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金筑子

唐近体诗是靠自己的实践完善的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3 15: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3 15:41
我们对音节划分不一,则观点很难一致。
上三平有:平平/平/仄仄,(另有补丄句多仄的平平/平仄/平)
...

上三平可能存在 平平/平仄  的情况,则合律
下三平则只有     中平/平平 或  平平/平  ,无论如何平仄都不能交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3 16: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3 15:09
陈叔达,《全唐诗》三十卷,帝王后的首卷,宋之问排五十一卷。陈叔达有诗九首:近体两首,排律两首,绝句 ...

陈叔达留下诗作很少。2首五言八句一首合近体粘对,这不能说明什么。永明体中也有完全合乎近体粘对的五言八句押平韵诗,但这纯属偶然,即仅仅符合产生全粘的几率而已(八分之一,12.5%),这说明当时诗人(齐梁直到沈宋708年以前)无讲究粘对的意识。

卷30_3 【早春桂林殿应诏】陈叔达
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
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齐梁体(全对仗,有失粘失对)

卷30_4 【后渚置酒】陈叔达
大渚初惊夜,中流沸鼓鼙。寒沙满曲浦,夕雾上邪溪。
岸广凫飞急,云深雁度低。严关犹未遂,此夕待晨鸡。粘对合近体

卷30_5 【听邻人琵琶】陈叔达
本是龙门桐,因妍入汉宫。香缘罗袖里,声逐朱弦中。
虽有相思韵,翻将入塞同。关山临却月,花蕊散回风。 齐梁体(有失粘失对
为将金谷引,添令曲未终。

卷30_6 【州城西园入斋祠社】陈叔达
升坛预洁祀,诘早肃分司。达气风霜积,登光日色迟。
农教先八政,阳和秩四时。祈年服垂冕,告币动褰帷。
瘗地尊馀奠,人天庶有资。椒兰卒清酌,簠簋彻香萁。
折俎分归胙,充庭降受釐。方凭知礼节,况奉化雍熙。齐梁体(失粘失对)

卷30_7 【春首】陈叔达
雪花联玉树,冰彩散瑶池。翔禽遥出没,积翠远参差。折腰绝句,

卷30_8 【初年】陈叔达
和风起天路,严气消冰井。索索枝未柔,厌厌漏犹永。古绝

卷30_9 【咏菊】陈叔达
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古绝

卷30_10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古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6: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3 15:49
上三平可能存在 平平/平仄  的情况,则合律
下三平则只有     中平/平平 或  平平/平  ,无论如何平仄都 ...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二四不交替?说昏话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3 16: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3 16:46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二四不交替?说昏话吧?!

你老眼昏花,哪里说“二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7: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3 16:13
陈叔达留下诗作很少。2首五言八句一首合近体粘对,这不能说明什么。永明体中也有完全合乎近体粘对的五言 ...

永明体中就有的,以及沈宋之前就大有人在写的近体诗型,唐初人自己写写,只是没有提倡号召别人去写而已。所以沈宋并没有创造定型这种诗,沈宋的功劳只在于推广提倡。沈宋难道把早已存在的形式再去创造定型一回?!沈宋从来不读前人诗,不知道近体这种形式早已存在,而自己要再去创造定型?要说针叶林去创造定型了双轨近体诗,那倒还说得过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5-13 17: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3 15:49
上三平可能存在 平平/平仄  的情况,则合律
下三平则只有     中平/平平 或  平平/平  ,无论如何平仄都 ...

平平/平仄符合两两相替吗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及仄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及平平/仄/仄仄
均符合平仄两两相替原则
平平/仄平/仄,不符合,王力称特拗
仄仄/仄平/仄,不符合,王力称小拗
仄仄/平仄/仄,不符合,王力称大拗
仄仄/仄仄/仄,不符合,王力称大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20: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3 12:02
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修文馆学士群共有24人。其中有:李峤,宗楚客,赵彦昭,韦嗣立,李适,刘宪 ...

