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50|回复: 38

如何真正全方位的去理解并合理规范律诗的概念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13 21: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2-14 09:21 编辑

“律”这个字是神圣的,古代的律法、佛门的戒律都是用的这个“律”字,古人在取名时都会有意无意地参照这些相关联的词汇。比如古人有避讳之说,为避皇帝的名字而改字等这类事情很多。

律的本意是约束的意思,是来约束你的行为。任何时代的文化都不可避免同政治有关联。特别是在宋朝以后,在意识形态上程朱理学一直占据主导,礼教趋于严苛,周礼始终是贯穿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社稷、政治生活,小到家族和个人日常生活的行为约束。礼制的严苛程度必会在诗礼上体现出来。

既然礼教趋于严苛,律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也会与社会的整体环境保持一致。所以真正的律诗应是指狭义的、标准的五言八式,七言六式。此外,允许加上一些本句拗救的少量变体。

“拗”字从字义上解释是“不顺从”的意思,引申就是违逆的意思。救就是救赎,赎罪的意思。有拗就必须要救,要思过、要悔改。如果你经常不愿意或不喜好拗救,就会很有可能被认为是有违逆的苗头和动机,这种潜在的“测试”一直是皇家秘而不宣的法宝。所以在科举时、殿试时会通过这些细微之处来全方位地考察一个人。

皇家一直是通过礼部来颁布当朝的用韵规范及科考的具体规则,通过一个不起眼的律诗也可间接地表达皇家意志。并且有潜移默化地把你培养成顺民的政治诉求。皇家始终殷切期望他的子民能严格遵守诗礼,并通过作诗这件“小事”来培养和考察自己的子民,使之成为遵守包括诗礼在内的全部国家礼法、律法,忠君爱国的国家栋梁。所以,那种“可救可不救”的说辞实际上是给你设了一个“套”,你要是真的有拗而不去救那你就真正地“暴露”了、真的中计了。

所以,如观认为,真正的律诗应是指这种秉承唐代遗风,从宋代发展到清代,最终趋于完美的“狭义律诗”。而不应包括以唐代初期为代表的那种有拗不救的、掺杂着古风体、永明体的那种“广义律诗”。这样做不仅能真正地体现律诗的发展脉络、历史背景,体现它背后隐藏的政治哲学、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等内涵,并真正地是有利于它的推广与发展。如果加上那种不规范的所谓“广义律诗”,会易使概念变得繁琐和增加学习与应用的障碍。那些不规范的所谓“广义律诗”应归入永明体、古风体,或是另取一名,不要再强行归入律诗的体系中去了。尽管他们在唐诗中的数量和占比都很高,并且还有众多大腕诗人的诗作在里面。但是我们不能感情用事,该舍弃的必须要舍弃。

如观此文是从律诗的发展环境背景及背后所蕴含的政治哲学等独特视角来阐述如何规范律诗的概念,望能引起诗友们的兴趣与热情的讨论,感谢诸君。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2-13 21:2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诗法书说,科举考试中要求按律诗正格做诗,而日常做律诗可以讲拗救。现代没有科举考试,按理可以不必严格按正格做律诗了,但由于诗刊编辑把诗刊发诗当做科举考试一样严格。网络论坛版主诗友也形成了考官一样严苛的观念,所以现在想效仿盛唐诗人做拗体诗,环境不允许,也不现实,拗救只能是理论上的,实践中不被接受。

点评

对,如观实际上只支持正格的狭义律诗,和本句拗救,这些在实践中可行并且运用的多。不支持那种对句拗救甚至不拗救,吸收那种使律诗的“变体”太多,不易记忆和推广,并且实际运用也非常少,应该淘汰。 不要为了去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3 2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13 21: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13 21:54 编辑

有拗就必须要救,要思过、要悔改。如果你不愿或不喜好拗救,就会很有可能被认为是有违逆的苗头和动机,这种潜在的“测试”一直是皇家秘而不宣的法宝。所以在科举时、殿试时会通过这些细微之处来全方位地考察一个人。

----荒唐可笑,危言耸听。拗救是到清朝赵执信声调谱才提出的学律诗之法。是为避孤平提出的。王力在教材中细化了拗救规则:律诗的拗救分甲乙丙三类。甲类拗可救可不就,乙类拗尽量救,丙类拗必须救(详见《汉语诗律学》)。哪里来的什么“有拗必救”?

