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14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6255
金钱115772
贡献102533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6255 点
贡献- 102533 次
金钱- 115772 枚
 
|
写诗的原理二百十三(怎样从理论和应用体会修养)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0-11-21 09:38 点击:669 评论:2
七绝 以诗代序
莫当理论无何用,意义关天世界中。劳动尊严由此出,人间幸福赖其功。
写诗的原理
二百十三、怎样从理论和应用体会修养
理论只有得到应用,才能指导实践,如果拒绝应用,就不能指导实践,这是基本常识。就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而言,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就有过系统课程学习,可结果如何?
死记硬背让理论变成了死的知识,成了应付考试的工具,考完试便一丢了之,这就意味不仅死的知识当不了理论而应用于实践,也让人自己实际拒绝了应用于实践,两方面就成了恶性循环,要么想应用因不管用而没法应用,要么根本不会应用。
这恐怕就是当前理论和理论应用的现状,等于让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仅仅停留于书本上,实际上的理论应用则一点没有,能有的也是胡乱对别的理论的应用,也因此造成了主观主义理论到处充斥,大行其道。
从历史成功经验来看,有了理论,应用起来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武装,一是理论实施。有思想武装,说明是对实践中人作为主体的唯物,有理论实施,说明对实践中一切相对于人的客体的唯物,两方面缺少哪一个,都是片面的,割裂的,就算不上唯物主义。
由此联系实际,一方面可知,纵然各类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知识分子,由于应试教育和死记硬背的原因,让他们只能满足于对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拥有,却不善于有个充满哲学道理的头脑,不得不缺乏理论应用意识,实际也是无能为力,又不得不导致不能在道理的全面协调下和理论对思维结构的有效组织下,以开阔全面周到缜密的哲学视野和远见卓识,去关心周围世界。
正是这种情况,反而奇了怪地让知识分子成了最不愿意在专业之余读书看报的人,同时也成了不关心社会时事和国家大事的人,其结果则等于了在把他们绑上快节奏生活、劳动和工作战车的同时,又把他们打回到了愚民时代。
这个说法,也不能否定。想一想,是知识分子为什么要麻木不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说旧中国知识分子因为旧社会局限而有此无奈的一面,现在一个个不仅是新知识分子,而且是现代知识分子,为什么也要遁入这种局限?是不是没有理由?
另一方面可知,没有思想武装的知识分子是可悲可怜可恨可怕的。为什么这样讲?可悲在于,除了用知识为个人谋幸福,此外便不知为谁而用,过去管这叫麻木不仁或报国无门,今天该叫什么?可怜在于,再有知识也摆脱不了“有奶便是娘”的命运。
可恨在于,凡世界上不好的新花样,都与知识分子有关,这就让知识分子处在了于社会进步极其不利的一面,也就是自觉不自觉“拉倒车”的一面。可怕在于,知识分子作为使用知识的主体,有可能主动利用知识的创造性,去干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事情,并因此走向极端,要么是最隐蔽的违法犯罪的勾当,要么是最张狂的不满于社会的举动。
以上这些情形都不缺事实证明。还比如,现在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市场,为什么充斥着那么多资本主义元素?是谁趸来的,又是谁或偷偷摸摸,或堂而皇之地,让社会主义社会与之接了轨?
