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00|回复: 51

全唐诗大拗也可不救【转载应化雨先生文】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6-9-20 06: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唐诗近体“五仄拗句”大拗也可不救[size=0.75em]2015-05-30 22:03阅读:149
[size=1.06em]全唐诗近体“五仄拗句”大拗也可不救
近体诗“仄仄平平仄”句式,如其第三字拗仄,称为小拗;如其第四字拗仄,称为大拗。小拗可救,也可以不救;而大拗必须补救。其补救的具体办法都是:改下句“中一字”(即第三字)为平声。但是,在《全唐诗》里也有大拗不救者。同时,清代也有学者认为:大拗也是可救可不救的。现将有关的一些论述文字抄录如下——
清代翟翚《声调谱拾遗》说:“杜(甫)律凡五字全仄及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等句,皆用拗救。赵谱(即赵执信《声调谱》)所论,直与符合。然唐人亦有不用拗救者。赵云:‘不救便落调。’恐未必然。”
清代李少鹤《拗法谱》说:“拗中拗下中一字不救法——仄仄平仄仄(第一仄字平亦可),平平仄仄平(次句照常)。”其下按语说:“此拗法初盛(唐)已间有之,中晚(唐)尤多,若贾长江‘身爱无一事,心期往四明’(《宿姚合宅寄张司业籍》)等不可枚举,惟国初时此拗法未甚明耳。”
附:全唐诗近体“五仄拗句”大拗不救者举例(36+20)——
(以下为七绝之举例)
卷4_22【上元日二首】李昂(1)
丹诚傥彻玉帝座,且共吾人庆大田。
卷143_69 【河上老人歌(一作河上歌)】王昌龄
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沧溟是我家。
卷235_31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贾至3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卷242_21 【安公房问法】张继
流年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
卷274_70 【送秦系】戴叔伦
五都来往无旧业,一代公卿尽故人。
卷345_21 【饮城南道边古墓上逢中丞过赠礼部卫员外少室张道士】韩愈
为逢桃树相料理,不觉中丞喝道来。
卷386_112 【山禽】张籍
猕猴半夜来取栗,一双中林向月飞。
卷387_15 【扬子津】卢仝
鹏腾鳌倒且快性,地坼天开总是闲。
卷391_22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4)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卷437_80 【夜坐】白居易
庭前尽日立到夜,灯下有时坐彻明。
卷446_4 【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白居易
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
卷460_24 【欢喜二偈】白居易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9-20 09: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应化雨,真是一点面子也不讲,硬是从全唐诗里抠出五言大拗不救145例,是王力大拗必救的6.5倍。也是够恨得!
如此这般,王力咋办?

点评

初级班的按一三五不论则可,制造那么多忌讳人,小儿如何自由发挥?只恐止步门前。待学有所识,方可谈字字必救。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2: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09:28
这个应化雨,真是一点面子也不讲,硬是从全唐诗里抠出五言大拗不救145例,是王力大拗必救的6.5倍。也是够恨 ...

初级班的按一三五不论则可,制造那么多忌讳人,小儿如何自由发挥?只恐止步门前。待学有所识,方可谈字字必救。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20 12: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20 12:17
初级班的按一三五不论则可,制造那么多忌讳人,小儿如何自由发挥?只恐止步门前。待学有所识,方可谈字字 ...

呵呵。一三五不论,岂能机械的理解,应该是有条件的不论。如七言,仄仄仄平仄仄仄,就很不美。对此还能说一三五不论吗?

点评

可古人偏有这样的诗句。诗句有忌但应无大忌,大忌一说不知始于何人。要知诗中大忌,从古至今,不绝如缕。凡不合标准律句的诗句,均为拗,只要不是公认的非律句。初学者自可从一三五不论做起,管他大拗小拗,孤平孤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2: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20 12:26
呵呵。一三五不论,岂能机械的理解,应该是有条件的不论。如七言,仄仄仄平仄仄仄,就很不美。对此还能说 ...

