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潭州雨梦

再论折腰体与顺风调

[复制链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5 23: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5 23:28
理论的东西。可以是七嘴八舌,但也不能胡说八道吧?!
别说是版主,就以一般会员,也得有个底线!
知之为 ...

呵呵。你最懂。大家都怕了你。你赢了。好不好。

点评

你只是耍赖吧?! 你看你连讽带刺的,有点的修养吗?跟别说是版主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5 23: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5 23: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5 23:31
呵呵。你最懂。大家都怕了你。你赢了。好不好。

你只是耍赖吧?!
你看你连讽带刺的,有点的修养吗?跟别说是版主了!

点评

呵呵。你想赢,还能不让你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5 23: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5 23: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5 23:34
你只是耍赖吧?!
你看你连讽带刺的,有点的修养吗?跟别说是版主了!

呵呵。你想赢,还能不让你赢?

点评

你这就是典型的【死猪不泡开水汤】! 不要拿着自己的心思。去比划别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5 23: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5 23: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5 23:22
呵呵。我若造谣,早就有人指出了。还需等到现在你来。

造谣不造谣,是否要用【有人提出与无人提出】来判断吗?

点评

王力的话,何来我造谣之说。只要是你没有看到的,都当造谣好了。恭喜你赢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5 23: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5 23: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5 23:25
呵呵。你讲你的,我讲我的。我与你没有交集。

【造谣】与【辟谣】,有何交集?!

点评

只要你没有看到过的,都当是造谣好了。你真行。怕了你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5 23: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5 23: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5 23:37
呵呵。你想赢,还能不让你赢?

你这就是典型的【死猪不泡开水汤】!
不要拿着自己的心思。去比划别人!

点评

呵呵。一个永远没有人接受的理论,也给这个版块增加了发帖量。你的功劳可是不小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5 2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5 23: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5 23:38
造谣不造谣,是否要用【有人提出与无人提出】来判断吗?

王力的话,何来我造谣之说。只要是你没有看到的,都当造谣好了。恭喜你赢了。

点评

三羊真的没有看到,你在哪里看到的,不要吝啬,告知俺这个不知道的! 辩论,仅仅是个输赢的问题吗? 有理不在声高,有力不在嘴硬,有理在于【理】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5 23: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5 23: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5 15:35
我写理论帖时,不看书,就按着自己的理解来写。我对诗律的理解,就是融合几家的观点,然后抛弃那些不能自圆其说的部分。比如“救了就是合律”这点,我只要问他一句:不救的是不是律诗,潭版回答:是的。这不就很矛盾吗?即然不救也是律诗,那么还有“救了就是合律”的理由吗?!由于唐宋律诗中,对于拗句还是以救者为多的,所以应该给个理由来解释。怎么解释呢。不是还有个调声的吗?就按调声理解好了。再说,否定了“救了就是合律”之后,又该如何解释律诗中的拗句现象?我们可以仔细体会下,王力的“拗句不可多用,用多了也就是古风式的律诗了”的话,以及涂宗涛的“律句占多,还是可以认可的”的观点,我们不难得出,是否是律诗,是以律句占多来评判的。——显然的,这与救或不救也都没有任何关系!



【王力的“拗句不可多用,用多了也就是古风式的律诗了”的话】!
晓风轻送版主,在下三羊有请相告,如此说法,大有将王力气活之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5 23: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5 23:42
你这就是典型的【死猪不泡开水汤】!
不要拿着自己的心思。去比划别人! ...

呵呵。一个永远没有人接受的理论,也给这个版块增加了发帖量。你的功劳可是不小呢。

点评

接受不接受,不等于理论的是否正确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5 23: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5 23: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5 23:39
【造谣】与【辟谣】,有何交集?!

只要你没有看到过的,都当是造谣好了。你真行。怕了你好了。

点评

东风吹,战鼓擂,有理谁也不怕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00:03
你看到。你没有依据来证明你看到了! 你有理,你的理老是憋在肚子里,嘴上就是不说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0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5 23: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7-15 23:57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5 23:49
王力的话,何来我造谣之说。只要是你没有看到的,都当造谣好了。恭喜你赢了。 ...

三羊真的没有看到,你在哪里看到的,不要吝啬,告知俺这个不知道的!
辩论,仅仅是个输赢的问题吗?辩论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辩论是互惠互利互为【赢家】!
有理不在声高,有力不在嘴硬,有理在于【理】正!

点评

王力拗救理论中应该有。我也是取其大意罢了。我看书是不摘录的。但也总得有这个印象,才会拿来说事的吧。遥握。你如有王力书的,如果没有,也可以在网上查到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0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5 23: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5 23:52
呵呵。一个永远没有人接受的理论,也给这个版块增加了发帖量。你的功劳可是不小呢。 ...

接受不接受,不等于理论的是否正确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6 00: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5 23:53
只要你没有看到过的,都当是造谣好了。你真行。怕了你好了。

你看到。你没有依据来证明你看到了!
你有理,你的理老是憋在肚子里,嘴上就是不说理!

