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吟者归来 于 2018-1-25 16:28 编辑
由博文先生答帖试看当今整个诗界
博文者,昙园伊人之马甲也。其另一马甲亦舒曾任中华诗词论坛招牌式窗口类栏目之一的律诗专栏首版,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诗词论坛可谓第一诗词中央中华诗词学会的自留地,由此可见,首版级别的博文先生对诗韵有关问题之观感,还是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那么由博文先生答帖试看当今整个诗界,也便顺理成章了。
日前,在“新韵阵营现阶段的一项特殊任务”下,笔者曾向博文先生真诚讨教几个问题。为慎重起见,博文先生曾于屏间交流时表示:“兄的必答题,貌似简单,其实设着一个套,兄不急,不催,我会回复的。容我先读你的论文:)”现在,深思熟虑之后,博文先生终于提交答案如下(红色字体为本人提问及要求):
“1)诗韵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诗韵,我的理解,就是人(诗律写手)所共知的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至于为何会说“一般指《平水韵》”,不是我下的定义,我也不愿意以所谓的权威的姿态,细予论证这个话题,我只是接收者,即“继承者”之一。
至于“诗韵的本质”,我没理解好,啥叫“诗韵的本质”?没理解你的问题,我无从回起。
2)征服先生曾经提出一个难倒当今诗词界的小儿科问题,并被多处转载,众多资深平水韵诗友不敢应答,。。。。问题是这样的:
请问诸位先生:你真能读得出、听得懂中古平水韵吗?
我写诗律,只是利用了古人留下的《平水韵》表,写了十几年的律诗了,一直觉得还顺手。使用《平水韵》表,许多人说,有这样那样的不适,我觉得,那是因为,他们在钻研诗韵,欲图突破,并有所作为。或希望以一己之力,替代或凌驾在旧韵之上。我没有这些个欲望,我只是利用《平水韵》表,成就我的诗篇,如此而已。
直接答“能”或“不能”即可,其他答案无效。谢谢合作!
平水韵,与中古平水韵,是一个级别吗?我只认识“平水韵”,何谓“中古平水韵”?韵,一定要读出,听懂吗?我一直执着于写。品诗,倒是有读的时候,可也是读诗句啊,读韵,是个啥概念?读不读得出,没影响我写律啊。
3)时人为诗到底是给谁读的?”
时人为诗,到底是给谁写的,我不确定。我为诗,是一定为自己写的,也为自己所处的环境,所生活的领域来题吟的。至于时人为诗是给谁读的,我真的不知道。”
下面,我们不妨先来消化一下博文先生答帖,然后再由此生发,试看当今整个诗界。
1)关于诗韵的本质
关于诗韵的本质,吟者等人已经无数次谈及,要而言之,可谓“韵乃声韵”。大家知道,韵乃诗词格律基本要素之一,押韵之目的无非是追求声韵之和谐,相同或相类的乐音在特定位置上按一定的规律重复,便构成了读诵吟唱时候的一种回环美。那么,不读不诵不吟不唱亦即无声的时候,我们能否以一副聪耳感知这种音乐美呢?肯定不能。由此可见,这些基本概念里其实就蕴含着诗韵的本质。进而言之,我们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无声则无韵。窃以为,凡是稍具押韵常识的人,对这些基本概念都不应陌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博文先生谦称对诗韵的本质“没理解好”,显然是一种托词。至于缘何推脱不答,自是另有玄机。
遗憾的是,博文先生对诗韵表象的理解其实也不到位,请看她这段理解:“诗韵,我的理解,就是人(诗律写手)所共知的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而她接下来的这段解释就更让人不敢恭维了:“至于为何会说“一般指《平水韵》”,不是我下的定义,我也不愿意以所谓的权威的姿态,细予论证这个话题,我只是接收者,即“继承者”之一。”笔者不禁要问,不是你下的定义,那又是谁下的定义呢?博文先生没说,其实无外乎老师和书本之类,这就又落入唯书、唯上的窠臼了。机械的传承心态、盲目的随大流心理,大抵如此而已。列位看官切莫窃笑,其实你们当中不少人与博文先生的观感是别无二致的。
2)关于是否真能读得出、听得懂中古平水韵
同许多其他平水韵诗友一样,对这个只消用能或不能便可圆满解答的小儿科问题,博文先生也选择了王顾左右而言他。这倒在意料之中,博文先生毕竟曾经做过律诗专栏首版,答能或不能均非上策,于是只好如此敷衍了事了:“我写诗律,只是利用了古人留下的《平水韵》表,写了十几年的律诗了,一直觉得还顺手。使用《平水韵》表,许多人说,有这样那样的不适,我觉得,那是因为,他们在钻研诗韵,欲图突破,并有所作为。或希望以一己之力,替代或凌驾在旧韵之上。我没有这些个欲望,我只是利用《平水韵》表,成就我的诗篇,如此而已。”
客观地说,这种退了一步的开诚布公也还是蛮可爱的。博文先生毕竟承认了她写诗其实是在套平水韵表上的韵部及平仄韵字,由于套了十几年之久,套着还挺顺手,至于她所采用的中古平水韵究竟有没有人读得出、听得懂,那就顾不了许多了,能利用平水韵表这个工具成就自己的诗篇就行。忽然想起在另帖交流中,我说时下采用所谓中古平水韵为诗的朋友中,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诗人、匠人、闲人,大家立足点不同,观感自然各异,不足为奇。博文先生曾自认“我是“闲人”一档的,亦即“诗词爱好者””,然则韵也好诗也罢,自然就无足轻重了。玩嘛!
3)关于时人为诗到底是给谁读的
对于这个问题,博文先生先说“不确定”,后又说“真的不知道。”卖傻策略无疑是对头的,可也给人一种滑头的感觉。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千年老山参先生便在“时人为诗到底是给谁读的?”一文中说得再明白不过了,理论上无非三种可能,即给古人、时人、后人读的。然而人死不能复生,时人的诗作古人根本无法赏读,广义之后人能否有机会和兴趣赏读又是个未知数,看来还是争取让在世的国人赏识与共鸣最切实际。博文先生一边说她的诗“是一定为自己写的”,一边却又拿出来公开贴到网上或印到刊物上,这就失于自相矛盾,也太过令人费解了吧?
那么,由博文先生答帖如何看待当今诗界呢?列位看官若是明眼人,还用笔者细说吗?作为第一暨第三诗词中央共同自留地的中华诗词论坛,其招牌式窗口类大版块律诗专栏前首版尚且如此,整个诗界还不就是那么回事吗?
|