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71|回复: 75

[转转帖]質疑格律詩中的「撞韻」和「擠韻」說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8-1-9 17: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9-1-14 17:19 编辑

此文作者为昆侖,转自韩先生的转帖,韩先生应是同意该文观点,雨梦转此帖却相反,认为昆侖者诗词实理论未入门者


質疑格律詩中的「撞韻」和「擠韻」說  
作者 昆侖

一 引言
唐詩中格律詩(指五言和七言絕句與律詩)是我們祖先在中華古典文學藝術花苑中留下的一朵美麗的奇葩,鬱鬱芬芳,香飄至今而不息,深受自唐代以後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和效仿,也受普通百姓的喜愛。 尤其在國強民豐,弘揚民族文化的今天,更受人民大眾愛好。 學習格律詩的人遍佈祖國大江南北,各種紙質格律詩刊如雲,網路古典詩壇林立。 古典文化,後繼有人,可喜可賀。 絕律詩格律嚴,約束多,初學者感到較難。 格律詩的格律必須遵守,這是格律詩的特點。 打亂了,就不是格律詩了。 但是,後人提出的有些要求似乎不准確,不符合格律詩的本來面目,有必要澄清,以便我們準確地、更有效地繼承和發揚格律詩。 因此,本文對格律詩「撞韻」和「擠韻」兩種說法提出質疑。
現在較為流行的並被多數格律創作人認可的說法是,絕律詩中不可以出現「撞韻和擠韻」現象。 如果出現了是不合格的,必須修改掉。 據說我們的老祖宗從寫詩的那一天起就是這麼做的,祖制必須遵守,否則就是對祖先的褻瀆,就是把格律詩引向邪路。 果真如此嗎? 讓我們一起翻開我們祖先的詩卷,驗證一下吧。


二 現行對「撞韻」和「擠韻」絕律舉證狡辯
什麼叫「撞韻」呢? 流行的說法是,在不用韻的詩句結尾用了和韻腳(通常是平聲字)發音一樣的仄聲字。 撞韻的情況在絕句中出現在第三句的尾字,律詩出現在第三、第五和第七句中。 所以叫作「撞韻」,是因為出現這種情況整首詩的字韻就缺少了豐富的變化,讀起來使人澀口。 例如,韻腳字是「冬」(ong),不是韻腳的句子結尾就不能出現與「動」韻母類似的仄聲字。
什麼叫「擠韻」呢? 如果一首絕律中出現與腳韻韻母相同的字,就叫作「擠韻」。 例如,腳韻是「安」(an),詩句其他地方就不能出現與 an韻母相同的按,盼,蠻等字。 但是,有人馬上舉證古已有之。 例如,著名唐宋八大家首家韓愈的《七絕·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好去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第三句結尾「處」與韻腳「酥,無,都」皆押烏(u)韻。 撞韻。 這樣的大家還「撞韻」? 了得? 犯忌呀! 於是,詩評家解釋說,這首詩,卻讓人感覺不到撞韻的弊病,整詩讀起來朗朗上口。 因為韓愈有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韻」。 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卻無」。 這樣整句的句讀重心落到了第五個字「近」字上,讀起來就活了! 普通人不要用。 這種解釋聽起來聽深奧,挺玄乎,使我們不得要領。 我們真的不明白韓愈這位「高手」是怎樣把「撞韻」做成「活韻」的。
有人又舉證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政治家兼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首詩第三句結尾的「岸」與韻腳「間、山、還」都為安(an)韻,撞韻。 不僅如此,這首詩「山,南,」和腳韻相擠。 但是,詩評家解釋說:作者在第四句用「照我還」,把詩句做成「活韻」了,把「撞韻」之傷消于無形。 對於「擠韻」,詩評家這樣解釋說:作者在白腳用「岸」字,因為「岸」字是淺意開口音字,也把擠韻之傷消于無形。 所以這首詩也讓人感覺不到撞韻、擠韻的傷害。 全詩讀來順口流暢,成為一首千古名詩! 看起來詩評家還真能自圓其說。
三 進一步舉證「撞韻」和「擠韻」詩句
其實,我們進一步仔細研究,所謂「名人」能把「撞韻、擠韻、」作「活」的說法是牽強附會、欲蓋彌彰、無事實依據的狡辯。 絕律詩中的這種所謂「撞韻、擠韻」的現象在現存唐詩中俯拾皆是。 請看:
  1. 顧況,是唐代詩人,留下來的詩很多,其中有許多首是「撞韻」和「擠韻」的。 僅舉一例《武帝祈靈太乙壇》:
武帝祈靈太乙壇,新豐樹色繞千官。
那知今夜長生殿,獨閉山門月影寒。
解析:第三句結尾字「殿」(an)與「壇、官、寒」撞韻。
且,「千、山」與腳韻同,擠韻。
2. 戴叔倫,唐代詩人,作品很多,所謂「撞韻和擠韻」詩也很多,僅舉一例《蘇溪亭》: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解析:第三句結尾「晚」(an)與腳韻「漫、闌、寒」撞韻。 且「漫、煙」與腳韻擠韻。