不读书又偏要装什么都忙懂:
公元705年秋,沈佺期从长安出发,经四川、湖南、云南辗转了一年的时间,才到达贬地灌州(今越南北部),他在流放之地生活了五年,公元710年接到平反通知从灌州北上,711年到达长安就任新职,做了个闲官,他写的《回波辞》说得很清楚"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沈佺期如何去参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修文馆学士群共有24人。其中有:李峤,宗楚客,赵彦昭,韦嗣立,李适,刘宪,崔湜,卢藏用,李乂,宋之问,武平一,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徐坚,韦元旦,等。正是他们集体定型了律诗,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贡献最大。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3 21: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3 20:13
不读书又偏要装什么都忙懂:
公元705年秋,沈佺期从长安出发,经四川、湖南、云南辗转了一年的时间,才到 ...

你把沈佺期从修文馆学士名单中剔除了?说沈宋定型了唐近体诗错了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3 23: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3 20:13
不读书又偏要装什么都忙懂:
公元705年秋,沈佺期从长安出发,经四川、湖南、云南辗转了一年的时间,才到 ...

《唐会要》记载:
“至景龙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修文馆增置大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征攻文之士以充之。......十月四日,兵部侍郎赵彦昭,给事中苏颋,起居郎沈佺期并为学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3 23: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14 04:57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17-5-13 19:24
金版这一说法并没错,近体诗的成熟与定型是个缓慢渐进的过程,是凭藉唐诗人不断实践得以完善的。《南史.陆 ...

你没看懂金筑子的意思就发议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08: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5-14 08:47 编辑

《唐会要》记载:
“至景龙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修文馆增置大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征攻文之士以充之。......十月四日,兵部侍郎赵彦昭,给事中苏颋,起居郎沈佺期并为学士。”
------------
此时沈佺期还流放在外,公元710年才接到平反通知,708年虽然朝廷已列入学士,但本人不在场,沈佺期如何参与集体定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4 09: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4 08:46
《唐会要》记载:
“至景龙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修文馆增置大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征攻文之士 ...

你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又来青草池塘乱蛙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4 09: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4 08:46
《唐会要》记载:
“至景龙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修文馆增置大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征攻文之士 ...

此时沈佺期还流放在外,公元710年才接到平反通知,708年虽然朝廷已列入学士,但本人不在场,

-------“人不在场”流放中就被任命为修文馆学士?你是发呓语还是说昏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09: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4 09:30
你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又来青草池塘乱蛙鸣!

针叶林去年说的是:近体诗是几百年中通过无数诗人的集体创造的结果。昨天又说是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三人的功劳,下午又说是708年文学馆的多人集体定型!颠三倒四竟如此者,还在理论界混得下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4 09: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4 09:49
针叶林去年说的是:近体诗是几百年中通过无数诗人的集体创造的结果。昨天又说是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三 ...

只要你在这里说昏话,就混在这儿砸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10: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4 09:47
此时沈佺期还流放在外,公元710年才接到平反通知,708年虽然朝廷已列入学士,但本人不在场,

-------“ ...

不读书先生:《全唐诗》入鬼门关
昔传瘴江路,今到鬼门关。土地无人老,流移几客还。
自从别京洛,颓鬓与衰颜。夕宿含沙里,晨行冈路间。
马危千仞谷,舟险万重湾。问我投何地,西南尽百蛮。
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沈佺期因谄附张易之而被流放到驩州,其尖刻的语句流于言表。
再不读书,这首怕要读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4 10: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4 10:06
不读书先生:《全唐诗》入鬼门关昔传瘴江路,今到鬼门关。土地无人老,流移几客还。
自从别京洛,颓鬓与 ...

708年沈佺期却被拜为起居郎,修文馆学士,你有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10: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沈佺期在《入鬼门关》之后,还有一首《赦不得归》。其他就是两首回京途中的访友诗和几首绝句。沈的大量五七律皆在武则天时代。他怎么迟在708年才去参与集体定型近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4 10: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4 10:34
沈佺期在《入鬼门关》之后,还有一首《赦不得归》。其他就是两首回京途中的访友诗和几首绝句。沈的大量五七 ...

