三、查《中原音韵》,在下面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 的词语。
〔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平上去〕

枯藤老树昏鸦,
(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上平平上平平     )
古道西风瘦马。
(上去平平去上 )
夕阳西下,
(  平平平去  )
断肠人在天涯。
(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词语:断肠
去平平词语:断肠人,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登山为意作业鼎足对
深林古木清溪,
山花石径黄鹂,
斜日白云绿水。
谢谢老师
修改后
深林古木清溪
野花石径黄鹂
晚日白云绿水

点评

谢谢老师 修改后 深林古木清溪 野花石径黄鹂 晚日白云绿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11:10
本次作业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赞赏!  发表于 前天 10:54
第三句平仄应是:上去平平去上。总之,三句偏正名词对仗工整,只是第一句与第三平仄处修改一下即可。  发表于 前天 10:51
第四题列景鼎足对:第一句平仄符合作业要求,第二句:上平平上平平,第二句:上去平平去上。请修改一下平仄即可。  发表于 前天 10:43
问好,第一、二、三大题完成的很好,赞赏!  发表于 前天 1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帖子

3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0
贡献
56
金钱
220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城 于 2025-8-4 14:13 编辑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重要文学体裁。元曲的特点是语言贴近民间口语,题材广泛,既可以抒情写景,也能揭露社会矛盾,展现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思想,即具有民间性、广泛性、深刻性、典型性、曲折性、艺术性6大特点。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就是经典小令。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元曲产生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写出他们的的戏曲作品n个。
答:元曲四大家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关汉卿戏曲作品最著名的是《窦娥冤》,还有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马致远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所作杂剧今知有30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1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郑光祖所作杂剧可考者18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8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白朴作杂剧16种,今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3种,而以《梧桐雨》为代表作。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六、七、八、十、笔、日、直、月、鹤、雪、约、出、夕。
答:经查,“一”入齐威韵去声,“六”入尤侯韵去声,“七”入齐威韵上声,“八”入家麻韵上声,“十”入齐威韵阳平,“笔”入齐威韵上声,“日”入齐威韵去声,“直”入齐威韵阳平,“月”入车遮韵去声,“鹤”入萧豪韵阳平,“雪”入车遮韵上声,“约”入萧豪韵去声,“出”入鱼模韵上声,“夕”入齐威韵阳平。

三、查《中原音韵》,在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平等的词语。〔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藤老、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人在
去平平词语:树昏鸦、道西风、断肠人、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锦鼎足对。)
答: 苍崖叠嶂含烟清溪跃涧鸣弦老树邻渊听蝉

点评

按作业规定,“蝉”韵在这里应是“上”声韵,你这是平韵了,请细酌。  发表于 前天 11:32
第四大题列景鼎足对:第一句符合作业要求,第二句应是:上平平上平平,第三句应是:上去平平去上,还须酌改。  发表于 前天 11:24
错了,是第二大题的“威”改为“微”即可。  发表于 前天 11:16
问好,第一、二、三大题完成得很好,但第三大题“齐威韵”正确的应是“齐微韵”,请把“威”都改为“微”即可。  发表于 前天 1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408

帖子

2939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交流版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1
贡献
670
金钱
1074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曲三55一诗意花开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它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重要文学体裁。

它具有民间性,广泛性,深刻性,典型归,曲折性,艺朮性六大特点。语言贴近民间口语,题材广泛,即可抒情写景,也可揭露社会矛盾,展现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思想。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谢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带过曲和套楼,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
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生,旦,净,末,丑)通过舞台表演呈现。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①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
②中期:元世祖到元顺帝年间。代表人物: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③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代表人物: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说出他们的戏曲作品n个。
元曲四大家是元代杂剧创作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四位作家及其代表作如下: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简介‌:关汉卿被誉为“曲圣”,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其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和塑造女性形象见长,《窦娥冤》通过窦娥的悲剧命运批判了封建社会的司法腐败。‌‌

‌白朴‌。

‌代表作‌:《梧桐雨》《墙头马上》。
‌简介‌:白朴擅长历史题材,作品充满沧桑感。《梧桐雨》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历史的宏大叙事。‌‌

