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14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6255
金钱115772
贡献102533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6255 点
贡献- 102533 次
金钱- 115772 枚
 
|
写诗的原理二百十六(怎样从理论和知识体会修养)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0-11-24 09:09 点击:468 评论:2
七绝 以诗代序
知识若无文化性,便跟死物一般同。谁能唤醒僵尸梦,鬼哭狼嚎一起疯。
写诗的原理
二百十六、怎样从理论和知识体会修养
知识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这个解释在今天看来,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认识和经验一旦成了死记硬背的东西,还不如直接说:凡能死记硬背的东西都是知识。
知识不是抽象得空洞僵死的概念,也不该当作这样的概念来看。知识是有实质的,这个实质既不是它的内容,也不以内容多少来论,因为这样论实在没有意义。不妨看看,今天都把人论成了什么样子,还不是一个个学历高高,一遇到麻烦和难一点的事情,就都跟睡着了似的?
也不要拿知识时代和知识经济说事。知识经济,的确催生了以信息技术和创新驱动为双轮的一个生产力大发展的时代,但除了物质增加,并没有见到知识还有什么用场,反而衍生出的几乎都是负面 新闻。
从唯物主义讲,物质和精神是对立统一关系,然而为什么生产力大发展,恰恰让物质和精神只能对立,而不见统一,倒显得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往往说不通了呢?如果说允许生产力发展快于人的进步,那么这个度该怎么掌握?用什么理论解释?怎么二者之间竟扭曲得如此不协调,乃至成了结构矛盾呢?
比如,谁敢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无私奉献大于自私自利,君子爱财有道大于不择手段,互相帮助乐于助人大于商场就是战场,人民当家做主大于少数人占上风,老百姓热爱政府大于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大多数人生活好过少数人生活的社会?
说到底,知识经济是个谎言,对单一生产力可能是真话,对人和社会全面发展则是假话,而且已经假到了知识与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自相矛盾的地步。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单纯的知识经济是建立在“无利不起早”上的,让人成了瞄准自私自利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就是睁眼瞎。
这种情况下,一只眼睁着看利,瞄准的都是钱眼,两个眼一对,人便来了“积极性”,于是有了知识经济,而另一只眼因为瞄不到钱眼,所以就得闭上,昏昏欲睡,对一切与钱眼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都麻木不仁。正是这样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象,让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成了几乎不可能,也让知识经济成了对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谎言。
这说明,孤立论知识经济是论不起来的,因为通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来表现生产力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这虽然是马克思主义观点,但这个过程却是太过自然发展式而漫长的,所以马克思清清楚楚不把这看成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而按人类社会实际发展、变革、进步情况,把阶级斗争确定为直接动力,毕竟人不是为了生产力而生产力地活着的,更有着比生产力急迫得多的要求,如社会权利和地位,人格尊严,分配公平等。
中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基础上一跃跨越到社会主义的中国,不是资本主义那样自然发展而来的社会,无疑单纯论知识时代、知识经济,完全不符合中国国情,而且用知识经济的眼光,也无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正确揭示出知识的实质是什么,故仅仅唯知识时代,唯知识经济,根本唯不出真的唯物主义来。
唯物主义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的,瞄准的是人类发展大方向,由此便可以断言,唯知识时代,唯知识经济,不但让自身成了谎言,也让唯知识成了谎言,实际连同唯生产力一道都成了谎言。
