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61|回复: 65

关于历史上的字典和韵书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0-5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历史上的字典和韵书

       汉语和汉字的关系:我们的祖先是先有汉语,然后发明汉字注音汉语。最初的汉字读音和汉语一样,是口口相传的。再后来发明了字典,用常用汉字注音非常用汉字,叫做同音直注。再后来发明了反切注音,即用两个汉字反切拼出第三个汉字。又由于汉语诗的押韵原理,于是人们把同音字和同韵字编在一起,这就是最初的字典(认识一个同音字就认识全部同音字),同时又是供写诗押韵的韵书。所以这时候的韵书同时又是字典,它的功用是识字和写诗押韵两用的。出现在六朝时期的韵书,因南北朝的地域口音不尽相同,因此六朝时候的韵书字音也不尽相同。到了隋朝随着国家大统一的需要,陆法言编出了《切韵》一书。这部书叫《切韵》,是因为它既是用汉字的反切拼音、又是用汉语的押韵读音共同归纳的。有193个韵部。但它的实际功用只是一本字典,因为谁也不用它的韵部写诗,写诗用韵仍用六朝时候的诗韵(隋唐虽然已失传了六朝韵书,但诗人是靠读前人诗用韵的;这大体上相当于后人归纳的“平水韵”)。



22

主题

647

帖子

24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708
金钱
837
发表于 2020-10-5 18: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大体上相当于六朝时候的诗韵?
陆法言吃饱了撑的编《切韵》?
许敬宗闲得蛋疼奏请同用独用?
陈彭年瓜兮兮的奉了同是瓜兮兮的宋朝皇帝昭命重修广韵?
礼部整个傻不拉叽编甚景德韵略?
丁度发甚神经编《礼部韵略》?
刘渊等无聊透顶瞎整什么《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乾隆脑袋被驴踢了整甚《佩文韵府》?

历史上这些呆瓜皇帝神经文臣咋就不早点认识金筑子呀,这不,老金一出马,诗韵有六朝诗人用韵不就够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47

帖子

24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708
金钱
837
发表于 2020-10-5 18: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法言编出了《切韵》一书。这部书叫《切韵》,是因为它既是用汉字的反切拼音、又是用汉语的押韵读音共同归纳的。有193个韵部。但它的实际功用只是一本字典,因为谁也不用它的韵部写诗,写诗用韵仍用六朝时候的诗韵(隋唐虽然已失传了六朝韵书,但诗人是靠读前人诗用韵的;这大体上相当于后人归纳的“平水韵”)。
---------------------------------------------------------------------旧唐书李揆传“乾元初,兼礼部侍郎,言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殊不知艺不至者,居文史之囿,亦不能搞辞,深昧求贤之意也。及试进士,请于庭中设五经诸史及切韵本于床,引贡生谓之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凡进士,试诗、赋、论各一首.。。。凡命士应举,谓之锁厅试。所属先以名闻,得旨而后解。既集,什伍相保,不许有大逆人緦麻以上亲,及诸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家状并试卷之首,署年及举数、场第、乡贯,不得增损移易,以仲冬收纳,月终而毕。将临试期,知举官先引问联保,与状佥同而定焉。凡就试,唯词赋者许持《切韵》、《玉篇》,其挟书为奸,及口相受授者,发觉即黜之。--宋史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载:“国初进士科场尚宽,礼闱与州郡不异。景德二年七月甲戌,礼部贡院言:“举人除书案外,不许将茶厨、蜡烛带人,除官韵外,不得怀挟书策,犯者扶出殿。”宋程大昌《续演繁露》卷二也说“举子前此许挟书,至祥符止许带《礼部韵韵》”




后人严重伪造历史,金筑子先生这不都言之凿凿地说了谁也不用切韵写诗嘛,咋就胆敢伪造出唐宋两朝科考均用切韵的历史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5 18: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傻笑有什么用呢?神经没受什么刺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47

帖子

24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708
金钱
837
发表于 2020-10-5 19: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吟诗草 于 2020-10-5 19:10 编辑