‌马致远‌。

‌代表作‌:《汉宫秋》《天净沙·秋思》。
‌简介‌: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其作品以抒情性和历史感著称。《汉宫秋》改编自昭君出塞的故事,抒发了对家国命运的感慨。‌‌

‌郑光祖‌。

‌代表作‌:《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
‌简介‌:郑光祖是“文采派”代表,作品语言优美。《倩女离魂》通过离魂情节展现了爱情的力量,对后世戏曲影响深远。‌‌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齐微韵入声作上声,       齐微韵入声作去声。
六、尤侯韵入声做去声。
七、齐微韵入声做上声。
八、家麻韵入声做上声。
十、齐微韵入声做平声。
笔、齐微韵入声做上声。
日、齐微韵入声做去声。
直、齐微韵入声做平声。
月、车遮韵入声做去声。
鹤、萧豪韵入声做平声。
雪、车遮韵入声做上声
约、萧豪韵入声做去声,
歌戈韵入声做去声。
出、鱼模韵入声做上声。
夕。齐微韵入声做平声。

三、查《中原音韵》,在下面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 的词语。
〔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平上去〕

枯藤老树昏鸦,
(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  上平平上平平      )
古道西风瘦马。
(  上去平平去上         )
。夕阳西下,
(   平平平去       )
断肠人在天涯。
(   去平平去平平         )

上去词语:老树,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词语:断肠,在天
去平平词语:断肠人 , 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狂风闪电乌云。滚雷斜雨烟村。斗笠簑衣泥畛。

点评

第四大题列景鼎足对符合作业平仄要求,三句对仗工整,大赞!  发表于 前天 11:44
问好,第一、二、三大题完成得很棒,赞赏!  发表于 前天 1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5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1
贡献
122
金钱
193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秋1 于 2025-8-4 16:30 编辑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40-清秋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重要文学体裁。
元曲的特点是语言贴近民间口语,题材广泛,既可以抒情写景,也能揭露社会矛盾,展现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思想。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就是经典小令。
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元曲的产生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guǎng)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作者们的独特追求。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人化、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说出他们的戏曲作品n个。
答: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单刀会》、《救风尘》、《蝴蝶梦》、《拜月亭》、《望江亭》、《调风月》。
马致远的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与他的小令《秋思》和套曲《秋思》构成了马致远艺术创作的三座高峰。
郑光祖的代表作:《倩女离魂》。
白朴的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齐微韵作去声)、六(尤侯韵作去声)、七(齐微韵作上声)、八(家麻韵作上声)、十(齐微韵作阳平声)、笔(齐微韵作上声)、日(齐微韵作去声)、直(齐微韵作阳平声)、月(车遮韵作去声)、鹤(萧豪韵、歌戈韵作阳平声)、雪(车遮韵作上声)、约(萧豪韵、歌戈韵作去声)、出(鱼模韵作上声)、夕(齐微韵作阳平声)。

三、查《中原音韵》,在下面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 的词语。
〔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平上去〕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上平平仄平平 )
古道西风瘦马。(上仄平平去上 )
夕阳西下,( 平平平去 )
断肠人在天涯。( 去平平去平平 )

上去词语:老树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平词语:在天涯、道西风  断肠人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天净沙·村居》
竹篱茅舍繁花,梯田稻穗匏瓜,绿水青山木塔。葡萄架下,农人闲话桑麻。

点评

1、第一、二问答题正确。第三题:“水、道”虽然是仄音,但在中原音中属于上、去声。去平平词语中,道西风不成词语。  发表于 前天 20:37
2、第四题模仿马致远的列景鼎足对不错,赞一个!  发表于 前天 2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

主题

358

帖子

6353

积分

版主

古韵新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28
贡献
922
金钱
2487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元曲三班第一讲作业
32骆驼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重要文学体裁。
元曲的特点:具有民间性、广泛性、深刻性、典型性、曲折性、艺术性6大特点。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就是经典小令。   
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元曲产生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写出他们的的戏曲作品n个。
答: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
关汉卿  戏曲作品最著名的是《窦娥冤》,还有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