可古人偏有这样的诗句。诗句有忌但应无大忌,大忌一说不知始于何人。要知诗中大忌,从古至今,不绝如缕。凡不合标准律句的诗句,均为拗,只要不是公认的非律句。初学者自可从一三五不论做起,管他大拗小拗,孤平孤仄,三平三仄,二阴三阳,平头摞眼,统统束之高阁,待整明白后,则字字必究,以臻韵律和诗律最高境界。

点评

可古人偏有这样的诗句。诗句有忌但应无大忌,大忌一说不知始于何人。要知诗中大忌,从古至今,不绝如缕。凡不合标准律句的诗句,均为拗,只要不是公认的非律句。初学者自可从一三五不论做起,管他大拗小拗,孤平孤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20 13:05: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翟翚岂止反对大拗必救,连孤平大忌都不认可。

         清代翟翚《声调谱拾遗》在李白《送客南阳》“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之下注说:“赵谱云:‘下句第二字平,第一字及第三字用仄为落调。’观此似不可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20 13: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9-20 13:50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20 12:43
可古人偏有这样的诗句。诗句有忌但应无大忌,大忌一说不知始于何人。要知诗中大忌,从古至今,不绝如缕。 ...

古人对这个是比较开放的。不但小拗句常见,就是大拗句也可用个一或两句的。但与律句还是有区别的。一首诗是近体还是拗格,可参用近体绝句的判断方法:当偶有一句(大)拗的,因律句多,还是可以看作近体绝句的,不要认作古绝。那么律诗,我们将它分作上下两首绝句式看,若成两近体绝句式的,便为律诗,否则看作拗律。当一首诗中,若有三句大拗(或两句大拗加一句三平调)的,无论救或不救,都是认作拗律的。是否近体律诗,只用大拗句的多少来判断,与救或不救没有一毛的关系

但无论如何。古人虽有“仄仄仄平仄仄仄”这样的句子,也不值得我们后人效仿。同样的,孤平、三平调句,古人诗中也有见的,但因用者极少,已经被视为禁忌。即有,也是当做例外看的了。

点评

救了则不拗,救了仍算拗律,救它作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42
岂仅如此,所有的拗句都不值效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9-20 16: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20 16:01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20 12:43
可古人偏有这样的诗句。诗句有忌但应无大忌,大忌一说不知始于何人。要知诗中大忌,从古至今,不绝如缕。凡不合标准律句的诗句,均为拗,只要不是公认的非律句。初学者自可从一三五不论做起,管他大拗小拗,孤平孤仄,三平三仄,二阴三阳,平头摞眼,统统束之高阁,待整明白后,则字字必究,以臻韵律和诗律最高境界。

公认的律句】,大唐科举的大拗不救,算不算【公认的律句

点评

最高境界就是某潭定义的“每个音节内两个字全平或全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20 16: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6:00
【公认的律句】,大唐科举的大拗不救,算不算【公认的律句】

最高境界就是某潭定义的“每个音节内两个字全平或全仄”~~

点评

也可以,但不是唐人所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9-20 16: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0 16:03
最高境界就是某潭定义的“每个音节内两个字全平或全仄”~~

也可以,但不是唐人所说!

点评

唐人说没说,存疑。诗谱如此记,即为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24
是某人的“拗救新论”。他说:, “雨梦认为古人设计近体诗,认为由平仄双音节交替组成的诗句音韵最完美,所以平仄同样应予以同等对待。即平声双音节中平不可令单,仄声双音节中,仄亦不可令单。这也是韵律最高境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20 16: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6:05
也可以,但不是唐人所说!

是某人的“拗救新论”。他说:,
“雨梦认为古人设计近体诗,认为由平仄双音节交替组成的诗句音韵最完美,所以平仄同样应予以同等对待。即平声双音节中平不可令单,仄声双音节中,仄亦不可令单。这也是韵律最高境界的严要求。”
-----你没见过?

点评

见过,王力说、秋谷说、启功说……, 没有见过唐人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9-20 16: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0 16:21
是某人的“拗救新论”。他说:,
“雨梦认为古人设计近体诗,认为由平仄双音节交替组成的诗句音韵最完美 ...