刘昫、张昭远、贾纬、赵熙、王伸、吕琦、尹拙、崔棁、郑受益、李为先、张昭远、脱脱、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要注意了撒,金池长老既有能力让陈彭年、丘雍等人穿越到隋朝去编字典《广韵》,自然就有能力穿越千年回去抽你们几个大耳括子,这么不给金池长老脸,瞎整什么《旧唐书》、《宋史》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31

主题

493

帖子

20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0
贡献
555
金钱
706
发表于 2020-10-5 19: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5 19: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1、科考准带《切韵》,是允许考生查字,并非查韵,因为陆法言的《切韵》上没有许敬宗的同用独用。
2、陆法言为什么编《切韵》,序言中说得明白。如果自己蛋痛没有读过,不痛了去读读!
3、神经有毛病只会傻笑,相信双节期间各大医院都不会放假,赶快去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31

主题

493

帖子

20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0
贡献
555
金钱
706
发表于 2020-10-5 19: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47

帖子

24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708
金钱
837
发表于 2020-10-5 20: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法言还真是闲得蛋疼,编字典就编字典呗,古今字书数不胜数,干嘛扯吕静《韵集》、夏侯咏《韵略》、阳休之《韵略》、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这些六朝韵书?扯六朝韵书倒也罢了,切韵编好了还明言什么‘’今返初服,私训诸子弟,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这不明摆着让金池长老不爽么?要把陆法言的切韵变成字典有啥难的,这不金池长老红口白牙一张嘴就是‘’科考准带《切韵》,是允许考生查字,并非查韵,因为陆法言的《切韵》上没有许敬宗的同用独用。‘’么?
我觉得该去看牙科了,不知哪家神经病院放出这么可乐的主整出这么可乐的帖来让人笑掉大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47

帖子

24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708
金钱
837
发表于 2020-10-5 21: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池长老是怎么知道‘’科考准带《切韵》,是允许考生查字,并非查韵,因为陆法言的《切韵》上没有许敬宗的同用独用。‘’的呢?蒙呗,反正谁也拿不出《切韵》来,反正谁也拿不出《切韵》上有没有许敬宗的同用独用来,这一蒙威力可真不小,又恰如画鬼,金池长老都言之凿凿地说了这就是个鬼,他既不去证其真,别人又如何证其假,难不成还闲得蛋疼到处去找鬼么?

旧唐书、宋史就算了,谁叫你们不明不白说点让金池长老能懂的话呢?《燕翼诒谋录》可是摆明了止带官韵的,宋程大昌的《续演繁露》也明言了“举子前此许挟书,至祥符止许带《礼部韵韵》”,既然都把广韵说成是隋朝的字典了,既然都把切韵也说成是字典了,何不干脆把官韵、《礼部韵韵》也说成是隋朝的字典岂不快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47

帖子

24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708
金钱
837
发表于 2020-10-5 21: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愐《唐韵》(初版)序
    盖文字聿兴,音韵乃作。《苍》、《雅》为首,《诗颂》次之,则有《字统》、《字林》、《韵略》、《韵集》,述作颇众,得失平分。唯陆法言《切韵》,盛行于代。然随殊尚类,和璧仍瑕。遗漏字多,训释义少。若无刊正,何以讨论?我国家偃武修文,大崇儒术。置集贤院,召才学之流。自开辟以来,未有如今日之盛。上行下效,比屋可封。辄罄謏闻,敢补遗阙。兼集诸书,为注训释。


孙愐《唐韵》(再版)序
    盖闻文字聿兴,音韵乃作。《苍颉》、《尔雅》为首,《诗颂》次之,则有《字统》、《字林》、《韵集》、《韵略》,述作颇众,得失互分。惟陆生《切韵》,盛行于世。然隋珠尚类,虹玉仍瑕。注有差错,文复漏误。若无刊正,何以讨论?



