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5-14
威望300
金钱976
贡献673
高级会员

威望- 300 点
贡献- 673 次
金钱- 976 枚
|
发表于 2015-8-19 22: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楹联六期二班第三讲的作业,关于练字 A -安
1.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
“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改“一”为“半”字。“前峰月照”一定会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半江水”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
登飞来峰。
2.贾岛的 “‘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
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 岛 似不见。时 韩吏部 愈 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 岛 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 岛 方觉悟。顾问欲责之。“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3.王安石 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在推敲用词上很值得我们学习,在这个诗句中开始他用了到,过,入,满,都觉得不满意最后改成了“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
从修辞上讲这是一种移觉手法,也叫通感。风一般只能以听觉和感觉辨别,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不寒,过耳无声的。现在用“绿”去描写它,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即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4.贺知章的 ”不知细叶谁裁出“一个裁字,使人读来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巧妙,造物主的神奇。
5.杜甫的:”黄四娘家花满蹊“
一个满字,让人望文知其意,吟咏之间便觉鲜花满目了。
6.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
是写红日西沉,夕阳斜照在水面上,就像轻轻铺在江面上一样,铺虽有照的意思,用照却不能描绘出日落光线的柔和。
7,李白的”遥看瀑布挂前川“。
句子里一个挂字则形象的道出瀑布此时在人们的视觉中如一幅巨大的山水画,高挂在远方,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皆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8. 李 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9. 【宋】乐雷发的“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10. 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独”是“独立”,“一个人”的意思。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独”字准确传神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然不群的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