见过,王力说、秋谷说、启功说……,

没有见过唐人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6: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6:05
也可以,但不是唐人所说!

唐人说没说,存疑。诗谱如此记,即为证。

点评

诗谱何在,唐朝的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9-20 16: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20 16:24
唐人说没说,存疑。诗谱如此记,即为证。

诗谱何在,唐朝的吗?

点评

作文大体算不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7:12
符合这种最高境界的唐诗是有的,可惜都是古风: 如“愁因‖薄暮‖起”,“潭烟‖飞‖溶溶”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6: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唐诗近体“五仄拗句”大拗也可不救
2015-05-30 22:03阅读:150
全唐诗近体“五仄拗句”大拗也可不救
近体诗“仄仄平平仄”句式,如其第三字拗仄,称为小拗;如其第四字拗仄,称为大拗。小拗可救,也可以不救;而大拗必须补救。其补救的具体办法都是:改下句“中一字”(即第三字)为平声。但是,在《全唐诗》里也有大拗不救者。同时,清代也有学者认为:大拗也是可救可不救的。现将有关的一些论述文字抄录如下——
清代翟翚《声调谱拾遗》说:“杜(甫)律凡五字全仄及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等句,皆用拗救。赵谱(即赵执信《声调谱》)所论,直与符合。然唐人亦有不用拗救者。赵云:‘不救便落调。’恐未必然。”
清代李少鹤《拗法谱》说:“拗中拗下中一字不救法——仄仄平仄仄(第一仄字平亦可),平平仄仄平(次句照常)。”其下按语说:“此拗法初盛(唐)已间有之,中晚(唐)尤多,若贾长江‘身爱无一事,心期往四明’(《宿姚合宅寄张司业籍》)等不可枚举,惟国初时此拗法未甚明耳。”
附:全唐诗近体“五仄拗句”大拗不救者举例(36+20)——
(以下为七绝之举例)
卷4_22【上元日二首】李昂(1)
丹诚傥彻玉帝座,且共吾人庆大田。
卷143_69 【河上老人歌(一作河上歌)】王昌龄
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沧溟是我家。
卷235_31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贾至3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卷242_21 【安公房问法】张继
流年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
卷274_70 【送秦系】戴叔伦
五都来往无旧业,一代公卿尽故人。
卷345_21 【饮城南道边古墓上逢中丞过赠礼部卫员外少室张道士】韩愈
为逢桃树相料理,不觉中丞喝道来。
卷386_112 【山禽】张籍
猕猴半夜来取栗,一双中林向月飞。
卷387_15 【扬子津】卢仝
鹏腾鳌倒且快性,地坼天开总是闲。
卷391_22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4)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卷437_80 【夜坐】白居易
庭前尽日立到夜,灯下有时坐彻明。
卷446_4 【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白居易
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
卷460_24 【欢喜二偈】白居易 (1)
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卷474_22 【八月望夕雨】徐凝
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
卷474_79 【柬白丈人】徐凝
今来见此松树死,丈人斩新鬓发青。
卷494_137 【寄隐者】施肩吾
松门拾得一片屐,知是高人向此行。
卷521_12 【念昔游三首】杜牧(2)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