3. 韋應物,唐代詩人,亦留下很多作品,且有「撞韻」作品,請看《野次聽元昌奏橫吹》:
立馬蓮塘吹橫笛,微風動柳生水波。
北人聽罷淚將落,南朝曲中怨更多。
解析:第三句結尾字「落」(uo)與腳韻「波、多」撞韻。

4. 司空曙,唐代詩人,作品頗豐,也有很多「撞韻」詩。 請看《送盧徹之太原謁馬尚書》:
榆落雕飛關塞秋,黃雲畫角見並州。
翩翩羽騎雙旌後,上客親隨郭細侯。
解析:解析:第三句結尾字「後」(ou)與腳韻「秋、州、侯」撞韻。
5. 司空曙,唐代詩人,也有「撞韻」作品留下來。 請看他的《歲暮懷崔峒耿湋:
臘月江天見春色,白花青柳疑寒食。
洛陽舊社各東西,楚國遊人不相識。
解析:解析:第三句結尾字「西」(i)與腳韻「食、識、」撞韻。
6. 盧綸,唐代著名詩人,留下大量作品,有很多詩是「撞韻、擠韻」的。 請看《春日憶司空文明》:
桃李風多日欲陰,百勞飛處落花深。
貧居靜久難逢信,知隔春山不可尋。
解析:第三句結尾「信」(in)與腳韻「陰、深、尋」撞韻。 且「貧、春」與腳韻擠韻。
7. 李益,唐代著名詩人,作品很豐,「撞韻和擠韻」詩也很多。 請看《從軍北征》:
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
磧裡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
解析:第三句結尾「萬」(an)與腳韻「寒、難、看」撞韻。 且「天山、偏、三」與腳韻擠韻。
8. 孟郊,唐著名詩人,作品豐富,對後人影響很大。 也有「撞韻和擠韻」作品。 請看《聞夜啼贈劉正元》:
寄泣須寄黃河泉,此中怨聲流徹天。
愁人獨有夜燈見,一紙鄉書淚滴穿。
解析:第三句結尾「見」(an)與腳韻「泉、天、穿」撞韻。 且「天怨」與腳韻擠韻

天高雲淡<[url=]luhenghan@gmail.com[/url]> 11:56:02
  

9. 我們再來欣賞一下詩聖杜甫的佳作吧。 他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對後人的影響極大。 然而也不乏「撞韻和擠韻」作品。
先看《絕句漫興七》: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解析:第三句結尾「見」(an)與腳韻「氈、錢、眠」撞韻。

再來欣賞《城西陂泛舟》 :
  
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
春風自信牙檣動,遲日徐看錦纜牽。
魚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蕩槳,百壺那送酒如泉。