真宗“景德四年 (1007)十一月戊寅,崇文院上校定《切韵》五卷。依《九经》例颁行。祥符元年(1008)六月五日改为《大宋重修广韵》。”(王应麟《玉海》卷四十五《艺文》)。奉敕依据隋朝陆法言等《切韵》而重修为《广韵》者,为陈彭年、丘雍等。收字凡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言,注一十九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字。在《广韵》修纂的同时,又由丘雍“略取《切韵》要字,备礼部科试”(王尧臣《崇文总目辑释》卷一),从而又成《韵略》五卷,收字九千多个。因为书成于真宗景德四年,故又称《景德韵略》。此为宋代第一部《韵略》。“其曰略者,举子诗赋所常用,盖字书声韵之略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三《礼部韵略》解)。

《切韵》都成了字典,依《切韵》重修的《唐韵》还能逃出只是字典的命运么?依《切韵》《唐韵》重修的《广韵》能逃出只是字典的命运么?依《广韵》而整理出来的《景德韵略》又能逃出只是字典的命运么?依《广韵》《集韵》而整理出来的《礼部韵略》又又能逃出只是字典的命运么?依《礼部韵略》而重整的俗称平水韵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又又又能逃出只是字典的命运么?

这逻辑太强大了,只要在源头上咬死《切韵》就是本字典,从唐至今,诗人宗韵不就都是按字典找韵的吗?除此之外恐怕就只能死背六朝诗歌的用韵了,前人科考苦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5 21: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10-5 21:47 编辑

到了隋朝随着国家大统一的需要,陆法言编出了《切韵》一书。这部书叫《切韵》,是因为它既是用汉字的反切拼音、又是用汉语的押韵读音共同归纳的。有193个韵部。但它的实际功用只是一本字典,因为谁也不用它的韵部写诗,写诗用韵仍用六朝时候的诗韵(隋唐虽然已失传了六朝韵书,但诗人是靠读前人诗用韵的;这大体上相当于后人归纳的“平水韵”)。
---------------------
读不懂么?那你说它不具备字典的功用,那么唐宋专供读音用的字典叫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47

帖子

24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708
金钱
837
发表于 2020-10-5 21: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有六朝诗歌在,什么陆法言、孙愐、陈彭年、丁度、刘渊、唐宋元明清诸皇诸臣诸礼部,在这么强大的金池长老面前就算你们作古千年做鬼也得掩面而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5 21: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人刚修完《广韵》又另修《集韵》,难道不是因为字音有变,即字典的功能使然,而仅仅是因为宋人如你的口语“蛋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5 22: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10-5 22:13 编辑

陆法言《切韵》193部;唐修《切韵》195部;《唐韵》204部;宋《广韵》206部。唐宋对陆法言《切韵》增韵又增字,变化很大!而唐宋诗的押韵却一成不变!既然《切韵》只是为诗韵而存在的,那你说的孙氏们屡修切韵岂不真如你说的蛋痛得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47

帖子

24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708
金钱
837
发表于 2020-10-5 22: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吟诗草 于 2020-10-5 22:23 编辑

【陸機·文賦】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按文人言韻,始見於此。漢魏以上之書,皆言音不言韻。自晉以後,音降而爲韻矣。至韻書之最古者,莫如魏李登《聲類》,晉呂靜倣其法作《韻集》,齊周顒始著《四聲切韻》,梁沈約有《四聲》一卷,隋秦王俊有《韻纂》,陸法言有《切韻》,至唐孫愐《唐韻》出,而諸書皆廢。宋。。。
康熙字典也这么不给脸,康熙字典的韵字条下明明白陸法言有《切韻》。。。此韵书之大略,《切韻》是韵书不明摆着么,筑子还是快去改康熙字典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47

帖子

24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708
金钱
837
发表于 2020-10-5 22: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切韵》是隋代陆法言所著韵书。--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更加不给脸,咋能就这么明明白白说‘《切韵》是隋代陆法言所著韵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47

帖子

24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708
金钱
837
发表于 2020-10-5 22: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活见鬼了,韵书具备字书的功能韵书就成了它的实际功用只是一本字典,你还具备动物的功能呢,难不成你也承认你只是一个动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47

帖子

24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708
金钱
837
发表于 2020-10-5 22: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吟诗草 于 2020-10-5 22:53 编辑

韵书,是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这种书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 属于音韵学材料的范围。同时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辞书、字典的作用。

