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精华217
注册时间2017-5-7
威望3949
金钱210362
贡献203410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威望- 3949 点
贡献- 203410 次
金钱- 210362 枚
  
|
本帖最后由 似水年华 于 2025-8-6 15:57 编辑
沧浪曲三期第1讲作业:
18似水年华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元曲的特点是;
元曲是我国格律诗词的继承和新发展,是汉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新结晶。故此它有六大特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往往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2.简述什么是散曲和杂剧。
答:散曲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体制分类
小令:又称“叶儿”,单片只曲,调短字少,基本特征是短小精悍。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或“大令”,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定制一般有三个特征:一是全套必须押韵相同;二是有【尾声】;三是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连缀而成。套曲以其较长的篇幅表达相对复杂之内容,或抒情,或叙事,或抒情叙事兼而有之。
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超过三首,属于小型曲组,与套数比,容量小得多,且没有【尾声】,是小令与套数之间的特殊形式。
艺术特点
语言方面:既需要注意一定的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
艺术表现方面:比近体诗和词更多地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押韵方面: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还可以衬字。北曲衬字可多可少,南曲有“衬不过三”的说法。
杂剧是:
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
结构特点
一本四折:一般为一本四折,有时为了剧情的需要,在开头或者折与折之间加入一个“楔子”,起序幕或者过场的作用。如果内容长大,则采用多本制,可分为二本、三本乃至五本连续表演。
曲、宾白、科三部分:由曲、宾白、科三部分组成。曲是歌唱部分,在表现剧情、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宾白是说话部分,一人独说称“白”,两人对话称“宾”;科又称“科泛”或“科范”,是元杂剧中的做工部分,即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等。
角色分工:元杂剧的角色分工非常严格,不同性别、年龄、身份和性格的人,均由不同角色担任,如外旦、副旦、小旦、搽旦、外末、冲末、小末等。
音乐特点:元杂剧的音乐一般每折使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每套曲子由三四支甚至二三十支曲牌组成。折与折之间,使用不同的宫调。其音乐素材大多来自唐宋大曲、说唱音乐及民间歌曲等,在音阶形式上,元杂剧用七声音阶,旋律常用四度以上的大跳音程进行,节奏明快,具有典型的北方风格。
3.元曲产生哪几个历史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4.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上网搜索,说出他们的戏曲作品n个。
答‘;元曲四大家指 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一、关汉卿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被誉为“曲圣”。
二、白朴
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现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写得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鸳鸯间墙头马上》,描写的是一个“志量过人”的女性李千金冲破名教,自择配偶的故事。
三、马致远
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讲述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的故事,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宿命的人生观。
四、郑光祖
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代表作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二、查看《中原音韵》,说出下面入声字被分派到那个韵部的平上去声中。
一、六、七、八、十、笔、日、直、月、鹤、雪、约、出、夕。
答;一 齐微韵 入声作去声
六 尤侯韵 入声作去声
七 齐微韵 入声作上声
八 家麻韵 入声作上声
十 齐微韵 入声作阳平声
日 齐微韵 入声作去声
月 车遮韵 入声作去声
笔 齐微韵 入声作上声
直 齐微韵 入声作阳平声
鹤 萧豪韵 入声作阳平声
雪 车遮韵 入声作上声
约 萧豪韵 入声作去声
出 鱼摸韵 入声作上声
夕 齐微韵 入声作阳平声
三、查《中原音韵》,在下面括号内为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各句字标出平、上、去声,并指出曲句中平仄为:上去、去上、平上、平去、去平 的词语。
〔第1句讲义上已演示标出,作为示例,大家标出后面四句平上去〕
枯藤老树昏鸦,
(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上平平上平平 )
古道西风瘦马。
(上去平平去平上)
夕阳西下,
(平平平去 )
断肠人在天涯。
(去平平去平平)
上去词语:古道
去上词语:瘦马
平上词语:流水
平去词语:西下
去平词语:断肠
去平平词语:断肠、在天涯。
四、以你家乡的景色为素材,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一个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构成一组对仗,三句之间不仅意相关,句式结构也相互对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就是列景鼎足对。)
作品;
《越调·天净沙·》怀吟滨城
18似水年华
滨城景色芳芬。荷池枝影摇裙,柳丝堤岸荡尽。回眸兴奋,眼前落笔随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