解析:這是一首七言律詩,第七句結尾「扇」(an)與腳韻「船、天、」撞韻。 且「遠、纜、燕、」與腳韻擠韻。
最後來欣賞杜甫的《臘日》: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解析:這也是一首七言律詩,第三句結尾「草」(ao)與腳韻「遙、消」等字撞韻。 且「藥、」與腳韻擠韻。
10. 李白,是著名的詩仙,也留下的大量詩歌作品,影響世代詩歌愛好者。 其作品也有很多所謂「撞韻、擠韻」作品。
先看,《別內赴征三首》之一:
王命三征去未還,明朝離別出吳關。
白玉高樓看不見,相思須上望夫山。
解析:這也是一首七言絕句,第三句結尾「見」(an)與腳韻「還、關、山」等字撞韻。 且「三、看」與腳韻擠韻。
再看,《題東溪公幽居》
杜陵賢人清且廉,東溪卜築歲將淹。
室近青山同謝朓,門垂碧柳似陶潛。
好鳥迎春歌後院,飛花送酒舞前簷。
客到但知留一醉,盤中只有水精鹽。
解析:這也是一首七言律詩,第七句結尾「院」(an)與腳韻「廉、淹」等字撞韻。 且「賢、山、前、但、盤」與腳韻擠韻。
絕律中所謂「撞韻」現象已經列舉了十位詩人的作品,恐怕已經足夠啦,不浪費筆墨再舉例了。 而律詩中所謂「擠韻」現象更是多如牛毛。 但是,為了進一步說明問題,節省篇幅,僅摘錄其中著名詩句:1.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滄擠桑) (毛澤東《七律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2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蒼擠黃)(同上)3.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端擠弦)(唐 李商隱 《七律 錦瑟》)4.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殘擠年)(唐 韓愈 《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5.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古木擠疏)(唐 李白《七律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夠了。 到此不再舉例。 因為唐詩中所謂的「撞韻」和「擠韻」比比皆是,數不勝數,如果統統打入另冊,唐代就無詩人了。 四 「撞韻」和「擠韻」謬種流傳成因從以上舉例說明,「撞韻」和「擠韻」在唐代絕律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幾乎所有唐代詩人作品都有這種寫法。 因此,我們可以結論:所謂「撞韻」和「擠韻」是格律詩中流行的風格之一。 所以,「撞韻」和「擠韻」禁忌說是不成立的,是不顧唐詩客觀存在的無稽之談。 那麼為什麼會流傳「撞韻」和「擠韻」禁忌說呢,而且多少年來還得到廣泛的認可? 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1. 資料查閱難古時,紙張貴,印刷難,書籍出版更難。 所以,查閱資料難。 因而詩評家掌握資料有限,評論時挂一漏萬,導致所作結論缺乏事實材料依據,謬種流傳。 2. 盲目跟風跟風是人類固有的特性之一。 西方把這種現象叫作「頭羊」現象。 羊的活動是靠頭羊領導的。 頭羊走到哪,羊群就跟到哪裡。 羊群從來不會質疑頭羊領的路是對還是錯。 我們中國有一句成語叫「三人成虎」,意思是說一種現象或觀點有三個人都承認,那麼這種現象或觀點一定是真的,正確的。 所以,有三個人都說大白天「在街上看見了老虎」,街上一定有老虎。 實際上,老虎是晝伏夜出動物,白天怎麼會走到大街上呢? 這個成語對「跟風」現象做了辛辣的諷刺。 「撞韻」和「擠韻」說一部分原因是跟風流傳下來的。 3. 習慣定勢影響一種觀念,一旦形成,打破很難。 這就是習慣定勢。 固守一種觀點或理論,即使發現這種觀點和理論有問題,也不肯作深入研究。 反而找出種種理由為這種觀點或理論作牽強附會的辯解,從而達到不肯改變的目的。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研究,所謂「撞韻」和「擠韻」,並不是真的「撞韻」和「擠韻」,而是漢語中固有的語音抑揚頓挫現象。 因為漢語的四聲調本身就具有韻律和音樂梅感,是其他語言不可比擬的。 同一個韻母的四個聲調有機地組成一首詩詞,本身就有很美的韻律和音樂感。 4 不願做調查研究歷代詩評學者,缺乏實地調查研究之風。 鸚鵡學舌者多,實際研究考查者少,以致謬種流傳至今不止。