点评

你还真别以为如观是在胡说,皇家和佛家中还真有这种秘而不宣的测试法宝,只不过很多要么失传、要么鲜为人知罢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3 2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21: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2-13 21:52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2-13 21:29
清代诗法书说,科举考试中要求按律诗正格做诗,而日常做律诗可以讲拗救。现代没有科举考试,按理可以不必严 ...


对,如观实际上只支持正格的狭义律诗和本句拗救,这些在实践中可行并且运用的多。不支持那种对句拗救甚至不拗救,吸收那种诗会使律诗的“变体”太多,不易记忆和推广,并且实际运用也非常少,应该淘汰。

不要为了去学唐代那些名家的诗而把那些不规范的诗硬安一个“准律体”的名号。真正想学完全可以另设一个“永明体”或是重新起一个名,不要再归入律诗中去。

本身按照律诗的严格概念那些也不能称为是律诗。

点评

不要为了去学唐代那些名家的诗而把那些不规范的诗硬安一个“准律体”的名号。真正想学完全可以另设一个“永明体”或是重新起一个名,不要再归入律诗中去。 --------不学唐代名家的诗学你的是吗?你在这儿扯得也太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3 21: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发表于 2017-2-13 21: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得是诗,然后才可能是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13 21: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13 21:49
对,如观实际上只支持正格的狭义律诗,和本句拗救,这些在实践中可行并且运用的多。不支持那种对句拗救甚 ...

不要为了去学唐代那些名家的诗而把那些不规范的诗硬安一个“准律体”的名号。真正想学完全可以另设一个“永明体”或是重新起一个名,不要再归入律诗中去。

--------不学唐代名家的诗学你的诗吗?你在这儿扯得也太没边儿了~~~~

点评

如观诗作的价值以后会体现出来的,待时机成熟,诗友们邀请,如观愿意毫无保留地与诸君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0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21: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3 21:31
有拗就必须要救,要思过、要悔改。如果你不愿或不喜好拗救,就会很有可能被认为是有违逆的苗头和动机,这种 ...

你还真别以为如观是在胡说,皇家和佛家中还真有这种秘而不宣的测试法宝,只不过很多要么失传、要么鲜为人知罢了。

点评

你就在这里没边没沿地扯吧!什么不学唐诗,不学李杜,学习周礼,学诗不学唐诗,要学你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3 2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13 22: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13 21:56
你还真别以为如观是在胡说,皇家和佛家中还真有这种秘而不宣的测试法宝,只不过很多要么失传、要么鲜为人 ...

你就在这里没边没沿地扯吧!什么不学唐诗,不学李杜,学习周礼,学诗不学唐诗,要学你呀?

点评

如观先生一贯是不鼓励学诗,即使学,也是在学习周礼的框架下摈弃以李杜为代表的非主流。总体表达,诗可废,礼不可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0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13 22: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说什么“平平仄平仄”(特殊拗句)“是古体诗永明体的残余”------不是在说笑话吧?

点评

平平仄平仄应该有其对应的句式存在即仄仄平仄平,如八月湖水平,同样,仄仄平仄仄也有对应的句式存在即平平仄平平,但这两种句式现代人使用的可以说极少,个人认为是保险起见的心理使然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01:21
应该不是说笑话,但如观用语上刺耳而已,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大体上是永明诗律的遗风使然,从沈约制永明诗律到近体的成熟应该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中运用这两种句式比较多,相延成习便视作是近体律句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0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2-14 01: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3 22:05
你还说什么“平平仄平仄”(特殊拗句)“是古体诗永明体的残余”------不是在说笑话吧? ...