马致远  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所作杂剧今知有30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1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郑光祖  所作杂剧可考者18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8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

白朴  作杂剧16种,今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3种,而以《梧桐雨》为代表作。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六、七、八、十、笔、日、直、月、鹤、雪、约、出、夕。
答:“一”入齐威韵去声,
“六”入尤侯韵去声,
“七”入齐威韵上声,
“八”入家麻韵上声,
“十”入齐威韵阳平,
“笔”入齐威韵上声,
“日”入齐威韵去声,
“直”入齐威韵阳平,
“月”入车遮韵去声,
“鹤”入萧豪韵阳平,入歌戈韵阳平
“雪”入车遮韵上声,
“约”入萧豪韵去声,入歌戈韵去声
“出”入鱼模韵上声,
“夕”入齐威韵阳平。

三、查《中原音韵》,在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平等的词语。〔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藤老、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人在
去平平词语:树昏鸦、道西风、断肠人、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答:蓝天碧海金沙,
银鳞鼓浪归槎,
笑语欢歌稚娃。

点评

1、一、二、两题回答正确。第三题“藤老、人在、树昏鸦、道西风”在马致远的这首曲中不能算词语。  发表于 前天 20:38
2、第四题鼎足对可以,如果严格要求列景鼎足对第三句可斟酌。  发表于 前天 20:37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5

帖子

238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21
贡献
646
金钱
867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曲46妙月成诗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元曲的特点:它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同时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它的语言通俗易懂,形式活泼多样,描绘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  
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  
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
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代表人物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说出他们的戏曲作品n个。
关汉卿→《窦娥冤》《西蜀梦》等。

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等。

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郑光祖→《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等。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齐微韵做上声。
六、尤侯韵做去声。
七、齐微韵做上声。
八、家麻韵做上声。
十、齐微韵做阳平。
笔、齐微韵做上声。
日、齐微韵做去声。
直、齐微韵做上声。
月、车遮韵做去声。
鹤、萧豪韵做阳平。
雪、车遮韵做上声。
约、萧豪韵做去声。
出、鱼模韵做上声。
夕。齐微韵做阳平。

三、查《中原音韵》,在下面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 的词语。
〔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平上去〕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词语:断肠。
去平平词语: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答:
矮墙疏竹槿笆,
柴门暖灶新茶,
旧燕残阳晚稼。

点评

前三题正确。第四题列景鼎足对可以槿笆应该是槿篱。  发表于 前天 20: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1

帖子

12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9
贡献
310
金钱
460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曲三58-凝石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1)什么是元曲?
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讲,它指的是杂剧。我们平常所说的,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的,一般是指散曲。
2)元曲的特点
它有六大特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族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往往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元曲的组成  有两类文体。
散曲:包括小令、带过曲、套数。散曲套数有称散套,又叫大令。散曲,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杂剧: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用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
杂剧和散曲的关系:
杂剧和散曲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区别在于戏剧除唱腔之外,还有“科”“白”。如果去掉科、白,剩下的唱腔部分就和曲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它的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
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写出他们的的戏曲作品n个。
1)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2)他们的的戏曲作品
关汉卿的代表作包括《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是其最著名的悲剧作品。
马致远的代表作包括元杂剧《汉宫秋》和散曲《天净沙·秋思》等,其中《天净沙·秋思》被尊为“秋思之祖”,《汉宫秋》则是元杂剧的典范之作。
郑光祖的代表作《倩女离魂》《醉思乡王粲登楼》‌‌《刍梅香骗翰林风月》《辅成王周公摄政》。其中《倩女离魂》被誉为元杂剧中最具艺术成就的爱情剧之一。
‌白朴的代表作主要包括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其中《梧桐雨》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齐微韵,上声。
六:尤侯韵,去声。
七:齐微韵,上声。
八:家麻韵,上声。
十:齐微韵,平声。
笔:齐微韵,上声。
日:齐微韵,平声。
直:齐微韵,平声。
月:车遮韵,平声。
鹤:萧豪韵,平声。
雪:车遮韵,平声。
约:萧豪韵,平声。
出:鱼模韵,平声。
夕:齐微韵,平声。
三、查《中原音韵》,在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平,等的词语。〔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平词语:断肠人,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华灯夕照浣花,
飞蛾彩蝶归鸭,
江岸枢亭鹤发。