字书是以解释汉字形体为主,兼及音义的书。

辞书是字典词典、辞典的统称,字典是主要用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一般来说,以收录语文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称为“词典”,而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被称为辞典。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的总称。

字典(拼音: zì diǎn;英文:dictionary,character dictionary)是为字词提供音韵、意思解释、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书。在西方,没有字典的概念,全是中国独有的。 字典收字为主,也会收词。 [1]  词典或辞典收词为主,也会收字。为了配合社会发展需求,词典收词数量激增并发展出不同对象、不同行业及不同用途的词典。随著吸收百科全书的元素,更有百科辞典,现在收录汉字最多的是《中华大字典》。

这几个概念是肿么混同的恐怕就只有金筑子自个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0-6 02: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典和韵书还是应该分开来谈,不能混为一谈:二者主要功用不同。字典是认字的:每个汉字的发音,包括四声声调,字义,组词和句中作用,等等都要包括。而韵书只是为了作诗押韵才用,虽然也要注明词义用法,但这只是为了注明其音调的变化,不是为了认字。虽然有些字典是按同音编著的,但这只是为了认字的方便,同音字典不等同于韵书,不能按照同音字典写诗。比如今巾就分属侵真二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7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93
贡献
3159
金钱
6227
发表于 2020-10-6 04: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典解释形、音、义。
三山侃侃堂主人   左海淡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08: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嬉皮笑脸者怎么哑了?上有《说文解字》、清有《康熙字典》,问你:唐宋六百年,另叫字典的书在哪里?北宋才修定《广韵》又修《集韵》,这集韵乃集所有汉字之大成,凡不会读的字都可查,你说它不具备字典的功能?你说它只是一部韵书(低能如嬉皮笑脸者认为只要沾个韵字就只能是供写诗用的),那谁用这《集韵》写诗了?宋末又有多人编写专供写诗用的“平水韵”干什么?己有《广韵》、《集韵》两大韵书专供写诗还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47

帖子

24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708
金钱
837
发表于 2020-10-6 10: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池长老不是在国学版说过了么,广韵是隋朝的字典呀

点评

《康熙字典》序(摘) 自《说文》以后,字书善者,于梁则《玉篇》,于唐则《广韵》,于宋则《集韵》,于金则《五音集韵》,于元则《韵会》,于明则《洪武正韵》,皆流通当世,衣被后学。……朕爰命儒臣,……凡五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6 12: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47

帖子

24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708
金钱
837
发表于 2020-10-6 12: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字书、韵书太多了,旧唐书记载的就一大把

