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晓客

诗词炼句的探索

[复制链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欧阳修的《宜远桥》中对景色的选取和诗句的锻炼:朱栏明绿水,古柳照斜阳。何处偏宜望?清涟对女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宜远桥,颖水上的一座桥名。皇祐元年(一○四九)欧阳修为颍州太守时,曾于此建了三座桥:分名为“宜远”、“飞盖”、“望佳”,并写了《三桥诗三首》。这首《宜远桥》即其中的一首。诗人以宜远桥为中心,用朱栏、绿水,古柳、斜阳、清涟阁和女郎台这些经过诗人“改动”过的典型景色,“组合”成一幅色彩明丽、意境深远的风物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运用大自然中的色彩,构成鲜明的对比度,给人留下一种无比愉悦的视觉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在构图上以桥为中心,在景色选取和诗句锻炼上颇下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先从桥面写起,“朱栏”、“绿水”,一红一绿,互相映衬,使红者更红、绿者更绿,构成鲜明对比。朱栏与绿水之间,诗人又巧妙地用一个“明”字,把两者联在一起。这个“明”字,既显出水碧——桥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水中;也显出桥新——朱红的色泽光亮可鉴,能映照出下面的水波。这个动化了的形容词“明”,无疑比“临”,比“映”,比“浮”,都显得空灵而精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次句是由桥写到桥周围的环境,手法还是色彩上的比衬。桥边的古柳是暗绿色的,上空的斜阳则是金黄色的。金色的余晖抛洒在暗绿的柳条上,本身就给人一种浑融和穆之感,更何况柳还是古柳,阳又是斜阳,这就更给人一种苍劲壮美和静谧幽深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诗人认为,这种景色还不足以表现宜远桥周围的美,更美的景色还在前头,这就是“何处偏宜望,清涟对女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两句诗在色彩描绘上也有了变化,不再是明写景物色彩的对比,而是让它们暗含于设问设答之中。“何处偏宜望”中的“宜望”二字,不但把我们的目光由桥引向更远更广指出之处,也暗扣诗题“宜远”,这也是欧阳修诗邃密工致之处。诗人的回答是“清涟对女郎”。清涟,指清涟阁,为晏殊知颍州时所建;女郎,即女郎台,在颍州西湖东岸,相传为春秋时胡子国君为其女(后为鲁昭侯夫人)所筑。诗人在此略去“阁”、“台”二字,不仅是五绝形式的需要,而且也更富诗意:“清涟”可与“绿水”相映,“女郎”也可与“朱栏”竟艳。这样语含双关、使实景幻化为虚,物拟为人,更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仿佛一位丰姿绰约的女郎扶朱栏、临清涟、照绿水,顾盼之际更觉羞涩飘逸,也更使人“宜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也是炼景句的典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首题画诗,但其艺术表达的深度和影响力,早已超过惠崇的绘画《春江晓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中通过对早春江上典型景物的描绘,表现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蓬勃生机,也给诗人带来了盎然的情趣。其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更是使全诗生色的名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构图上看,它使画面由远景过渡到近景,进入对主体的描绘。鸭生性爱水,一年四季多与水相伴,特别是寒冬过后坚冰初融,鸭群乍入春水更显得欢畅,因此在画面上用鸭戏于水来表现春江,这很典型,也显露出画家惠崇的独具慧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从中着意点“水暖”,而且是“鸭先知”,这就是苏轼的功劳了。因为绘画毕竟是静态的,它只能用形体和色彩作用于人的视觉。画春水,无法直接表现水的温度;绘群鸭,也无法直接道出它们的知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直接点出“水暖”,道出“鸭先知”,这是语言艺术的特色,也是苏诗的高明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好的题画诗,既要点明画面,使人如见其画;又要跳出画面,使人画外见意,从而既再现了画境,又拓展和深化了画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人把此总结为“其法全在不黏画上发论”(郭熙《林泉高致》)。苏轼的这首题画诗即与原画保持了这种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既是这幅画的鉴赏和介绍,又是它的扩大和延伸,这就使它在艺术成就上超越了原画,也是它九百多年来脍炙人口、为人们吟诵不衰的主要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主要功劳应归功于锻炼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个名句。中国古典诗词中,这类炼景名句还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19: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林逋的《秋江写望》: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渔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20: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江畔秋色的描绘,抒发淡泊的情思。其中第二句“片水无痕浸碧天”格外见炼景的功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20: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片水”即如“片”之水。可见水面平稳之状,如同一面镜子了。那么,既然“片”水即如镜,后又加一“无痕”,这不犯了“重出”之病吗?非也,因为“片水”还有言江水窄小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20: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暗示了诗人望远的地点是在江边的某一高处了。既然是水,总该是“清”或是“白”的吧?不,是蓝色的,因为蓝天被水浸在其中了,水作天色,天亦水色,这不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之状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20: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至此,蓝、白、黄三色相互辉映,一幅秋江鹭鸶图,已经是如在目前了。在所有的诗体中,写景造景之难都莫过于绝句。它要求造境快捷,不允许有半点的拖泥带水。所以元人杨载在他的《诗法家数》中深有体会地说:“大抵起乘二句固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20: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对于一个能细致观察的作家,有娴熟技巧的诗人,却又并不难,他们甚至能起于平直,承之以从容,《秋江写望》的前二句,就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20: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2、炼情句

前面提到的李商隐诸首《无题》,深情绵邈、富艳精工,就得力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恨无采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名句的锻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20: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天祥的《过伶仃洋》之所以才成为千古绝唱,于其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关系极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20: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典诗词中,这类经过锻炼而使全篇生色的表情名句很多,如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蝶恋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20: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8万

帖子

5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167
贡献
185629
金钱
20668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7 20: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适的“莫愁前途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4-26 09: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