应该不是说笑话,但如观用语上刺耳而已,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大体上是永明诗律的遗风使然,从沈约制永明诗律到近体的成熟应该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中运用这两种句式比较多,相延成习便视作是近体律句了。

从四声四元的调声术来说,二四同平不为病,二四同仄则须调声,这跟近体平仄二元的本句平仄交递的原则是不太吻合的,个人认为王力是为了稳重起见而把此种相违的句式称为特坳句、准律句。

初唐虽未见有平仄之论,但是,平声为一脉,上去入又为一脉的说法是有的,从文镜秘府论中可查。初唐未严格定义平仄,故有可能造成四元调声与两脉之二元同用的现象,这也可以从崔颢的黄鹤楼诗中得到佐证。当然,律至沈宋定体,诗律进入近体时代,至杜甫集律诗之大全,老杜虽不见称于生时,但其身后40年,因韩愈等人的大力推崇而名盛于世。。。

今之近体的说法,我能查到最早的说法见于皮日休,皮谓之今体,至严沧浪则谓之近体而延用至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2-14 01: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3 22:05
你还说什么“平平仄平仄”(特殊拗句)“是古体诗永明体的残余”------不是在说笑话吧? ...

平平仄平仄应该有其对应的句式存在即仄仄平仄平,如八月湖水平,同样,仄仄平仄仄也有对应的句式存在即平平仄平平,但这两种句式现代人使用的可以说极少,个人认为是保险起见的心理使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2-14 01: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明体也是律诗,由沈约定律,但这个律的含义跟近体律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永明体四声四元,近体四声二元,哪么,永明体以前是不是就不讲律呢,恐怕不是,从沈陆之争及李登、吕静等人韵术分类中可见其是按宫商角徵羽而分的,不知热衷于探讨诗律之定义的如观版主又是怎么看的呢

点评

真正的律诗应是指发展充分,进化完善的那种正格的狭义律诗。具体地说就是指五言八式,七言六式。此外可加上本句拗救的少量变体。 从现代人的实践中看也是如此,没有必要引入那么多变体,那样做不利于律诗的推广与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08:42
没有必要强行割裂永明体,唐诗,与后代律诗要求的联系,即使厘清,也最多能够证明,这是后人在科举方面提出的规定,仅此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07: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14 07: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2-14 07:38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2-14 01:34
永明体也是律诗,由沈约定律,但这个律的含义跟近体律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永明体四声四元,近体四声二元, ...

没有必要强行割裂永明体,唐律诗,与后代律诗要求的联系,即使厘清,也最多能够证明,这是后人在科举方面提出的规定,仅此而已。当然,对于致力清诗的人来说,也有一定意义。学清诗,还是应该相对严谨一些比较像。但这与大多数人关系很小。毕竟清诗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反而容易造成思想混乱。

点评

永明诗律仅对其声律提出要求而未对具体格式提出规范,除四声四元与四声二元外,这大概也是永明体与近体的区别所在 厘清律诗之进程,对于认识古风律良有益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11:01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14 07: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2-14 08:01 编辑

前人开创或者发展一个体系并造成很大影响,得到了公认。不可能因为后人加上了某种特色或者完善修正,就判定前人不是真正的了。这个时候,更多体现的还是站队之争。爱清诗的,可能会认为是规定越严越好。【实际也不一定】唐诗派绝对不答应的。反过来我们拿黄鹤楼做例子。极端派甚至认为这个也可以当做律诗的模板,然而声音很小,没有什么权威性和市场。基本上可以忽略。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2-14 07:58: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明体是二五异声,近体是二四调平仄,平平仄平仄是永明体遗留下来的格式,在唐代诗人乃至科举试贴诗中仍然使用,现在被淘汰了。
        永明体讲调声,还没形成人人遵守的格律,故四声八病在永明体中有讲究有不讲究者,所以永明体还不能称律诗,因律诗已形成固定格律。