《尔雅》三卷(李巡注。)
  《尔雅》六卷(樊光注。)
  又六卷(孙炎注。)
  又三卷(郭璞注。)
  《集注尔雅》十卷(沈璇注。)
  《尔雅音义》一卷(郭璞注。)
  又二卷(曹宪撰。)
  《尔雅图》一卷(郭璞注。)
  《尔雅图赞》二卷(江灌注。)
  《尔雅音》六卷(江灌注。)
  《续尔雅》一卷(刘伯庄撰。)
  《别国方言》十三卷(杨雄撰。)
  《释名》八卷(刘熙撰。)
  《广雅》四卷(张揖撰。)
  《博雅》十卷(曹宪撰。)
  《小尔雅》一卷(李轨撰。)
  《纂文》三卷(何承天撰。)
  《纂要》六卷(颜延之撰。)
  《三苍》三卷(李斯等撰,郭璞解。)
  《苍颉训诂》二卷(杜林撰。)
  《三苍训诂》二卷(张揖撰。)
  《埤苍》三卷(张揖撰。)
  《广苍》一卷(樊恭撰。)
  《说文解字》十五卷(许慎撰。)
  《说文音隐》四卷
  《字林》十卷(吕忱撰。)
  《字统》二十卷(杨承庆撰。)
  《玉篇》三十卷(顾野王撰。)
  《字海》一百卷(大圣天后撰。)
  《文字释训》三十卷(释宝志撰。)
  《括字苑》十三卷(冯干撰。)
  《字属篇》一卷(贾鲂撰。)
  《古文奇字》二卷(郭训撰。)
  《字旨篇》一卷(郭训撰。)
  《古文字诂》二卷(张揖撰。)
  《诏定古文官书》一卷(卫宏撰。)
  《解字文》七卷(周成撰。)
  《杂文字音》七卷(王延撰。)
  《文字要说》一卷(王氏注。)
  《字书》十卷
  《古今八体六文书法》一卷
  《四体书势》一卷(卫恒撰。)
  《要用字苑》一卷(葛洪撰。)
  《难要字》三卷
  《文字集略》一卷(阮孝绪撰。)
  《辩嫌音》二卷(杨休之撰。)
  《文字指归》四卷(曹宪撰。)
  《证俗音略》二卷(颜愍楚撰。)
  《叙同音》三卷
  《览字知源》三卷
  《文字辩嫌》一卷(彭立撰。)
  《声类》十卷(李登撰。)
  《韵集》五卷(吕静撰。)
  《韵略》一卷(杨休之撰。)
  《四声韵略》十三卷(夏侯咏撰。)
  《四声部》三十卷(张谅撰。)
  《韵篇》十二卷(赵氏撰。)
  《切韵》五卷(陆慈撰。)
  《桂苑珠丛》一百卷(诸葛颖撰。)
  《桂苑珠丛略要》二十卷
  《急就章》一卷(史游撰,曹寿解。)
  《急就章注》一卷(颜之推撰。)
  又一卷(颜师古撰。)
  《凡将篇》一卷(司马相如撰。)
  《飞龙篇篆草势》合三卷(崔瑗撰。)
  《在昔篇》一卷(班固撰。)
  《太甲篇》一卷(班固撰。)
  《圣草章》一卷(蔡邕撰。)
  《劝学篇》一卷(蔡邕撰。)
  《黄初章》一卷
  《吴章》一卷
  《初学篇》一卷(朱嗣卿撰。)
  《始学篇》十二卷(项峻撰。)
  《少学集》十卷(杨方撰。)
  《小学篇》一卷(王羲之撰。)
  《续通俗文》二卷(李虔撰。)
  《启疑》三卷(顾凯之撰。)
  《诘幼文》三卷(颜延之撰。)
  《辩字》一卷(戴规撰。)
  《俗语难字》一卷(李少通撰。)
  《文字志》三卷(王愔撰。)
  《五十二体书》一卷(萧子云撰。)
  《古来篆隶诂训名录》一卷
  《书品》一卷(庾肩吾撰。)
  《书后品》一卷(李嗣贞撰。)
  《笔墨法》一卷
  《鹿纸笔墨疏》一卷
  《千字文》一卷(萧子范撰。)
  又一卷(周兴嗣撰。)
  《篆书千字文》一卷
  《演千字文》五卷
  《今字石经易篆》三卷
  《今字石经尚书》五卷
  《今字石经郑玄尚书》八卷
  《三字石经尚书古篆》三卷
  《今字石经毛诗》三卷
  《今字石经仪礼》四卷
  《三字石经左传古篆书》十三卷
  《今字石经左传经》十卷
  《今字石经公羊传》九卷
  《今字石经论语》二卷(蔡邕注。)
  《杂字书》八卷(释正度作。)
  ——右小学一百五部,《尔雅》、《广雅》十八家,偏傍音韵杂字八十六家,凡七百九十七卷。

唐朝人都用些什么字书恐怕只有唐朝人知道了,不过,据王力先生说,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是唐人读书音的典范