点评

(六)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00: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6 00: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5 23:53
只要你没有看到过的,都当是造谣好了。你真行。怕了你好了。

东风吹,战鼓擂,有理谁也不怕谁!

点评

(六)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00: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6 00: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5 23:55
三羊真的没有看到,你在哪里看到的,不要吝啬,告知俺这个不知道的!
辩论,仅仅是个输赢的问题吗?辩论是 ...

王力拗救理论中应该有。我也是取其大意罢了。我看书是不摘录的。但也总得有这个印象,才会拿来说事的吧。遥握。你如有王力书的,如果没有,也可以在网上查到的。

点评

查到查不到,你还不知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00: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6 00: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6 00:01
你看到。你没有依据来证明你看到了!
你有理,你的理老是憋在肚子里,嘴上就是不说理! ...

(六)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6 00: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6 00:03
东风吹,战鼓擂,有理谁也不怕谁!

(六)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

点评

你晓风轻送的说法,能和王力说法的内涵一样吗? 在下三羊认为,对于王力来说,你是断章取义极尽歪曲之能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08: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6 00: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6 00:30
王力拗救理论中应该有。我也是取其大意罢了。我看书是不摘录的。但也总得有这个印象,才会拿来说事的吧。 ...

查到查不到,你还不知道!

点评

网上可查到: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05: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6 05: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7-16 05:37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7-7-16 00:53
查到查不到,你还不知道!


网上可查到: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
这意思与我讲的一样。我看书不摘录,故转述的不一定会是与王力完全相同的。但意思也还是一样的。

又:不要把你自己没有看到或已经忘记的,都说成他人造谣的。这论坛里,比你记的人多的去了呢。

点评

你怎么老是自以为是呢? 为何不去虚心一点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08: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6 08: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6 05:32
网上可查到: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
这意思与我讲的一样。我看书不摘录,故转述的不 ...

你怎么老是自以为是呢?
为何不去虚心一点呢?

点评

我不抄书,在转述过程中有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意思一样,这点没变,他人自然会理解的。哪象你永远的二五论,也没有一人理你一下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0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6 08: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6 00:32
(六)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 ...

你晓风轻送的说法,能和王力说法的内涵一样吗?
在下三羊认为,对于王力来说,你是断章取义极尽歪曲之能事!

点评

呵呵。你要这么理解是你的事。但他人不会。反正三羊总是最孤单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09: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6 09: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6 08:36
你晓风轻送的说法,能和王力说法的内涵一样吗?
在下三羊认为,对于王力来说,你是断章取义极尽歪曲之能 ...

呵呵。你要这么理解是你的事。但他人不会。反正三羊总是最孤单的。

点评

你歪曲王力还要强词夺理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09: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6 09: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6 08:13
你怎么老是自以为是呢?
为何不去虚心一点呢?

我不抄书,在转述过程中有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意思一样,这点没变,他人自然会理解的。哪象你永远的二五论,也没有一人理你一下的。

点评

又来转移话题了吧!! 这就是你的强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0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6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6 09:09
呵呵。你要这么理解是你的事。但他人不会。反正三羊总是最孤单的。

你歪曲王力还要强词夺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6 09: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6 09:11
我不抄书,在转述过程中有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意思一样,这点没变,他人自然会理解的。哪象你永远的二五论 ...

又来转移话题了吧!!
这就是你的强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4
贡献
22218
金钱
2914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6 10: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6 08:13
你怎么老是自以为是呢?
为何不去虚心一点呢?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6 05:32
网上可查到: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有古风式限制,好理解。提问,那么律诗中拗句用得不多,是不是就是正统的律诗呢?

点评

王力的【古风式的律诗】,为何在《诗词格律概要》只字未提,可见早先说法的错误。 还有,在《诗词格律概要》中,王力对于【孤平、三平】,不再说是律诗的大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21:42
这个问题,我在律诗平仄小议中,已经实得很清楚了。律句占多,也还是认可为律诗的。“也还是认可”,显然这样的说辞,就是告诉我们,有拗句的律诗,是不够完美的;但我们也不能因偶有拗句,就说他是拗律(拗律诗,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1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6 11: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7-16 11:16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7-7-16 10:28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6 05:32
网上可查到: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有 ...


这个问题,我在律诗平仄小议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律句占多,也还是认可为律诗的。“也还是认可”,显然这样的说辞就告诉了我们,有拗句的律诗,是不够完美的;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偶有拗句,就说他是拗律(拗律诗,拗句是过半的呢)。怎么办,那么只能将这种偶有拗句的也认可为律诗的了——虽然这并不完美。
我们自己写诗,还是尽量不用拗句的好。我在欣赏律诗的打分中,凡有拗处(特拗除外)都是要扣分的(按每联2.5分计。大拗及孤平、三平调扣2.5分,小拗扣1.25分)。当然,当有好句时,也还是该用就用的,诗毕竟还是要以意为胜的(为了佳句,即使因为拗句扣了2.5分,但因意胜,分数也还是更高的呢。按每联15分计:意平者只5分,意佳者10分,出彩者15分)。

点评

格律的问题,不是听写生字,错一个扣一分的问题。 科举的试律,一处出韵或出律,就是〇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11:23
这不是囫囵。这是一种态度。虽然对偶有拗句的也认可为律诗,但并不赞成用拗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11:22
虽清楚了,但给人感觉是囫囵。  发表于 2017-7-16 1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6 11: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6 11:04
这个问题,我在律诗平仄小议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律句占多,也还是认可为律诗的。“也还是认可”,显然 ...

