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潭州雨梦

王士祯律诗定体析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7-26 11: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7-26 10:59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

这句话是王士祯说的,三羊读不懂这句古文,还 ...

王士祯是从正律的角度说的。狭义近体两两交替,所以整联每个字平仄都是固定的。是狭义近体的“原教旨主义者”。

赵执信与王士祯无师承关系,他主要是从民间寻访收集材料。他搜集的材料有广义近体的理论,有狭义近体变律的理论,很杂,他是根据这些材料总结的诗论,有不完善,不能概全的地方。

所以赵执信没有先界定广义狭义就开始总结诗论,故而其理论有欠缺。

如观是先要断代厘清广义与狭义近体。

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的国号都是民国,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甚至是对立的。

广义近体与狭义近体与此同理。

要先界定厘清广义与狭义。还要承认狭义除了正律还有变律。

本句救孤平不仅限于仄平句式,其它句式救的从唐到清诗例也很多,甚至多于不救的。这个可以请雨梦与三羊去找。

所以,赵执信的理论也有局限性,也有待完善与修正。启功的两仄夹一平也是在尝试去完善。


点评

你云山雾海的说啥呢,三羊问的不明白,难道我问的也不明白?你给三羊翻译不了这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1: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1: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7-26 11:30
王士祯是从正律的角度说的。狭义近体两两交替,所以整联每个字平仄都是固定的。是狭义近体的“原教旨主义 ...


真空的律句理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没有什么【广义与狭义】,咱们就不要再去添油加醋胡圈乱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1:44: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26 11:23
三羊不知北山的正解应该是怎样的!

你也别问了,我记得我告诉过你,你不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1:46: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7-26 11:30
王士祯是从正律的角度说的。狭义近体两两交替,所以整联每个字平仄都是固定的。是狭义近体的“原教旨主义 ...

你云山雾海的说啥呢,三羊问的不明白,难道我问的也不明白?你给三羊翻译不了这句?

点评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7-26 10:59[/backcolor]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backcolor] [/backcolor] 律句只要(有人)辩了一三五。 俗话说,说一三五不论是怪诞之极(的人),(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1: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7-26 11:44
你也别问了,我记得我告诉过你,你不服。

任何人对了,三羊必定俯首称臣!
更何况你首席斑竹对了,三羊何有【不服】之理?!

点评

不提斑竹你就不会说话?你就不是个搞学问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1:49: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26 11:46
任何人对了,三羊必定俯首称臣!
更何况你首席斑竹对了,三羊何有【不服】之理?! ...

不提斑竹你就不会说话?你就不是个搞学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1: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7-26 11:49
不提斑竹你就不会说话?你就不是个搞学问的!

你不在乎斑竹,针叶林在乎的很,尤其是在乎斑竹的生杀大权!!

点评

“变律”是从你嘴里说出来的,那你说说什么叫变律? 孤平就是从变律理论中诞生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2: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7-26 11:58: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0-7-26 11:59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7-26 11:46
你云山雾海的说啥呢,三羊问的不明白,难道我问的也不明白?你给三羊翻译不了这句? ...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7-26 10:59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


律句只要(有人)辩了一三五。

俗话说,说一三五不论是怪诞之极(的人),(其人)终生必无变通之道理。

就是说一三五也要论的人终生不懂变通的道理,就是不懂变律。

刚才没仔细看。


点评

你看来也没理解了,这句话文献是这么断句的: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 翻译过来是:律句不仅要求二四六分明,更要辨析一三五,传说的格律口诀“一三五不论”,非常荒诞,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7-26 12: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26 11:55
你不在乎斑竹,针叶林在乎的很,尤其是在乎斑竹的生杀大权!!

“变律”是从你嘴里说出来的,那你说说什么叫变律?

孤平就是从变律理论中诞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2: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7-26 12:02
“变律”是从你嘴里说出来的,那你说说什么叫变律?

孤平就是从变律理论中诞生的。 ...

