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言哉

鲜卑的大比例加入未能消灭入声,其后焉能...

[复制链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20: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7 20:35
满人自有入声,如果北方汉人说入声,他们就能学汉语的入声,不存在障碍。 ...

满人入关时,就说汉话了。然满人学的汉话应是元蒙汉话,因入派三声,受此影响不会讲汉话入声是不稀奇的。在普通话推广时,北方汉族中还是有大部分保留着入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20: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7 20:37
不是很多,那非主流,是角落,主要是山西部分地区。

错了。就在河北,也还保留入声。现在怎样不知道啰。

点评

你在地图上画个圈出来,看看多大面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2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0: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20:42
错了。就在河北,也还保留入声。现在怎样不知道啰。

你在地图上画个圈出来,看看多大面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20: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7 20:37
不是很多,那非主流,是角落,主要是山西部分地区。

其实在普通话推广时,连北京都是没有统一的。北京城方圆十里之内与之外不同的。从这点上去理解一下,就知道普通话的实质了。

点评

普通话是有人为因素,但入声的消亡并非这个时期的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20: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0: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20:45
其实在普通话推广时,连北京都是没有统一的。北京城方圆十里之内与之外不同的。从这点上去理解一下,就知 ...

普通话是有人为因素,但入声的消亡并非这个时期的问题。

点评

早在南宋时期,金兵铁蹄下的北方及中原一带入声便面目全非了。及至元蒙,根植于民间的北曲之所以入派三声,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否则便无市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2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20: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8-7 21:08 编辑
言哉 发表于 2016-8-7 20:47
普通话是有人为因素,但入声的消亡并非这个时期的问题。

语言的传播,有政治力的推动,这个不能否论的。就是南方,现代的孩子有几个会讲入声啊?恐怕只有广州话还能保留,毕竟广州电视台等还保留了地言语的节目。——这对地方语有好处,其它地方可是不敢这么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20: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7 20:47
普通话是有人为因素,但入声的消亡并非这个时期的问题。

我自己会讲入声,我这辈人都死了,孩子辈中又能有几个会呢。再下下代呢。只要语言环境是讲普通话的,入声的消失是肯定的。

点评

你讲的入声并非唐宋时候的入声,你讲的非入声也不是唐宋时候的非入声。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21: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6
贡献
3597
金钱
5024
发表于 2016-8-7 21: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8-7 21:23 编辑

    保留着入声的地区,几乎是集中在临海比较近的地区,如粤语、客家话、闽南语、赣语、湘语、吴语、福州话、江淮官话等。这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在山水河海交叉复杂的地区生存,就需要相应的语音来交流。
   四声是远远不足于应付复杂的环境需要,故这些地区才有六声以上的语音。如果一个字能说清楚的东西就不会用两个字来表达,四声要是够用的话,那六声,九声完全是多余的,不合理和浪费力气的。这就不用外来的力量,自然就会退化成仅有四声或三声的语言。是自然环境使其然也。
   我是这样觉得,只要青山在,就不会没柴烧。 只要这种生活环境在,入声不会消失,起码到共产主义实现之前是这样。倒不如担心,普通话会不会出现再分裂成方言的可能。

    我所在地方,说普通话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但是本地方言还是地地道道的没有任何改变,交流用语和日常用语是分开来使用。倒是北方和外来人口,不得不学会讲地方方言--尽管学得很蹩腳---是普通话混方言的新种普通话。
    这也正如香港,百年来说英语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但日常用语还是地道的广东话。

点评

声调过于复杂会消耗更多的精力,所以有舒化懒化简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21:33
入声的保留以湿润地区为主。汉语中的词汇越来越多,这是趋势。象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样的已经是过去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2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1: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7 21:18
保留着入声的地区,几乎是集中在临海比较近的地区,如粤语、客家话、闽南语、赣语、湘语、吴语、福州话 ...

入声的保留以湿润地区为主。汉语中的词汇越来越多,这是趋势。象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样的已经是过去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发表于 2016-8-7 21: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7 20:47
普通话是有人为因素,但入声的消亡并非这个时期的问题。

早在南宋时期,金兵铁蹄下的北方及中原一带入声便面目全非了。及至元蒙,根植于民间的北曲之所以入派三声,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否则便无市场。

点评

金蒙有推波之势,加快了进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2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发表于 2016-8-7 21: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20:54
我自己会讲入声,我这辈人都死了,孩子辈中又能有几个会呢。再下下代呢。只要语言环境是讲普通话的,入声 ...

你讲的入声并非唐宋时候的入声,你讲的非入声也不是唐宋时候的非入声。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1: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7 21:18
保留着入声的地区,几乎是集中在临海比较近的地区,如粤语、客家话、闽南语、赣语、湘语、吴语、福州话 ...

声调过于复杂会消耗更多的精力,所以有舒化懒化简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21: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7 21:32
你讲的入声并非唐宋时候的入声,你讲的非入声也不是唐宋时候的非入声。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吧? ...

呵呵。你讲这个有意思吗。
英法都在争谁为祖音呢。 让他们去争吧,会有结果吗。乱弹琴!

