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理论版主
精华0
注册时间2016-5-6
威望1246
金钱5024
贡献3597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威望- 1246 点
贡献- 3597 次
金钱- 5024 枚
|
发表于 2022-12-5 22: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铜川:平平仄平仄,是要失对的。平平仄平仄,是在古体诗中经常出现的,可说是古体诗的标志,而且不符合二四交替原则,不可能是律句,或特拗句。凡具有平平仄平仄的诗,可说都是古风。
诗例多,不是理由。
苏 回:应该知道,王力所说的:“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并非是他拍拍脑袋就写出来的话。
我之所以赞成此说,也非仅是一种应付。
以下是科考的律诗,在很严格的角度来看,是认可这种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另有白居易自己写的 律诗里,同样也有“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1)诗 名:《奉试明堂火珠》 作 者:崔曙〔状元〕
遥知太平代,平平仄平仄。
2)诗 名:《龟负图》 作 者: 丁泽〔状元〕
还寻九江去,平平仄平仄。
3)诗 名:《御沟新柳诗》 作 者:贾棱〔状元〕
轻云度斜景,平平仄平仄。
4)诗 名:省试夏日可畏(一作张籍诗) 作 者:丘为
如何倦游子 平平仄平仄。
以下为 白氏長慶集 卷十七 律詩五 〈五言七言,自兩韻至五十韻,凡一百首〉
5) 诗 名:《九江春望》 作 者:白居易
临流一惆怅,平平仄平仄。
6) 诗 名:《赠内子》 作 者:白居易
寒衣补灯下, 平平仄平仄。
------等等。
先生所说的 “诗例多,不是理由。”这句话,倒才是“不是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