三羊说的【变律】,所指的是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2: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7-26 12:13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20-7-26 11:58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7-26 10:59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
律句只要(有人)辩了一三五。
俗话说,说一三五不论是怪诞之极(的人),(其人)终生必无变通之道理。
就是说一三五也要论的人终生不懂变通的道理,就是不懂变律。
刚才没仔细看。
如此解释,基本正确!
就是说一三五也要论的人终生不懂变通的道理,就是不懂变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2:10: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0-7-26 11:58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7-26 10:59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 ...


你看来也没理解了,这句话文献是这么断句的: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

翻译过来是:律句不仅要求二四六分明,更要辨析一三五,传说的格律口诀“一三五不论”,非常荒诞,信奉“一三五不论”口诀的人,我肯定他终身也掌握不了格律。

点评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backcolor] [/backcolor] 原句的“其”字放错位置。应为:[/backcolor] [/backcolor]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其怪诞之极决终身必无通理[/backc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6:55
辩一三五是正律,不辨是变律。 反正逃不出这两个意思。古文很多要反训,诗文也是如此。所以要解古文还要了解作者背景。我没有过多研究过王士祯,大原则掌握就行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2:21
明代流行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王士祯对“一三五不论”提出反对,认为律句是要辨一三五的平仄,他的格律观点由门人整理成《律诗定体》,其中一三五的平仄变化不能出现孤平,三平尾,三仄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2:16: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7-26 12:10
你看来也没理解了,这句话文献是这么断句的: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 ...

明代流行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王士祯对“一三五不论”提出反对,认为律句是要辨一三五的平仄,他的格律观点由门人整理成《律诗定体》,其中一三五的平仄变化不能出现孤平,三平尾,三仄尾。

点评

王渔洋的这段话明显是针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的批评,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意译过来是律句只要辨一三五【可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误】,通俗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2: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2: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7-26 12:10
你看来也没理解了,这句话文献是这么断句的: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 ...

你看来也没理解了,这句话文献是这么断句的: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
翻译过来是:律句不仅要求二四六分明,更要辨析一三五,传说的格律口诀“一三五不论”,非常荒诞,信奉“一三五不论”口诀的人,我肯定他终身也掌握不了格律。

北山的【更要辨】,与王渔洋原话的【只要辨】,意思是不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7-26 12: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0-7-26 12:27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7-26 12:10
你看来也没理解了,这句话文献是这么断句的: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 ...

辩一三五是正律,不辨是变律。

反正逃不出这两个意思。古文很多要反训,诗文也是如此。所以要解古文还要了解作者背景。我没有过多研究过王士祯,大原则掌握就行了。

孤平,三平尾,三仄尾是在变律时产生的。

那句话是你解的对,一三五不论是有附加条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26 12: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7-26 12:16
明代流行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王士祯对“一三五不论”提出反对,认为律句是要辨一三五的平仄 ...

王渔洋的这段话明显是针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的批评,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意译过来是律句只要辨一三五【可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误】,通俗的说法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只信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之人】决其终身也必无通达声律的道理

点评

很对,很明白的一句话,三羊又想立歪论,故来歪解此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2: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2: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7-26 12:33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20-7-26 12:21
辩一三五是正律,不辨是变律。

反正逃不出这两个意思。古文很多要反训,诗文也是如此。所以要解古文还要 ...

王渔洋反对【只辨一三五】!
王渔洋支持【一三五不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2:44: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26 12:28
王渔洋的这段话明显是针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的批评,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 ...


很对,很明白的一句话,三羊又想立歪论,故又来歪解此句。

点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是个普适性的口诀,唐人已有下避三连之论,宋人有中避三连之律,这些都已避免了失替、三平尾和三仄脚,王渔洋此论更多是注重的是孤平这个特殊性之论,若一三五悉不论便有孤平之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7: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2: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26 12:28
王渔洋的这段话明显是针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的批评,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 ...