你要不亲自去问问沈佺期:708年你在哪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10: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4 10:37
你要不亲自去问问沈佺期:708年你在哪儿?

708年针叶林在现场?管理这个文学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4 10: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4 10:40
708年针叶林在现场?管理这个文学馆?

708年你押解沈佺期流放去了?押解了他5年?怪不得你印象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10: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4 10:42
708年你押解沈佺期流放去了?押解了他5年?怪不得你印象深刻!

金筑子的每篇论文每个论点都是自己研究的,都是占得住脚的。而你,一日自己颠三倒四几回,还都不是自己的研究,只靠叮住金筑子(当然还有三羊等人)吸一点淡血,不觉得可悲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4 11: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14 11:29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4 10:56
金筑子的每篇论文每个论点都是自己研究的,都是占得住脚的。而你,一日自己颠三倒四几回,还都不是自己的 ...

客观地说:你金筑子的所有所谓研究论文,都是你主观主义唯心主义的产物,是低水平的想象和顺口胡说。十年来你除了骂毛泽东,骂王力,你提出了什么站得住脚的论点?今古混用N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4 11: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4 11:37
针叶林,只是北山钓者的打手而已!

犯混就该挨打。怨吗?活该!看看你两十年来犯了多少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15: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5-14 15:37 编辑

