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8
注册时间2016-10-3
威望1072
金钱10280
贡献8761
金牌会员
 
威望- 1072 点
贡献- 8761 次
金钱- 10280 枚
|
发表于 2017-5-15 06: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寸草晨露 于 2017-5-15 06:34 编辑
吟者出现时,我已离开中坛(2010冬--2013秋);大约同一时期知味先生主持理论百家。我“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只是从人们的只言片语里得知一些他们的作为信息。
吟者出现,是必然的。大约他(她)已不年青。吟者为什么大酱新韵?是中坛主要倾向偏于保守。中坛若放开,新旧韵争论就没有那么激烈。吟者不是负责人(在若冰主持国学版时吟者被引为版主也无激烈谈新韵),一是其性格强,二是一些极端的话,是相互“掐”逼使的。一些人利用小权力打压,反弹就更甚。既然“新韵”是终归的、必然的,为什么一提新韵就遭“围攻”?这不是正常的。
我偶然浏览时,发现知味先生执掌理论百家,2013秋(二度梅),我去支持他,是他还公允。知味的好是,允许扬新韵(但也顾忌“网站规”)。我的第一篇就是引出习近平在厦门时发表的诗词,为新韵撑腰。习近平的诗词,起码不比中坛《新韵诗词》首席版主的作品差。我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有三:一、诗词不仅是“风花雪月”的园地,其言志、兴观群怨、社会担当、复兴中华文艺才应是主流;二、新韵就是新韵、四声就是四声。新韵四声再按旧平仄两分,不是合理的;三、诗不是只有格律一体(对所谓近体的近提出质疑,齐梁永明体一千多年了还“近”?)。愿写格律就写,不宜见四句诗就按绝句要求、评论时先说合律与否。独尊格律不是应该的举措。在那时我的三篇主要文笔得以发表:1.说说音韵;2.说说新声放题;3.说说词的自度。从中可以体现中坛固化了一些模式。虽然它开了竹枝民歌版(我在那里结识广西某人,他换个面孔就翻脸不认人)、新诗版(同首席长歌楚天碧成为好友)、新韵版(同古韵区别不大)。知味先生同几个人结怨我不清楚。但他是好人。他主观是想一碗水端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