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14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6251
金钱115668
贡献102437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6251 点
贡献- 102437 次
金钱- 115668 枚
 
|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0-10-18 08:21 点击:694 评论:2
七绝 以诗代序
半途而废训何昭,行路之中易动摇。不怕崎岖兼险患,却输意志怕煎熬。
写诗的原理
一百八十三、怎样从行正路体会修养
能否行正路,是最客观的行动。一个人是否行在了正路上,最主要的区别还不是认识,而是人性表现。认识之于人,有死记硬背,夸夸其谈,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处处蒙人的一面,这注定了认识不能直接决定一个人是否行在了正路上,只有看他的人性具体表现,才好实事求是加以客观判断。
人性表现,不仅直接与认识有关,是认识的结果,也是把这种结果落实到内因而见诸实际行为的体现。人性正,路必行得正。人性不正,有什么样的认识都是虚飘和假象,注定路子永远行不正。这就是“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的道理。
人性正,不是一般而言的“好心人”的意思。“好心人”这个概念过于泛泛,也不等于不办坏事,不犯主观,而且好心人办坏事、犯主观,更有欺骗性。“人性正”,还是应该理解成唯物主义的行动概念,是经得起唯物主义理论推敲,经得起时间、实践长期考验的具体行动。
为什么常说,什么什么被什么什么言中了?实际是指最终还是走不出某个圈子。这对好事情还无妨,对坏事情则意味明明知道有人说在前边了还要走进去,也就不能再往唯物上靠了,而注定是要么犯了睁眼瞎的主观主义,要么聪明反被聪明误,甚至别有用心。
也不要拿“不知道人家已经说了啊”这样的话当借口。凡客观存在的东西,如果看不出本质,仅仅是不懂得唯物,或唯物不彻底、不全面,是能力问题,而看不见、听不到,则是学习和调查研究不够,是无知。
两相比较,两方面都可能有同样性质的后果,出发点则有着认识上和人性上的绝对性质之分。认识上出问题,属于主观主义,人性上出问题,就不仅仅是主观主义,而带有了小聪明,甚至别有用心的根源。
正因为这样的道理,对被言中的事还能不能自以为是?当然不能,除了改正还可属于唯物主义,非此就没的可属,要属也只能是一条道跑到黑的主观主义,包括小聪明和别有用心。
如果不犯主观主义,不藏小聪明和别有用心,对今天的事情和昨天的事情都是好唯物的,毕竟唯物主义除了人的主观认识和人性情感可以阻碍,别的无从能阻,所以没了个人障碍,唯物起来就没有不容易的。
这也是为什么,任何事情都要讲究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没有调查研究,不想调查研究,都是人自己在做障碍。比如,贪图懒惰、害怕揭穿小聪明、害怕照镜子、害怕没有自私自利的好处等,所以喜欢躲在暗处,既可优哉游哉,自命不凡,又可随便拍脑袋,自以为是,乃至胡作非为。
由此不难看出唯物主义是什么,好唯不好唯。真的唯物是不可能进入什么圈子的。一旦进入可能被称作圈子的东西,就必然有被人言中之处,也就必然意味有割裂、孤立、静止之处,这时要想摆脱主观主义、小聪明和别有用心的嫌疑,是百分百不可能的。
人要走在正路上,永远意味按唯物主义规律而行,绝不意味有什么止境。唯物主义对待认准的道路,除了可划出一个个仍然属于唯物主义的目标和过程,就不再有任何可主观决定的缝隙,主观在其中只有适应和全面周到彻底服从唯物主义、只有为按此前进制定不折不扣规划的余地,此外便不存在任何按主观意志转移的空间。
例如,人类社会有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规律,但马克思主义原理不仅通过“巴黎公社”,看到了主动从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可能,也从中国革命成功实践,证明了还有从封建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的规律,因而如果没有实践来支持唯物主义,也就没的可唯,理论上的任何原理便可能停留于猜想。
正是社会主义的到来,且如之迅猛,证明出了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整体前行的特点。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到来,不仅意味劳苦大众翻身命运已经到来,也意味剥削阶级被踩在脚下的社会阶段已经到来,人的主观就要适应这样的到来,并逐渐从意识上完成这样的任务,以顺应客观情况的变化,绝不能出现主观上既让劳苦大众翻身,又不忍剥削阶级被踩在脚下的自相矛盾情形。
不然,社会有可能进入一边内在龃龉不断,一边不得不片面发展的轨道,实际就成了阶级调和下的产物,而社会主义作为新的客观存在,是否还具备应有性质,注定很难定义。这时主观上怎么看,都不可能说了算,到底还是要交给客观来定夺。
事实上,这样的定夺已经被当今片面发展中,少数人占上风、普遍贪污腐败和广泛道德滑坡给证明出来了,如果对此仍不能承认,是不是又继续证明在犯主观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反,少数人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的抹黑,除了编八造模,就拿不出当时任何有违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的证据,因为少数人就是少数人,他们的剥削阶级性质、剥削阶级意识和腐朽阶级作风,再怎么被踩在脚下,不论有什么样的感受,也无法用这些应有的结果,抹黑应有的客观存在,除非他们有了颠倒黑白的机会。
纵然如此,仍要永远接受唯物主义的唯物。只要承认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性质还在,这个最大最客观的事实,就不允许少数人有占上风的一时一瞬。一旦任何少数人占上风,就等于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翻身又翻了过来,不管这种局面时间长短,都意味成了新的客观存在,两个客观存在互相冲突,且明显呈较量关系,说明了什么?
从这一点讲,即使少数人害怕用唯物主义,来审视他们在改革开放前后一直以来的实际表现,即使少数人故意模糊、抹黑和不承认新中国二十几年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在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的两条路线斗争,并以此玷污毛泽东个人,终注定经不起唯物而不攻自破。
事实是,至今闪耀着历史光辉的《论十大关系》,正是毛泽东针对莫衷一是的路线斗争而在细致调查研究后写出来的,而且不是其他任何人代笔出来的,其中独有的唯物主义高度,敏锐全面的视野,高瞻远瞩的概括能力和精练的文笔,恐怕今天仍是无人能及。
仅凭这一篇文章,便足以证明毛泽东思想前后是一脉相承的,不容割裂,也不容孤立静止对待,所以任何以主观割裂孤立静止的方式,把乌有说成有,把有说成乌有,都是掩耳盗铃的,与其自称唯物主义,不如自称赤裸裸的主观主义,乃至小聪明和别有用心。
换言之,主观主义、小聪明和别有用心当中的很多人,何尝不是在阶级斗争的免疫力下,不愿蛰伏又在蛰伏中的病菌病毒?试想,如果社会果真没有了对这种病菌病毒的阶级斗争免疫力,会怎么样?今天的现实算不算证明?
这提示了,哪怕不承认社会存在任何斗争,想行正路即使有好心和热情也是不够的,于是就不难明白,必须警惕重复党在没有毛泽东领导时的历史教训,而且在有了毛泽东成功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毛泽东思想以后,还因智慧不足而重蹈覆辙,是无理的。
所以,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整体观,要学会深刻彻底缜密全面的唯物主义智慧,始从要立足于没有这样的智慧就要学,坚决摒弃任何主观主义标新立异沽名钓誉的做法,绝不放弃一丝唯物主义意识,特别不能失去对剥削阶级和主观主义的双重防范。
这之中,尤其要有永远自我革命的“赶考”意识,通过跟着毛泽东思想好好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进而重新学会在和平时期,也能保持高度思想革命精神和阶级斗争本领,不论面对什么人、什么困难,最终都能坚决找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全面幸福之路,并毫不动摇坚实地走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