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9
注册时间2015-7-14
威望1100
金钱11640
贡献10187
金牌会员
 
威望- 1100 点
贡献- 10187 次
金钱- 11640 枚
 
|
发表于 2016-10-30 23: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30 23:40 编辑
呵呵。你这叫纠緾不清。
我早就说过:在各地方言中,都保存了一些中古音,同时也丢失了一些。就以你所说的中古读书音言吧,当时也是有方言音与他对应的吧。只是不能以某一地的方言音来代表全部的中古读书音吧。由于读书音,也即是官话音,往往受到改朝换代的影响,它的变化是最快的,而方言音也在人员流动与交流中会有所融合而变化,特别是大城市,音变更是较快。所以语音学家们才不得不转向以交通不便封闭落后地方的方言音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吧。要知道,语音字家对各字的拟音大多相同,不同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且主要是对i、u的介化和去化有些争议罢了,然这对音韵体系没有大的影响(即还是符合其音韵体系的)。
在我处方言中,还有很多是上古音呢。若用平水音来读,自然要将这些上古音以及与广韵拟音不同的方言音剔除。不以语音学家的拟音作依据,难道要以某一地的方言为依据吗?!呵呵。
我这人从来就实事求事。若有人说,他的方言音就是平水音,我肯定会指出他在吹牛呢。但同样的,对于你的平水音不能读这点,我也相当的反感。即然有语音学家们的拟音,又怎么会是不能读?难道那些语音学家们连自己的拟音都不会读吗?!请你不要再来什么“这是完全标准的中古音吗”的痴语了,谁敢肯定这完全标准,同样的,又有谁敢肯定这不是标准的。这类提问,对双方来说,都是悖论。呵呵。
又:我从来就承认,用旧韵写诗有它的缺限,即读写分离(写的是旧韵,读的是今音),韵书(平水韵)只不过是个平仄和押韵的解释工具罢了。新韵诗占据主流地位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但这是个自然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要由你来定时间的。就算是习大大或者毛转世好了,恐怕也不会这么张狂吧。写诗用何韵与推行普通话毕竟是两回事!请你清醒点吧。
再说中古音能不能读的问题,即然有语音学家的拟音,自然可以读出吧。难道那些语音学家连自己的拟音都不会读吗?你不会读,不见得他人不会读,最起码的郑张尚芳、潘悟云会读吧,他们都还活着呢。还有一些研读过音韵学的人们,也能读出。你不是想让人教你读吗,那不妨就向郑张氏学吧。你可是提到他多次了吧。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