点评

平平仄平仄是永明体遗留下来的格式,在唐代诗人乃至科举试贴诗中仍然使用,现在被淘汰了。 ----对图书府吏这观点很好奇,为了检验这种“准律句”是否“被淘汰了”,于是查看了一下现代诗人的胡马集,发现这种句型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16:07
赞同这个观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1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14 08: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3 22:01
你就在这里没边没沿地扯吧!什么不学唐诗,不学李杜,学习周礼,学诗不学唐诗,要学你呀? ...

如观先生一贯是不鼓励学诗,即使学,也是在学习周礼的框架下摈弃以李杜为代表的非主流。总体表达,诗可废,礼不可废。

点评

不是不鼓励学诗,是主张要通过学诗,达到启迪人生,开发智慧,从小培养公民守纪律等多种目的。而不是单纯地去吟风弄月,单纯地去消遣。 如观从不怕公开自己的真实想法,就是从内容上,题材上扶持国风体,咏颂体的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09:06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08: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2-14 01:34
永明体也是律诗,由沈约定律,但这个律的含义跟近体律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永明体四声四元,近体四声二元, ...

真正的律诗应是指发展充分,进化完善的那种正格的狭义律诗。具体地说就是指五言八式,七言六式。此外可加上本句拗救的少量变体。

从现代人的实践中看也是如此,没有必要引入那么多变体,那样做不利于律诗的推广与发展。那些有永明体或古风体残留物的诗应分割出去。

律诗要突出它“守纪律”的特色,严守诗礼。通过律诗的学习与创作,从小培养公民遵纪守法,遵守公共道德的良好品质。不要小看这律诗,它有着潜移默化的助推作用。要培养公民象世俗遵守律法,礼法,象佛门遵守戒律一样的遵守律诗的格律。

当然,也不反对公民去学那种进化不充分的永明体,或有永明体,古风体残留物的所谓“准律体”。当然要严格分类,不应作为当今诗坛的主流推广诗体。


点评

诗体的分类是个极其复杂的事情,王力为方便讲清近体而作广义与狭义之分,如观这是比王力更为狭义了,不如再狭点,只许作标准律就可以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1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09:06: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14 08:05
如观先生一贯是不鼓励学诗,即使学,也是在学习周礼的框架下摈弃以李杜为代表的非主流。总体表达,诗可废 ...

不是不鼓励学诗,是主张要通过学诗,达到启迪人生,开发智慧,从小培养公民守纪律等多种目的。而不是单纯地去吟风弄月,单纯地去消遣。

如观从不怕公开自己的真实想法,就是从内容上,题材上扶持国风体,咏颂体的发展。从格律的角度剥离李杜等人的那些进化不充分的准律体。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分化,瓦解,剥离,弱化以李杜为首的风月体一派,最终达到把魁首李白拉下神坛,把其诗作逐出当代教科书的目的。

网上有的诗友也承认,唐诗整体上虽艺术性突出,但表现内容很肤浅,所以不可过于贪着。李白的问题我也不厌其烦地反复讲了,从政治上说,他是滑向反面人物的边缘人,加上其个人的陋习劣迹,必须摒除。这也是尊重周礼,尊重古人正朔观所必须要做的。


点评

先生还是不够坦诚啊,从字里行间的气息,逐李白出课本明明只是先生的最低纲领,绝对不是最终目的,如果能够把先生所谓的风月体全部驱逐,更为高兴不是么。 通过学诗,达到全面提升自己,比如眼界,心胸,怜悯,智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0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09: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3 21:52
不要为了去学唐代那些名家的诗而把那些不规范的诗硬安一个“准律体”的名号。真正想学完全可以另设一个“ ...