天高雲淡<[url=]luhenghan@gmail.com[/url]> 11:56:56
  

五 結束語

1. 「撞韻」是一種韻律美和音樂節奏美其實,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不但唐詩中有「撞韻」的格律,宋詞更繼承發展了唐絕律詩中所謂「撞韻」這一音律美感現象。 例如,(1)《菩薩蠻》格律。 以溫庭筠《小山重疊》為例: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 (滅撞雪)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 (眉撞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鏡撞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襦撞鴣)全詞分上下闋,八個句子,要求每兩個句子一換韻,倆倆句子結尾都用同韻「相撞」,發出悅耳動聽的音樂感。
(2)《清平樂》。 以毛澤東的《六盤山》 為例: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淡,雁,漢,萬四字相撞)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捲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這首小令也是八個句子,分上下闋。 上下闋韻腳各異。 上闋完全採用了絕句中的「撞韻」聲律美,而下闋則採用了絕句中的「轉韻」(不同韻)聲律美。 宋詞中這類詞譜很多,此不贅述。 2. 「擠韻」是漢字構成音節美的特點首先,「擠韻」也是漢字組片語句的特有方式,構成音節美感。 例如兩個韻母相同組詞:芬芳、完全、滄桑,宮廷,嬋娟、娉婷、抖擻等等。 再如疊字組詞:婷婷、湯湯、滾滾,等等。 這些都朗朗上口,富有優美的音樂感。 其次,一首詩中出現一個或幾個與腳韻韻母相同的字並不影響音律美感。 綜上所述,「撞韻」也罷,「轉韻」也罷,都體現了絕律詩韻律和聲樂美感,不存在「拗口」或「澀口」之感。 我們應該還絕律詩詞固有的音律美感,不應妄自菲薄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遺產,而要全面準確地繼承和光大絕律詩。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8-1-9 17: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8-1-9 17:47 编辑

忌撞韻,擠韻者,是聲韻協調的高標準要求,不忌亦非大病.
其結束語更令人稱奇,居然把押韻和協韻都當成撞韻了,把迭韵词,迭词当成挤韵了,你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8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9
贡献
22228
金钱
2916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9 19: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1-9 17:45
忌撞韻,擠韻者,是聲韻協調的高標準要求,不忌亦非大病.
其結束語更令人稱奇,居然把押韻和協韻都當成撞韻了, ...

忌撞韻,擠韻者,是聲韻協調的高標準要求,不忌亦非大病. ---我赞成这样,你也赞成是吧

点评

这就是我的意见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9 2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8-1-9 20: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1-9 19:03
忌撞韻,擠韻者,是聲韻協調的高標準要求,不忌亦非大病. ---我赞成这样,你也赞成是吧 ...

这就是我的意见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1-10 00: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8-1-10 00:32 编辑

第五,大韵。(或名触绝病。)
  大韵诗者,五言诗若以“新”为韵,上九字中,更不得安“人”、“津”、“邻”、“身”、“陈”等字,既同其类,名犯大韵。诗曰:“紫翮拂花树,黄鹂闲绿枝,思君一叹息,啼泪应言垂。”又曰:“游鱼牵细藻,鸣禽瞬好音,谁知迟暮节,悲吟伤寸心。”
  释云:如此即犯大韵。今就十字内论大韵,若前韵第十字是“枝”字,则上第七字不得用“鹂”字,此为同类,大须避之。通二十字中,并不得安“簏”、“羁”、“雌”、“池”、“知”等类。除非故作叠韵,此即不论。
  元氏曰:“此病不足累文,如能避者弥佳。若立字要切,于文调畅,不可移者,不须避之。”
  刘氏曰:“大韵者,五言诗若以,‘新’为韵,即一韵内,不得复用‘人’、‘津’、‘邻’、‘亲’等字。若一句内犯者,曹植诗云:‘泾、渭扬浊清’,即‘泾’、‘清’是也。十字内犯者,古诗曰:‘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即‘石’、‘益’是也。”
  第六,小韵。(或名伤音病。)
  小韵诗,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名为犯小韵病也。诗曰:“搴帘出户望,霜花朝瀁日,晨莺傍杼飞,早燕挑,轩出。”又曰:“夜中无与悟,独寤抚躬叹,唯惭一片月,流彩照南端。”
  释曰:此即犯小韵。就前九字中而论小韵,若第九字是“瀁”字,则上第五字不得复用“望”字等音,为同是韵之病。
  元氏曰:“此病轻于大韵,近代咸不以为累文。”
  或云“凡小韵,居五字内急,九字内小缓。然此病虽非巨害,避为美。”
  刘氏曰:“小韵者,五言诗十字中,除本韵以外自相犯者,若已有‘梅’,更不得复用‘开’、‘来’、‘才’、‘台’等字。五字内犯者,曹植诗云:‘皇佐扬天惠’,即‘皇’、‘扬’是也。十字内犯者,陆士衡《拟古歌》云:‘嘉树生朝阳,凝霜封其条。’即‘阳’、‘霜’是也。若故为叠韵,两字一处,于理得通,如‘飘摇’、‘窈窕’、‘徘徊’、‘周流’之等,不是病限。若相隔越,即不得耳。”

