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14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6256
金钱115774
贡献102534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6256 点
贡献- 102534 次
金钱- 115774 枚
 
|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0-12-05 09:28 点击:593 评论:2
七绝 以诗代序
理论无能实践寒,如同脑袋已先残。乏于唯物疏真理,按下葫芦瓢又欢。
写诗的原理
二百三十一、怎样从理论和理论指导体会修养
这个话题,用在拙文《写诗的原理二百二十七(怎样从理论和社会现象体会修养)》下,写给诗友酬笔道的回复,代为分解,如下:
朋友指出的现象是客观现实,发人深省,深值得思考。我的看法,今天任何不好的现象,都与势力权力金钱有关,可是这些是死的,关键还在人,在怎么对待和怎么运用这些死的客观事物,如果人成了这些死物的俘虏和奴隶,一切才都不好说,要不想成为俘虏和奴隶,就需要有良好的人性和认识。
人性和认识哪里来?从合理的思想武装中来,从正确的理论引导中来,如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老三篇》《论十大关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本本主义》等等。这些不仅是前人没有的智慧,也是后人写不出来的经典,离开这些,还有什么坏现象不能发生,还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
不过,也应该想一想,毛泽东的理论可以武装人,其它理论行不行呢?这就得说,理论和道理再怎么来源于实践,既不是谁都能有,也不能借实践之名就抛开理论,而自顾自犯各种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更不能借实践之名找借口,胡作胡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一方面,这是因为,理论和道理之所以有指引人的明灯效应,都是深入最基层,通过具体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如剥葱剥蒜般论证出来的,是带有明显且坚决的是非倾向的,不是简单的浮于脑袋和就工作说工作似的,观点、看法、见解、讲话、报告、指示、要求,所以才让周到进行摆事实讲道理那么深入人心,那么让人心明眼亮,那么有武装作用。
相比之下,单纯以论断、断言、想法、念想、梦想、计划、规划等,构成的思想和理论,对此则无能为力,这是值得思考的。
另一方面,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也因此过往的经验教训都是宝贝。一直以来,恰恰是把这弄反了,孤立和片面以为只有今人才面对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因而也就不能正确理解,甚至歪解了“创新”和“摸石头过河”,“逮着老鼠就是好猫”所应有的本义,倒成了各种主观主义胡作非为的理论借口。
是这两方面证明了,什么理论和道理能武装人,什么不能。不得不说,改革开放后的理论,多以官场工作讲话形式出现,乏于彻底全面综合缜密严谨的基础论述性,这才是极大的缺憾。
就比如,邓公说的“两手都要硬”,如果他老人家也是个哲学家、理论家,就不可能单纯用讲话来说了,很可能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不仅深入浅出,又带有理论家、哲学家手笔下,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论证力量的成熟文章面貌出现,效果恐怕会大不一样。
通常讲,“嘱皮嘱不了瓤”,为什么?在人某种程度不懂事情道理时,光嘱咐没有用,因为不明道理就解不开心结。可是为什么有人对“嘱皮嘱不了瓤”现象,却能手到擒来,迎刃而解?因为这样的人用的不是观点观念的简单嘱咐,而是摆事实讲道理,且情意理义俱到的谈心法、交心法,话一旦深入人心,也就有了作用。
当然,道理和理论既需要接受实践检验,本身也是实践的一部分,是要解决问题的,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就称不上有用的道理和理论,也就没有相应论证质量和作用。