程门的解释,正好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2: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7-26 12:44
很对,很明白的一句话,三羊又想立歪论,故又来歪解此句。

三羊是正解!
家乡人都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3: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7-26 13:21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7-26 12:44
很对,很明白的一句话,三羊又想立歪论,故又来歪解此句。

赵执信《声调谱》成稿。求序言于王渔洋,球来了王渔洋的严厉批语: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

王渔洋支持赵执信《声调谱》的说法
1、
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
2、
俗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

王渔洋反对赵执信《声调谱》的说法
3、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
4、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26 14: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7-26 15:12 编辑

清何世基“燃灯记闻”记载王渔洋(王士祯)说过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

----
律句要辨一三五。”:要辨别一句诗是否是律句,只要看一三五字即可。显然这句话记载是不完整的。要辨别一句诗是否是律句,不能只看一三五字的平仄,但必须要看。显然王渔洋这里是强调一三五字的平仄要论之意。只是记录者没有记录全面。这句话如同王渔洋在“律诗定体”中的另一句话“粉署依丹禁,城虚爽气多。(如单句依字拗用仄,则双句爽字拗用平。)”“必”和“只”都是记录者过度强调用词不当。
“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
----这句的语气类似愤懑。其实其义甚明,是批评这句口诀不全面,容易产生误导之意。但谓其“怪诞”用词不当。多数律句(七言)第一三五字平仄是可以不论的,只有可能产生“孤平”“三平尾”“三仄尾”或允许产生“特拗句”时才论。这也谈不上“怪诞”。
   以上说明王渔洋之言论可能多为其门生代笔写成未经作者(王士祯)亲阅也~

点评

第一句话不说全,第二句“其”放错位置。 王士祯作为一名学者太不负责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7: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26 14: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7-26 15:23 编辑

明代和尚释真空的《新编篇韵贯珠集  类聚杂法歌诀 第八》载有这样一段话:
    “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歌诀,说明是儿童学诗入门读物,肯定不太严谨。但其普及作用是明显有用的。只有学习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接触到拗救一类的问题。四库全书总编纪昀批评其义多不通有其道理,但对一个民间和尚也不宜过多指责。但如三羊那样把这句歌诀当作“法律”而且还不准有“但书”显然就是犯了刻板的胶条主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5: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26 14:48
明代和尚释真空的《新编篇韵贯珠集  类聚杂法歌诀 第八》载有这样一段话:
    “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 ...

闽谭游艺子六氏辑《诗法入门》解读: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
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
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
一三五不论
谓诗句中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或当用平而用仄亦可,或当用仄而用平亦可,不必拘定。
二四六分明
谓诗句中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当用平者,一定用平;当用仄者,一定用仄,不可移易。如五言律,止论第二、第四字。
----------------------------------------------------------------------------
游艺的解释,简明扼要,精当绝伦!
依据游艺的解读,五言律句共有理2个通式:
平起式:〇平〇仄〇。
仄起式:〇仄〇平〇。

点评

把一句儿童学诗入门歌诀当成法律,真是羊脑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6 1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26 15: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26 15:03
闽谭游艺子六氏辑《诗法入门》解读: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
有无虚与实, ...

把一句儿童学诗入门歌诀当成法律,真是羊脑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26 16: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诗的研究,不能把精力都放在一句口诀的争论上,或去争论元兢说过什么,清人又怎么说。知道这些知识就行了,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求大同存小异即可。好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我们应该承认如此写就是律诗。懂得这个初步了,在此基础上再去进一步提高更多的细节艺术就是了,何必几年来一直争论不休,而没有新的探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6: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26 15:56
把一句儿童学诗入门歌诀当成法律,真是羊脑子!

你的意思,儿童就可以欺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6 16: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7-26 16:17
对诗的研究,不能把精力都放在一句口诀的争论上,或去争论元兢说过什么,清人又怎么说。知道这些知识就行了 ...

金版,【基础上再去进一步提高更多的细节艺术】,是否就是拗救邪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7-26 16: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0-7-26 17:29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0-7-26 12:10
你看来也没理解了,这句话文献是这么断句的: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 ...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终身必无通理



原句的“其”字放错位置。应为: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终身必无通理



按照你们的断句“其”应放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0-7-26 17: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26 14:30
清何世基“燃灯记闻”记载王渔洋(王士祯)说过:
“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 ...

第一句话不说全,第二句“其”放错位置。
王士祯作为一名学者太不负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2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