如观诗作的价值以后会体现出来的,待时机成熟,诗友们邀请,如观愿意毫无保留地与诸君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14 09: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2-14 09:54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2-14 09:06
不是不鼓励学诗,是主张要通过学诗,达到启迪人生,开发智慧,从小培养公民守纪律等多种目的。而不是单纯 ...

先生还是不够坦诚啊,从字里行间的气息,逐李白出课本明明只是先生的最低纲领,绝对不是最终目的,如果能够把先生所谓的风月体全部驱逐,更为高兴不是么。----或许下一步就是那些反映民间疾苦或者讽刺官员的作品比比如硕鼠之类。
通过学诗,达到全面提升自己,比如眼界,心胸,怜悯,智慧,热情,爱国思想包括一定程度的严谨 ,守礼------等等等等的目的,而不是单纯地去吟风弄月,单纯地去消遣。这个思路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纯文字游戏,淫秽反动之类以及一切低格调文字,也确实不适合学习沉溺。
但先生几句话,中国人上千年奉守的崇尚的文化与文人群体,便成了综合素质差,内容肤浅,格调不高,单纯地去消遣。不觉得太容易一些了么。
实际上,全面摈弃先生所谓风月体,对于执政者而言,未必是好事情。所谓寄情山水之间,这其实往往也是大肆歌颂与彻底怨愤掀桌子之间的一个缓冲,留有余地。避免了非A即B的绝对主义,为渊驱鱼。

点评

我从来没有说过全面抛弃,全盘否定风月体,是主张与国风体,咏颂体三足鼎立,三分诗坛天下。 风月体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暂时逃离现实,不问世事,放松一下自己也无妨。但是不可贪执,走极端,甚至产生躁狂,忧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10:38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10: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14 09:34
先生还是不够坦诚啊,从字里行间的气息,逐李白出课本明明只是先生的最低纲领,绝对不是最终目的,如果能 ...

我从来没有说过全面抛弃,全盘否定风月体,是主张与国风体,咏颂体三足鼎立,三分诗坛天下。

风月体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暂时逃离现实,不问世事,放松一下自己也无妨。但是不可贪执,走极端,甚至产生躁狂,忧郁,哀怨等心理疾病。对李杜等人的诗品,人品不加分析地盲目祟拜,达到一种丧失理性的狂热。这是需要警惕的。

看来你还是基本上认同我的一些主要观点的。如观太迫切希望一些有识之士加盟,为倡导诗坛新风奔走疾呼。此举实乃大功德一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2-14 11: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14 07:28
没有必要强行割裂永明体,唐律诗,与后代律诗要求的联系,即使厘清,也最多能够证明,这是后人在科举方面 ...

永明诗律仅对其声律提出要求而未对具体格式提出规范,除四声四元与四声二元外,这大概也是永明体与近体的区别所在

厘清律诗之进程,对于认识古风律良有益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2-14 11: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14 08:42
真正的律诗应是指发展充分,进化完善的那种正格的狭义律诗。具体地说就是指五言八式,七言六式。此外可加 ...

诗体的分类是个极其复杂的事情,王力为方便讲清近体而作广义与狭义之分,如观这是比王力更为狭义了,不如再狭点,只许作标准律就可以了

点评

从直观就能看出,真正的律诗肯定是那些正格律诗,我们要推广普及的也肯定是这些。那些有“残留物”的准律体是属于“过渡产品”,应该尽早淘汰。 律是什么?国家法律的律、佛门戒律的律、军队纪律的律。它是神圣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13: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2-14 11: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大概是不知近体有出宽对紧这么一个原则,所以不仅要把准律句踢出近体律,还要把坳救也踢出去,我不懂的就不是律,我不写的就不准你们写,否则周礼侍候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近体还是古风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近体还是古风

点评

春思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 -----类似这首也将被开除出律诗行列了,有“残留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16: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2-14 11: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2-14 07:58
永明体是二五异声,近体是二四调平仄,平平仄平仄是永明体遗留下来的格式,在唐代诗人乃至科举试贴诗中仍然 ...

