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4-8-2
威望229
金钱2015
贡献1750
金牌会员
 
威望- 229 点
贡献- 1750 次
金钱- 2015 枚
|
发表于 2015-4-26 18:01: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那丁 发表于 2015-4-26 11:51
提有树亦无树,明镜是台也非台。
勤拂终至无一物,身处尘埃无尘埃。
这是老庄的境界,还不到禅。为什么这样 ...
“这是什么?”师父举起念珠问。“念珠,”徒弟答道。徒弟当头挨了一棒。=== “好小子,原来你不算糊涂嘛。”(由此事往上推,师父的动机肯定是由徒弟某种行为引发的 。)
回去想想,这个回答肯定错了,要不怎么会挨打呢?第二次还是问“这是什么”,徒弟答道:“不是念珠。”再挨一棒。=== “呃。敢情你上次是信口开河啊。”
回去想想,说是念珠错了,说不是念珠也错了,那么——第三次说“既是念珠又不是念珠”吧。当然,又挨了一棒。=== “还在胡说。不揍你没天理。”
第四次倒过来,说“既不是念珠又是念珠”,照样挨了一棒。=== “气死我了。继续揍……”
那么应该怎么回答呢?徒弟冥思苦想,百思不解:四次都答错了,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有正确答案吗?)
=== 当然有。那就是老老实实说自己看见的(譬如第一次的回答。同时允许他人说其所见的)。
含香灌禅一一一《四棒子敲出的笨徒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