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金筑子

我的一首五律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2-11-25 18: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22-11-25 14:11
出自唐朝韦应物《赠琮公》
山僧一相访,吏案正盈前。出处似殊致,喧静两皆禅。
暮春华池宴,清夜高斋眠。 ...

华必读仄声,则此句为特拗句。若读平声,则为非律句,无药可救。三平尾可救三仄尾,其它拗句它都不能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920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7
贡献
10207
金钱
12870
发表于 2022-11-25 19: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22-11-25 14:11
出自唐朝韦应物《赠琮公》
山僧一相访,吏案正盈前。出处似殊致,喧静两皆禅。
暮春华池宴,清夜高斋眠。 ...

这个根本就不是律诗。没什么拗不拗救不救的,平仄无讲究。

点评

这是古风。大家争论的原因就是概念不清。概念清的话半分钟甚至两秒钟就解决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5 20:32
律诗,就必须用律句去写吗? 有句句都用律句写的律诗,但唐朝没有律诗必须用律句去写的规定或红头文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5 19: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8

主题

8164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36
贡献
7696
金钱
1593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25 19: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2-11-25 19:35 编辑
小子规 发表于 2022-11-25 19:11
这个根本就不是律诗。没什么拗不拗救不救的,平仄无讲究。

律诗,就必须用律句去写吗?
有句句都用律句写的律诗,但唐朝没有律诗必须用律句去写的规定或红头文件。作者这样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点评

1.律诗,就必须用律句去写。 2.用律句去写,但不合相对相粘的,或对仗不合的,就叫变式。 3.有不是律句的,也就是有拗句的其实不是律诗,但因为其中有律句,这便与律师产生了联系,这个联系就是亲戚关系,根据亲密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5 2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9
贡献
21784
金钱
284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25 20: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2-11-25 20:29 编辑
安铜川 发表于 2022-11-25 19:23
律诗,就必须用律句去写吗?
有句句都用律句写的律诗,但唐朝没有律诗必须用律句去写的规定或红头文件。作 ...


1.律诗,就必须用律句去写。律诗叫法出来时就是这样规定的。见学者们对南北朝人诗的论述
2.用律句去写,但不合相对,或不合相粘的,或对仗不合的,就叫变式。
3.有不是律句的,也就是有拗句的其实不是律诗,但因为其中有律句,这便与律诗产生了联系,这个联系就是亲戚关系,根据亲密的程度,王力便分为入律古风和古风式律诗两种。网上大家说的拗律就是这两种。
概念不清哪里能讨论出什么,最后就是吵架。
4.因此拗句的救,救的不是平仄,是调声。也就是说它们不可能纠正已出现的平仄错误,但是因为平仄错误又引起平仄数量的失调(等于地震后的余震),为了减轻损失,便采取上下句平仄个数的调整与位置的协调,这就是调声。
5.讨论格律诗,请不要用唐诗,因为唐诗没定型,没有说服力。而本论坛的人与别处的区别,就是死咬唐诗不放。要知初创者就好像打铁,是边打边像的,我们要讨论刀的质量,就要把打好的刀拿出来,而不是拿打刀的过程来论质。打刀的过程是变化的,是不能对它定性的,只能说明打法对质量有影响(内在的),而不是刀的本身(外在的)。

点评

1.律诗,就必须用律句去写。律诗叫法出来时就是这样规定的。见学者们对南北朝人诗的论述。 这是学术探讨,不是规定,红头文件,或皇帝的圣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5 22:10
严沧浪把黄鹤楼评为天下第一律诗,说明,律诗不须要句句都 用律句去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5 2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9
贡献
21784
金钱
284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25 20: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2-11-25 20:33 编辑
小子规 发表于 2022-11-25 19:11
这个根本就不是律诗。没什么拗不拗救不救的,平仄无讲究。


这是古风。大家争论的原因就是概念不清。概念清的话半分钟甚至两秒钟就解决问题。不存在任何拗救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9
贡献
21784
金钱
284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25 20: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2-11-24 16:13
检查杜公律之八分之一,(4/32)得以下句不合三羊律,惜杜公不知今有三羊也。
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
孤 ...

杜公若知今有三羊也,估计会穿越来拜师

点评

三羊的二五大法,我不敢肯定是对还是错,但其律诗必须句句合律的观念,肯定是错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5 22: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9
贡献
21784
金钱
284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25 20: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2-11-24 11:04
平平仄平仄,不是律句么?