赞同这个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13: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2-14 13:44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2-14 11:06
诗体的分类是个极其复杂的事情,王力为方便讲清近体而作广义与狭义之分,如观这是比王力更为狭义了,不如 ...


从直观就能看出,真正的律诗肯定是那些正格律诗,我们要推广普及的也肯定是这些。那些有“残留物”的准律体是属于“过渡产品”,应该尽早淘汰。

律是什么?国家法律的律、佛门戒律的律、军队纪律的律。它是神圣的,执行起来必须严格,就象眼中容不得半粒沙子一样,诗门中格律也容不得半点含糊。

特别是在古代,律诗的用韵、具体规范都由礼部颁布,视同是皇帝的圣谕,不得违逆,必须一丝不苟地严格执行。同时,诗礼也是周礼的组成部分,臣民对诗礼的遵守程度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他在对尊国家律法、礼法上所持的态度。所以从律的内涵、文化传承及推广普及上来说都应该从严。

您老人家的一首律中竟然出来两句“残留物”,这种做法值得商讨。


点评

如观只知到律是法律是约束,却不知律还含有篇律、句律、声律、韵律、音律、节律等等么 直至今天,元曲都还要讲究个黄钟大吕、宫商之律,既然要全方位地定义律的含义,你不如也把这方面研究研究 这么狭隘地定义律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2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14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14 16:13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2-14 07:58
永明体是二五异声,近体是二四调平仄,平平仄平仄是永明体遗留下来的格式,在唐代诗人乃至科举试贴诗中仍然 ...

平平仄平仄是永明体遗留下来的格式,在唐代诗人乃至科举试贴诗中仍然使用,现在被淘汰了。

----对图书府吏这观点很好奇,为了检验这种“准律句”是否“现在被淘汰了”,于是查看了一下现代诗人的胡马集,发现这种句型还不少:
如红色句:
答容若秋日寄懷
秋風楚緖想停雲,海內聲名竟失君。欲注離騷微筆力,誓攻儀禮復斯文。
涉江吾未悔奇服,臨難卿當獻采芹。來問瑯玡舊時樹,五噫音愴久聽聞。 
還鄉
客塵淫雨叠相侵,竟使還鄉久廢吟。四載辛勤羈北地,萬般愁苦嘆黃金。
家園神話年年逼,歸路長楊處處陰。不以風狂破巢絮,烏飛猶自戀前林。
右鹽城徐師于斌
名園桃李倏成林,中結維摩大願心。何日九州不光怪,投槍釋手賞韶音。
遊西山植物園一路聽人指點軍政要員私邸歸而感賦
珍重文章玄豹胎,依然抑鬱氣騰雷。罡風力大吹蓬塊,凍雨寒凝觸帝臺。
未朽雄心能好靜,補天素志豈全灰。親戚殷勤問消息,西京遘患是予哀。
世紀之挽
滔滔誰是利群謀,主義紛紜辯未休。矢志一人奉容忍,胡郎功罪定千秋。
偶感
易水當年認浩歌,江湖俠骨近無多。徒憑庚貼稱兄弟,哪便犧牲祀怪魔。
羊左全交豈容易,寧歆分席慣經過。吾將披髮亂流地,椎破箜篌竟渡河!
九日四首
秋氣蕭森鴈隊橫,天街愁絕賣花聲。居然俗子成髙會,差幸閒鷗不遠征。
白日今番又虛過,羈懷此夜已重經。倏驚大地離奇白,萬里長空月怒明。
送嘯雲樓歸皖嘯雲樓海內名家中年入洛竟無所用旣將掛帆歸去廼賦斯解以贈
去去多應思故廬,天涯牢落一襟孤。孟嘗車馬慳於諾,道學門生困在途。
白日放歌慚赤子,青冥垂翅憫狂奴。退飛六鷁終難救,歸述春秋亦丈夫。
丁丑戊寅間感事
無數山程並水程,天家八駿又西征。應難碧眼尊華夏,徒見青衣振宋聲。
海內仁人盡垂首,報章花絮足心驚。昭陽回日溫秋扇,宜有衣冠共仰名。
同陸傑淩鋒谷城諸兄譚深慨國事難爲爰成二律悠悠我心當有知者
黑雨南來勢若奔,劇譚數刻已銷魂。斯民溫飽徒心願,故國富強柰劣根。
話到無稽智空進,人逢中惡氣難軒。美芹十論誰知繼,大患非關吐谷渾。
秋雨懷容若
一語知卿懷孔殷,王咨師問詎庸云。曲江歸便乘秋月,景日行來遵汝墳。
天意或將憫張儉,內官眞欲殺劉蕡。腰間虹霓龍潭化,不及都中鳥獸羣。
己卯立春日達之邀聚義民酒家一眾儼然兀坐沒甚言語
日月擲予愁歲添,不能夭矯竟淵潛。筵前偏少傾城貌,腮下獨多如蝟髯。
懴慧心情羨清壯,感時哀憤鄙香奩。談玄今似黃州客,歸擁春心到黑甜。
久旱不雨漫成三律有呈鄧丈崇岳兼示余傑
大雅元音想劫塵,可能喚醒夢中人。平疇已極仲宣望,濁酒頻傷自在神。
信美山河盡豺虎,如磐故國有荊榛。南行莫道妖氛重,默向前朝記甲申。
潮州二首余以罷甚未謁韓文公祠
蕭條異代惜斯文,未向公祠展夕曛。卻過金銀荔峰刹,無端灑淚濕南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14 16: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2-14 11:34
如观大概是不知近体有出宽对紧这么一个原则,所以不仅要把准律句踢出近体律,还要把坳救也踢出去,我不懂的 ...