这方面不是靠主观来判断的。假如一个人连谈心法、交心法,也听不进去,同时就要反思道理和理论自身问题,也要反思工作对象是不是有某些心理疾患和认识局限,特别是人自身修养和与周围环境的影响联系,然后继续完善道理和理论,从而谋求对包括工作对象和环境在内的各种问题因素,进行周到且全面、彻底的进一步解决。
在唯物主义看来,问题和矛盾都是暂时能不能解决的问题,没有长远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是思想武装的总的意义,所以当今中国,在毛泽东思想被淡化了以后,不意味人的思想就不需要武装了,恰恰相反,不是正确思想武装,就是错误思想武装,因而普遍的人性和认识情况,能够证明头顶上的一定理论,到底正确与否、成功与否。
如果辩证来看,这又能证明理论指导实践怎么样的问题。即,不能武装人的理论,再好也不可能正确指导实践,毕竟本身的缺憾已经注定了带给实践的漏洞,就一定会在现实中见到这样那样不应有的问题和矛盾,而且还自行解决不了。
这也是在说,为什么毛泽东思想不可丢?为什么毛泽东思想总有现实意义和长期应验效应?就在于毛泽东思想总具有用详细论证出的道理,来深入人心的伟大真理性,也因此让毛泽东思想中的道理和真理,是无法回避和替代的。
不能否认,在淡化毛泽东思想以后,中国人的致富过程,不管从哪方面看,或者就仅从贪污腐败盛行、道德大面积滑坡、少数人已经占上风这三样看,都像是裸奔,仿佛才出生就开始争食的稚子,使劲浑身解数,唯独不见廉耻,而且一遇到嘱咐廉耻,反而哇哇大哭,闹个没完没了,倒多了个没头没脑要虚荣、要任性的招数,最终习惯成自然,让什么教化都成了泡影。
现在,管这种情况叫“巨婴”,的确概括得很形象,不仅应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廉耻当不了饭吃”,也应了有钱有权有势,就可任性的成王败寇论,可惜这些都是腐朽的东西,是曾被中国人打败了,消灭了的,如果偏偏成了今朝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之事,说得通否?
如此联想到,过去中国人为什么常讲“不吃二茬苦,不受二茬罪”,“牢记阶级仇,不忘民族恨”,“跟共产党走,听毛主席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好八连天下传,拒腐蚀永不沾”,“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等等,并且人人都有这样的座右铭,家家都贴这样的春联或作为中堂对联?
这说明,中国人怕的不是穷,怕的是受剥削受压迫,怕的是没有尊严正义,怕的是失去扬眉吐气当家做主,因为人们懂得穷是近代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侵略带来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强加的,总之对新中国是暂时的,而尊严和正义一旦失去,则一切胜利果实都成了乌有。
由此唯物可知,任何道理和理论如果忽视了这些,就等于忽视了基本国情,也就不可能正确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哪怕通过激发人的自然属性,而一时压过了最宝贵的人性,即社会属性,也无法用人的自然属性一面,来证明道理和理论的正确。
由此推而广之,可以预见,人性终究是人类发展规律中最核心部分,承载着人的终极幸福感和价值观,这是不以人的自然属性为转移的,否则人就无异于一般动物,也就解释不通人之所以是人,又是怎么走向进步的。
正是这样,才可断言,人性永远是进步的属性,一旦发生倒退,它的回归迟早都是注定的。实际是,这样的断言已经在得到逐渐证实。
这就是,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纷纷进入享乐阶段,可是由于贪污腐败、道德滑坡和少数人占上风的存在,稍抬起眼来,便看得到普遍的资本剥削和尊严压迫,也就让任何靠物质变化得来的一点幸福感化为了乌有,反而气不打一处来地愤懑不已。
这时,连自身的一些扭曲了的价值观,也多少能意识到了,即使多尚在埋怨环境,但反思自身而开始觉醒的,也多了起来。这说明什么?还不是说明人性开始有了回归迹象?
与此同时,是不是也在说明,人们多么期望有相应理论和道理先行回归,并给人以在期盼和需要中某种洞开感?因为豁然开朗本身就是感受光明、感受雨露的美好之事,就意味幸福,就意味人性的力量。
不期又与朋友聊了不少,谢谢朋友一大段话带来的这多启思。仍几句,---
雨露禾苗分不开,四时营养待精来。一朝失慎伤成长,全力回天废剪裁。
未必肥多都是好,过于水富只为哀。急功近利非规律,适度之间防受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