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65|回复: 14

“吴语是乡亲”是“判断句”吗?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2-4 12: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语是乡亲”是“判断句”吗?
   格老也发表于 昨天 11:02发帖说:
   “吴语是乡亲”这个判断句属于主宾搭配不当。“吴语是乡亲”这个判断句一般人之所以觉得它不错,是因为他们水平低,并且在理解时产生了错觉,以为他可以理解的就不是病句。 “吴语是乡亲”没有受到第七句的语境限制,是一个病句
[跟评] 梅花山人说: 会讲吴语的人,中心词是人,某人是乡亲,说吴语的人是乡亲,说粤语的人是乡亲,怎么着都文理通顺。3(吴语是乡亲)作者自己都解释不了,文理不通的东西,任何诡辩都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首先想问格那丁:什么是判断句?在古汉语中判断句有几种型式?请看后面的诗句,都有“是”,都是判断句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是判断句,显然主语与宾语不能对等,即所谓“主宾搭配不当”。错误的原因是不懂古汉语中判断句并非用是否有“是”未标记。即使按现代汉语,也是对“是”的用法的多样性不了解造成的。如下面所列者,叙述句也!“是”作为系词,前面的部分,是解释或说明后面的名词,前后有逻辑上的联系,前后不是等价的关系。“是”的含义若翻译为现代汉语也是不同的。
未至茶原梅水横发块坐三日(明•程敏政) 人生亦堪笑,咫尺是乡关。到
水东夜雨作 其一(明末清初•屈大均)        将归偏未得,咫尺是乡山。到
东园秋怀 其二(明•谢榛)                            天寒闻落木,叶叶是乡愁。
种桃杏(唐•白居易)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渡江寄吴氏伯仲(明•王稚登)    沾袖成斑皆客泪,隔江如黛是家山。见
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偈颂四十一首 其三(宋•释慧晖)  西来本祖再来也,万岳千峰皆是亲。可
舒筠澳春日见过(明•郑文康)    重来不用重相约,同是斯文即是亲。可
戏题(宋•杨万里)              鲎酱子鱼总佳客,玉狸黄雀是乡人。似
与刘景文同往赏枇杷(宋•苏轼)          魏花非老伴,卢橘是乡人。似
三月二十日开园三首 其三(宋•苏轼)郁郁苍髯真道友,丝丝红萼是乡人。像
忆前年今日(九月初七)(明•吴与弼)夜傍石头城系缆,旧游触目是乡关。见
甲辰元宵后二夜观市灯(效白乐天)(明•陆深)    好怀佳节是乡园  
澹然无他念,虚静是吾师。学会
朝退归来只在家,诗书满架是生涯。伴
不须看石碣,人口是丰碑。立
泉飞窗牖长为雨,日上冈峦半是云。
阙下惟闻温御史,蔡州自是李将军。有
青山尽是狐狸穴 ,多有
百年殊梦幻,一剑是平生。 (清•奎林)伴
微波分太液,咫尺是长安。  
周公如复见,千古是吾师。 作为
送人杨柳色,今日是江南。  
静轩无世味,盏酒是青春。 显示(活力)
可怜阶下草,寸寸是相思。含
沾苔君莫扫,片片是春光。有
今日是相逢,明日是离别  虽然却将
隔篱呼共醉,明日是行人。变成

若问平生伴,清风是故人。似
若问平生伴,清风是故人。像。
隔篱呼共醉,明日是行人。成为,变成
今日是相逢,明日是离别  虽然,将
    在秦朝以前,古汉语判断句不用“是”,多用“者,也”结构。格那丁说“吴语是乡亲这个判断句一般人之所以觉得它不错,是因为他们水平低,并且在理解时产生了错觉,以为他可以理解的就不是病句”是说反了:正是由于格那丁的无知,才认为都是“主宾搭配不当”的病句。格那丁这一错不要紧,把千万首古诗划成了病诗。其实有病的不是这些诗,而是格那丁等几个人自己有病而不自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2: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征(举例说明)
A类:“……者,……也”及其变式【主语——判断谓语】
(1)南溟者,天池也.《庄子》
(2)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
(3)楚,大国也.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5)虎者,戾虫.
(6)天下者,高祖天下.
(7)荀卿,赵人.
(8)刘备,天下枭雄.
B类:〖用副词表判断〗【主语——状语——判断谓语】
(9)吾乃梁人也.(辩白语气)
(10)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同上)
(11)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肯定判断语气)
(1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
(13)孙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也是)
(14)衣必文采,食必粱肉.(突出肯定)
(15)然则今之鲍函车匠皆君子也.《墨子》(强调范围)
C类:用动词“为”表判断.【主语——谓语——宾语】
(17)项燕为楚将.《史记》
(18)是当为河伯妇.《史记》
(19)以后典籍皆为版本.
(20)夫执御者为谁?《论语》
(四)“是”字溯源:先秦“是”字主要用为指示代词,少量作判断词使用.
(1)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用之,是寡人之过也.《战国策》
(3)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以上指示代词
(4)韩是魏之县也.《战国策》
(5)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6)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以上判断词
(五)判断句的几种特殊格式
(1)持其踵而为之泣,念悲其远也.《战国策》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
(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耳.《史记》
【以上解释原因】
(4)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战国策》
(5)夫战,勇气也.《左传》
(6)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
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韩非子》
【以上压缩判断】
(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8)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以上比喻判断】
(六)古汉语否定判断句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庄子》
(2)鬼非人也.《墨子》
(3)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2: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哪几种