不是律句,246分明的为律句,忘啦?

点评

平平仄平仄,是古体诗里经常出现的句型,且不合24 交替原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烧成灰,别人都认得的古风句,不可能成为律句,或特拗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5 2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8

主题

8164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36
贡献
7696
金钱
1593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25 21: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2-11-25 21:57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22-11-25 20:22
1.律诗,就必须用律句去写。律诗叫法出来时就是这样规定的。见学者们对南北朝人诗的论述
2.用律句去写, ...

严沧浪把黄鹤楼评为天下第一律诗,说明,律诗不须要句句都用律句去写。

点评

今人有定论,它不是律诗。别只顾古人怎样说,得看今人怎样说,今人为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08: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8

主题

8164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36
贡献
7696
金钱
1593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25 21: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11-25 20:43
不是律句,246分明的为律句,忘啦?

平平仄平仄,是古体诗里经常出现的句型,且不合24 交替原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烧成灰,别人都认得的古风句,不可能成为律句,或特拗句。

点评

你只有这个帖子头脑清楚。赞一下。所谓拗句、特拗句,都是古风句,不要因为换了一个名称便被人家忽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08: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8

主题

8164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36
贡献
7696
金钱
1593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25 22: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11-25 20:38
杜公若知今有三羊也,估计会穿越来拜师

三羊的二五大法,我不敢肯定是对还是错,但其律诗必须句句合律的观念,肯定是错的。

点评

三羊的二五大法,百分百错误,是无稽之谈。 律诗必须句句合律的观念,百分百正确 律诗不由律句构成,那由什么构成?由古风句?楚辞句?诗经句?长短句?打油句?民谣句?柏梁句? 基础都不顾,还讨论什么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08: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8

主题

8164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36
贡献
7696
金钱
1593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25 22: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11-25 20:22
1.律诗,就必须用律句去写。律诗叫法出来时就是这样规定的。见学者们对南北朝人诗的论述
2.用律句去写, ...


1.律诗,就必须用律句去写。律诗叫法出来时就是这样规定的。见学者们对南北朝人诗的论述。

这是学术研究或探讨,不是规定,红头文件,或皇帝的圣旨。

点评

定义就是规定,就是圣旨,就是天王老大。谁都不许例外。不按此办理那就去爪哇国讨论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08: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9
贡献
21784
金钱
284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26 08: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22-11-25 22:10
1.律诗,就必须用律句去写。律诗叫法出来时就是这样规定的。见学者们对南北朝人诗的论述。

这是学术研究 ...

定义就是规定,就是圣旨,就是天王老大。谁都不许例外。不按此办理那就去爪哇国讨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9
贡献
21784
金钱
284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26 08: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22-11-25 22:07
三羊的二五大法,我不敢肯定是对还是错,但其律诗必须句句合律的观念,肯定是错的。 ...

三羊的二五大法,百分百错误,是无稽之谈。
律诗必须句句合律的观念,百分百正确
律诗不由律句构成,那由什么构成?由古风句?楚辞句?诗经句?长短句?打油句?民谣句?柏梁句?
基础都不顾,还讨论什么呢?

点评

律诗,可由律句,与非律句有机组合而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1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9
贡献
21784
金钱
284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26 08: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22-11-25 21:53
严沧浪把黄鹤楼评为天下第一律诗,说明,律诗不须要句句都用律句去写。 ...

今人有定论,它不是律诗。别只顾古人怎样说,得看今人怎样说,今人为准

点评

按现代人的说法,黄鹤楼的第一联就该改成:昔人乘鹤早离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第二联就该改成:黄鹤万声音杳杳,白云千载空悠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13:09
今人有定论,它不是律诗。别只顾古人怎样说,得看今人怎样说,今人为准。 否定黄鹤楼,只是个别学者,或一部分人的看法。只是学术研究或探讨。 现代人可以否定严沧浪的评论,为什么就不能否定南北朝的定义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12:58
访西北边疆 乘兴北来欲问边,河西走廊傍祁连。 数峰犹带千秋雪,一壁残存万里鸢。 大漠孤烟属邻国,丝绸小道吊张骞。 今宵唱彻凉州曲,杯捧夜光催月圆。 题目为编者暂定,因时间长,忘记了诗的题目 依你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1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9
贡献
21784
金钱
284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26 08: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22-11-25 21:57
平平仄平仄,是古体诗里经常出现的句型,且不合24 交替原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烧成灰,别人都认得的古风 ...