这不是囫囵。这是一种态度。虽然对偶有拗句的也认可为律诗,但并不赞成用拗句。

点评

王力说【拗】,晓风说【拗】,晓风之【拗】,并不等于王力之【拗】! (六)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 成了古风式的律诗(见下文)。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6 21: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6 11: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7-16 11:25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6 11:04
这个问题,我在律诗平仄小议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律句占多,也还是认可为律诗的。“也还是认可”,显然 ...

格律的问题,不是听写生字,错一个扣一分的问题。
科举的试律,一处出韵或出律,就是〇分。依据科举六韵五言交替格律诗来说,整篇60个字,并非一处出韵或出律就是扣一分的问题啊!你的明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7-16 21: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6 11:22
这不是囫囵。这是一种态度。虽然对偶有拗句的也认可为律诗,但并不赞成用拗句。 ...

王力说【拗】,晓风说【拗】,晓风之【拗】,并不等于王力之【拗】!



(六)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 成了古风式的律诗(见下文)。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 "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 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 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成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
  由此看来,律诗一般总是合律的。有些律诗看来好像不合律,其实是用了拗救,仍旧合律。这种拗救的作法,以唐诗为较常见。宋代以后,讲究音律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我们今天当然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了解,是有帮助的。


(八)古风式的律诗
  在律诗尚未定型代的时候,有些律诗还没有完全依照律诗的平仄 格式,而且对仗也不完全工整。例如: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三羊注,24不分明】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诗前半首是古风的格调,后半首纔是律诗。依照上文所述七律的平仄的平起式来看,第一句第四字应该是仄声而用了平声("乘"chéng),第六字应该是平声而用了仄声("鹤",古读入声),第三句第四字和第五字应该是平声而用了仄声("去不"),第四句第 五字应该是仄声而用了平声("空")。当然,这所谓"应该"是从 后代的眼光来看的,当时律诗既然还没有定型化,根本不产生应该不应该的问题.
  后来也有一些诗人有意识地写一些古风式的律诗。例如:
  崔氏东山草堂   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
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三羊注,46不分明】
落日更见渔樵人。【三羊注,24不分明】
盘剥白鸦谷口粟,
饭煮青泥坊底芹。【三羊注,颈联失对】
何为西庄王给事,
柴门空闭锁松筠。[32]

  作者在诗中故意违反律诗的平仄规则. 第一句第六字应仄而用平("堂")[33],第二句第五字应仄而用平("相"),第三句第六 字应平而用仄("磬"),第四句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更见"), 第五六两字应仄而用平("渔樵")。第五六两句是"失对",因为 两句都是仄起的句子。第五句的"谷"和第六句的"坊"也不合一般 的平仄规则(虽然可以为拗救)。除了字数、韵脚、对仗像律诗以外 [34],若论平仄,这简直就是一篇古风. 又如:
  寿星院寒碧轩   苏轼
清风肃肃摇窗扉,【三羊注,首联失对。】
窗前修竹一尺围。【三羊注,本句46拗句,并不等于王力的所谓大拗句】
纷纷苍雪落夏簟,【三羊注,大拗句,对句未救。】
冉冉绿雾沾人衣。【三羊注,24不分明】
日高山蝉抱叶响,【三羊注,24不分明】
人静翠羽穿林飞。【三羊注,24不分明】
道人绝粒对寒碧,
为问鹤骨何缘肥,【三羊注,24不分明】

  这首诗第一句第五字应仄而用平("摇"),这种三平调已经给 人一种古风的感觉. 第二句如果拿"平平仄仄仄平平"来衡量,第六字应平而用仄("尺"字古属入声)[36]. 第三句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来衡量,第六字应平而用仄("夏")。第四句如果拿"仄 仄平平仄仄平"来衡量,第三第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绿雾"),第 六字应仄而用平("人")。第五句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来衡 量,第四字应仄而用平("蝉"),第六字应平而用仄("叶")。 第六句如果拿"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衡量,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翠羽"),第六字应仄而用平("林")。第八句如果拿"仄仄 平平仄仄平"来衡量,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鹤骨"),第六字 应仄而用平("缘")。第七句第五字("对")也不合于一般平仄 规则. 跟"摇窗扉"一样,"沾人衣"、"穿林飞"、"何缘肥"都是三平调,更显得是古风的格调(参看下文第六节第四小节《古体诗 的平仄》)。作者又有意识地造成失对和失粘。若依上面的衡量方法, 第二句是失对,第五句和第七句都是失粘。
  古人把这种诗称为"拗体"。拗体自然不是律诗的正轨,后代模 仿这种诗体的人是很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15: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