点评

不是有没有意思,而是有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话,我从来不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2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1: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7 21:31
早在南宋时期,金兵铁蹄下的北方及中原一带入声便面目全非了。及至元蒙,根植于民间的北曲之所以入派三声 ...

金蒙有推波之势,加快了进程。

点评

及至满清,广义北方的入声已与时下相差无几了,唐宋时候的入声已然丧失殆尽,局部地区徒留一些准入声、类入声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2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21: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7 21:33
声调过于复杂会消耗更多的精力,所以有舒化懒化简化。

整体趋势,各地方言消亡。
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几百年或几千年以后的语音怎样,只有天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发表于 2016-8-7 21: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7 21:40
金蒙有推波之势,加快了进程。

及至满清,广义北方的入声已与时下相差无几了,唐宋时候的入声已然丧失殆尽,局部地区徒留一些准入声、类入声而已。

点评

大规模战乱制造成土地撂荒,农耕区的水利灌溉系统损坏荒置造成淤积,效果如同填湖塞河,这在蒙元早期最严重,气候湿度下降厉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22: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21: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7 21:40
金蒙有推波之势,加快了进程。

是的。入声的消失,先是元蒙的入派三声,再是满人的推动。最后是普通话的推广,更是给了最强有力的一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发表于 2016-8-7 21: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21:39
呵呵。你讲这个有意思吗。
英法都在争谁为祖音呢。 让他们去争吧,会有结果吗。乱弹琴! ...

不是有没有意思,而是有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话,我从来不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21: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7 21:47
不是有没有意思,而是有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话,我从来不讲。

屁个意义。你讲也好,不讲也罢,不都如此吗?!还需要你来说事强调个什么?。。。。。

点评

哈,戳到疼处了吧?何必激动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2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2: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7 21:44
及至满清,广义北方的入声已与时下相差无几了,唐宋时候的入声已然丧失殆尽,局部地区徒留一些准入声、类 ...

大规模战乱制造成土地撂荒,农耕区的水利灌溉系统损坏荒置造成淤积,效果如同填湖塞河,这在蒙元早期最严重,气候湿度下降厉害。

点评

这个观点倒是蛮新颖滴。金兵南犯时也没好到哪里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22: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发表于 2016-8-7 22: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21:57
屁个意义。你讲也好,不讲也罢,不都如此吗?!还需要你来说事强调个什么?。。。。。 ...

哈,戳到疼处了吧?何必激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发表于 2016-8-7 22: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7 22:07
大规模战乱制造成土地撂荒,农耕区的水利灌溉系统损坏荒置造成淤积,效果如同填湖塞河,这在蒙元早期最严 ...

这个观点倒是蛮新颖滴。金兵南犯时也没好到哪里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22: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7 22:17
哈,戳到疼处了吧?何必激动呢?

跟我什么相干,只是要回复而已。难道你就不可以象言哉一样,也弄点有内容点的东东出来给人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22: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7 22:07
大规模战乱制造成土地撂荒,农耕区的水利灌溉系统损坏荒置造成淤积,效果如同填湖塞河,这在蒙元早期最严 ...

元蒙的音韵标注中,也说入声的。只是在唱曲时入派三声了。那时说唱盛行,应该对入声消失的起到很大的作用。

点评

莫名其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8 15: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楼主| 发表于 2016-8-8 15: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22:29
元蒙的音韵标注中,也说入声的。只是在唱曲时入派三声了。那时说唱盛行,应该对入声消失的起到很大的作用 ...

莫名其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发表于 2016-8-8 16: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允许方言存在,无论怎样普及推广普通话,入声都不会消失;只要原汁原味继承古体诗词的观念不消失,讲究入声的格律形式也不会消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8 16: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宋词的传承与汉人同在!吟者就是把新韵弄出1000个韵来也休想推翻唐诗宋词的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8 17: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蒙对汉字有注音的,在声调中有入声标注。由此可知,那时,入声并未消失。呵呵,莫名其妙的该挨到你了。

点评

何用?随便弄本前朝韵书就可以做标注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8 18: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8 17: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8-8 16:31
只要允许方言存在,无论怎样普及推广普通话,入声都不会消失;只要原汁原味继承古体诗词的观念不消失,讲究 ...

从整个趋势言,会讲方言的人只会越来越少。最后趋于消失。——如入声字,现在的孩子有几个知道啊。而我们这辈却是在讲方言时,就是非常清楚的。

点评

受普通话的影响,现在的小孩母语中有些字走音了,但不走调,母语的几个声调不会弄错,其中入声还是入声,这是我长期大量观察的结果,所以,爱母语者不必过于悲观。 另外,如日本、韩国、朝鲜、越南汉诗爱好者,读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8 18: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楼主| 发表于 2016-8-8 18: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8 17:32
元蒙对汉字有注音的,在声调中有入声标注。由此可知,那时,入声并未消失。呵呵,莫名其妙的该挨到你了。: ...

何用?随便弄本前朝韵书就可以做标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7 13: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