有关撞韵挤韵诸说,唐人就不甚以为意,大韵,元兢自己就说得很明白,此病不足累文,小韵,此病轻于大韵,叠韵更不在话下,此即不论

所谓正纽旁纽者,此纽指的是声纽,跟韵没必然联系,以其挪作所谓撞韵挤韵之说是拉郎配

所谓活韵,纯属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1-10 01: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人所说的撞韵之诗例大多不过是以今音套古音的乱套,如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桃李風多日欲陰,百勞飛處落花深。
貧居靜久難逢信,知隔春山不可尋。

岸,十五翰,十五翰对应的是十四寒,这跟十五删可扯不到一块,信,更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信在去声十二震,而韵脚字却是闭口韵,这样的韵尾是m而不是什么n,太多,就不一一反驳了,这样的错误针叶林自己也犯,如其所举例的连绵词中的蓝天,蓝也是闭口韵,而天却不是,蓝天根本就不是叠韵

点评

这说明举证有误,此二首跟本不属于撞韵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13:20
桃李風多日欲陰,百勞飛處落花深。 貧居靜久難逢信,知隔春山不可尋。 岸,十五翰,十五翰对应的是十四寒,这跟十五删可扯不到一块,信,更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信在去声十二震, ---------------- 今人以为这首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08:21
佩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0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08: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8-1-10 01:04
今人所说的撞韵之诗例大多不过是以今音套古音的乱套,如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 ...

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0 08: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8-1-10 08:25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8-1-10 01:04
今人所说的撞韵之诗例大多不过是以今音套古音的乱套,如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 ...

桃李風多日欲陰,百勞飛處落花深。
貧居靜久難逢信,知隔春山不可尋。

岸,十五翰,十五翰对应的是十四寒,这跟十五删可扯不到一块,信,更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信在去声十二震,
----------------
今人以为这首诗是旧韵十二僈,就用去声十二震的“信”去撞。他不知道“侵韵”对应的是去声二十七沁。
古人把四声的关系叫纽,一个纽中有四声对应,有的只有三声(没有入声,有的又少了一个上声),今人连这些都不清楚,不弄出笑话来才怪呢!

点评

对,就是这个意思,是不是犯大韵、小韵,先得找准对应关系,而声纽和韵部更不是同一概念,以今音套古音乱扯一气这个撞了那个挤了纯属强扯,是经不起推敲的所谓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14: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11: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平生最不喜所谓“不可因律害义”之说
1.不能依律者,水平所至也
2.若不愿因律害义,大可找根别的树
3.诗句不合律者,拗也,可救。如词中一三处可依诗律,不必拘谱
4.至于四声八病之后四病,修辞也,避为佳,不避也可,非关律也。对仗亦属修辞,非律也。
5.如循声律,造成害义,还是水平所至也。
6.自以为义好,别人认可吗?说“不可因律害义”大多数是义不好,律也蹩
请勿对号入座,雨梦对事不对人。故请不要自寻烦恼

点评

同意笔力不逮之说。雨梦先生对于古典诗词是颇有见解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13: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11: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氏曰:“此病不足累文,如能避者弥佳。若立字要切,于文调畅,不可移者,不须避之。”
元氏高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0

帖子

15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370
金钱
608
发表于 2018-1-10 13: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8-1-10 01:04
今人所说的撞韵之诗例大多不过是以今音套古音的乱套,如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 ...