点评

1、前三题正确。第四题列景鼎足对的第二句“蝶”入声作阳平声。“鸭”入声作去声。这样就出现平平上平平去,246位置失替。  发表于 前天 20:43
2、从意境看飞蛾彩蝶同时出现的机率很小,彩蝶一般白天出现,而飞蛾傍晚或夜间出现。个见。  发表于 前天 2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5

帖子

2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44
贡献
609
金钱
966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17-天地沙鸥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元曲尤六大特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族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往往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就是经典小令。   
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     
       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guǎng)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作者们的独特追求。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人化、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说出他们的戏曲作品n个。
答: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闺怨佳人拜月亭》等。
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简称《汉宫秋》)、《青衫泪》和《岳阳楼》(全名《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郑光祖:《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等。
白朴:《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六、七、八、十、笔、日、直、月、鹤、雪、约、出、夕。
答:
一、齐微上声;六、尤候去声;
七、齐微上声;八、家麻上声;
十、齐微平声;笔、齐微上声;
日、齐微去声;直、齐微平声;
月、车遮去声;鹤、萧豪平声;
雪、车遮上声;约、萧豪去声;
出、鱼模上声;夕、齐微平声。
三、查《中原音韵》,在下面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 的词语。
〔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平上去〕

枯藤老树昏鸦,
(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
(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
(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
(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词语:断肠
去平平词语: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青山拱抱村庄,小河环绕前方,水稻齐生善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帖子

19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3
贡献
46
金钱
77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水珠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重要文学体裁。。
元曲的特点是语言贴近民间口语,题材广泛,既可以抒情写景,也能揭露社会矛盾,展现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思想。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
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就是经典小令。
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
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写出他们的的戏曲作品n个。
答: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1、【双调】大德歌 春 元初 · 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2、【双调】大德歌 夏 元初 · 关汉卿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3、【双调】大德歌 秋 元初 ·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4、【双调】大德歌 冬 元初 · 关汉卿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

5、【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四块玉·马嵬坡】  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患,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7、【四块玉·恬退】  马致远
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8、【寿阳曲·山市晴岚】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9、【寿阳曲·潇湘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10【寿阳曲】  马致远
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纱窗外蓦然闻杜宇,一声声唤回春去 。
11【寿阳曲·远浦帆归】  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

12【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  元·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3【双调】得胜乐 元·白朴
独自走,踏成道,空走了千遭万遭。肯不肯疾些儿通报,休直到教担阁得天明了。
14【双调】得胜乐  元·白朴
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寒雁儿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
15【天净沙·冬】  元·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16【中吕】阳春曲·题情  元·白朴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奶娘催逼紧抱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齐微韵 入声作上、去声
六:尤侯韵 入声作去声
七:齐微韵 入声作上声
八:家麻韵 入声作上声
十:齐微韵 入声作阳平声
笔:齐微韵 入声作上声
日:齐微韵 入声作去声
直:齐微韵 入声作阳平声
月:车遮韵 入声作去声
鹤:萧豪韵 入声作阳平声
雪:车遮韵 入声作上声
约:萧豪韵 入声作去声
出:鱼模韵 入声作上声
夕:齐微韵 入声作阳平声

三、查《中原音韵》,在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平,等的词语。〔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人在
去平平词语:断肠人、去平平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垂杨旧苑残霞,街心歌舞飞花,流水曲桥晚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5

帖子

28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13
贡献
688
金钱
1107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非鱼红色666 于 2025-8-5 11:23 编辑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20-非鱼红色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传统戏曲形式;而散曲则是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通常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讲,它指的是杂剧。我们平常所说的,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的,一般是指散曲。
元曲的特点: 1)民间性。 2)广泛性。3)深刻性。 4)典型性。5)曲折性。6)艺术性。元曲的特点是语言贴近民间口语,题材广泛,既可以抒情写景,也能揭露社会矛盾,展现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思想。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就是经典小令。

