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转载老师《谈写诗的感受五(文化)》

[复制链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1: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归篇的性质讲,这与“却道天凉好个秋”殊途同归,不失为一种转折式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1: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除此之外,归篇的特点还有延续式、联想式、扣题式、问答式、反问式、感叹式、解疑式等等,不一而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1: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知我者,二三子”就属扣题式,“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问答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延续式,“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是解疑式,“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感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1: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归篇的灵活性注定归篇没有一定之规,归篇的诗句就有可能作用多出,意味绵长而深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1: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比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显然是延续前面的意境,但何尝不是饱含作者感叹和引发读者联想的一个精彩转折式归篇?此时的一个“笑”字,是多么富有说不尽的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1: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究根结底,诗中的归篇不是简单的意思总结,而是诗意的延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1: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有所归,又归而不尽,才是诗的归篇最主要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1: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还需引起注意的就是,要避免在常识上出现昏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1: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时间顺序不清楚,地点关系不明确,事件或意象间联 系不够,语境不能完全展开,意思表达起来过度跳跃,遣词和用典牵强附会,联想不合理,情意理自相矛盾,也包括乱了诗的格式、声调和韵,等等。这些都会造成在创作上的逻辑混乱,给读者以“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2: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其实诗意与表达是两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2: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意不过是诗的一种创作情感或心理倾向,还处于萌动和懵懂的思维状态,不通过语言的控制,包括分拣和归纳,是无法自然而然地形成条理的,所以诗的表达既有对思维本身的要求,也有对语言的要求,满足这两方面要求才能形成诗独特的表达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2: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写诗而言,思维有多强,别人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让读者发现,因而语言能力对写诗是极其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2: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无论如何,语言仅仅是思维的“外壳”,最终还是要靠思维本身来组织语言,然后才是通过语言来实现对思维的控制,思维良好的条理性以及合理的思维习惯才是最根本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2: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边是主观而感性的诗意,一边是客观而理性的遣词造句的语言能力,写诗无时不刻不面临着这一对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2: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使这一对矛盾达到统一,大脑思维的“分神”能力无疑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2: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神”,就是对大脑思维注意力和精力的分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2: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的分神能力,反映了在写诗方面思维本身的逻辑联 系,这种分神是对诗意与表达的兼顾,也是对作者与读者的兼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2: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这种分神能力,写诗既能够有注意力避免“自说自话”而将诗意的思维条理起来,也能够有精力把语言放到对诗意的准确表达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2: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反,不注意分神能力,则要么让诗意把表达的语言指挥得支离破碎,无人能懂,要么让语言强 奸诗意而导致诗意扭曲和不真实,其表达也自然失去了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2: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本人体会看,虽然有几门语言学习经历,也基本能够在用语言思维和非语言思维两方面转换,这对“分神”是有不可多得的帮助的,但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2: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尤其即兴写诗,因为有时免不了过分倾向哪一方面,就会犯“昏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2: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分神能力不够,或不够均衡,或不够缜密所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3: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拙作《七律·感事》(2013-10-13 1:12):
山做人梯人过山,脚增路远路无边。每行一驿回头看,不问三生抬腿难。
世上诸功承老祖,人间万物法天然。何曾闻有飞来食,只道辛勤出鲁班。
这是在读博友江一平教授文《我见青山多妩媚》时写下的联想。“天然”二字是后来改的,当时用的是“自然”二字,由于把注意力过于放在了语义方面,就忽视了这个地方的声调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3: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错误还算是轻的。有时写出来的东西,后来连自己都不知所云也是有的,着实让人禁不住对当时的诗意和语言能力灰心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3: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拙作《七律•断想》(2012-4-22 9:53):
想从云里看沧桑,却见匆匆人竞忙。小小寰球难负载,巍巍秦岭枉为长。
太多故事今提起,一众新愁便恐狂。余地还看拉古纳,搬来中国种高粱。
这首诗也是改过的。本来是见博友云端所发图片《走进梦中的伊甸》而引发的联想,可是后来连自己也搞不懂了,并且还发现有其它问题,只好这般改来,却又与重写无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3: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拉古纳处于墨西哥北部,云端图片配文说:“时常在没人的地儿念想,时常在深邃夜空中感觉脉跳!是不是把心留在了你的怀抱?是不是记忆在天涯海角?我愿,我爱,我为,我笑!走在常人不走的地方,寂寥!”
无疑这是一段诗的文字,为配合这段文字,就意图对图片展开联想,特别对现在祖国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与民生的关系,民生与社风的关系等方面有所寓意,恐怕当时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后来翻到时连自己也懵懂了。这就是昏庸所带来的一种情形,也就是犯了思维的逻辑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3: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5、虚实结合
这是诗的艺术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3: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诗之所以讲究虚实结合,根还在于它千百年来形成的欣赏习惯,这种欣赏习惯反映着中国古老的虚实辩证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3: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开篇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8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904
贡献
95229
金钱
1076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3: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又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0 00: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