你只有这个帖子头脑清楚。赞一下。所谓拗句、特拗句,都是古风句,不要因为换了一个名称便被人家忽悠了

点评

韦应物《神静师院》 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微。 经声在深竹,高斋独掩扉。 憩树爱岚岭,听禽悦朝晖。 方耽静中趣,自与尘事违。 些律诗由律句与非律句或古风句,有机组合而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10: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8

主题

8164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36
贡献
7696
金钱
1593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26 10: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2-11-26 10:43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22-11-26 08:20
三羊的二五大法,百分百错误,是无稽之谈。
律诗必须句句合律的观念,百分百正确
律诗不由律句构成,那由 ...

律诗,可由律句,与非律句或古风句有机组合而成。

点评

不同意,不赞成,坚决反对,坚决抵制。反对把古风冒名顶替当格律,反对混淆概念煮米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10: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8

主题

8164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36
贡献
7696
金钱
1593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26 10: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2-11-26 10:43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22-11-26 08:25
你只有这个帖子头脑清楚。赞一下。所谓拗句、特拗句,都是古风句,不要因为换了一个名称便被人家忽悠了 ...

韦应物《神静师院》
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微。
经声在深竹,高斋独掩扉。
憩树爱岚岭,听禽悦朝晖。
方耽静中趣,自与尘事违。
此律诗由律句与非律句或古风句,有机组合而成。

点评

标准的古风 本已把点评写好。此网经常出问题,便没有了。等有空补充。等我完成,再发表你的看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10: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9
贡献
21784
金钱
284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26 10: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22-11-26 10:35
律诗,可由律句,与非律句有机组合而成。

不同意,不赞成,坚决反对,坚决抵制。反对把古风冒名顶替当格律,反对混淆概念煮米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2-11-26 10: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子规 发表于 2022-11-24 13:42
狄仁杰想了想,说:原来是这样。

狄仁杰能够凌驾武则天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9
贡献
21784
金钱
284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26 10: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2-11-26 11:34 编辑
安铜川 发表于 2022-11-26 10:39
韦应物《神静师院》
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微。
经声在深竹,高斋独掩扉。


标准的古风
本已把点评写好。此网经常出问题,便没有了。等有空补充。等我完成,再发表你的看法。

.
.
1.有非律句。有非律句的都不是律诗。非律句占大头5句,律句只三句,哪有少量律句称律诗的道理?
2.失粘
3.失对
4.对仗。按古代,可以;按现代,有问题。他是古人,按古人的。合符
律诗的四要素只一项达标,结论:古风。
唐人诗有个特点,古风向格律靠拢,因此古风中律句有趋多的倾向。但此诗律句仍然较少。
这因为唐人喜欢写律句,所以与格律诗就攀亲了,王力为此便根据律句的多少划出古风式律诗和入律古风两种(叫法不科学,但能说明问题)。那这首属于古风式律诗。

点评

韦应物《神静师院》 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微。 经声在深竹,高斋独掩扉。 憩树爱岚岭,听禽悦朝晖。 方耽静中趣,自与尘事违。 此诗有4-5 个古风句,可以不算律诗。 唐代杜牧诗 野店正纷泊,茧蚕初引丝。 行人碧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7 14:32
按你的说法,韦应物的作品要改成: 韦应物《神静师院》 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微。 经声来翠竹竹,高斋掩独扉。 憩树爱绿岭,听禽悦朝晖。 方耽心静趣,自与俗相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13: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2-11-26 11: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2-11-24 18:55
元兢,唐人。唐人作诗去依宋人的集韵?三羊颠三倒四惯了!

依据《集韵》不行,依据《广韵》就无法无天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8

主题

8164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36
贡献
7696
金钱
1593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26 11: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2-11-26 11:15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22-11-26 08:22
今人有定论,它不是律诗。别只顾古人怎样说,得看今人怎样说,今人为准 ...