《文镜秘府论》引其语云: “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好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云:“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
《文镜秘府论》记载: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永明体及唐人对平声的认识说得很明白!下句平声多可以承上句平声少。而不是用下句第三个平声去救上句的大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15: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沈约的四声八病理论,诗句上句可以不用平声,用上去入三声只要满足二四不同声就可以。这就造成了上句平声少,要求下句用三平承之,即可形成诗的上下组合的音韵美。决不是上句可用全仄(连上连去连入都可以),只要下句第三字平声救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17: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还有全部不粘的。不粘、不对,尾三平,唐人都作,只是少一点。沈宋自己也在作。沈宋只是推广提倡大家都认为最完美的那一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5 07: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有近体诗的偶然出现   才有近体诗的优选提倡
  近体律诗、近体绝句的格式,先是偶然存在于永明体的诸多
格式中。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发现这种五言八句、中两联讲
对仗,句中讲平仄,句间讲粘对;以及五言四句,句中讲平仄,
句间讲粘对的形式最好,于是利用他们当时是考官的地位加以提
倡,得到广泛响应,《唐书》就把这种格式归功于沈宋的“约句准篇,
迴忌声病”之劳。同时更有理论家风起,诸如元兢,刘涛之流,
试图从中找出一种规律,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理论。他们把沈约的“四
声八病”扩大到二十八病,发明了非常繁琐的对仗名称。以及各
式各样的附会,不绝于耳!然而这些理论终归在历史的长河中被
冲淡以至消失。要不是一个中唐的日本留学和尚空海,回国后在
他的《文镜秘府论》中,对这些理论附会有所记录,人们就永远
不知有他们这些似是而非的繁琐赘言了!
  近体诗的四种格式,在永明体中就体现得最清楚不过,这还
需要什么理论才写得出来?照着写就是!
  1、仄起仄收式
春夜山庭(江总)
春夜芳时晚,幽庭野气深。山疑刻削裔,树接纵横阴。
户对忘忧草,池惊旅浴禽。樽中良得性,物外知余心。
上之回(萧悫)
发轫域西畤,回舆事北游。山寒石道冻,叶下故宫秋。
朔路传清警,边风卷画旒。岁余巡省毕,拥仗返皇州。
  2、平起仄收式
昭君怨(阴铿)
跨鞍今永诀,垂涕别亲宾。汉地行将尽,胡关逐望新。
交河拥汉雾,陇首暗沙尘。帏有孤明月,犹能送远人。
  3、平起平收式
关山月(张正见)
岩间度月华,流彩映山斜。晕逐连城璧,轮随出塞车。
唐蓂遥合影,秦桂远分花。欲验盈虚理,方知道路赊。
  4、仄起平收式
舟中望月(庾信)
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
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灰飞重晕阙,蓂落独轮斜。
  律绝也同时在永明体中存在着:
短歌行(徐谦)
穷通皆是运,荣辱岂关身。不愿门前客,看时逢故人。
移树(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和侃法师(庾信)
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
寄徐陵(庾信)
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时。莫待三阳路,空闻吹笛声。
  由于沈宋提倡的这种近体诗一时在诗家中风行不衰,于是众
多的诗人又从永明体中找出同样是五言八句,却不讲粘对的种种
形式加以摸仿。因为永明体中不粘不对的五言八句同样多:
临高台(王融)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
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还看云阵影,含月共徘徊。
罗敷行(萧子范)
城南日半上,微步弄妖姿。含情动燕俗,顾景笑齐眉。
不忧桑叶尽,还忆畏蚕饥。春风若有顾,唯愿落花迟。
关山月(徐陵)
月出柳晨东,微云掩复通。苍茫萦白晕,萧瑟带长风。
羌兵烧上郡,胡骑猎云中。将军拥节起,战士夜鸣弓。,
刘生(张正见)
刘生绝名价,豪侠恣游陪。金门四姓聚,箫鼓五香来。
尘飞玛瑙勒,酒映砗磲杯。别有追游夜,秋窗向月开。
  不讲粘对的绝句也同时存在:
和侃法师(庾信)
秦关望楚路。灞岸想江潭。几人应落泪。看君马向南。
入关故人别(王褒)
百年余古树,千里暗黄尘。关山行就近,相看成远人。
感琵琶弦(冯淑妃)
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日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
哭鲁广达(江总)
黄泉虽抱恨,白日自留名。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不
  更有不少诗家,他们同时也打破沈、宋倡导的句子格律,把
上句弄成平仄仄仄仄、或仄仄平仄仄,更而仄仄仄仄仄。因为这
种句子在永明体中依然照样倒处都是:
昔我别楚水,秋月丽秋天。(江淹)
冬尽彩叶暮,金石亦怀伤。(江淹)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江淹)
桂树澄夜气,楚山清晓云。(范云)
弭棹才假寐,击汰已争先。(丘迟)
  在永明体中,下句并不救什么,或下句“楚山清晓云”,上
句的“桂树澄夜气”,上句的“澄”也不协之。
  就如一个曹雪芹一部红楼梦,却有一千人研究,一万人考证。
再过一千年,则红楼依旧在,研究尽消声!同样,再过一千年后,
律诗依旧在,附会早无存!
--------------
这篇文章是被针叶林反驳为:“近体诗是经过几百年无数诗人集体创造,最后由沈宋定型的”。
针叶林现在不提经过几百年无数诗人集体创造了,只说于708年沈宋杜等集体定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5 08: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5 07:47
先有近体诗的偶然出现   才有近体诗的优选提倡
  近体律诗、近体绝句的格式,先是偶然存在于永明体的诸多 ...

“近体诗是经过几百年无数诗人集体创造,最后由沈宋定型的”。
针叶林现在不提经过几百年无数诗人集体创造了,只说于708年沈宋杜等集体定型的!
-----是的,一个意思,并无矛盾。军功章挂在沈宋身上,功劳也有其他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5 08: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5 08:00
“近体诗是经过几百年无数诗人集体创造,最后由沈宋定型的”。
针叶林现在不提经过几百年无数诗人集体创 ...

本文所列的全为永明体中的五言八句、五言四句诗。有近体诗中的各种样式。这就说明唐近体诗的全部格式永明体诗中全有!沈宋只是优选这些格式罢了,他们并没有重新创造什么。他们只要识别什么就行了!他们也没有对这些格式定什么型,这种形式原先早已成型立在那里!沈宋只是把这些早已成型了的格式加以推广提倡罢了。当然,优选提倡也是一种鉴别本事,当这种鉴别为大多数人称好时,鉴别者就迎来了拥戴之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9 18: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