且不说生产关系中,总的人的地位已经颠倒了过来,仅在分配 方式上,由于市场交换价值与劳动使用价值的极其不协调,也造成了对劳动者的二度严重剥削。
就此回答上个话题提出的问题:市场供需矛盾是不是越自由越好?这对资本主义是,对社会主义就不应是。
市场越自由,说明供需越自由,供需越自由。说明市场越自由,如此越有利于少数人利用他们的优势资源和有利地位,要么通过投机侥幸来攫取利益,要么用欺诈和诱惑的方式,来蛊惑和刺激市场供需矛盾。
供需矛盾是一对复杂的矛盾,不是简单的一供一需的矛盾,里边既有劳动与生产的关系,也有劳动价值、产品使用价值和商品交换价值的关系,还有人在消费中绝对需要与相对需要的关系,更有市场性质与社会性质的关系,等等,都是需要理论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对供需矛盾理解越简单,越有利于少数人控制供需。例如,或靠垄断哄抬物价来满足投机侥幸,如囤积居奇,打压对手,或靠欺诈和诱惑来直接控制供和需,如散步假消息,兜售知识产权,新创意、新技术。
当然,作为知识产权,新创意、新技术,总是要一分为二来看。像网络电商,智能手机,微信支付,支付宝,信用 卡透支,这些都有方便了人们个人和社会生活好的一面,但也有借此为了敛财,不得不通过欺诈和诱惑市场,来控制供需的一面。
也正是这一面,给少数人带来了巨大资本掠夺机会,并利用对享乐性消费的刺激和诱惑,从交换价值中榨取了二度接受剥削的劳动者血汗和消费成本。
因此,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保证共同富裕致富路上的人格平等,分配公平,就不允许通过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元素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市场手段,来无限制剥削劳动者和消费者,无疑这就要求必须把这些统统改造到社会主义性质上来。
也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市场供需不允许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指导,而且一定是思想武装性指导。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不管理论怎么实施,如果人的主体不能为社会主义性质所用,都会让理论的任何指导白白流于形式,最终成为泡影和幻想。
抛开理论指导在当今已经成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说,只要人这个主体没武装到,一边借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名义大肆敛财,一边又以资本主义性质刺激享乐,诱骗消费,根植腐败,这种情形就不可能停止,而且注定愈演愈烈。这从经济讲如此,从政治讲亦如此,都不缺普遍证明。
接着上个话题的例子说,消费者用被老板剥削剩下的薪水,以享受服务的名义消费,又度把劳动价值贡献给了剥削,里外里算一算,不论作为劳动者,还是消费者,两方面总是以一定的劳动价值与劳动者自身发生着原始联系,而老板们手里的资本却以几乎无端空转的方式,实现了悄无声息“大鱼吃小鱼”,“周瑜打黄盖”似的掠夺,那么这个过程中,是不是仅仅多了知识产权和变相知识产权,包括创意、新技术等,这样的以冒充服务名义耍出来的伎俩?
而且,这还没有算上这种伎俩中的信用 卡透支功能,这种功能让多少年轻人成了“剁手族”,在没有劳动之前,或劳动价值尚不够满足生活消费时,就从虚拟的劳动价值和使用价值中提前给空转系统支付了,人家要从交换价值中所进行的资本掠夺,而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生存压力和白白产生的信用 卡诈骗犯罪等问题,则无端交给了更广泛的社会来承担。
这就是当前各行各业追求高利润、高交换价值的实际情形,特别是集中于服务行业的实际情形。试想,如此通过拉动消费市场来谋求经济发展,对谁有利,对谁不利?
这个问题,事实上已经用不着太多分析了,现实早已给出了判断。像贫富差距拉大,少数人占上风,以及由此带来的“钻钱眼”似的攀比,争着人人思腐和自私自利,只顾低头看利益而不顾看路,直至普遍麻木不仁,一盘散沙,道德滑坡,到处塌方,在有了享乐机会的掩盖下,把社会主义性质和前途都偷换了,造成了被愚民都不觉得。之所以出现这些不应有的后果,都是这么来的,也都是很用力的证明。
正是如此,因为少数人的占上风,也因为资本分配局势有利于少数人,这种情形也把国家拉了进来,非但在少数人的蛊惑下以政策的形式进行推动,而且官员腐败是不是在劳动者受了二度剥削的消费之外,又额外之额外残忍地加重了劳动者各方面实际消费负担且不说,仅看“土地财政”现象,就知道一块土地在使用价值之上,通过市场交换白白吞掉了劳动者多少劳动价值和消费成本,而其中真正肥起来的,仍是再次巨额加价的炒地皮的投机者和房地产商们。
这提示了,理论不是与日常生活无关,不是与实际工作和劳动无关,恰恰相反,不但关联密切,而且除了少数人乐意对此漠不关心,大多数人已经没有权利不关心了,这不仅是个人劳动被掠夺的问题,更是人格平等之尊严问题。
由此可见,对真正唯物主义理论的漠视也是造成麻木不仁的一个根源。与其这样说,不如说教育普及不普及,人有没有知识,经济富不富,并不能把愚民与不愚民分开,真正起到分开作用的,还是看有没有实际思想理论武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