访西北边疆
乘兴北来欲问边,河西走廊傍祁连。
数峰犹带千秋雪,一壁残存万里鸢。
大漠孤烟属邻国,丝绸小道吊张骞。
今宵唱彻凉州曲,杯捧夜光催月圆。

       题目为编者暂定,因时间长,忘记了诗的题目

依你之见,周啸天为了写个律诗,应该将河西走廊,改为河西走道了。
该诗为律句同非律句或古风句有机组合而成的律诗。

点评

此诗是出律的律诗。意思就是说他是写律诗但不小心出律了。这是从宽的回答 从严的回答,谁叫你出律有两个非律句,要说是律诗就是不合格的律诗。如果说是入律古风,你却除了两个非律句,各项都达标,因此还是应该以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11:45
1.唐人不在此论,因没定型,作者自己都没数,叫打铁没样边打边像。 2.格律诗三相与对仗已定,那就是水平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1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9
贡献
21784
金钱
284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26 11: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22-11-26 11:13
访西北边疆
乘兴北来欲问边,河西走廊傍祁连。
数峰犹带千秋雪,一壁残存万里鸢。


1.唐人不在此论,因没定型,作者自己都没数,叫打铁没样边打边像。
2.格律诗三相与对仗已定,那就是水平问题
3.唐人的是不是律诗,只能按后人的规律来定

点评

唐人的是不是律诗,只能按后人的规律来定 后人的说法或定义,都是捕风捉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13: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2-11-26 11: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2-11-24 18:56
永明体不存在律句一说。
所有五言句式在汉诗均找得到
格律诗只在其中择取符合律诗理论的句子作为律句 ...
如果抬杠的话,雨梦说对了!
北大教授杜晓勤的文章里,的确只有【永明句律】,不见【永明律句】之说
《唐诗的拗律》——杜晓勤
    古典诗律学意义上的所谓“拗”的概念,是南宋方回首先提出的。他在《瀛奎律髓》卷二十五“拗字类”卷首认为,“江湖派”所称的“丁卯句法”即是“拗”,“拗”实际上始于老杜,而且杜甫的五七言律诗中均有“拗”,“拗”就是在律诗中“换易一两字平仄”。后来,清人赵执信、翟翚、董文涣,今人王力、邝健行等,还归纳了杜甫诗中“拗句”“拗体”“拗格”的诸多类型,并发展出“拗”而“救”之的一些方法。我认为,如果是从学习杜诗或模仿唐诗作法的角度,“拗”“拗体”“拗救”等概念的提出,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但是,如果从唐诗发展史或者近体律诗体式形成演变过程来考察的话,“拗”这一说法则可能会对研究者产生误导,使人以为杜甫等诗人在创作近体律诗时就已有明确的“破律”意识,已有固定的“拗”式甚至“救”法。实际上,“拗”这种诗法观念,是以“后”视“前”,并不一定符合杜甫等盛唐诗人的创作本意。因为篇幅有限,我主要从近体诗体式形成史的角度,对“拗”“拗体”“拗救”等概念的诗律学内涵试作粗略之辨析,以还原其历史面貌。
    在讨论唐诗“拗体”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看到,在杜甫生活和进行创作的开天时期,近体诗律业已形成。明人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四中即云:“五言律体兆自梁、陈,唐初四子靡缛相矜,时或拗涩,未堪正始。神龙以还,卓然成调。沈、宋、苏、李合轨于先,王、孟、高、岑并驰于后,新制迭出,古体攸分,实词章改变之大机,气运推迁之一会也。”就现存文献考察,旧题王昌龄《诗格》最早明确记载了“诗律”——初唐元兢“调声三术”中的“换头术”。如果将元兢所说“换头”术与“护腰”术结合起来,再考虑到梁代大同年间刘滔所云五言诗“二四同声”其弊“甚于蜂腰”的调声观念,可以大致推导出一套五言近体诗律的“平仄谱”。据研究,序于日本天庆二年(939)的平安朝汉诗学著作《作文大体》也已记载了五七言近体诗的平仄谱,此谱应源自中国的诗格类著作,说明最晚到唐末五代已出现与后世近体诗律较为接近的平仄谱。但是,我们又要看到,终唐一代,无论是就唐人现存五言律诗分析,还是从《作文大体》所载五七言近体平仄谱看,唐人所遵用的近体诗律都还相对宽泛。后人所谓的某些“拗句”和“拗救”,在唐代其实并未“破律”。如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所列举的唐诗中比较常见的“拗句”:“仄仄仄平仄”,七言中为“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七言中为“仄仄平平平仄平”。以及亦不鲜见的“拗句”:“平平仄仄仄”,七言中为“仄仄平平仄仄仄”(俗称“三仄尾”);“仄仄平平平”,七言中为“平平仄仄平平平”(俗称“三平调”)。甚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等句式。这些“拗句”其实都不违背“二四字异平仄”的近体句律。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中曾谓:“如果‘拗’的意义是‘违反常格’,则是否该称为‘拗’尚有问题;因为这种形式常见到那样的程度,连应试的排律也允许用它(例如元稹《河鲤登龙门》:‘回瞻顺流辈,谁敢望同升’),实在不很应该认为变例。”而在唐代律诗中,上述诸多所谓的“拗句”之所以很常见,根本原因即在于这些句式并不违反当时的近体诗律,所以才“连应试的排律也允许用它”。如此看来,这些句式在当时的诗律史背景下,并非“拗句”,而可以视为唐人律句常格。