这说明举证有误,此二首跟本不属于撞韵了。

点评

就这两首么 武帝祈靈太乙壇,新豐樹色繞千官。 那知今夜長生殿,獨閉山門月影寒。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立馬蓮塘吹橫笛,微風動柳生水波。 北人聽罷淚將落,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14: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0

帖子

15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370
金钱
608
发表于 2018-1-10 13: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1-10 11:23
平生最不喜所谓“不可因律害义”之说
1.不能依律者,水平所至也
2.若不愿因律害义,大可找根别的树

同意笔力不逮之说。雨梦先生对于古典诗词是颇有见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8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9
贡献
22228
金钱
2916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0 13: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1-10 11:23
平生最不喜所谓“不可因律害义”之说
1.不能依律者,水平所至也
2.若不愿因律害义,大可找根别的树

我也看法相同。笔力不够便以“不可因律害义”来搪塞。我很坦率承认,我写诗力求合律,但合律便写得不如打油诗,就是笔力不逮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1-10 14: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邂逅 发表于 2018-1-10 13:20
这说明举证有误,此二首跟本不属于撞韵了。

就这两首么
武帝祈靈太乙壇,新豐樹色繞千官。
那知今夜長生殿,獨閉山門月影寒。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立馬蓮塘吹橫笛,微風動柳生水波。
北人聽罷淚將落,南朝曲中怨更多。

臘月江天見春色,白花青柳疑寒食。
洛陽舊社各東西,楚國遊人不相識。

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
磧裡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

杜陵賢人清且廉,東溪卜築歲將淹。
室近青山同謝朓,門垂碧柳似陶潛。
好鳥迎春歌後院,飛花送酒舞前簷。
客到但知留一醉,盤中只有水精鹽。

这几首你也去查证一下韵部的对应关系,看看是不是对应得上,看看是不是以今音套古音的乱套

点评

——这说明什么呢?今音套古音错判了撞韵?还是证明古人很注意回避撞韵,或者说自古至今就不存在撞韵一说?撞韵乃是今人臆造? 权且不问“撞韵、挤韵之论”的出处,按一般汉语常识,自己亲自读一读便会明了,避免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2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1-10 14: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0 08:21
桃李風多日欲陰,百勞飛處落花深。
貧居靜久難逢信,知隔春山不可尋。

对,就是这个意思,是不是犯大韵、小韵,先得找准对应关系,而声纽和韵部更不是同一概念,以今音套古音乱扯一气这个撞了那个挤了纯属强扯,是经不起推敲的所谓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0 18: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大韵。(或名触绝病。)
  大韵诗者,五言诗若以“新”为韵,上九字中,更不得安“人”、“津”、“邻”、“身”、“陈”等字,既同其类,名犯大韵。诗曰:“紫翮拂花树,黄鹂闲绿枝,思君一叹息,啼泪应言垂。”又曰:“游鱼牵细藻,鸣禽瞬好音,谁知迟暮节,悲吟伤寸心。”
  释云:如此即犯大韵。今就十字内论大韵,若前韵第十字是“枝”字,则上第七字不得用“鹂”字,此为同类,大须避之。通二十字中,并不得安“簏”、“羁”、“雌”、“池”、“知”等类。除非故作叠韵,此即不论。
  元氏曰:“此病不足累文,如能避者弥佳。若立字要切,于文调畅,不可移者,不须避之。”
  刘氏曰:“大韵者,五言诗若以,‘新’为韵,即一韵内,不得复用‘人’、‘津’、‘邻’、‘亲’等字。若一句内犯者,曹植诗云:‘泾、渭扬浊清’,即‘泾’、‘清’是也。十字内犯者,古诗曰:‘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即‘石’、‘益’是也。”
  第六,小韵。(或名伤音病。)
  小韵诗,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名为犯小韵病也。诗曰:“搴帘出户望,霜花朝瀁日,晨莺傍杼飞,早燕挑,轩出。”又曰:“夜中无与悟,独寤抚躬叹,唯惭一片月,流彩照南端。”
  释曰:此即犯小韵。就前九字中而论小韵,若第九字是“瀁”字,则上第五字不得复用“望”字等音,为同是韵之病。
  元氏曰:“此病轻于大韵,近代咸不以为累文。”
  或云“凡小韵,居五字内急,九字内小缓。然此病虽非巨害,避为美。”
  刘氏曰:“小韵者,五言诗十字中,除本韵以外自相犯者,若已有‘梅’,更不得复用‘开’、‘来’、‘才’、‘台’等字。五字内犯者,曹植诗云:‘皇佐扬天惠’,即‘皇’、‘扬’是也。十字内犯者,陆士衡《拟古歌》云:‘嘉树生朝阳,凝霜封其条。’即‘阳’、‘霜’是也。若故为叠韵,两字一处,于理得通,如‘飘摇’、‘窈窕’、‘徘徊’、‘周流’之等,不是病限。若相隔越,即不得耳。”

有关撞韵挤韵诸说,唐人就不甚以为意,大韵,元兢自己就说得很明白,此病不足累文,小韵,此病轻于大韵,叠韵更不在话下,此即不论

-------------------
梅花山人引的这段话大韵小韵混乱不堪,可有人作个合理的解释?