一、主语+者+谓语+也
  古汉语的判断句,直接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在主语的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是最典型、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一般可译为现代汉语“……是……”。如: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蔺列传》)。
  2.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4.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二、主语+谓语+也
  只用“也”字表示坚决、确定的语气,不用“者”字提顿,构成“甲,乙也”的格式。如:
  1.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2.制,严邑也(《左传·隐公元年》)。
  3.赂秦而力亏,破灭道也(《六国论》)。
  这里要说明的是,句末带有语气词“也”的句子也不一定全是判断句, 有表示肯定的陈述句。如:“晋国之忧可立俟也。”
  三、主语+者+谓语
  只用“者”字提顿,不用“也”字收尾,构成“甲者,乙”的格式。不过,这种句式相对来说比较少。如:
  1.虎者,戾虫(《战国策·秦策》)。
  2.地者,先君之地(《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八回》)。
  四、主语+谓语+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一般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
  1.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主语+谓语
  主语、谓语后面都不用语气词,构成了“甲,乙”的格式。例:
  1.荀卿,赵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2.大将军,忠臣(《汉书·霍光传》)。
  有时在句末会出现“耳”这种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常有修辞上的作用,即表示轻蔑。
  3.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鸿门宴》)。
  六、主语+副词+谓语
  用副词“乃”、“则”、“即”等加强肯定判断,有时还用“皆”、“诚”、“素”等表示肯定,一般可译为“便是”、“就是”。值得一提的是“乃”、“则”、“即”等只是加强肯定判断而已,并非判断词。如:
  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上面我们分析的都是肯定判断,判断句中还有一种就是否定判断句。古汉语否定判断句的常见格式是用否定副词“非”来否定谓语,一般译为“不是”。例:
  1.予本非文人画士(《病梅馆记》)。
  2.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公四年》)。
  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为”字句特别类似于判断句,如:
  1.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鸿门宴》)。
  王力先生指出:这是“用叙述句的形式表达判断句的内容”,因此这种句子不是判断句。
  但我要说的是,“为”只是一个普通的动词,有“作为”、“成为”、“算是”等含义,不是判断词。如:木直中绳,揉以为轮(《荀子·劝学》)。
  即使在判断句中,可以按现代汉语中的“是”去理解,也是普通动词在判断句中的运用,都不是专职的判断词,因为早在先秦时期,古汉语中尚无专职的判断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676

帖子

27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2
贡献
800
金钱
966
发表于 2018-2-4 13: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用再举例了,对不上。吴语是乡亲作为单句,即不是表特征,无法作主体的代替,也没有信息传达后的感应代替。

点评

进一步证明你就是格那丁的马甲-----愚不可及,跟风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4 13: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8-2-4 13: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秦朝以前,古汉语判断句不用“是”,多用“者,也”结构。-------格老也乱翻几本书,就以为有文化,哪知道这些。你不必对牛弹琴啦。说错了,是对苍蝇弹琴,徒惹得几声嗡嗡嗡

点评

谢谢许传刚,真理不怕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4 13: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3: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人已活 发表于 2018-2-4 13:07
你不用再举例了,对不上。吴语是乡亲作为单句,即不是表特征,无法作主体的代替,也没有信息传达后的感应代 ...

进一步证明你就是格那丁的马甲-----愚不可及,跟风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3: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8-2-4 13:08
在秦朝以前,古汉语判断句不用“是”,多用“者,也”结构。-------格老也乱翻几本书,就以为有文化,哪 ...

谢谢许传刚,真理不怕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676

帖子

27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2
贡献
800
金钱
966
发表于 2018-2-4 13: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粗人愚不可及,明明是内容描写错误,偏要到句式上找答案。

点评

你们将简单的道理复杂化,目的无非是为了浑水摸鱼,混淆概念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4 13: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3: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人已活 发表于 2018-2-4 13:19
真是粗人愚不可及,明明是内容描写错误,偏要到句式上找答案。

你们将简单的道理复杂化,目的无非是为了浑水摸鱼,混淆概念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3: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2-4 13:33
马莹莹,你不懂可以,但是不要出来害人!
格那丁
这是马莹莹发表于昨天的观点:

格那丁你少废话。先来回答:顶楼列举的诗句是否是“判断句”?别转移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1604

帖子

553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578
金钱
1937
发表于 2018-2-4 13: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吟者归来 于 2018-2-4 17:27 编辑

诗说
卯扯毫毛午扯皮,堪堪扯到日沉西。
膏肓剧痛殊难忍,敢问谁能治痼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7: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那丁丁:
吴语是乡亲 是判断句吗?请格那丁回答“是”,还是“不是”,二选一,别转移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8-2-4 17: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 21: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