春思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

-----类似这首也将被开除出律诗行列了,有“残留物”~~~

点评

这种诗以后可以考虑叫作“准律体”,以示和真正律诗的区别。 我们可以把律诗体比作一个王国,那些准律体,永明体,古风体可以视为是“前朝余孽”,必须要肃清。你把这些人没有肃清,他们潜伏下来,必会伺机滋事来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17: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17:00: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4 16:34
春思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 ...

这种诗以后可以考虑叫作“准律体”,以示和真正律诗的区别。

我们可以把律诗体比作一个王国,那些准律体,永明体,古风体可以视为是“前朝余孽”,必须要肃清。你把这些人没有肃清,他们潜伏下来,必会伺机滋事来颠覆你的王国。

所以,他们在你的王国里不准再让他们拥有合法地位。



点评

又回到了正朔观,现在的问题就是,在诗的国度里面,到底谁是王者。在如观先生看来,李杜都是前朝余孽,那么到底是以清诗民国诗为正朔,还是别的什么呢。为什么不能够做到,现在的官方怎么说,就听从好了。直接把规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17:14
可惜它们是合格律诗的合法地位已经被《唐诗三百首》《四库全书》等历史文献固定下来了。谁能推翻得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1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14 17: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14 18:58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2-14 17:00
这种诗以后可以考虑叫作“准律体”,以示和真正律诗的区别。

我们可以把律诗体比作一个王国,那些准律体 ...

可惜它们是合格律诗的合法地位已经被《唐诗三百首》《四库全书》等历史文献固定下来了。谁能推翻得了?要被开除出律诗的“准律体”还有: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咏怀古迹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无题 二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偏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点评

不管以前是怎样划分的,现在应该重新厘清。 把这种诗吸纳进来会导致律诗的变体比正格还要多,也就是“变通”太多,这是不正常的,也不利于当代律诗的推广与普及。不如另设一个“准律体”。 我们炒股软件都有“大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4 2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11: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