    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元曲产生的几个时期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它的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guǎng)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作者们的独特追求。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人化、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写出他们的的戏曲作品n个。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单刀会》、《救风尘》、《蝴蝶梦》、《拜月亭》、《望江亭》、《调风月》。
马致远的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与他的小令《秋思》和套曲《秋思》构成了马致远艺术创作的三座高峰。
郑光祖的代表作:《倩女离魂》。
白朴的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上)、六(去)、七(上)、八(上)、十(阳平)、笔(上)、日(去)、直(阳平)、月(去)、鹤(阳平)、雪(上)、约(去)、出(去)、夕(杨萍)。
三、查《中原音韵》,在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平等的词语。〔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藤老、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人在
去平平词语:树昏鸦、道西风、断肠人、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答:落花老巷 茶烟,小桥长舸柳绵,细雨 青檐纸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帖子

2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5
贡献
52
金钱
87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曲三50-徐空一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讲,它指的是杂剧。我们平常所说的,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的,一般是指散曲。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怀。杂剧: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元曲的产生: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写出他们的的戏曲作品n个。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关汉卿‌的代表作有《窦娥冤》《单刀会》。
‌马致远‌有《汉宫秋》
‌郑光祖‌有《倩女离魂》。
白朴‌的代表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齐微上声 )六(尤侯去声)、七(齐微上声)、八(家麻上声)、十(齐微阳平)、笔(齐微上声)、日(齐微去声)、直(齐微阳平)、月(车遮去声)、鹤(萧豪阳平)、雪(车遮上声)、约(萧豪去声)、出、夕(齐微阳平)。

三、查《中原音韵》,在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平,等的词语。〔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平词语:断肠人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答:疏林犹抱残霞,平沙初覆寒花,野径秋风戏鸭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帖子

4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3
贡献
96
金钱
159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关瑞华 于 2025-8-7 23:46 编辑

沧浪元曲三期第1讲
39—诚心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重要文学体裁。
元曲的特点共六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族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往往追求团圆结局;(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 散曲属于诗歌范畴,是配乐演唱的歌词,可独立成篇。它分为小令、过曲和套数,语言通俗活泼,多反映社会现实或个人 情怀,比如马致远的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就是经典小令。
         杂剧是结合了唱、念、做、打,是戏曲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分工(如末、旦、净等),通过舞台表演呈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著名杂剧作品。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元曲产生发展于三个时期,一是初期:元朝立国到南宋灭;二是中期:从元世祖到顺帝年间;三是后期:元顺帝、元成帝至元末。
  元曲初期的代表人物是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元曲中期的代表人物是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元曲后期的代表人物是张养浩、徐再思。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写出他们的的戏曲作品n个。
答: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关汉卿的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马致远的主要作品有
《天净沙·秋思》、《汉宫秋》《寿阳曲·江天暮雪》《落梅风·人初静》等;郑光祖的主要作品有《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迷青琐倩女离魂》等;白朴的主要作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一、六、七、八、十、笔、日、直、月、鹤、雪、约、出、夕。
答:“一”被划分到齐微韵部作上声;“六”被划分到尤侯韵部作去声;“七”被划分到齐微韵部作上声;“八”被划分到家麻韵部作上声;“十”被划分到齐微韵部作阳平声;“笔”被划分到齐微韵部作上声;“日”被划分到齐微韵部作去声;“直”被划分到齐微韵部作阳平声;
“月”被划分到车遮韵部作去声;“鹤”被划分到萧豪韵部作阳平声;“雪”被划分到车遮韵部作上声;“约”被划分到萧豪韵部作去声;“出”被划分到鱼模韵部作上声;“夕”被划分到齐微韵部作阳平声。

三、查《中原音韵》,在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平,等的词语。〔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
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上平平上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 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 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老树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平词语: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答:清风老树黄花,泲河流水群鸭,草地公园骏马。

寻觅点评:
1、基础知识略过。
2、写作:按要求无异,但这三句应该体会下画面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8 00: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