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
注册时间2016-5-8
威望2657
金钱26623
贡献20946
论坛元老
 
威望- 2657 点
贡献- 20946 次
金钱- 26623 枚

|
发表于 2021-1-14 08: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1-1-14 10:32 编辑
《国学纵横》首席班主金刚钻,自以为是吹牛皮!三羊发帖教育你:
一、沈约永明律诗的碎用四声十六格式:
⑴:〇平〇〇上。⑵:〇平〇〇去。⑶:〇平〇〇入。⑷:〇上〇〇平。
⑸:〇去〇〇平。⑹:〇入〇〇平。⑺:〇上〇〇去。⑻:〇上〇〇入。
⑼:〇去〇〇上。⑽:〇去〇〇入。⑾:〇入〇〇上。⑿:〇入〇〇去。
⒀:〇平〇〇平。⒁:〇上〇〇上。⒂:〇去〇〇去。⒃:〇入〇〇入。
二、沈约永明律诗碎用四声十六格式的使用范围:
1、
平头诗的声点定位,一联之间的两个第二字,即:【二·二】俩字。平头诗的声律规则:“平头诗者,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据此【二·二】平头诗,可以酌情使用前面十二格式。
2、
上尾诗的声点定位,一联之间的两个第五字,即:【五·五】俩字。上尾诗的声律规则:“上尾诗者,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据此【五·五】上尾诗,可以酌情使用全部十六格式。
3、
鹤膝诗的声点定位,两联之间的两个第五字,即:【五·五】俩字。鹤膝诗的声律规则:“鹤膝诗者,第五字不得与第15字同声”,据此【五·五】鹤膝诗,可以酌情使用前面十二格式。
4、
蜂腰诗的声点定位,一句之间的第二、五字,即:【二·五】俩字。蜂腰诗的声律规则:“蜂腰诗者,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据此【二·五】蜂腰诗,可以酌情使用前面十三格式(含特款⒀)。
三、沈约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的内涵
沈约的“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其浮声切响是全面的四声关系,不是单纯的平仄关系。也即对于前文十六格式来说,全面的四声关系,可以通解前12类;单纯的平仄关系,只能解读前6类。这是其一,更有甚者,沈约时代并无平仄之概念,更无平仄之术语!在下三羊,参照王融诗,来具体说明:沈约的声律大纲【前有浮声后须切响】,是如何自始至终贯穿【平头上尾鹤膝蜂腰】的四项基本声律规则的。
南北朝·王融五言八句永明律诗
愿言如可信,行迈亦云反。睇晃不告劳,瞻途宁遽远。
何以淹归辙,蚕妾事春晚。送目乱前华,驰心迷旧婉。
〇平〇〇去,〇去〇〇上。〇上〇〇平,〇平〇〇上。
〇上〇〇入,〇入〇〇上。〇入〇〇平,〇平〇〇上。
平头:平头诗者,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
【言·迈/平·去】,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平声,后须非平。
【晃·途/上·平】,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上声,后须非上。
【以·妾/上·入】,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上声,后须非上。
【目·心/入·平】,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入声,后须非入。
上尾:上尾诗者,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
【信·反/去·上】,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去声,后须非去。
【劳·远/平·上】,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平声,后须非平。
【辙·晚/入·上】,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入声,后须非入。
【华·婉/平·上】,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平声,后须非平。
鹤膝:鹤膝诗者,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
【信·劳/去·平】,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去声,后须非去。
【劳·辙/平·入】,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平声,后须非平。
【辙·华/入·平】,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入声,后须非入。
蜂腰:蜂腰诗者,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
【言·信/平·去】,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平声,后须非平。
【迈·反/去·上】,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去声,后须非去。
【晃·劳/上·平】,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上声,后须非上。
【途·远/平·上】,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平声,后须非平。
【以·辙/上·入】,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上声,后须非上。
【妾·晚/入·上】,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入声,后须非入。
【目·华/入·平】,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入声,后须非入。
【心·婉/平·上】,前有〇声,后须非〇,即是:前有平声,后须非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