    当然,盛唐又是“古律攸分”的时期,开天诗人在理论观念和实际创作两方面都已有了较为明确的古律辨体意识。如殷璠在《河岳英灵集论》中将“新声”与“古体”对举,“新声”即指成于沈、宋之手的近体律诗,而“古体”则指不拘于近体诗律的五七言古诗。稍后释皎然《诗议》更明确提出“古律之别”,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则以“格”“律”分指古体、律诗。同时,自盛唐起,诗人们在实际创作中,也对古、律体不同的体式特征、艺术功能甚至情感基调有比较自觉的体认。所以,在后人总结出的唐律“拗句”和“拗救”中,有一部分应该是诗人们有意“运古入律”。当然,唐人在律诗中所“运”之“古”亦不可笼统言之,一概而论,又可分为“永明律”之“古”、“大同律”之“古”,甚至汉魏晋宋五言古诗之“古”。如最典型的“拗句”——“平平仄平仄”(七律中则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虽然不符合五言诗“二四字异平仄”的近体句律,但是完全符合永明体避忌“蜂腰”病的二五异声的句律。再如,在另一常见拗句“仄仄仄平仄”中,虽然不合“二四字异平仄”的近体句律,但是只要二五字异上去入三声,还是符合“二五字异四声”的█永明句律的。在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所例举的“A非1”式拗句(仄仄平仄仄)中,如杜甫《送李卿晔》“暮景巴蜀僻”(去上平入入),虽不符合“二四字异平仄”的近体句律,却既符合“二五字异四声同时二四字也异四声”的大同句律。而启功先生所举“A非6”式句“平仄仄仄仄”,如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首句“人事有代谢”,则既不合“二四字异平仄”的近体句律,也不合“二五异四声”的
█永明句律,显然属于永明体成立之前的汉魏晋宋五言古诗的句式了。这样看来,清人董文涣在《声调四谱图说》中将律诗分为正律、古律和拗律的说法,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因为他看出了律中之“古”与“拗”的区别:所谓“古律”,可视为律诗中含有效仿永明声律理论产生之前的五言古诗的自然句式;“拗律”则指唐人在律诗中效仿齐梁以来依遵永明声律说写出的句、联。所以,盛唐及之后律诗中出现的这些句式,除了有部分情况确是因为无法调和声义矛盾,只能声律让步于诗意和感情的表达,并非有意“出律”,还有相当一部分应是唐人有意在用相对于近体诗律稍古的“永明律”“大同律”甚至汉魏晋宋古诗之“古”格,来“济”或“破”近体诗律,是一种“以古入律”、刻意破弃近体诗律的艺术行为。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唐人的“以古入律”,往往不单是一种调声行为,还经常与他们所“运”之“古”,即与诗人对唐前某些时代的诗体风格甚至某些具体作家作品的写法、感情基调的接受是相统一的。如孟浩然的五律《过故人庄》写隐居田园之乐,不仅在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中点明作者有意在生活上要追踵陶渊明,而且格律上亦有晋宋之际陶体的影子,如此诗首句“故人具鸡黍”(仄平仄平平),既不合近体句律,也不合
█永明句律,颈联出句“开筵面场圃”(平平仄平仄)也不合近体句律,两句均句格高古,带有晋宋古风,诗意格律相协调。再如杜甫《月夜》以闺怨写己思家,诗中凄怨哀婉的情绪氛围,以及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绮丽写法,都有明显的齐梁体的影子,而且诗中的颔联出句“遥怜小儿女”(平平仄平仄),不合近体句律,却合█永明句律,也是诗律与诗境相得益彰。唐人类似的诗例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综上,如果从诗律史意义层面进行理解的话,后人所说的“拗”“拗救”可分为三种情况:一部分本来就是唐代近体诗律的常格,并未“破律”,所以不能算是“拗”;还有一部分是唐人在创作近体律诗过程中无法调和声义矛盾,声律让步于诗意表达的一种艺术上的妥协,亦非特意的“拗”或“拗救”;更多的则是他们在诗律、诗法方面的探索和创新行为,但又是以“效古”“复古”“以古入律”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因为这些句式、联式和章法,其实都是唐代近体诗律成立之前各时期古体诗中旧有的,而且唐人在近体诗中运用它们的时候,同时也或隐或显地受到这些古体诗题材特点、艺术风格甚至情感基调的影响。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5日13版)