宋史又记载了一大把,有跟旧唐书重复记载的
 《尔雅》三卷(郭璞注)
  孔鲋《小尔雅》一卷
  杨雄《方言》十四卷
  史游《急就章》一卷
  刘熙《释名》八卷
  许慎《说文解字》十五卷
  孙炎《尔雅疏》十卷
  高琏《尔雅疏》七卷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
  又《说文解字韵谱》十卷
  《说文解字通释》四十卷
  僧昙棫《补说文解字》三十卷
  钱承志《说文正隶》三十卷
  张揖《广雅音》三卷
  吕忱《字林》五卷
  曹宪《博雅》十卷
  顾野王《玉篇》三十卷
  韦昭《辨释名》一卷
  王僧虔《评书》一卷
  梁武帝《评书》一卷
  《千字文》一卷(梁周兴嗣次韵)
  颜之推《证俗音字》四卷
  又《字始》三卷
  虞荔《鼎录》一卷
  萧该《汉书音义》三卷
  陆法言《广韵》五卷
  唐玄宗《开元文字音义》二十五卷
  庾肩吾《书品论》一卷
  陆德明《经典释文》三十卷
  又《尔雅音义》二卷
  颜元孙《干禄字书》一卷
  李嗣真《书后品》一卷
  《续古今书人优劣》一卷
  王之明《述书后品》一卷
  张怀瓘《书诂》一卷
  又《评书药石论》一卷
  《六体论》一卷
  《古文大篆书祖》一卷
  《书断》三卷
  颜真卿《笔法》一卷
  又《韵海鉴源》十六卷
  朱禹善《书评》一卷
  又《有唐名书赞》一卷
  林罕《字源偏傍小说》三卷
  《金华苑》二十卷
  张参《五经文字》五卷
  李商隐《蜀尔雅》三卷
  颜师古《急就篇注》一卷
  虞世南《笔髓法》一卷
  唐玄度《九经字样》一卷
  又《十体书》一卷
  张彦远《法书要录》十卷
  杜林岳《集备要字录》二卷
  王僧虔《图书会粹》六卷
  吕总《续古今书人优劣》一卷
  蔡希宗《法书论》一卷
  刘伯庄《史记音义》二十卷
  裴瑜《尔雅注》五卷
  僧守温《清浊韵钤》一卷
  黄伯思《东观余论》二卷
  窦俨《义训》十卷
  崔逢《玉玺谱》一卷(严士元重修,宋魏损润色)
  郭忠恕《佩觿》三卷
  又《汗简集》七卷
  《辨字图》四卷
  《归字图》一卷
  《正字赋》一卷
  孙季昭《决疑赋》二卷
  徐玄《三家老子音义》一卷
  郑文宝《玉玺记》一卷
  《景德韵略》一卷(戚伦等详定)
  宋高宗《评书》一卷(亦名《翰墨志》)
  邢昺《尔雅疏》十卷
  欧阳融《经典分毫正字》一卷
  沈立《稽正辨讹》一卷
  唐耜《字说集解》三十册(卷亡)
  钱惟演《飞白书叙录》一卷
  周越《古今法书苑》十卷
  祝充《韩文音义》五十卷
  李舟《切韵》五卷
  丘世隆《切韵搜隐》五卷
  刘熙古《切韵拾玉》五卷
  胡元质《西汉字类》五卷
  陈天麟《前汉通用古字韵编》五卷
  陈彭年等《重修广韵》五卷
  《韵诠》十四卷
  僧师悦《韵关》一卷
  丘雍《校定韵略》五卷
  《韵选》五卷
  《韵源》一卷
  孙愐《唐韵》五卷
  《天宝元年集切韵》五卷
  释猷智《辨体补修加字切韵》五卷
  丁度《集韵》十卷
  又《景祐礼部韵略》五卷
  《墨薮》一卷(不知作者)
  贾昌朝《群经音辨》三卷
  夏竦《重校古文四声韵》五卷
  又《声韵图》一卷
  司马光《切韵指掌图》一卷
  又《类编》四十四卷
  刘温润《羌尔雅》一卷
  宋祁《摘粹》一卷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六卷(又二卷)