点评

梅花山人此段话是否摘自文镜秘府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2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99
贡献
13542
金钱
1605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1-10 19: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死韵?怎样做活韵?哪位能通俗讲解明白?先谢了。

点评

纯属瞎扯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1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19: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8-1-10 19:28
什么叫死韵?怎样做活韵?哪位能通俗讲解明白?先谢了。

纯属瞎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0

帖子

15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370
金钱
608
发表于 2018-1-10 20: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8-1-10 14:06
就这两首么
武帝祈靈太乙壇,新豐樹色繞千官。
那知今夜長生殿,獨閉山門月影寒。

——这说明什么呢?今音套古音错判了撞韵?还是证明古人很注意回避撞韵,或者说自古至今就不存在撞韵一说?撞韵乃是今人臆造?
权且不问“撞韵、挤韵之论”的出处,按一般汉语常识,自己亲自读一读便会明了,避免会使诗词更趋完美,更上口,这是公认的事实,怎能说是奴性跟风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0 20: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0 18:55
第五,大韵。(或名触绝病。)
  大韵诗者,五言诗若以“新”为韵,上九字中,更不得安“人”、“津”、 ...

梅花山人此段话是否摘自文镜秘府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1-10 20: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8-1-10 20:33 编辑
邂逅 发表于 2018-1-10 20:14
——这说明什么呢?今音套古音错判了撞韵?还是证明古人很注意回避撞韵,或者说自古至今就不存在撞韵一说 ...

古人可不会用普通话写诗哈,而你却用普通话去读,你说说这说明什么呢?这不是牛头不对马嘴了么
我说了你或说了谁奴性跟风么,乱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1-10 20: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0 20:16
梅花山人此段话是否摘自文镜秘府论?

是的,文镜秘府论之西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18-1-10 21: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8-1-10 23:18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0 20:16
梅花山人此段话是否摘自文镜秘府论?

此文引自《文镜秘府论》之西卷    其主要部分可以译为:
  大韵:一首五言诗,如果以“新”(上平真韵)为韵。那么,在前的九字中,不得有“人”、“津”、“邻”、“身”、“陈”  等字,因为这些字,同在上平真韵(注2,下同)。
   诗曰:“紫翮拂花树,黄闲绿,思君一叹息,啼泪应言垂。”---。
   这就是犯大韵。现在是以十字(一联)来论大韵。如果第十字是“枝”字韵,则第七字不得用“鹂”字,这是因为这两字同在上平支韵,大须避之。
  以上说为通例,在二十字中(实为十八字),都不得有“簏”(苏注:此字疑为有误)、“羁”、“雌”、“池”、“知”等上平支韵部。  
  除非故作叠韵,此即可以不论。

  简而言之,一首五七言诗,在一联中,除韵脚外,其他字和韵脚字属同韵部者,称为大韵。

小韵:除主韵字以外,其他字若有重用在同一韵类的,称为犯小韵。
  诗曰:“搴帘出户,霜花朝日,晨莺傍杼飞,早燕挑,轩出。”  ---。
  此诗就是犯小韵。这是在除了本韵字外的九字中而论小韵的,此联第九字是“瀁”字,但在上第五字用了“望”字,因为同是在去声漾韵部的原因。
   刘氏曰:小韵者,五言诗十字中,除本韵以外自相犯者。

  简而言之,一首五七言诗,在一联中,除韵脚外,其他字之间属同韵部者,称为小韵。

注1,  有解释曰,同类纽韵,谓同类。但不知是否也指此文中同类
注2,  依《平水韵》来解释,没见问题。故认为《平水韵》的分类,亦大致能符合文章实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23: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8-1-10 23:45 编辑

林金建 發表于 2018-1-10 17:50
我所說的是古人,且不乏大家。 比如杜甫的《卜居》首聯兩句:「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林塘 ...