点评

但是,如果从唐诗发展史或者近体律诗体式形成演变过程来考察的话,“拗”这一说法则可能会对研究者产生误导,使人以为杜甫等诗人在创作近体律诗时就已有明确的“破律”意识,已有固定的“拗”式甚至“救”法。实际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13: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2-11-26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22-11-24 19:05
如果是律句,则全唐诗收有诗人近3374人,设毎人一辈子写一句,你能就你认可的律句找到三千例吗!退一步说 ...

昨天晚上一宿未眠,依旧读不懂这个帖子的意思啊!

点评

该醒啦  发表于 2022-11-26 11: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9
贡献
21784
金钱
284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26 11: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 发表于 2022-11-26 11:13
访西北边疆
乘兴北来欲问边,河西走廊傍祁连。
数峰犹带千秋雪,一壁残存万里鸢。

此诗是出律的律诗。意思就是说他是写律诗但不小心出律了。这是从宽的回答
从严的回答,谁叫你出律有两个非律句,要说是律诗就是不合格的律诗。如果说是入律古风,你却除了两个非律句,各项都达标,因此还是应该以出律处理。

点评

按你的说法,周啸天的作品应该 改成 访西北边疆 乘兴北来欲问边,河西走道傍祁连。 数峰犹带千秋雪,一壁残存万里鸢。 大漠孤烟属别国,丝绸小道吊张骞。 今宵唱彻凉州曲,杯捧夜光催月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13:26
你的意思是说周啸天是个粗心大意的人,是个不懂律诗,不会写律诗的不学无术之徒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13: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8

主题

8164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36
贡献
7696
金钱
1593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26 12: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2-11-26 13:15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22-11-26 08:22
今人有定论,它不是律诗。别只顾古人怎样说,得看今人怎样说,今人为准 ...

今人有定论,它不是律诗。别只顾古人怎样说,得看今人怎样说,今人为准。

否定黄鹤楼,只是个别学者,或一部分人的看法,只是学术研究或探讨。

现代人可以否定严沧浪的评论,为什么就不能否定南北朝的定义呢?

点评

否定黄鹤楼,只是个别学者,或一部分人的看法,只是学术研究或探讨。 ----谁说的? 任何文体都有固定的规律,哪需要学者一一论证,你只要概念清楚,别人只要点一下,你就明白了。你若不懂一切从概念出发,别人说破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1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8

主题

8164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36
贡献
7696
金钱
1593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26 13: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2-11-26 13:13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22-11-26 10:55
标准的古风
本已把点评写好。此网经常出问题,便没有了。等有空补充。等我完成,再发表你的看法。 ...

按你的说法,韦应物的作品要改成:

《神静师院》
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微。
经声来翠竹,高斋掩独扉。
憩树爱岚岭,听禽悦暖晖。
方耽心静趣,自与俗相违。

点评

怎么要改呢,古人有古人的思维方式。记住: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那时代,他写的就是合理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13: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8

主题

8164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36
贡献
7696
金钱
1593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26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11-26 08:22
今人有定论,它不是律诗。别只顾古人怎样说,得看今人怎样说,今人为准 ...

按你的说法,黄鹤楼的第一联就该改成:昔人乘鹤早离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第二联就该改成:黄鹤万声音杳杳,白云千载空悠悠。

点评

这首诗很古怪,前四句是标准的古风,后四句是标准的格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6 13: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8

主题

8164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36
贡献
7696
金钱
1593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26 13: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2-11-26 13:15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22-11-26 11:22
1.唐人不在此论,因没定型,作者自己都没数,叫打铁没样边打边像。
2.格律诗三相与对仗已定,那就是水平 ...

唐人的是不是律诗,只能按后人的规律来定

     后人的说法或定义,都是捕风捉影,都不是古人真实意图的反映,不足为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0 00: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