  句中正《雍熙广韵》一百卷《序例》一卷
  又《三体孝经》一卷
  杨南仲《石经》七十五卷
  又《三体孝经》一卷
  燕诲《字傍辨误》一卷
  道士谢利贞《玉篇解疑》三十卷
  《象文玉篇》二十卷
  石怀德《隶书赋》一卷
  褚长文《书指论》一卷
  李训《范金录》一卷
  《翰林隐术》一卷
  荆浩《笔法》一卷
  韦氏《笔宝两字》五卷
  徐浩《书谱》一卷
  又《古迹记》一卷
  宋敏求《宝刻丛章》三十卷
  刘敞《先秦古器图》一卷
  李行中《引经字源》二卷
  朱长文《续书断》二卷
  王安石《字说》二十四卷
  米芾《书评》一卷
  又《宝章待访集》一卷
  吕大临《考古图》十卷
  李公麟《古器图》一卷
  陆佃《尔雅新义》二十卷
  《埤雅》二十卷
  蔡京《崇宁鼎书》一卷
  张有《复古编》二卷
  《政和甲午祭礼器款识》一卷
  王楚《钟鼎篆韵》二卷
  吴棫《韵补》五卷
  董衡《唐书释音》二十卷
  窦莘《唐书音训》四卷
  《宣和重修博古图录》三十卷
  赵明诚《金石录》三十卷
  又别本三十卷
  薛尚功《重广钟鼎篆韵》七卷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
  张孟《押韵》十卷
  许冠《韵海》五十卷
  吴幵《童训统类》一卷
  郑樵《石鼓文考》一卷
  又《字始连环》二卷
  《象类书》十一卷
  《论梵书》三卷
  《尔雅注》三卷
  《书考》六卷
  《通志六书略》五卷
  郏升卿《四声类韵》二卷
  又《声韵类例》一卷
  《淳熙监本礼部韵略》五卷
  刘球《隶韵略》七卷
  潘纬《柳文音义》三卷
  僧应之《临书关要》一卷
  吕本中《童蒙训》三卷
  周燔《六经音义》十三卷
  李盛《六经释文》二卷
  黄瑰《班书韵编》五卷
  张烲《石经注文考异》四十卷
  洪适《隶释》二十七卷
  《隶续》二十一卷
  史浩《童丱须知》三卷
  朱熹《小学之书》四卷
  又《四子》四卷
  程端蒙《小学字训》一卷
  吕祖谦《少仪外传》二卷
  陈淳《北溪字义》二卷
  娄机《班马字类》二卷
  《汉隶字源》六卷
  《广干禄字书》五卷
  《古鼎法帖》五卷
  杨师复《汉隶释文》二卷
  马居易《汉隶分韵》七卷
  翟伯寿《籀史》二卷
  胡寅《注叙古千文》一卷
  吕氏《叙古千文》一卷
  《庆元嘉定古器图》六卷
  僧妙华《互注集韵》二十五卷
  罗点《清勤堂法帖》六卷
  李从周《字通》一卷
  辽僧行均《龙龛手鉴》四卷
  黄伯思《法帖刊误》一卷
  释元冲《五音韵镜》一卷
  施宿《大观法帖总释》二卷
  又《石鼓音》一卷
  蔡氏《口诀》一卷(名亡)
  《书录》一卷
  《书隐法》一卷
  《笔阵图》一卷
  《西汉字类》一卷
  《纂注礼部韵略》五卷
  《翰林禁经》三卷
  《临汝帖》三卷
  《笔苑文词》一卷
  《法帖字证》十卷
  《正俗字》十卷
  《书断例传》五卷
  《洪韵海源》二卷
  《互注尔雅贯类》一卷
  《诸家小学总录》二卷
  《集古系时》十卷
  《蕃汉语》一卷
  (并不知作者)
  刘绍祐《字学摭要》二卷
  洪迈《次李翰蒙求》三卷
  集斋彭氏《小学进业广记》一部
  王应麟《蒙训》四十四卷
  又《小学绀珠》十卷
  《小学讽咏》四卷
  《补注急就篇》六卷
  ——右小学类二百六部,一千五百七十二卷。(刘绍祐《字学摭要》以下不著录六部,六十九卷)
  凡经类一千三百四部,一万三千六百八卷。