唐人詩並不以三平尾違律。 典籍上我未找到三平尾乃大忌的說法。 倒是找到二條提倡三平尾的。
1.護腰法
2.相承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23: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護腰者,腰,謂五字之中第三字也;護者,上句之腰不宜與下句之腰同聲。然同去上入則不可用,平聲無妨也。
庾信詩曰:誰言氣蓋代,晨起帳中歌。
“氣”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帳”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為不調。宜護其腰,慎勿如此。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內,去上入字則多,而平聲極少者,則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術,向上向下二途,其歸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謝康樂詩雲:溪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雲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書詩曰:待君竟不至,秋雁雙雙飛。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雙雙飛”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23: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護腰者,五字句的第三字为腰也,上下句不能同上去入,同平无妨。
三,相承者,上句拗,多仄声,如待君竟不至,需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書詩曰:待君竟不至,秋雁雙雙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23: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1.三仄尾虽不忌,但忌腰同声。首选不用三仄尾,其次选不同上去入,再次选用平声(即为三平尾)故三平尾为护腰术之一
2.平平平仄仄为三平两仄句,若写成平平仄仄仄,则上句仄声多,变成两平三仄,而下句本为仄仄仄平平,与上句加起来,此联平仄不平衡,为四平六仄。调声术之三即要求相承,将下句改成仄仄平平平,以使此联平仄平衡,即五仄配五平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1-11 21: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8-1-10 21:40
此文引自《文镜秘府论》之西卷    其主要部分可以译为:
  大韵:一首五言诗,如果以“新”(上平真韵)为 ...

简而言之,一首五七言诗,在一联中,除韵脚外,其他字之间属同韵部者,称为小韵。
-------------
这里须要指明一点的是,小韵中属同韵部者不一定跟韵脚字同韵,指的是隔字叠韵,如“搴帘出户望,霜花朝瀁日,晨莺傍杼飞,早燕挑轩出。”,望、瀁同韵即隔字【句】叠韵,韵脚却是入声日、出,它们跟望、瀁在韵读上相差十万八千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18-1-11 22: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8-1-12 06:01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8-1-11 21:06
简而言之,一首五七言诗,在一联中,除韵脚外,其他字之间属同韵部者,称为小韵。
-------------
这里须 ...

山人是疏忽了,说:“其实,这里须要指明一点的是,小韵中属同韵部者一定跟韵脚字同韵,指的是隔字叠韵,--。”

   大韵,小韵是一组概念,跟韵脚字同韵者为大韵。其他字之间属同韵部者为小韵。
   小韵中属同韵部者一定跟韵脚字同韵。而不是“小韵中属同韵部者一定跟韵脚字同韵,”。

分开来是这样:
     大韵: 简而言之,一首五七言诗,在一联中,除韵脚外,其他字和韵脚字属同韵部者,(称为大韵)
     小韵: 简而言之, 一首五七言诗,在一联中,除韵脚外,其他字之间属同韵部者,(称为小韵)

   这应该是很明白了。如果还在小韵的说明里,还须要指明是要跟韵脚字不同韵,很明显是一个罗嗦,要简而言之嘛因为跟韵脚字相同的是大韵而已经非小韵了,没有会引起误会的地方。
   好比盘子里只有白黑两个球,规矩是大哥小弟必须从盘子拿走一球大哥是先拿了一个白色球,小弟手里只能是黑色球了,不用再罗嗦说,小弟不能取白色球了。  在这种情况下,拿白色球的人一定是大哥,而小弟手里拿的,毫无疑问一定是黑色球了。

   是不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1-12 06: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8-1-12 10:16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8-1-11 22:30
山人是疏忽了,说:“其实,这里须要指明一点的是,小韵中属同韵部者不一定跟韵脚字同韵,指的是隔字叠韵 ...

不是我疏忽了,简而言之或可以这样表达,但要清淅明了才不致引起误解

小韵,文镜秘府论中特别指出的是第五字与第九字的同韵,这是隔句的叠韵问题而与韵脚无必然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 04: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