卷521_16 【登乐游原】杜牧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卷521_29 【少年行】杜牧
春风细雨走马去,珠落璀璀白罽袍。
卷522_7 【将赴宣州留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杜陵隋苑已绝国,秋晚南游更渡江。
卷524_60 【醉后呈崔大夫】杜牧
溪头正雨归不得,辜负东窗一觉眠。
卷538_50 【宿咸宜观】许浑
步虚声尽天未晓,露压桃花月满宫。
卷540_193 【县中恼饮席】李商隐
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
卷570_68 【索曲送酒】李群玉
烦君玉指轻拢撚,慢拨鸳鸯送一杯。
卷590_43 【重游天台】李郢
龙潭直下一百丈,谁见生公独坐时。
卷593_38 【田家效陶】曹邺
大姑小叔常在眼,却笑长安在天外。
卷690_19 【春雪】吴仁璧
貂裘穿后鹤氅敝,自此风流不足看。
卷723_57 【冬忆友人】李洞
枕前明月谁动影,睡里惊来不觉归。
卷728_109 【春秋战国门·王孙满】周昙
兴亡在德不在鼎,楚子何劳问重轻。
卷729_23 【前汉门·僭号公孙述】周昙
方知在德不在险,危栈何曾阻汉兵。
卷749_37 【钟陵禁烟寄从弟】李中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卷815_63 【酬秦山人见寻】皎然
山僧待客无俗物,唯有窗前片碧云。
卷818_40 【送清励上人游福建】皎然
南看闽树花不落,更取何缘了妄情。
卷836_31 【孤云】贯休
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
卷846_66 【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齐己
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卷858_22 【熙宁元年八月十九日过湖州东林沈山用石榴…自号回山人】吕岩
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馀。
卷865_24 【西轩诗】甘露寺鬼
顾云已往罗隐耄,更有何人逞笔端。
(以下为七律之举例)
卷46_17 【奉和圣制龙池篇】崔日用
操环昔闻迎夏启,发匣先来瑞有虞。(闻:声誉,名声。《广韵》“亡运切,去问。微。”)
卷48_79 【奉和圣制龙池篇】张九龄
岸傍花柳看胜画,浦上楼台问是仙。
卷71_14 【兴庆池侍宴应制】刘宪
缘堤夏筱萦不散,冒水新荷卷复披。
卷141_34 【奉赠张荆州】王昌龄
王君飞舄仍未去,苏耽宅中意遥缄。
卷151_46 【送马秀才落第归江南】刘长卿
怜君此去未得意,陌上愁看泪满巾。
卷233_1 【晓发公安(数月憩息此县)】杜甫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
卷360_40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卷439_15 【北楼送客归上都】白居易
长津欲度回渡尾,残酒重倾簇马蹄。
卷440_60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卷454_3 【十二月二十三日作,兼呈晦叔】白居易
案头历日虽未尽,向后唯残六七行。
卷458_23 【对镜偶吟,赠张道士抱元】白居易
眼昏久被书料理,肺渴多因酒损伤。
卷521_27 【送国棋王逢】杜牧
浮生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卷535_34 【送沈卓少府任江都】许浑
少年作尉须兢慎,莫向楼前坠马鞭。
卷613_50 【奉和鲁望独夜有怀吴体见寄】皮日休
此时枉欠高散物,楠瘤作樽石作垆。
卷640_5 【汉武帝于宫中宴西王母】曹唐
秋风袅袅月朗朗,玉女清歌一夜阑。
卷692_78 【早发】杜荀鹤
青云快活一未见,争得安闲钓五湖。
卷692_108 【山居自遣】杜荀鹤
此中一日过一日,有底闲愁得到心。
卷702_73 【华阳道者】张蠙
长生不必论贵贱,却是幽人骨主灵。
卷748_41 【暮春怀故人】李中
琅玕绣段安可得,流水浮云共不回。
卷848_20 【峡中酬荆南郑准】尚颜
新诗写出难胜宝,破衲披行却类云。
卷858_25 【赠罗浮道士】吕岩
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6: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粗心,居然没转完,补转如此。