‘’凡就试,唯词赋者许持《切韵》、《玉篇》‘’,宋朝大概跟金池长老的想法差不多吧,自个编的字典《广韵》不用于科考却偏偏指定许持隋朝的《切韵》和六朝顾野王的《玉篇》,宋人咋就这么不自信呢?估计邵雍等人算准了一千年后会有个金池长老把《广韵》说成是隋朝的字典之故,康节先生能不怕怕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12: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0-10-6 12:04 编辑
行吟诗草 发表于 2020-10-6 10:50
金池长老不是在国学版说过了么,广韵是隋朝的字典呀

《康熙字典》序(摘)
自《说文》以后,字书善者,于梁则《玉篇》,于唐则《广韵》,于宋则《集韵》,于金则《五音集韵》,于元则《韵会》,于明则《洪武正韵》,皆流通当世,衣被后学。……朕爰命儒臣,……凡五阅岁,而其书始成,命曰《字典》…是为序。    康熙五十五年闰三月十九日。
--------------
自已读读,就明白了!

点评

《康熙字典》序也没说广韵是隋朝的字典呀 韵书兼有字书的功能,地球人都知道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6 1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47

帖子

24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708
金钱
837
发表于 2020-10-6 12: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吟诗草 于 2020-10-6 12:32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10-6 12:03
《康熙字典》序(摘)
自《说文》以后,字书善者,于梁则《玉篇》,于唐则《广韵》,于宋则《集韵》,于金 ...

《康熙字典》序也没说广韵是隋朝的字典呀

韵书兼有字书的功能,地球人都知道滴


《康熙字典》序更不敢说
‘’到了隋朝随着国家大统一的需要,陆法言编出了《切韵》一书。这部书叫《切韵》,是因为它既是用汉字的反切拼音、又是用汉语的押韵读音共同归纳的。有193个韵部。但它的实际功用只是一本字典,因为谁也不用它的韵部写诗,写诗用韵仍用六朝时候的诗韵(隋唐虽然已失传了六朝韵书,但诗人是靠读前人诗用韵的;这大体上相当于后人归纳的“平水韵”)。‘’

既然要依《康熙字典》序就依《康熙字典》序吧,于唐则《广韵》,哪么《广韵》就算是唐朝的好了,《广韵》是注明了同用独用的,许敬宗所奏请的同用独用这不就有据了么?以后怕不会说许敬所奏的只是唐朝的空气吧?

点评

你就不知道呀!你一直在反驳呀!在这之前你网上搜罗一堆一堆的,那一句提到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6 12: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12: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吟诗草 发表于 2020-10-6 12:15
《康熙字典》序也没说广韵是隋朝的字典呀

韵书兼有字书的功能,地球人都知道滴

你就不知道呀!你一直在反驳呀!在这之前你网上搜罗一堆一堆的,那一句提到过?!

点评

我太知道了,19楼就给你辑了几个概念,不知道的是你怎么敢说广韵是隋朝的字典?不知道的是你怎么得来的切韵的实际功用只是一本字典?切韵的韵书性质难不成被你偷吃了?不知道的是你怎么得出来的‘’因为谁也不用它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6 12: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47

帖子

24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708
金钱
837
发表于 2020-10-6 12: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0-10-6 12:32
你就不知道呀!你一直在反驳呀!在这之前你网上搜罗一堆一堆的,那一句提到过?! ...

我太知道了,19楼就给你辑了几个概念,不知道的是你怎么敢说广韵是隋朝的字典?不知道的是你怎么得来的切韵的实际功用只是一本字典?切韵的韵书性质难不成被你偷吃了?不知道的是你怎么得出来的‘’因为谁也不用它的韵部写诗‘’?唐人穿越回来告诉你的?

点评

你太知道了???在这之前你不只会儍笑吗?昨天才太知道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6 14: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47

帖子

24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708
金钱
837
发表于 2020-10-6 12: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韵书,是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这种书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 属于音韵学材料的范围。同时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辞书、字典的作用。
---------------------
韵书也能起辞书、字典的作用跟切韵的实际功用只是一本字典是如何混账的?这脑洞得有多大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14: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吟诗草 发表于 2020-10-6 12:40
我太知道了,19楼就给你辑了几个概念,不知道的是你怎么敢说广韵是隋朝的字典?不知道的是你怎么得来的切 ...

你太知道了???在这之前你不只会儍笑吗?昨天才太知道的?!

点评

广韵是隋朝的字典? 为什么可以说广韵是隋朝的韵书估摸着你也就一头蒙了,要不要给你上个课? 至于说广韵是隋朝的字典还真就留给你继续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6 14:14
你昨天才发此帖的呀 这可不是傻笑而是笑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6 14: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20: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