如果能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就无法否认,人不但需要物质基础以保证生存生活,更需要这之上精神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以此为幸福,基于此又不满足于此地,与经济基础循环起来,并做为不断向更高目标的追求,进而实现人类社会总能瞄准大方向的发展和进步。
这就揭开了知识的实质,即以人类进步为指针的文化性。正是这样,知识的实质一定有不可能再少的两重意义,一个是创造内涵,一个是人性内涵,而且单独强调哪一方面,知识都将被抽象化,而不具有文化性。
比如,单独强调创造,这就有了知识时代和知识经济,可惜把人性丢了以后,人很难不变成创造知识时代和知识经济的机器,并因此变成了连“大鱼吃小鱼”都看成正常,一味贪图享乐,既虚荣浮躁,又不顾真正尊严的一般动物,相反如果不重视创造,人性又成了抽象的,注定了知识因找不到明确去向,免不了造成人用知识无事生端,所谓“知识越多越反动”。
不难理解,知识有了文化性的实质,就有了其实实在在的特点,即造人性,行为性,进步性和智力性。其中智力性仅仅是知识的基础功能,进步性才是这一功能的目的和灵魂,最终都是为了推进和巩固这之上的造人性和行为性,并形成合理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健康循环,如此才称得上是人的全面发展。
用这样的分析,对比各个时期有关中国的唯物主义理论,依然会发现,毛泽东思想不仅仅持有人的全面发展观念,而且总是能在恰当时机,把历史的,现在的,将来的,发生过的、正在滋生的,对他预见到的,一系列问题论得明明白白。
像《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本本主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来的》《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等等,都不曾是仅凭观点和知识罗列就能写出来的著作,故而总有明灯效应,既让人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相反,今天则多见的是,要么抱着马列书本搞费力不讨好的宣传和无谓评价,要么观点一大堆,因阐述不来具体道理而流于理论形式,自然就没有了理论指导实践的真实效果。
这就带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同样抱着知识,走的文化道路却不一样,甚至走上了落后文化的道路?一联系实际,就什么都不难清楚。这就是,如果知识是死的,人性就成了决定因素,如果知识是活的,观念和认识就成了决定因素。
在人人都是知识分子的今天,知识总是不缺的,像自私自利,唯利是图,贪污腐败,钱权交易,离信背德,网络蒙骗,高技术谋杀,高知识欺诈,等等,显然单单归咎于思想观念,理论观点,都无法从根本上解释得通。
这是因为,这种情况中不缺明白这些,唯这些东西仅仅处于个中人能够死记硬背的知识层次,无从把所有知识变活而贡献给以进步为指针的文化性,所以他们只能按各自自然属性之“人性”,来随歪就倒地对待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成了知识的俘虏,毕竟没有相关知识也就没有相应招数。
反过来,有些人的知识,包括创意、技术、知识产权,都很有人性色彩,让外国人用多少钱也买不去,但在国内却表现为对高额资本的追求,一再通过产品附加值来挤榨使用价值,并以服务名义提高市场交换价 格,形成了对广大消费者在劳动剩余价值之外的二度巨额剥削,并拉大了少数人同大多数人在富裕、尊严、地位方面的差距,这种情况又该怎么看?
这种情况发生在社会主义社会,就实质而言,与做知识的俘虏没有两样,同属坑蒙拐骗和对社会主义的腐败,唯不能说是人性问题,而应该看做各种认识和观念问题,实际是缺乏对社会主义性质的唯物本领,造成手里有知识却不知认识知识,也就不知怎么按社会主义应有道理来发挥所长。
在这种情况中,尽管知识贡献给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却是表面的,因为在片面发展中,他们把自己推向了当少数人,也制造着少数人,成了对社会主义性质的实际扭曲者,并因为这种行为及其理论里有着太多资本主义元素,而与社会主义性质形成了结构矛盾,终摆脱不了漏洞百出,自然又给那些人性坏的人以大量可乘之机,甚至鱼目混珠到了分不清彼此也未可知。
这种情况还能看做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质贡献吗?不能。想一想,把社会主义置换成资本主义,把社会主义建设与先烈遗志割裂开,或作片面解释,导致危险重重,与当年幻想向蒋介石交枪而谋求出路,有什么两样?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反腐高压下各种腐败现象仍不易打下去,除了促其普遍暂时学会了隐蔽,并不能减少顶风腐败,如果不能把各种观念和认识改变到对社会主义性质的彻底唯物上来,不论人性善恶,仅凭主观主义带来的普遍社会环境,就让什么人都有倒向做蝼蚁的可能,并如此处处能够找到没完没了可投机可侥幸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