点评

这不是诗谱! 这是反对王力赵执信的定式炸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9-20 16: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20 16:33
上面粗心,居然没转完,补转如此。

这不是诗谱!
这是反对王力赵执信的定式炸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6: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20 13:06
古人对这个是比较开放的。不但小拗句常见,就是大拗句也可用个一或两句的。但与律句还是有区别的。一首诗 ...

岂仅如此,所有的拗句都不值效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20 16: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6:28
诗谱何在,唐朝的吗?

符合这种最高境界的唐诗是有的,可惜都是古风:
如“愁因‖薄暮‖起”,“潭烟‖飞‖溶溶”等~~~

点评

针某闹大笑话了,真是想不到,想不到! 第一句三仄尾,第二句五连平。律句需两两相替,再好好去温习功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7:08
针断,又来捣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6: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20 13:06
古人对这个是比较开放的。不但小拗句常见,就是大拗句也可用个一或两句的。但与律句还是有区别的。一首诗 ...

救了则不拗,救了仍算拗律,救它作甚?

点评

这就叫,脱裤鳑鲏二道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9-20 16: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0 16:41
符合这种最高境界的唐诗是有的,可惜都是古风:
如“愁因‖薄暮‖起”,“潭烟‖飞‖溶溶”等~~~ ...

针断,又来捣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20 16: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6:00
【公认的律句】,大唐科举的大拗不救,算不算【公认的律句】

为什么要说大拗不救。首先是承认了大拗,况且救与不救都一样,并不影响诗评。在这个上,我的观点是对大拗句的容忍上理解。即在一首诗中,能允许几句大拗的上解释会好些。
我这个观点,三羊叫做替王力修正或补漏。就算是吧。

点评

你不说,没人说你是哑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9-20 16: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20 16:42
救了则不拗,救了仍算拗律,救它作甚?

这就叫,脱裤鳑鲏二道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9-20 16: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20 16:45
为什么要说大拗不救。首先是承认了大拗,况且救与不救都一样,并不影响诗评。在这个上,我的观点是对大拗 ...

你不说,没人说你是哑巴!

点评

某人不管古风古绝,从全唐诗中搜罗这么几句你也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20 16: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20 16:42
救了则不拗,救了仍算拗律,救它作甚?

所谓的拗救,是后人强加的,解释是调声而已。有人喜欢,那就调吧,难道原来的拗就因此解决了?显然没有。不救的自然可以,本就没有谁谁强迫着要救吧。——在这个上,我的观点还是,各自喜欢吧。其实最好不要管这些,写诗的时候该怎样还是怎样,以诗意及内容来决定用字吧。

点评

腰间羽箭久凋零【零:九青】 押韵 太息燕然未勒铭【铭:九青】 押韵 老子犹堪绝大漠一一绝字拗,应平,三仄尾 诸君何至泣新亭【亭:九青】 押韵 一身报国有万死一一后为五仄句,大拗 双鬓向人无再青【青:九青】 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7:02
你是和稀泥,还是跑偏题? 声律,与诗意好孬无关!你的明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7: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20 16: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6:46
你不说,没人说你是哑巴!

某人不管古风古绝,从全唐诗中搜罗这么几句你也信?

点评

可以信,可以不信! 三羊执信大唐试律诗的声律标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发表于 2016-9-20 16: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般不破律,因为有那么多汉字供选择,觉得够用了,也不反对别人破律,因为出于粗心、思维的局限、脑子不愿转弯或者自认为那样才妙,偶尔出律也是可以理解并允许的,但是,不合律就是不合律,不要为古人、名人或自己讳编出并不合理也无美感的拗救理论来塞责。拗救理论从听觉、视觉上看并无乐感和平衡感,古人大量破律而不救的例子也不予以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9-20 17: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20 16:52
所谓的拗救,是后人强加的,解释是调声而已。有人喜欢,那就调吧,难道原来的拗就因此解决了?显然没有。 ...

你是和稀泥,还是跑偏题?
声律,与诗意好孬无关!你的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9-20 17: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0 16:53
某人不管古风古绝,从全唐诗中搜罗这么几句你也信?

可以信,可以不信!
三羊执信大唐试律诗的声律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7: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20 16:52
所谓的拗救,是后人强加的,解释是调声而已。有人喜欢,那就调吧,难道原来的拗就因此解决了?显然没有。 ...

腰间羽箭久凋零【零:九青】 押韵
太息燕然未勒铭【铭:九青】 押韵
老子犹堪绝大漠一一绝字拗,应平,三仄尾
诸君何至泣新亭【亭:九青】 押韵
一身报国有万死一一后为五仄句,大拗
双鬓向人无再青【青:九青】 押韵一一向应平,无应仄,孤平拗救句,双救句
记取江湖泊船处一一泊应平,船应仄,特拗句
卧闻新雁落寒汀【汀:?】 不押韵(汀不在韵表中,请自行判断)

如此次众多,依你见此非律诗,而是不讲平仄的拗律?那王力谈拗救选非律诗岂不文不对题?

点评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7: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6 19: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